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包浩斯、現代及後現代主義

pu****.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19.51KB
约28页
文档ID:585466128
包浩斯、現代及後現代主義_第1页
1/28

包浩斯、現代及後現代主義包浩斯、現代及後現代主義建筑之家 荣誉整理 目錄目錄l簡介l包浩斯l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l各藝術時期的特式l有關的藝術家及作品l所帶來的影響 簡介簡介現代主義期間所出現的各種藝術活動:1880-1910 British Arts and Crafts1900-1915 American Arts and Crafts1880-1905 European Art Nouveau1890-1910 American Art Nouveau1903-1933 Wiener Werkscatte1917-1928 De Stijl1919-1933 Bauhaus(包浩斯)1920-1940 European Art Deco1920-1940 American Art Deco期後就是後現代主義的出現 包浩斯的背景、意念包浩斯的背景、意念l包浩斯﹝Bauhaus﹞是一所建築與應用美術學校的名稱,於1919年由建築師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在德國威瑪巿﹝Weimer﹞所創設的,1920年代成為德國現代設計的中心l Bauhaus德文原意為房子的建築,包浩斯的理論基礎受馬克斯主義影響,將反抗傳統、巔覆過去視為前進的法則。

Hans M. Wingler (左)和Walter Gropius (右) 攝於包浩斯美術學院開幕典禮(1961 ) l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後,由格蘭佩師建校,雖只存在了十四年,但對現代生活的影響大l包浩斯的主要概念為「造形或形式須有助功用和機能」,好的產品是好看而好用精神是把「美」帶進生活中每件事物用品裡,使生活加愉快 l提倡藝術家、工藝技師和產品設計師三方面攜手合作,成為一具使命感的全人藝術家,為人類服務l但包浩斯因納粹關閉,教授那基( Moholy Nagy )於1938 年將包浩斯理想帶到美國,在芝加哥設立設計學院,對設計界有極大的影響包浩斯的教授團中,包括幾位重要畫家: 康定斯基康定斯基、克利克利、那基和費寧格 包浩斯 1923 年的海報 包浩斯的教授團包浩斯的教授團 The Bauhaus masters on the roof of the Bauhaus building in Dessau. From the left: Josef Albers, Hinnerk Scheper, Georg Muche, L嫳zl?Moh oly- Nagy, Herber Bayer, Joost Schmidt, Walter Gropius, Marcel Breuer, Vassily Kandinsky , Paul Klee, Lyonel Feininger, Gunta St闤zl and Oskar Schlemmer. 當時包浩斯學生的表演 包浩斯的產品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的形成:l由於社會的改變,如電子工業及電腦科技、 數位影像等等的發展,加上文化形態的變遷,形成了一種累積、傳達、轉化或複製知識及影像的全新模式,這使得人類長久以來的創作及思考方式,產生了重大的變化,尤其是對傳統的很多觀念造成了挑戰,對反映社會的藝術亦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l在二十世紀前半以來所謂「現代藝術」(modern art/modernism)的觀念中,指出「藝術」是一種以創作者為自我中心的唯美主義傾向的表現,也是一種具有分析性的「形式結構體」其最後目標是要使創作者、 欣賞者從對藝術作品形式的創作和欣賞中,達到形式性、審美性的目標 (張全成/國立新竹師院美教系副教授) 後現代主義的出現:l 自1970年代以後,藝術有所謂「後現代藝術」(post-modern art/post-modernism)之傾向l美國後現代藝術史研究者莫道夫〔Madoff,1985〕 所言﹕「儘管大家多不太樂意用 ‘後現代’這個名詞,可是在現代主義之後,許多數不清的藝術特色,卻顯示出我們在知性上,已脫離了現代主義時代向前邁進,當然我們是繼承前人的腳步向前邁進的」(羅青譯﹐民78: 頁43) l於是,此時期的藝術創作開始趨向反形式主義、反唯美主義、解構主義、複合媒材等兼容並蓄的藝術表現形式藝術的表現內容也愈來愈具有社會性,也愈來愈接近欣賞者的多樣性,且是呈多元化發展的,是以民主、開放的態度來面對藝術,並與社會和大眾生活相容並存的l欣賞者可以參與藝術之中,而藝術則被要求融合於生活環境之內,而不是超脫塵俗的唯美形式結構。

藝術的創作不再是以走進博物館中的精緻性為唯一的目標,如此一來,多元化的媒材、形式、表現方式、表現內容,不但打破歷來僵化固定的藝術界域與形式,有些甚至完全否定了傳統藝術的具體存在性,甚至只求一種「觀念」(concept)的表達而已 (張全成/國立新竹師院美教系副教授) 各藝術時期的特式各藝術時期的特式l現代主義l包浩斯l後現代主義 現代主義的特式現代主義的特式l反抗傳統,視巔覆過去為前進的法則l唯美主義l形式結構主義l理性化l主體性哲學 包浩斯的特式包浩斯的特式l強調藝術的實用性,提倡形態追隨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l喜用幾何形狀,將物象抽象化、簡化,並提倡少即是精(less is more)l結構主義:一些幾何形狀如球體、圓錐體、立方體等組合l考慮造型先於裝飾l將建築上常用的「對稱」轉變為「有節奏的均衡非對稱」l尊重物料的特性,處處顯示該種材料的獨特之處l希望將藝術和機械生產結合,提倡高質素的中央控製大量生產 後現代主義的特式後現代主義的特式l少即是乏味(less is a bore)l追求個人風格(individualism)l非理性的(anti-rationalism)。

