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19.54KB
约49页
文档ID:577462205
一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1页
1/49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引入价格因素的国引入价格因素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民收入决定理论 6.1总需求与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函数1、总需求的定义  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在开放经济中,社会总需求包括:AD=C+I+G+NX,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2、总需求函数: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产品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反映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国民收入)之间关系Y=AD=f(P)Y=AD=f(P)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1、、代数法代数法AD函数可从IS—LM模型中推导IS曲线: LM曲线:m=M/PAD曲线: 举例 2 2、图解法:、图解法:OYrISLM(P0,Y)E0r0Y0LM(P1,Y)E1r1Y1E2r2Y2OYPP0P2ADP1 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价格变动如何导致总需求变动?四种效应价格变动如何导致总需求变动?四种效应((1 1)利率效应:)利率效应:P↑→M/P↓P↑→M/P↓((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超额超额L→L→抛出债券换取货币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债券价格债券价格↓→↓→利率利率↑→↑→I↓→Y↓I↓→Y↓((2 2))实际余额效应:实际余额效应:P↑→P↑→资产实际价值资产实际价值↓→↓→相对贫穷相对贫穷→→C↓→Y↓C↓→Y↓((3 3))税收效应:税收效应:P↑→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T↑((税收自动上升)税收自动上升)→→DPI↓→C↓→Y↓DPI↓→C↓→Y↓((4 4))外贸效应: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外贸效应:假如一国的物价水平上升,在外国消费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就会减少对该国商者看来,该国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就会减少对该国商品的消费,从而导致该国出口减少;同时,在该国消费品的消费,从而导致该国出口减少;同时,在该国消费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者看来外国的消费品价格相对下降,增加对外国商品的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一增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消费,并导致进口增加;一增一减,该国净出口下降,导致总需求减少。

导致总需求减少 三、AD曲线的移动1、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过程:G↑、T↓→IS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反是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OrYIS1LM(P0)E1POYr1p0Y1AD1IS2E2r2Y2AD21/(1-b)G 2、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前提:P不变,M变动过程:M↑→LM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反是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上升;反之亦反是rOYPOYISLM(M0,P0)E0r0Y0AD0P0LM(M1,P0)E1r1Y1AD1Y3 四、AD曲线移动小结变化变化AD曲线曲线变化变化AD曲线曲线 右右 移移 左左 移移自发投资自发投资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 政府税收政府税收 名义货币名义货币 自发投资自发投资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 政府税收政府税收 名义货币名义货币 扩张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使扩张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使AD曲线右移,反之亦然曲线右移,反之亦然 6.2 总供给与总供给曲线推翻AS不变的假定,考察AS如何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一、总供给与短期长期生产函数1、、总供给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

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所生产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或者是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最大能力(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技术水平 2、短期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表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短期内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不可能有较大的改变,通常假设二者是不变的所以短期宏观生产函数为:两个性质:一是总产量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两个性质:一是总产量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技术和二是技术和K不变,不变,“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起作用 短期生产函数曲线YY*Y0N0N*N总产量随着就业量按递减的比例增加 长期生产函数长期总生产函数:Y= F(N,K,T)在价格发生变化后,只要时间足够长,一切在价格发生变化后,只要时间足够长,一切要素市场的参数,都能够得到足够的调整;要素市场的参数,都能够得到足够的调整;一国的产量就能实现充分就业的产量一国的产量就能实现充分就业的产量或者或者说,在长期一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说,在长期一国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的失业量为自然失业量的失业量为自然失业量。

二、劳动市场-总就业水平是由什么决定的1、劳动需求: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函数是: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NW/PN0N1(W/P)0(W/P)1 2、劳动供给: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背弯式”?W/P(W/P)1(W/P)0N0N1N 3、劳动市场均衡:劳动市场均衡:在完全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始终充分就业OW/PNNdNSEN劳动力过度供给劳动力过度供给劳动力过度需求劳动力过度需求(W/P)0(W/P)2N1N2 三、古典总供给曲线总总供给函数:供给函数: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理由:理由:一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或立即自一是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或立即自行调整,使得实际工资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行调整,使得实际工资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二是古典学派一般研究是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二是古典学派一般研究是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货币工资和价格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调整,使得货币工资和价格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调整,使得实际工资处于充分就业水平。

