指基因组核酸为单股负股指基因组核酸为单股负股RNA的病毒单的病毒单负链病毒目主要包括以下病毒:副黏病毒负链病毒目主要包括以下病毒:副黏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波纳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波纳病毒科它们的复制方式相似,均为核衣壳螺科它们的复制方式相似,均为核衣壳螺旋对称、出芽方式释放、有囊膜及膜粒旋对称、出芽方式释放、有囊膜及膜粒 第第31章章 单负链单负链RNA病毒病毒单负链病毒目单负链病毒目第一节第一节 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一、病毒分类一、病毒分类 三、副黏病毒科的特性三、副黏病毒科的特性Ø 1、多形、多形(球形球形),直径,直径120-300nmØ 2、单分子单负股、单分子单负股RNA((15~~16kb,,6~~10个基因);核衣壳螺旋对称个基因);核衣壳螺旋对称 Ø 3、有囊膜、有囊膜;表面放射状排列纤突长表面放射状排列纤突长8~~20nmØ 4、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和禽类、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和禽类;主要在呼吸道主要在呼吸道复制;合胞体和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复制;合胞体和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 纤突具两种糖蛋白:纤突具两种糖蛋白:v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N))v融合蛋白(融合蛋白(F)) 它们在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在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HN介导病毒对介导病毒对细胞的吸附,细胞的吸附,F蛋白前体(蛋白前体(F0)在细胞蛋白酶的作)在细胞蛋白酶的作用下裂解成用下裂解成F1和和F2,暴露出末端疏水区导致病毒与,暴露出末端疏水区导致病毒与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四、兽医临床常见的副粘病毒四、兽医临床常见的副粘病毒 v1、新城疫病毒(、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 ( (1)分类地位:)分类地位:单负链病毒目/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禽腮腺炎病毒属 ( (2)病毒的一般特征:)病毒的一般特征: ①① 成熟的成熟的NDV病毒粒子,球形,可呈丝状,病毒粒子,球形,可呈丝状,120-300nm; ; ②② 核衣壳螺旋对称;核衣壳螺旋对称; ③③ 有囊膜:表面有纤突有囊膜:表面有纤突——HN 和和 F,可刺激宿主产生血凝抑制和病,可刺激宿主产生血凝抑制和病 毒中和抗体毒中和抗体 ④④ 单分子线状单股负股单分子线状单股负股RNA:约,包含:约,包含6个基因:个基因: 分别编码分别编码3`-NP- P-M-F-HN-L-5`六个主要多肽六个主要多肽 ①①HNHN::具有具有血凝素(具有具有血凝素(HAHA)和神经氨酸酶()和神经氨酸酶(NANA)活)活性,构成病毒的大纤突性,构成病毒的大纤突②②F F蛋白:蛋白:融合蛋白,构成病毒表面的小的纤突融合蛋白,构成病毒表面的小的纤突③③L L蛋白:为蛋白:为RNARNA依赖的依赖的RNARNA聚合酶,与核衣壳相连聚合酶,与核衣壳相连④④NPNP:核衣壳蛋白:核衣壳蛋白⑤⑤P P:磷酸化核衣壳相联蛋白:磷酸化核衣壳相联蛋白⑥⑥M M:基质蛋白:基质蛋白结构成分:结构成分:L L、、HNHN、、F F、、NPNP、、M M HNHN蛋白的功能蛋白的功能::1 1、、介介导导病病毒毒颗颗粒粒吸吸附附于于靶靶细细胞胞表表面面含含有有唾唾液液酸酸的的受体,启动感染过程;受体,启动感染过程;2 2、、神神经经氨氨酸酸酶酶活活性性是是病病毒毒复复制制中中加加强强病病毒毒颗颗粒粒的的移动和促进从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的重要因素;移动和促进从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的重要因素;3 3、、HNHN的的另另一一个个重重要要功功能能是是促促进进F F蛋蛋白白的的细细胞胞融融合合作作用。
用F F蛋白的主要功能及作用:蛋白的主要功能及作用:①①直接参与了直接参与了NDVNDV致病过程,在致病过程,在HNHN的协同作用下使的协同作用下使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病毒穿过细胞膜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病毒穿过细胞膜进入胞内,使红细胞溶解进入胞内,使红细胞溶解②F②F蛋白与病毒的毒力有关,在蛋白与病毒的毒力有关,在F0F0酶切位点,强毒酶切位点,强毒株为株为RRQRR↓ FRRQRR↓ F,而弱毒株为,而弱毒株为GGRQGR↓ LGGRQGR↓ L;; ③F③F蛋白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蛋白是主要的保护性抗原④F④F基因是用于遗传学分析的主要基因基因是用于遗传学分析的主要基因 致病机理致病机理v病毒首先在呼吸道及肠道黏膜上皮复制,借病毒首先在呼吸道及肠道黏膜上皮复制,借助血流扩散到脾及骨髓,产生二次病毒血症,助血流扩散到脾及骨髓,产生二次病毒血症,进一步感染肺、肠及中枢神经系统因肺充进一步感染肺、肠及中枢神经系统因肺充血及脑内呼吸中枢的损伤导致呼吸困难血及脑内呼吸中枢的损伤导致呼吸困难((3))NDV的血凝素:的血凝素: 可凝集人、鸡、豚鼠和小白鼠可凝集人、鸡、豚鼠和小白鼠的红细胞。
