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86487027 上传时间:2024-09-0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2020课课 古代诗歌五首古代诗歌五首目录CONTENTS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登飞来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反复诵读并背诵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体会陈子昂、王安石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名句中蕴含的哲理。1 12 23 3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陈子昂1.自由朗读,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听名家朗读,明确停顿,领字后面要读出延长音。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齐读,背诵,谈感受。明节奏,读出诗韵明节奏,读出诗韵释诗意,了解背景释诗意,了解背景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用自

2、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过去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未来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惦记,常常想2.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陈子昂却“独怆然而涕下”呢?结合背景,说说陈子昂当时的境遇。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做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3、稍后,陈子昂又向陈子昂请求遣万人做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写下了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这首传世名作。当年的幽州台还在,可是招纳贤士的燕昭王却早已不见。自当年的幽州台还在,可是招纳贤士的燕昭王却早已不见。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怎能不让人心生感己空有满腹才华,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落泪伤悲呢?慨,落泪伤悲呢?品诗味,感悟诗情品诗味,感悟诗情这首诗歌寥

4、寥数字,却内涵丰富,处处运用对比,请结合具体诗句来谈谈有哪些对比。远与近的对比:冷与热的对比: 大与小的对比:长与短的对比: 远指圣贤之君太远近指昏庸之人太近。冷指现实冰冷热指满腔热血。大指苍穹广大,小指个人渺小。长指岁月长河漫漫无期;短指人生苦短,时不我待。天似穹隆,何等高远;四荒八极,多么辽阔。天地悠悠,人活在天地之间,位置在哪里?天地那么大,人这么渺小。“我”独立台上,在悠悠的时空里,何等渺小,何等孤独?由此可见,这泪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泪。入情景,背诵诗歌入情景,背诵诗歌想象一下你就是陈子昂,读出怀才不遇、遭受压抑的悲愤之情,读出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以及对宇宙无穷的慨叹。登登飞来

5、峰来峰王安石王安石导入导入在宋代,也有一位诗人登上高处,极目远眺,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感想。他就是宋代诗人、政治家王安石。1.文学常识介绍。王安石,宋代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称为“王安石变法”。2.介绍写作背景。读诗离不开知人论世,如果我们对诗人生平经历及其写作背景有一定了解,就更能理解诗歌。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飞来峰这首诗。诵读诵读1.集体诵读,概括诗

6、意。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以望见旭日东升。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2.分句品读,品味情感,学习手法。(1)“闻说鸡鸣见日升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景象?结合王安石写作此诗的背景,思考此句有何深意。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实则表现出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的大志和对前途的高度自信。(2)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最高层”有何含义?“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这首诗歌中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飘浮的云,也指保守势力。“最高层”既指飞来峰的最高层,又指政治决策的最高层。3.结合背景知识和诗歌,谈谈你从

7、诗歌中读出怎样的诗人形象。“不畏浮云遮望眼”,可见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自缘身在最高层”可见王安石在政治上的高度自信与笃定。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此诗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其“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背诵诗歌,畅谈启示背诵诗歌,畅谈启示1.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学习目标反复诵读并背诵望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杜甫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比较阅读并积累“登高”类诗歌,拓展知识面。1 12 23 3目录CONTENTS导入导入自读

8、,准字音,明停顿自读,准字音,明停顿品读,绘景悟理,学习手法品读,绘景悟理,学习手法诵读,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诵读,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第二课时导入导入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自读自读准字音,明停顿准字音,明停顿1.古体诗,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五字为“二二一”式或“二一二”式。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9、3.自由朗读。品读品读绘景悟理,学习手法绘景悟理,学习手法1.结合注释,了解诗歌内容。2.具体描述一下作者望见了泰山怎样的景色。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汇聚了瑰丽和神奇,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汇聚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割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割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一

