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骨骼解剖颌面部骨骼解剖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14块骨(块骨(1515))Ø成对: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Ø不成对: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下颌骨、犁骨(舌骨)一、上颌骨(一、上颌骨(maxilla)maxilla) 主要构成颜面中主要构成颜面中1/31/3的骨性支架,左右成对的骨性支架,左右成对一)外形(一)外形分为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分为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1.1.上颌体上颌体(body of maxilla)(body of maxilla)((1 1)前外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前外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Ø眶下孔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infraorbital foramen) 眶下神经眶下神经Ø尖牙窝尖牙窝(canine fossa)(canine fossa)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14块骨(块骨(1515))Ø成对: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Ø不成对: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下颌骨、犁骨(舌骨)参与构成:参与构成:眼眶底眼眶底口腔顶口腔顶鼻腔底及侧壁鼻腔底及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翼上颌裂及眶下裂((2 2)后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后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Ø上颌结节上颌结节 后下部的粗糙圆形隆起后下部的粗糙圆形隆起((上齿槽后上齿槽后N N )。
3 3)上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上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Ø眶下沟眶下沟 位置及方向位置及方向 ((4 4)内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内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Ø上颌窦裂孔:上颌窦裂孔:可通向鼻腔可通向鼻腔Ø翼腭管:翼腭管:腭神经、腭降动脉腭神经、腭降动脉眶下沟眶下沟 眶下管眶下管 眶下孔眶下孔 上齿槽中上齿槽中N N 上齿槽前上齿槽前N N 眶下眶下N N2.四突(1)额突(frontal process):与额骨、鼻骨和泪骨连接2)颧突(zygomatic process):伸向外上方与颧骨连接3)腭突(palatine process):两侧腭突在正中线相连,形成腭正中缝,参与构成口腔顶及鼻腔底骨性标志:Ø切牙孔(incisive canal):位于上颌中切牙之腭侧、腭正中缝与两侧尖牙的连线交点上((4 4))牙牙槽槽突突(alveolar (alveolar process)process)::为为上上颌颌骨骨包包围围牙牙根根周围的突起部分,厚而质松,其前部较簿,后部较厚。
周围的突起部分,厚而质松,其前部较簿,后部较厚骨性标志:骨性标志:Ø牙槽窝:牙槽窝:牙槽突容纳牙根的窝为牙槽窝牙槽突容纳牙根的窝为牙槽窝Ø牙槽嵴: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为牙槽嵴牙槽窝的游离缘为牙槽嵴Ø牙槽间隔: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为牙槽间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为牙槽间隔Ø牙根间隔:牙根间隔:多根牙各牙根之间的牙槽骨称牙根间隔多根牙各牙根之间的牙槽骨称牙根间隔Ø腭腭大大孔孔::由由上上颌颌骨骨牙牙槽槽突突与与腭腭骨骨水水平平部部共共同同围围成成,,位位于于上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线的中点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线的中点上切牙孔(鼻腭神经)切牙孔(鼻腭神经)腭大孔(腭前神经)腭大孔(腭前神经)(二)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二)上颌窦与牙根尖的关系1.1.上上颌颌窦窦位位于于上上颌颌骨骨内内,,上上颌颌窦窦的的底底壁壁由由前前向向后后盖盖过过上上颌颌第第二二双双尖尖牙牙到到上上颌颌第第三三磨磨牙牙的的根根尖尖,,与与上上述述牙牙根根尖尖之之间间隔隔以以较较薄薄的的骨骨质质,,甚甚至至无无骨骨质质而而仅仅覆覆以以黏膜2.2.其其中中以以上上颌颌第第一一磨磨牙牙根根尖尖距距上上颌颌窦窦底底壁壁最最近近,,上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双尖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