的红细胞 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力差异大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力差异大ü速发型:嗜内脏型、神经型、肺型速发型:嗜内脏型、神经型、肺型ü中发型:疫苗毒株,中发型:疫苗毒株,I I系系ü缓发型:缓发型:F F毒株,毒株,B1B1株(株(IIII系)、系)、LaSotaLaSota株株ü无症状病毒株无症状病毒株((4)毒株分类)毒株分类v除鸡外,火鸡、鹌鹑、鸽子、孔雀可引除鸡外,火鸡、鹌鹑、鸽子、孔雀可引起轻度或致死性感染起轻度或致死性感染v鸭、鹅及多种野禽隐性带毒鸭、鹅及多种野禽隐性带毒v人类感染后人类感染后4848小时,发生急性结膜炎小时,发生急性结膜炎((5)病原性:)病原性:v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疾病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致死性疾病v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以上v发病后主要特征:呼吸困难,下痢,伴有神经症状;发病后主要特征:呼吸困难,下痢,伴有神经症状;成鸡严重产蛋下降;粘膜和浆膜出血成鸡严重产蛋下降;粘膜和浆膜出血v病毒存在于所有组织器官病毒存在于所有组织器官,体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保毒时间最长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以骨髓保毒时间最长。
((6)致病性:)致病性:感染鸡可急性死亡,可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感染鸡可急性死亡,可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道紊乱及神经症状消化道紊乱及神经症状((7)诊断)诊断 v临床症状、病理解剖临床症状、病理解剖v病毒分离:病料采集(应在潜伏期或临诊病例的早期采样,病毒分离:病料采集(应在潜伏期或临诊病例的早期采样,从脾、血液、扁桃体采样,还可从泻殖腔或脑组织采样)从脾、血液、扁桃体采样,还可从泻殖腔或脑组织采样);接种鸡胚尿囊腔、鸡胚成纤维细胞接种鸡胚尿囊腔、鸡胚成纤维细胞 v血清学诊断:病毒中和试验、血清学诊断:病毒中和试验、ELISA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免疫荧光v血凝试验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HI)仍是一种快速准确的传仍是一种快速准确的传统实验室手段统实验室手段v毒力型鉴定:致病指数毒力型鉴定:致病指数;F裂解位点碱性氨基酸;裂解位点碱性氨基酸;ELISA ((8)防制)防制 防止病毒与易感禽接触,搞好预防接种防止病毒与易感禽接触,搞好预防接种 1.1.灭活苗:反应轻微,适用于雏鸡、初产母鸡和健康状态较差的鸡,灭活苗:反应轻微,适用于雏鸡、初产母鸡和健康状态较差的鸡,免疫期不超过免疫期不超过6 6月。
为增强免疫效果,常在灭活疫苗中加氢氧化铝月为增强免疫效果,常在灭活疫苗中加氢氧化铝和油类佐剂,多用于第二次加强免疫用(产蛋鸡),两次免疫间和油类佐剂,多用于第二次加强免疫用(产蛋鸡),两次免疫间隔以隔以9 9周最好2 2.弱毒苗:如.弱毒苗:如B1B1株(株(ⅡⅡ系)、系)、F F株株(Ⅲ(Ⅲ系系) )、、Lasota(IVLasota(IV系系) )这种毒株这种毒株一般没有致病力一般没有致病力, ,仅偶尔引发轻微呼吸道症状和其它反应其中仅偶尔引发轻微呼吸道症状和其它反应其中IVIV系毒力稍高系毒力稍高, ,最好不用于最好不用于1010日龄以下雏鸡日龄以下雏鸡,II,II苗毒力太低,苗毒力太低,NDND常在常在区应用效果不理想,区应用效果不理想,IVIV苗有取代之势,也有将苗有取代之势,也有将IVIV系苗与灭活苗同系苗与灭活苗同时应用于时应用于1010龄雏鸡的免疫龄雏鸡的免疫3 3.中等毒苗:即.中等毒苗:即I I系,毒力较强,免疫力强而迅速,在系,毒力较强,免疫力强而迅速,在NDND流行区和流行区和受感染的威胁区应尽早使用受感染的威胁区应尽早使用I I系苗但不能用于系苗但不能用于2 2月龄以下鸡,一月龄以下鸡,一般作为加强免疫用,因此这种疫苗不适用于有不同日龄的鸡场。
般作为加强免疫用,因此这种疫苗不适用于有不同日龄的鸡场 v2、犬瘟热病毒、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1)分类地位:)分类地位: 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副黏病毒亚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属 ((2)致病性:)致病性: 具有高度传染性,所有犬科、鼬科、浣熊科和大具有高度传染性,所有犬科、鼬科、浣熊科和大部分猫科动物都易感,全世界都有分布部分猫科动物都易感,全世界都有分布4~~6月龄母月龄母源抗体低下狗最易感源抗体低下狗最易感,病犬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都有病犬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都有病毒,主要经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呼吸道传染,也可间接接触传播传染,也可间接接触传播((3)临床症状:)临床症状:犬瘟热的症状有犬瘟热的症状有胃肠型、呼吸型胃肠型、呼吸型和和神经型神经型三种:三种: ①① 胃肠型:体温升高呈典型胃肠型:体温升高呈典型双相热双相热,精神沉郁、厌食、,精神沉郁、厌食、频繁呕吐、腹泻、脱水频繁呕吐、腹泻、脱水 ②② 呼吸型:鼻、眼有粘液和脓性分泌物呼吸型:鼻、眼有粘液和脓性分泌物(两侧两侧),咳嗽,咳嗽(先干性后湿性),呼吸音粗。