10、览无遗!3.诗题叫望岳,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品读思考,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首联首联:颔联颔联:颈联颈联:尾联尾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远望近望细望希望4.学习高超的写景手法。诗中“钟、割”二字用得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钟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雄伟高大的形象。夸张手法5.学习丰富的哲理。尾句中蕴含了怎样的

11、人生启示和哲理?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诵读诵读知人论世,深入理解知人论世,深入理解1.写作背景: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怎样的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具有俯瞰一切的雄浑气概,有着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杜甫。比较阅读比较阅读1.1.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思考: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望岳这三首“登高”诗歌在情感抒发上的不同点。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望岳抒悲情(历史、天地、个人、怀才不遇)抒壮志(政治、个人的抱负与决心)抒豪

12、情(自然、个人的壮志豪情)2.诗歌积累。积累含有“登高”类诗歌,以诗词接龙或者“飞花令”的方式发言并简单讲解。比如,王之换在登上鹳雀楼后高唱:“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在登高里低吟:“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李白在登上金陵凤凰台后感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柳永笔下有“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的思念3.齐背三首诗歌。登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抽象的情感。登高诗歌往往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寄寓着一个个的“登高”主题。苦闷、壮志、豪迈,在诗人的笔下都融入了永恒的登高中。愿我们多读书,“登书山而小天下”。目录CONTENTS游山西村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己亥杂

13、诗(其五)第三课时学习目标反复诵读并背诵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其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体会陆游、龚自珍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歌中蕴含的哲理。1 12 23 3游山西村陆游陆游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因极力推动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后,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淳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汇,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导入导入分组诵读分组诵读1.自由读诗,分四联概括诗歌内容后,提炼主题。概括诗歌内容概括诗歌内容:首联写做客原因,颔联写旅途见

14、闻,颈联写到农家做客,尾联写对做客的留恋。诗歌的主题诗歌的主题:陆游游山西村描述了农村优美的风光,农人淳朴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农人的热爱。2.韵译诗歌,边译边背。(分组)韵译参考:莫笑腊月里农家的那一杯浑酒,丰年有足够的鸡猪把客挽留。山重水转,似无路可走;花明柳暗,另一村庄现前头。箫声鼓声紧相随,春曰集会在前头;简朴衣裳粗头饰,山村古风尚存久。今后若有闲情月下漫步,会拄着拐杖来敲门,伫立在你家门口。自主研读自主研读1.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说说其中的妙处吗?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突出了山村景色的优美;亦写出诗人

15、在“疑无路”后,“柳暗花明”时的豁然开朗与喜悦之情。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并说说这句诗带给你的思考吗?“山重”一联的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齐读,背诵,默写这首诗齐读,背诵,默写这首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龚自珍导入导入清道光十九年(1839),鸦片战争发生的前一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这一年,有一位诗人兼朝廷命官由于力主

16、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往返途中,他将见闻感受写成315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这位诗人就是清代文学家一一龚自珍。1.走近作者。龚自珍(17921841),号定盒,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著有龚自珍全集。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皆为其代表作。他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2.自由朗读后,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知人论世,品读诗歌知人论世,品读诗歌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

17、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仵其长官”,辞官回乡。2.被迫辞官的龚自珍的心情,我们通过哪两句可以读出来?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同时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衬托离愁之深。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足见作者离京的决绝。3.作为当时的礼部主事,龚自珍学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他愤而离职后,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的命运?你能从诗句中看出来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萎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是移情于物,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4.齐读诗歌,还原诗人形象。我从诗歌中读出的龚自珍_。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忠君爱民、坚定执着默写诗歌,总结升华默写诗歌,总结升华1.朗读,大声背诵,正楷默写。2.总结。正如龚自珍诗中所说的那样,“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南归后,在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讲学,积极培育下一代。可惜不到半年,他就突然病故,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理想。我们的耳畔似乎还响起了他的另一句名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期盼大家早日成为他心中的“人才”,报效祖国。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告诉大家好吗?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司马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