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59.51KB
约9页
文档ID:588651239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_第1页
1/9

七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讲授 石锓 一、古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的比较1、不用判断词“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直接作谓语构成,靠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2、主语后常出现“者”,谓语后常出现“也”者”是代词,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并能舒缓语气;“也”为语气词,表达判断语气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现代汉语不用“是”例:今天星期一老王山东人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1、肯定形式无“者”、“也”句(基本形式):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有“者”句: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有“也”句: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王,人君也《战国策·齐策四》)有“者”、“也”句(完美形式)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2、否定形式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 三、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是”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墨子·非攻》)“是”与“此”的比较:1、古汉语判断句中“是”的性质和作用 2、“是”由指示代词演变为判断词 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指代的是前文的内容当其指代的内容减少时,其指代作用降低,判断作用增强,进而演变为判断词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 “是”在汉代演变为判断词(王力1958年著《汉语史稿》认为西汉末年就有了判断词“是”)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是是帚慧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彗星图)是是苦慧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彗星图) 四、“为”、“惟”、“乃”、“即”在判断句中性质和作用1、为是普通动词,表达“成为”、“作为”等含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而使归其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借用来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的“是”,但不是专职的判断词余为伯鲦,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论语·微子》)2、惟(维) 常用在判断句主谓之间,不是判断词,是语气词,作用是引出谓语多见于先秦 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我马维骐《诗经·小雅·皇皇者华》) 蚩尤惟始作乱《尚书·吕刑》)陈述句用例:3、乃副词,加强肯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是乃狼也《左传·宣公四年》)访之,乃是逸少《世说新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胜起义》)陈述句用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修饰判断词例: 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副词,加强肯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4、即陈述句用例:贱即买《盐铁论·本议》)修饰判断词例:枯体即是荣体范缜《神灭论》)五、判断句的活用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非判断的内容,就是“判断句的活用”1、表达比喻内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2、表达因果关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托),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3、表达条件关系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百乘,显使也。

《战国策·齐策四》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