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共物品或服务主要内容:什么是公共物品或服务? 为什么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上市机制会失灵?怎样衡量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保证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有效供给?什么是混合产品? 如何有效供给? 1第一节 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一、公共物品的特性一、公共物品的特性•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而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可归纳如下: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3.受益的非排他性21.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是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为一个整体,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或企业享用萨缪尔森的定义:1.对于私人物品来说:2.对于公共物品来说:32.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企业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或质最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或者说,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零43.受益的非排他性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或者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拒绝付款的个人或企业加以阻止,任何人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5二、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含义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指的是那种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指的是那种只向为其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提供,且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并很容易将来为其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的物品或服务混合物品,居于二者之间的既带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又带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的物品或服务我们又称之为“半公共物品”,“半私人物品等”6三、三、 关于关于“分配成本分配成本”与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问题的说明问题的说明1、实际上二者皆指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2、将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分配给任何一个追加的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此时的边际成本也可称为分配成本3、生产任何一个追加单位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永远是正数此时的边际成本也可称为生产成本78四、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9第二节 纯粹的公共物品与纯粹的私人物品:需求分析1、对纯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多少) D=∑2、对纯粹的公共物品的需求(多大) D=∑MB 10一、对纯粹的私人物品的需求 根据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对某种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可以通过加总某一时间内市场上所有单个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上对该种私人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量而得出。
只要能计算出每个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数量,又知道市场上有多少消费者(购买者),便可得到对该种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同样的道理,只要知道每个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曲线,通过把某种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市场上的所有消费者(购买者)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对该种私人物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曲线1112二、对纯粹的公共物品的需求1、对于某种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来说,所有消费者必须同时消费同样数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没有能力调整它们的消费量,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同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显著不同2、消费者从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决定了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通常以消费者在公共物品或服务上所能获得的边际效益来代表3、消费者从既定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所获得的边际效益不同,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效益总和即私人边际效益总和,与该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相等是公共物品或服务提供的条件1314 总结:私人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是水平相加,这是因为,每个消费者都是既定价格的消费者,他们能调整的只是其消费的数量.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是垂直相加,这是因为, 每个消费者所面对的是同样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但他所愿支付的价格(边际效益)是不一样的,而由此决定了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求15第三节第三节 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纯粹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一、MSB=MSC:公共物品同样适用 1、 假定某个人欲购买一种纯粹的公共物品供自己使用。
依照公共物品的定义,该种公共物品的购买,不仅会使这个购买者本人受益,其所在社会的其他所有成员也会因此而受益所以,这种公共物品的社会边际效益肯定大于购买者本人所获得的追加效益也就是说,购买者本人和其他所有成员会同时享受这种公共物品所带来的效益将带给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的这些效益加总求和,就是每一追加单位的公共物品的购买所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于是,一定数量的纯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就是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个人边际效益的总和16 2、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最佳产量应当在这样一点实现,即所有消费者因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总和恰好等于该种物品的社会边际成本3、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实现条件可写成:MSB=∑MB=MSC也可写成:MSB=M + (i≠j)注: = ME17二、一个数字的例子1819结论:1、 E点为MSB与MSC交点,此时, MSB=∑MB=450元, MSC=450元 即 MSB=MSC所以E点为最佳均衡点,即小区的保安最佳雇用量为3个2、如果保安的雇佣由消费者个人通过市场购买,那么这个社区的保安雇用量为零。