先干性后湿性),呼吸音粗 ③③ 神经型:主要是嘴唇、眼睑抽动,流涎、空嚼等神经型:主要是嘴唇、眼睑抽动,流涎、空嚼等当肌群(咬肌)反复、有节律的颤动时,对于诊断当肌群(咬肌)反复、有节律的颤动时,对于诊断犬瘟热有重要的证病意义犬瘟热有重要的证病意义((4)发病机理)发病机理 感染的自然途径主要是经上呼吸道,病毒主要从鼻、感染的自然途径主要是经上呼吸道,病毒主要从鼻、咽和呼吸道散播到支气管淋巴结和扁桃体,病毒被咽和呼吸道散播到支气管淋巴结和扁桃体,病毒被淋巴细胞携带入血流,产生初始毒血症,并伴有第淋巴细胞携带入血流,产生初始毒血症,并伴有第一次发热;病毒继续散播至网状内皮系统,在淋巴一次发热;病毒继续散播至网状内皮系统,在淋巴器官增殖的病毒被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携带进入血器官增殖的病毒被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携带进入血流产生第二次病毒血症,伴有第二次体温升高流产生第二次病毒血症,伴有第二次体温升高((5)症状)症状 v犬瘟热的潜伏期,随传染来源的不同,长短差异较大来源于犬瘟热的潜伏期,随传染来源的不同,长短差异较大来源于同种动物的潜伏期同种动物的潜伏期3~6天,来源于异种动物,因需要经过一段天,来源于异种动物,因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潜伏期可长达时间的适应,潜伏期可长达30~90天。
天v犬瘟热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与病毒的毒力、环境条件、宿主犬瘟热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与病毒的毒力、环境条件、宿主的年龄及免疫状态有关的年龄及免疫状态有关50%~70%的的CDV感染呈现亚临床症感染呈现亚临床症状,表现倦怠、厌食、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重症犬瘟热感染状,表现倦怠、厌食、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重症犬瘟热感染多见于未接种疫苗,年龄在多见于未接种疫苗,年龄在84~112日龄的幼犬病犬体温升日龄的幼犬病犬体温升高,成双相热型,即病初体温达高,成双相热型,即病初体温达40℃℃左右,持续左右,持续1~2天后降至天后降至常温,常温,2~3天后再次升高,持续数周天后再次升高,持续数周症状可以分为:v呼吸道炎症v消化道炎症v神经症状v皮肤症状呼吸道炎症呼吸道炎症v以呼吸道炎症为主病犬,鼻镜干裂,排出脓性鼻液眼睑肿胀,有脓性分泌物,后期可发生角膜溃疡病犬咳嗽、打喷嚏,肺部听诊有啰音和捻发音,出现严重的肺炎症状,腹式呼吸,呼吸急促消化道炎症v以消化道炎症为主的病犬,病初眼、鼻流水样分泌物,以天后转为脓性,食欲完全丧失,呕吐,尿黄,有的病犬出现呕吐症状,排带有粘液的稀便或干粪,严重时排高粱米汤样的血便,病犬迅速脱水、消瘦。
与细小病毒病十分相似以神经症状为主以神经症状为主v以神经症状为主的病犬,有的开始就出现神经症状,有的先表现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7~10天后再呈现神经症状病犬轻则口唇、眼睑局部抽搐,重则空嚼、转圈、冲撞或口吐白沫,牙关紧闭,倒地抽搐,呈癫痫样发作这样的病犬多半预后不良也有的病犬表现四肢、后躯麻痹、行走摇摆、后躯麻痹、共济失调,甚至癫痫状惊厥和昏迷等神经症状,这样的病犬常留有麻痹后遗症皮肤症状皮肤症状v以皮肤症状为主的病犬较为少见在唇部、耳壳、腹下和股内侧等处皮肤上出现小红点、水疱或脓性丘疹有少数病犬的足垫肿胀、增生、角化,形成所谓的硬脚掌病((6)诊断)诊断①①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②② 免疫荧光免疫荧光:涂片或冷冻切片检查感染组织中病毒抗原涂片或冷冻切片检查感染组织中病毒抗原③③ 包涵体鉴定包涵体鉴定: 神经元或上皮组织中嗜酸性包涵体神经元或上皮组织中嗜酸性包涵体④④ 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 IgM的检测(病毒中和试验的检测(病毒中和试验/ELISA试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间接免疫荧光);抗原的检测(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原的检测(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
