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植物学情境二任务2茎的识别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43MB
约102页
文档ID:587478426
植物学情境二任务2茎的识别_第1页
1/102

一一 3.2 茎茎3.2.1 茎的生理功能茎的生理功能3.2.2 茎的形态茎的形态3.2.3 茎的结构茎的结构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茎的生理功能;、了解茎的生理功能;•2、掌握茎的形态和结构掌握茎的形态和结构 3.2.1 茎的生理功能茎的生理功能•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1.支持作用支持作用•2.输导作用输导作用•有的还有贮藏、繁殖、光合、保护、攀援等作用 3.2.2 茎的形态茎的形态•3.2.2.1 茎的外形与特征•3.2.2.2 芽及其类型•3.2.2.3 分枝和分蘖 •1 1、茎的外形、茎的外形 一般多为圆柱形,少数为三棱形和四棱形•2 2、枝条的特征、枝条的特征•枝条:枝条:具叶、芽等的茎 顶芽和腋芽(侧芽)、节和节间顶芽和腋芽(侧芽)、节和节间、叶叶腋、叶痕和叶迹、皮孔、芽鳞痕腋、叶痕和叶迹、皮孔、芽鳞痕 长枝和短枝长枝和短枝(如苹果、梨、松树)3.2.2.1 茎的外形与特征茎的外形与特征 顶芽侧芽(腋芽)侧芽(休眠芽)侧枝节花枝痕芽鳞痕叶痕 •3、茎的生长习性:、茎的生长习性: 直立茎直立茎 缠绕茎缠绕茎 攀援茎攀援茎 匍匐茎匍匐茎•4、茎的质地:、茎的质地: 木质茎、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茎、木本植物(乔木、灌木) 草质茎、草本植物(一、二、多年草质茎、草本植物(一、二、多年生)生) 3.2.2.2 芽及其类型芽及其类型•1、芽的概念及结构、芽的概念及结构•芽:芽: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的原始体。

•枝芽(叶芽)的结构:枝芽(叶芽)的结构:芽轴、生长维、叶原基、幼叶和腋芽原基(枝原基) 芽芽::处处于于动动态态而而未未伸伸展展的的枝枝、、花花或或花花序序有有枝枝芽芽和花芽之分和花芽之分芽轴芽轴顶端分生组织(生长锥)顶端分生组织(生长锥)叶原基叶原基幼叶幼叶 腋芽原基(侧枝原基或枝原基)腋芽原基(侧枝原基或枝原基) 芽芽 3.2.2.2 芽及其类型芽及其类型•2.芽的类型.芽的类型:•((1)定芽)定芽(顶芽、腋芽或侧芽)和不定芽和不定芽•((2)鳞芽和裸芽)鳞芽和裸芽•((3)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枝芽、花芽和混合芽•((4)活动芽和休眠芽)活动芽和休眠芽 3.2.2.3 分枝和分蘖分枝和分蘖•1、分枝类型、分枝类型•((1)单轴分枝(总状分枝):)单轴分枝(总状分枝): 主干直立粗壮,各级侧枝明显细弱主干直立粗壮,各级侧枝明显细弱•((2)合轴分枝:)合轴分枝: 主轴曲折、节间短,株型较开展主轴曲折、节间短,株型较开展•((3)假二叉分枝:)假二叉分枝:((如丁香、茉莉、石竹等) 是合轴分枝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合轴分枝的一种特殊形式。

•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单轴分枝又称总状分枝• 树冠塔形,主茎的顶芽活动始终占优势,形成一个直立的主轴,而侧枝较不发达,以后侧枝又以同样方式形成次级分枝,但各级侧枝的生长均不如主茎的发达.这种分枝方式,主茎生长迅速而明显,称为单轴分枝.如银杏,松,杉,柏等森林植物. •合轴分枝合轴分枝:这种分枝的特点是顶芽活动到一定时间后,生长变的极慢,甚至死亡,或分化为花芽,或发生变态,而靠近顶芽的腋芽则迅速发展为新枝,代替主茎的位置,不久,这条新枝的顶芽又同样停止生长,再由其侧边的腋芽所代替,所以合轴分枝的主轴,实际上是一段很短的 枝与其各级侧枝分段连接而成,因此是曲折的,节间很短,而花芽往,往较多.如棉花植株上只有果枝和营养枝,果果枝便是合轴分枝枝便是合轴分枝,营养枝是单轴分枝. •假二枝分枝假二枝分枝:实际上是合轴分枝的另一种形式.如丁香,石竹都是对生叶序,其顶芽不发育,在近顶芽下面的二个对生腋芽,发展成为两个相同外 形的分枝,从外表看和二叉分枝相似,因此叫假二叉分枝. MonopodialSympodial DichotomousFalse dichotomous 分分枝枝的的类类型型合轴分枝合轴分枝 3.2.2.3 分枝和分蘖分枝和分蘖2、分蘖:、分蘖:禾本科植物在近地面的茎节上产生分枝和不定根的现象。