雇用量为零时是无效率的实际上私人边际效益大大低于社会边际成本,公共物品或服务通过市场机制的配置很难实现20第四节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一、一个例子(保安供给方式)1、讨论消费者自愿以消费者个人由此而获得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分担相应的成本时,保安的供给情况1)当保安数量为1时, M =300元, 即A支付300 元 M =250元, 即B支付250元 M =200元, 即C支付200元 MSB=∑MB=750元, 共支付TSB=750元 MC=450元, TSC=450元即MSB>MSC,无效率 TSB>TSC ,余300元 21(2)当保安数量为2时 M =250元, 即A支付500 元。
M =200元, 即B支付400元 M =150元, 即C支付300元 MSB=∑MB=600元, 共支付TSB=1200元 MC=450元, TSC=900元即MSB>MSC,无效率 TSB>TSC ,余300元22(3)当保安数量为3时 M =200元, 即A支付600元 M =150元, 即B支付450元 M =100元, 即C支付300元 MSB=∑MB=450元, 共支付TSB=1350元 MC=450元, TSC=1350元即MSB=MSC,有效率 TSB=TSC ,没有剩余23(4)当保安数量为4时 M = 150元, 即A支付600元。
M = 100元, 即B支付400元 M = 50元, 即C支付200元 MSB=∑MB=300元, 共支付TSB=1200元 MC=450元, TSC=1800元即MSB<MSC,无效率 TSB<TSC ,负数 24 在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2、结论:25二、林达尔均衡1、含义: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26 2、条件:以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Lindahl )的名字命名的这一具有效率的均衡的实现,是以下面两个假设为前提的:(1)每一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的披露自己可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
2)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物品或服务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的边际效益的可能273、问题:(1)人们有可能隐瞒自己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上所获得的真实的边际效益2)人们倾向于不支付或少支付自己应承担的费用3) 免费搭车者出现人们在不负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益4)公共的悲剧如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其结果公共财政就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从而也就没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28三、免费搭车者问题的解决 政府依据消费者个人从公共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益的大小,以及消费者个人的收入水平等,通过强制征税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同时政府支付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保证公共物品或服务供给,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9第五节 混合物品或服务一、混合物品的概念及分类1.混合物品:既带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又带有非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特性的物品或服务,我们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半公共物品”或“半私人物品”它主要包括“拥挤性的公共物品”和“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302.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会减少每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效益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这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虽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但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见图3-6 )3. 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这类物品或服务的特点是:一方面,它的效用名义上向全社会提供,即谁都可以享用,另一方面,它在受益上却可以排他,即谁花钱谁受益3132二.混合物品的供给 就前述两类混合物品或服务来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 既可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也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或是采取由政府部门给予补助的办法通过市场提供1.拥挤性公共物品的提供2.价格排他的公共物品的提供33案例名称:农民的案例名称:农民的“道路权道路权”怎样保护?怎样保护? ——析论乡间道路的非排他性析论乡间道路的非排他性案案例例内内容容:200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曾出现过“乡间道路收费”的纠纷贺兰县四十里店乡四十里店村的部分农民分散居住于109国道的东西两旁前几年自治区交通部门在109国道上修建了一座公路收费站,位置正好在村中间农民的拖拉机从农田里拉着蔬菜回家,或者从村南到村北,都必须经过这个收费站,每次都必须交过路费。
为减轻农民负担,四十里店村村委会拿钱在国道西边数百米处另修了一条简易路,专供村民的车在本村行走时绕开收费站农民方便了,却又出现了新问题:公路上南来北往的大卡车、客运车,为了逃避交费,竟然也从农民修的自用道路上绕行它们压坏了水渠涵洞的水泥管,碰掉了水泥桥的护拦板对此,农民们非常气愤于是有人想出了过路收费以补偿损失的办法,每过一车,收费1元或2元有人不愿交钱,还向政府举报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关于道路设置收费站的规定,强令四十里店村关闭了那个收费点 341.怎样看待农民的道路权益? 2.该不该保护农民的这项利益?35案例评析: 道路是一种公共产品,所有的人都有权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使用.乡间道路既然具有非排他性,决定乡间道路应由政府提供36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公共物品?其有哪些特性?2.什么是林达尔均衡?37案例名称案例名称:都市停车难问题如何破解? ——析论停车泊位的经济性质案例内容:案例内容: 停车难已成为大城市一个突出的问题有资料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停车位满足率不足20%,也就是说,我国城市每5辆机动车辆只有1个停车位。
截至2003年年底,上海市有停车泊位24万个,其中,配建泊位22.13万个,路外公共泊位8100个,合法的路边泊位8400个,其他泊位3000个公共停车泊位占全市机动车量的比例仅为2%,远低于国际10%-15%的水平38案例评析: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破解停车难的关键是不要把停车泊位作为公共产品看待,而应定位私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