⑤⑤ 病毒分离,取病畜淋巴细胞,病毒经传代后可在病毒分离,取病畜淋巴细胞,病毒经传代后可在MDCK、、Vero等细胞生长等细胞生长⑥⑥ RT-PCR第二节第二节 弹状病毒科(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 )) 弹状病毒科的特性弹状病毒科的特性v1、子弹状,、子弹状,70×(130-380) nm; ; v2、单分子单股负股、单分子单股负股RNA,约,约11~~15kb;;v3、核衣壳螺旋对称,有囊膜;、核衣壳螺旋对称,有囊膜; v4、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病毒在细胞质内复制; v5、抵抗力较强,但对热、紫外线、去垢剂敏感抵抗力较强,但对热、紫外线、去垢剂敏感狂犬病毒(狂犬病毒(Rabies virus))v分类地位:弹状病毒科分类地位: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Lyssavirus)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感染所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感染所有温血哺乳动物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有温血哺乳动物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病毒的自然感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伤或密切病毒的自然感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伤或密切接触等形式感染人类而引起狂犬病。
接触等形式感染人类而引起狂犬病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预防狂犬病的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发生尤其重要v形态结构形态结构((1)病毒外形呈弹状)病毒外形呈弹状(60~~400nm×60~~85nm),内,内含衣壳呈螺旋对称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含衣壳呈螺旋对称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 ((2)基因组长约)基因组长约12kb,从,从3′到到5′端依次为编码端依次为编码N、、 P、、 M、、 G、、L蛋白的蛋白的5个基因G蛋白在囊膜上构成病蛋白在囊膜上构成病毒刺突,与病毒致病性有关,毒刺突,与病毒致病性有关,N蛋白为核蛋白有保蛋白为核蛋白有保护护RNA功能G蛋白和蛋白和N蛋白蛋白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是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v抵抗力抵抗力 狂犬病病毒对热、紫外线、日光、干燥的抵抗力弱,狂犬病病毒对热、紫外线、日光、干燥的抵抗力弱,加温加温50℃℃1小时、小时、60℃℃5分钟即死,也易被强酸、强分钟即死,也易被强酸、强碱、甲醛、碘、乙酸、乙醚、肥皂水及离子型和非碱、甲醛、碘、乙酸、乙醚、肥皂水及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去污剂灭活。
于离子型去污剂灭活于4℃℃可保存一周,如置可保存一周,如置50%甘油中于室温下可保持活性甘油中于室温下可保持活性1周v传播方式传播方式v狂犬病是人兽共患性疾病,主要在野生动物狂犬病是人兽共患性疾病,主要在野生动物及家畜中传播狂犬、病猫、病狼等动物的及家畜中传播狂犬、病猫、病狼等动物的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大,于发病前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大,于发病前3~~5天即具天即具传染性人狂犬病主要被患病动物咬伤所致,传染性人狂犬病主要被患病动物咬伤所致,或与病畜密切接触有关也可通过皮肤粘膜或与病畜密切接触有关也可通过皮肤粘膜感染、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有器感染、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有器官移植引起感染的报告在大量感染蝙蝠的官移植引起感染的报告在大量感染蝙蝠的密集区,其分泌液造成气雾,可引起呼吸道密集区,其分泌液造成气雾,可引起呼吸道感染v致病性致病性 多数动物实验证明,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并不出多数动物实验证明,在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并不出现病毒血症,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现病毒血症,狂犬病的发病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个阶段 (一)(一)局部组织内繁殖期局部组织内繁殖期 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病毒自咬伤部位侵入后,于伤口肌肉细胞中繁殖,后病毒特异结合神经肌肉结合处乙酰胆碱受体及神经肌肉细胞中繁殖,后病毒特异结合神经肌肉结合处乙酰胆碱受体及神经节苷脂等受体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