l歷史性的,有復古傾向(historicism)l折衷主義,自由地選取各方的精華(eclecticism)l偏好用符號象徵(symbolism)l裝飾性的(ornamentalism)l多元化的面貌(pluralism) 有關的藝術家及作品有關的藝術家及作品l康丁斯基康丁斯基(V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l抽象繪畫之父──康丁斯基在人生幾個重要的轉折之後,其作品形成了下列五種風格及特色:1. 1.早期的風景畫時期早期的風景畫時期(1896---1907) 特色:印象時期及野獸派時期的畫風2. 2.抒情式的抽象風格抒情式的抽象風格(1908---1921) 特色:以動、靜的色彩交錯描繪出內在的感情,在具體與虛幻間含豐富的表現氣氛 藍色(藍色(In the BlueIn the Blue)) 1925 年 油畫 80 x 110 cm Kunstsammlung Nordrhein-Westfalen, Dusseldorf 3. 3.幾何式的抽象風格幾何式的抽象風格(1922---1925) 特色:從有機物象轉變到純抽象造形,此時期色彩偏向暗藍色。

l作品:作曲No8(1923)、線的放射(1924)、紅黃藍(1925)4. 4.圓形崇拜期圓形崇拜期(1926---1933)特色:延續幾何式的抽象組合並研究點在不同造型中所形成的張力l作品:圓之舞(1926)、銘記在心(1927)、弧中的點(1927)5. 5.綜合時期綜合時期(1934---1944)特色:重新將幾何時期的組成要素加以整理分類,並用完整純粹的色調表現l作品:伴奏的中心(1937)、作曲No9(1936)、藍天(1940) 數個圓圈(數個圓圈(Several Circles)) 1926 年,油畫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紅黃藍紅黃藍(1925)─對顏色的重視對顏色的重視這是一幅幾何圖形與線條構成的畫,仔細分析可看出頗像騎士般的影像浮現,又像一隻奔馳中的馬;從色彩中看來畫中運用了對比色彩技巧,讓主題躍動,抽象中帶有隱約意象,左邊由黃色推至紫色,對比中黃色浮出,右邊紅藍被黃色推色推至深處;而中間最大的圓由左向右推進,接著如旋律般的曲線貫穿,使視覺不時的在畫面中走動 Yellow, Red, Blue 1925; Oil on canvas, 127x200cm;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Paris 作曲作曲/構圖系列構圖系列─對音樂的重視對音樂的重視 Composition IX, 1936 作曲(作曲( Composition VIII)) 1923 年 油畫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New York. 有關的藝術家及作品有關的藝術家及作品l克利克利‧ ‧保羅保羅(Paul Klee) (1879-1944)l德國及瑞士畫家,水彩畫家及蝕刻畫家。

在那個時代中,他受到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立體主義(Cubism),超現實主義,以及專注於夢境,和潛意識探討的後佛洛依德學說的影響 克利‧保羅 紅綠與紫黃的旋律 Park of IdolsPark of Idols 1939 (150 Kb); Watercolor on blackened paper, 14 x 8 1/4 in; 1939 (150 Kb); Watercolor on blackened paper, 14 x 8 1/4 in; Collection Felix Collection Felix KleeKlee, Bern, Bern l他的藝術理想之一, 如他所說,是「使記憶抽象化」; 而他的許多畫作看來有如夢境l他曾界定自我的風格形式為「與線條攜手同遊」,這正反映出他的藝術中令人困惑的單純性,兼具了智慧與童稚的氣息他創造了一種象形的語言,而其所包含的魅力,意義及其間不可分割的關聯,都蘊含於視覺表象之中 l克利的作品永遠與詩意、音樂性、童稚、詼諧等形容詞有關係同時也一直與原創性、象徵隱喻等的精神內涵同在l在這一幅的作品中穿插於立體主義,圖中棋盤式地面上的一些小樹,不覺令人喚起引人遐思的森林,克利將此畫命名為為「鑲以鈷藍的十字架」,可能他已把這個十字架塗掉了,因為好不容易才找到它呢! 立體主義的構成(鑲以鈷藍的十字架) 克利‧保羅 康丁斯基與克利保羅的其他作品康丁斯基與克利保羅的其他作品l康丁斯基與克利保羅,並其餘四位包浩斯的導師,以報紙上的一幅照片為主題,按個人的繪畫風格作畫。

攝於1924年5 月 11 日報紙上的照片 以下的作品由誰作畫呢?以下的作品由誰作畫呢? l左邊的一幅,作者是克利保羅l右邊的一幅,作者則是康丁斯基 所帶來的影響所帶來的影響 貝聿銘/羅浮宮拿破崙廣場/1983-1989年/法國日黎 包浩斯所帶來的影響:l儘管包浩斯的特色在於反修飾、反復古,但至今仍深獲肯定,原在於「包浩斯」結合藝術和工藝,並揉合流行的實用設計l從建築上可清晰辨認包浩斯的特色,水平與垂直的簡潔線條,玻璃、水泥、不鏽鋼的冷硬材質運用規格化、幾何化的特色可以說與巴洛克時期完全相反典型的建物如羅浮宮前貝聿銘所設計的金字塔 高而潘/台北市立美術館/1983 年/台北市中山北路 烏特尚/雪梨歌劇院/1973 年/澳洲雪梨 萊特/古根漢美術館/1959 年/美國紐約 現代主義所帶來的影響:l主要是產生了一些以簡約、抽象的手段將一切物淨化,為未來世界建立了一種國際共通的藝語言l但亦因其單調樣式、唯美、結構主義等引起一些反抗,繼而發展現行的後現代主義l後現代主義又怎樣影響我們呢?在教學上又有甚麼的幫助呢? 參考書目參考書目 l朱利安‧弗里曼(2000)。

《藝術》 (史然譯)香港:三聯書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