分蘖节分蘖节 有效分蘖、无效分蘖有效分蘖、无效分蘖 3.2.3 茎的结构茎的结构•3.2.3.1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结构•3.2.3.2 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3.2.3.3 茎茎的的次次生生结结构构((双双子子叶植物)叶植物) 3.2.3.1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1、表皮、表皮 表皮细胞:表皮细胞:在横切面上呈扁长方形,细胞外壁角质化并在外表细胞外壁角质化并在外表形成角质层(膜)形成角质层(膜),,有的还有蜡层、表皮毛等; 气孔器:气孔器:在表皮细胞之间分布有少量气孔器 3.2.3.1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2、皮层、皮层 薄壁细胞为主,在靠近表皮处薄壁细胞为主,在靠近表皮处常有一些厚角组织常有一些厚角组织,靠外围的厚靠外围的厚角组织和薄壁组织的细胞内常含角组织和薄壁组织的细胞内常含有叶绿体有叶绿体 有些植物在皮层中还有厚壁组织、分泌组织、通气组织等 3.2.3.1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3、维管柱(、维管柱(中柱)) ((1)维管束)维管束 排成一环,分布于薄壁组织中。

多数植物为外韧维管束,少数植物为双韧维管束(瓜类、茄类、马铃薯、甘薯等)初生韧皮部为外始式;初生木质部为内始式 ((2)髓和髓射线)髓和髓射线 均由薄壁组织组成 茎皮层 3.2.3.2 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1、表皮、表皮 细胞壁除发生角质化外,有些细有些细胞还发生矿质化(硅化)和栓质化胞还发生矿质化(硅化)和栓质化•2 、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薄壁组织 靠厚壁组织的几层薄壁细胞内含少量叶绿体 3.2.3.2 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3.维管束.维管束 ((1)排列方式)排列方式:A、两轮排列(两轮排列(茎中央形成髓腔的) B、散生排列(散生排列(茎中央不形成髓腔) ((2)类型:有限外韧维管束类型:有限外韧维管束外面有维管束鞘;木质部只有3-4个导管,排成“V”字形,开口朝外,上面两个较大;下面的较小,还有一气腔 • 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区别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的区别•1、节和节间明显,多数种类为中空的杆,少数为实心、节和节间明显,多数种类为中空的杆,少数为实心的;的; •2、维管束内无束中形成层,为有限维管束,所以茎不、维管束内无束中形成层,为有限维管束,所以茎不能进行次生生长,不能形成次生结构;能进行次生生长,不能形成次生结构;•3、维管束是散生的,有些植物茎中;维管束虽然排列、维管束是散生的,有些植物茎中;维管束虽然排列为内外两轮,但与一般双子叶植物茎中维管束规则地为内外两轮,但与一般双子叶植物茎中维管束规则地排列为一轮仍不相同;排列为一轮仍不相同;•4、由于维管束是散生的,所以禾本科植物茎中没有明、由于维管束是散生的,所以禾本科植物茎中没有明显的皮层和髓的界限。

最外部为表皮,表皮以内为数显的皮层和髓的界限最外部为表皮,表皮以内为数层机械组织,机械组织以内为基本组织,基本组织之层机械组织,机械组织以内为基本组织,基本组织之中分布着维管束;中分布着维管束;•5、禾本科植物的茎,由于没有木柱形成层的产生,缺、禾本科植物的茎,由于没有木柱形成层的产生,缺乏次生保护组织周皮乏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3.2.3.3 茎的次生结构茎的次生结构(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1、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 ((1)发生)发生 由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连接形成完整的形成层环 ((2)活动)活动 束中形成层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较少),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较多)其间保留一些薄壁细胞不分化,即维管射线;束间形成层向外向内分裂细胞,使髓射线延长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 3.2.3.3 茎的次生结构茎的次生结构(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活动、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活动 ((1)发生)发生(第一次) 多数植物起源于靠表皮的皮层细胞 ((2)活动)活动 与根相似,形成周皮 皮孔、树皮•年轮(年轮(生长轮)、假年轮(假年轮(柑橘属)•早材与晚材早材与晚材(春材与秋材)、心材与边材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 3.2.3.3 茎的次生结构茎的次生结构(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茎经次生生长后,在横切面上自外向内依次为: 周皮周皮 包括 木栓木栓层层 、 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 和 栓内层栓内层 ;皮层皮层(有或无); 韧皮部韧皮部 ,包括 初生韧初生韧皮部皮部 和 次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 ;形成层形成层; 木质木质部部 ,包括 次生木质部次生木质部 和 初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 ; 髓髓 。

此外,在维管束之间还有 髓髓射线射线 ,维管束内有 维管射线维管射线 年轮及早材、晚材早早 材材晚晚 材材年年 轮轮 松茎(示树脂道) 树皮木材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