节苷脂等受体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 (二)(二)侵入中枢神经期侵入中枢神经期 病毒沿外周神经的轴索浆向心性扩病毒沿外周神经的轴索浆向心性扩散,其速度约每小时散,其速度约每小时3mm,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和小脑等,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侵犯脑和小脑等处的神经元,在大脑灰质处大量复制处的神经元,在大脑灰质处大量复制 (三)(三)向各器官扩散期向各器官扩散期 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病毒自中枢神经系统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心性扩散,到达唾液腺、鼻粘膜、到达唾液腺、鼻粘膜、肾肺等器官和组织,临床上可出现恐肾肺等器官和组织,临床上可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咬伤部位与头部距离远近、伤口的大小、潜伏期长短取决于咬伤部位与头部距离远近、伤口的大小、深浅、有无衣服阻挡,以及侵入病毒的数量深浅、有无衣服阻挡,以及侵入病毒的数量典型临床表现典型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潜伏期通常为3~~8w短者10d,一般不超过半年一般不超过半年前驱期前驱期 发热、头痛、乏力、周身不适等症状,对痛、声、光等刺激较敏发热、头痛、乏力、周身不适等症状,对痛、声、光等刺激较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
约感,并有咽喉紧缩感约5050~~80%80%病人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或蚁走感;病人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或蚁走感;兴奋期或痉挛期兴奋期或痉挛期 处于兴奋状态,如极度恐惧、烦燥,对水声、风等刺处于兴奋状态,如极度恐惧、烦燥,对水声、风等刺激非常敏感,易于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出现特殊的恐激非常敏感,易于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出现特殊的恐水症状,在饮水、见水、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称为水症状,在饮水、见水、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称为““恐水症恐水症””((hydrophobiahydrophobia))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常亢进,严重发作时可出现患者交感神经功能常亢进,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少数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少数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麻痹期麻痹期 痉挛减少或停止,出现弛缓性瘫痪,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痉挛减少或停止,出现弛缓性瘫痪,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除上述狂躁型表现外.尚有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的麻痹型除上述狂躁型表现外.尚有以脊髓或延髓受损为主的麻痹型。
v诊断诊断v将咬人的可疑动物捕获后,隔离观察将咬人的可疑动物捕获后,隔离观察7~~10d,如动物不发病,,如动物不发病,一般认为该动物未患狂犬病或咬人时唾液中不含狂犬病病毒一般认为该动物未患狂犬病或咬人时唾液中不含狂犬病病毒v取脑组织做切片或涂片,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病毒抗原,取脑组织做切片或涂片,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病毒抗原,同时做组织切片检查内基小体同时做组织切片检查内基小体v将动物脑组织制成将动物脑组织制成10%的悬液,接种于小鼠脑内待发病后取的悬液,接种于小鼠脑内待发病后取脑检查内基小体或病毒抗原,可提高检出阳性率脑检查内基小体或病毒抗原,可提高检出阳性率vRT-PCRv活体诊断可取皮肤或唾液样本等进行检测但敏感性较差活体诊断可取皮肤或唾液样本等进行检测但敏感性较差 v预防及治疗措施预防及治疗措施v(一一)公共卫生措施公共卫生措施 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或口服兽用减毒活疫苗(与食物混与食物混合喂食合喂食)预防家畜及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是防止人狂犬病的预防家畜及野生动物的狂犬病是防止人狂犬病的重要根本措施,其任务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与重要根本措施,其任务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理解v(二二)咬伤处理咬伤处理 人被疑似狂犬咬伤时,立即用人被疑似狂犬咬伤时,立即用20%肥皂水冲洗和浸泡伤口肥皂水冲洗和浸泡伤口 ,,再涂碘酒处理;若伤口过深,可作清创术,再用再涂碘酒处理;若伤口过深,可作清创术,再用3%H2O2溶溶液,液,0.1%高锰酸钾或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处理新洁尔灭处理v(三三)特异预防特异预防 