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双尖牙与第三磨牙再次之(三)上颌骨的支柱结构(三)上颌骨的支柱结构上上颌颌骨骨与与咀咀嚼嚼功功能能关关系系密密切切,,在在承承受受咀咀嚼嚼压压力力的的部部位位,,骨骨质质比比较较厚厚,,形形成成三三对对支支柱柱,,均均下下起起上上颌颌骨骨牙牙槽突,上达颅底槽突,上达颅底1.1.尖尖牙牙支支柱柱 ((鼻鼻额额支支柱柱))主主要要传传导导尖尖牙牙区区的的咀咀嚼嚼压力2.2.颧突支柱颧突支柱 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3.3.翼突支柱翼突支柱 主要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主要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四)薄弱部位(四)薄弱部位 Le Fort ILe Fort I型:梨状孔下部型:梨状孔下部→→牙槽突底部牙槽突底部→→上颌结节上颌结节→→蝶骨翼突蝶骨翼突 Le Fort IILe Fort II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蝶骨翼突蝶骨翼突 Le Fort IIILe Fort III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蝶骨翼蝶骨翼突突二、下颌骨二、下颌骨(一)外形(一)外形 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1 1 下颌体下颌体((1 1)外面)外面 骨性标志:骨性标志:Ø正中联合正中联合(central union) (central union) Ø颏结节颏结节 (mental protuberance) (mental protuberance) Ø外斜线外斜线(oblique line)(oblique line)(降下唇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降口角肌)Ø颏孔颏孔(mental foramen)(mental foramen)(颏神经)(颏神经)((2 2)内面)内面 骨性标志:骨性标志:Ø颏棘颏棘(颏舌肌、颏舌骨肌)(颏舌肌、颏舌骨肌)Ø内斜线内斜线(mylohyoid line)(mylohyoid line)(下颌舌骨肌)(下颌舌骨肌) Ø内内斜斜线线上上方方有有舌舌下下腺腺窝窝;;内内斜斜线线下下方方,,有有下下颌颌下下腺腺窝窝和和二二腹肌窝。
腹肌窝3 3)牙槽突)牙槽突 下下颌颌前前牙牙唇唇侧侧牙牙槽槽窝窝骨骨板板比比舌舌侧侧薄薄,,双双尖尖牙牙区区颊颊舌舌侧侧骨骨板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板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4 4)下颌体下缘)下颌体下缘 为下颌骨最致密处为下颌骨最致密处2.2.下颌支下颌支((1 1)喙突)喙突(coronoid process)(coronoid process)(颞肌咬肌)(颞肌咬肌) ((2 2)髁突)髁突(condylar process)(condylar process) 喙喙 突突 与与 髁髁 突突 之之 间间 为为 下下 颌颌 切切 迹迹 ,, 又又 称称 乙乙 状状 切切 迹迹(mandibular notch)(mandibular notch)3 3)内面)内面( (骨性标志骨性标志) )Ø下下颌颌孔孔::孔孔前前方方有有锐锐薄薄的的小小骨骨片片,,为为下下颌颌小小舌舌((蝶蝶下下颌颌韧韧带)带)Ø翼肌粗隆翼肌粗隆(翼内肌)(翼内肌)((4 4)外面)外面(二)内部结构(二)内部结构1.1.下颌管下颌管2.2.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三)下颌骨的薄弱部位(三)下颌骨的薄弱部位1.1.正中联合 正中联合 2.2.颏孔区 颏孔区 3.3.下颌角 下颌角 4.4.髁突颈部 髁突颈部 (四)血管、淋巴、神经(四)血管、淋巴、神经Ø血液供应:下牙槽动脉(主要)血液供应:下牙槽动脉(主要)Ø淋巴回流: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淋巴回流: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Ø神经支配:下牙槽神经神经支配:下牙槽神经其他骨其他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腭骨、蝶骨、颞骨、舌骨腭骨:为一对腭骨:为一对L L形骨板,位于形骨板,位于 鼻腔后部,上颌鼻腔后部,上颌骨与蝶骨与蝶 骨翼突之间,分骨翼突之间,分为水平为水平 与垂直两部分。
与垂直两部分蝶骨:位于颅底中部,包括体部、小翼、大翼蝶骨:位于颅底中部,包括体部、小翼、大翼 和翼突四部分和翼突四部分颞骨:成对,位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分颞骨:成对,位于蝶骨、顶骨与枕骨之间,分 为颞鳞、乳突、岩部和鼓板四部分为颞鳞、乳突、岩部和鼓板四部分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