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20IU/kg)或抗狂犬病马血或抗狂犬病马血清清(40IU/kg),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其余作肌肉注,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其余作肌肉注射同时立即肌内注射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狂犬病射同时立即肌内注射人二倍体纤维母细胞狂犬病疫苗疫苗1次,于第一次注射后次,于第一次注射后3,,7,,14,,28天再行注天再行注射,共射,共5次,可防止发病我国应用自制的地鼠肾次,可防止发病我国应用自制的地鼠肾细胞狂犬病苗,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研制成功狂细胞狂犬病苗,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研制成功狂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组痘苗病毒疫苗,狂犬病病毒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组痘苗病毒疫苗,狂犬病病毒G、、N亚单位疫苗等,正在试用中亚单位疫苗等,正在试用中Ebola virus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丝状病毒科(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 埃博拉病毒(埃博拉是刚埃博拉病毒(埃博拉是刚果的一条河流,果的一条河流,1976年首宗艾年首宗艾博拉病例在那里出现博拉病例在那里出现 ),是引),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
在大约行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例确诊的埃博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拉案例中,死亡率高达88% 被称为被称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世界上最可怕的病毒病毒”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呈长丝状体,单股负科,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链RNA病毒,有病毒,有18,,959个碱基,有包膜,病毒颗个碱基,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大小100nm×((300~~1500))nm ,有分支形、,有分支形、U形、形、 6形或环形,分支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形较常见有囊膜,表面有(见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个毒粒结构蛋白结构埃博拉是人畜共患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尚未确定病埃博拉是人畜共患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尚未确定病毒的自然宿主但毒的自然宿主但1976年、年、1996年、年、2002年埃博拉年埃博拉爆发的证据表明,猴子、猩猩等野生灵长类动物都爆发的证据表明,猴子、猩猩等野生灵长类动物都有埃博拉病毒感染现象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有埃博拉病毒感染现象。
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的原宿主 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体液(汗液、唾液、血液)传染,潜伏期为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体液(汗液、唾液、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小时内死亡 致病过程致病过程主要种类主要种类扎伊尔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致死率:致死率 90%!!!!!!苏丹埃博拉病毒:致死率苏丹埃博拉病毒:致死率53%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对猴子有很高的致死率,对人类并没有致命性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 :从黑猩猩尸体中发现,人被感染后可治愈:从黑猩猩尸体中发现,人被感染后可治愈病毒特征病毒特征 埃博拉病毒是埃博拉病毒是“活死人活死人”现象的原因之一,除了骨头和骨现象的原因之一,除了骨头和骨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后器官都一视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后器官都一视同仁地加以侵蚀。
同仁地加以侵蚀病毒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感染器官出现死片胶原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出现孔洞皮肤下面出现血斑 所有孔窍渗血 皮肤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所有内脏化脓腐烂崩溃的血管流入体腔 病毒血细胞病毒血细胞复制病毒血细胞血细胞死亡凝结病毒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病毒血细胞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感染器官出现死片胶原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出现孔洞皮肤下面出现血斑 所有孔窍渗血 皮肤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血细胞血细胞复制血细胞血细胞死亡凝结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病毒血细胞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感染器官出现死片胶原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出现孔洞皮肤下面出现血斑 所有孔窍渗血 皮肤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血细胞血细胞复制血细胞血细胞死亡凝结血细胞血细胞死亡凝结病毒血细胞病毒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感染器官出现死片胶原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出现孔洞皮肤下面出现血斑 所有孔窍渗血 皮肤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所有内脏化脓腐烂所有内脏化脓腐烂崩溃的血管流入体腔崩溃的血管流入体腔 病毒血细胞病毒血细胞复制病毒血细胞血细胞死亡凝结病毒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病毒血细胞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感染器官出现死片胶原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出现孔洞皮肤下面出现血斑 所有孔窍渗血 皮肤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血细胞血细胞复制血细胞血细胞死亡凝结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病毒血细胞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感染器官出现死片胶原成浆状物器官表面出现孔洞皮肤下面出现血斑 所有孔窍渗血 皮肤肌肉表面隔膜炸裂 血细胞血细胞复制血细胞死亡凝结血细胞死亡凝结 控制病毒传播及治疗的措施都是极其有限的!控制病毒传播及治疗的措施都是极其有限的!主要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防护:主要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防护: 1、凡怀疑患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疑似病例,必须立即与其、凡怀疑患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疑似病例,必须立即与其它病人隔离开来,执行严格的隔离看护,疑似病例的观察时间,它病人隔离开来,执行严格的隔离看护,疑似病例的观察时间,要求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接触后要求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接触后3周。
周 2、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要求被严格观、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要求被严格观察,偶尔的接触也应该处于警惕中察,偶尔的接触也应该处于警惕中 3、静脉输液和处理分泌物等高度危险的操作,应该在严格、静脉输液和处理分泌物等高度危险的操作,应该在严格隔离保护条件下进行医院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最高级别生物安隔离保护条件下进行医院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最高级别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搞好隔离防护全防护的要求搞好隔离防护 4、、 死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的人应立即埋葬或火化,处理死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的人应立即埋葬或火化,处理人员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准防护人员要求按照规定的标准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