实际工资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供求量始终保持充分就业因此,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供求量始终保持充分就业水平,实际产出由潜在产出决定水平,实际产出由潜在产出决定总供给曲线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水平的垂直线总供给曲线为一条位于充分就业水平的垂直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及政策含义OYPYf总供给曲线OYPYfAD0AD1P1P0政策含义 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假设:一是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刚凯恩斯假设:一是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二是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和价格没有性二是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和价格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极端情形)足够的时间进行调整极端情形)OYPYfE0Y0P0P1E1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OYPYfE0Y1P0AD1AD0E1 PYYf古典区域古典区域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极端凯恩斯区域极端凯恩斯区域五、总供给曲线不同特征的经济意义 6.3 AD-AS模型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均衡ADASE0P0YfYP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通胀解释)AD1ASE1P0YfYPAD0P1E0Y1 三、总需求曲线移动(经济萧条的解释经济萧条的解释)ASYPP1P2P3Y1Y2Y3AD1AD2AD3 四、总供给曲线移动(滞胀滞胀解释)ADAS0E0P0YfYPAS1E1Y1P1 滞胀的解决滞胀的解决•E2:Y2>Y* 由于由于•某种原因某种原因SAS•左上移至左上移至SAS •E3 ::P  ,,Y •E3:Y3P2 •经济处于高通胀低经济处于高通胀低•产出(处于萧条)产出(处于萧条)•滞胀滞胀•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PYY*ADE2Y2P2Y3E3P3SASSAS1 萧条或膨胀时需求管理的有效性萧条或膨胀时需求管理的有效性SASPYLASE1E2P1P2ADAD1Y1YY2•E1:Y1Y* 说说•明实际经济明实际经济•处于过渡繁荣处于过渡繁荣紧缩紧缩•性政策性政策AD左移左移萧条萧条高涨高涨 影响影响AS曲线移动的因素曲线移动的因素 四、AD-AS模型的应用罗斯福实行“新政”,逐步走出危机;并引出了凯恩斯革命。

胡佛因金融危机的存在,采取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危机ASAD1P 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OPEC(欧佩克)控制油价,导致AS曲线上移YPAS1ADAS0YfY1P1P0 例题1•假设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c=800+0.8Yd,T=0.25Y,I=200-50i,G=200,L=0.4Y-100i,名义货币供给M=900求1)总需求函数2)求价格P=1时的Y和i•如果上题中总供给函数Y=2350+400P,求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时的价格和收入•再假设上题中经济的充分就业收入为2850,如果用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措施实现充分就业,需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 •解:1)IS曲线:Y=3000-125i,LM曲线:0.4Y-100i=900/P,省去i,得总需求函数:Y=2000+750/P•2)P=1时,Y=2750,i=2•如果总供给函数为Y=2350+400P,和Y=2000+750/P联合得:P=1,Y=2750•总供给函数不变, Y=2350+400P,当Y=2850时,P=1.25 ,增加货币供给时,IS不变,Y=3000-125i, Y=2850时,i=1.2,•由L=M/P,0.4X2850-100X1.2=M/1.25,•M=1275,ΔM=375 例2•假设某经济社会总需求函数P=80-(2/3)Y,总供给函数为古典学派总供给曲线形式,表示为Y=Yf=60.求:1)经济均衡时价格水平;2)如果保持价格不变,而总需求函数变为P=100-(2/3)Y,将会产生什么后果?3)如果总需求函数变为P=100-(2/3)Y,价格可变动,那么价格水平和变动幅度将是多少? •1)经济均衡由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决定,联立两方程得P=40•2)价格不变P=40,代入总需求函数得Y=90,即过剩需求30•3)如果需求函数为P=100-(2/3)Y,价格可变,由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达到新的均衡,可得P=60•价格上升幅度P=(60-40)/40=50% 例题3•设总供给函数为Y=2000+P,总需求函数Y=2400-P。

求1)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10%,求新均衡点并和1)比较;3) 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0%,求新均衡点并和1)比较;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移10%,求新均衡点并和1)比较;5)本题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1)P=200,Y=2200•2)向左平移后的总需求曲线: Y=2160-P• P=80,Y=2080和1)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3)向右平移后的总需求曲线: Y=2640-P• P=320,Y=2320和1)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4)向左平移后的总供给曲线Y=1800+P•P=300,Y=2100和1)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 选择1.已知某个经济充分就业的收入是4000亿元,实际均衡收入是3800亿元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5,增加100亿元投资将使经济()•A.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B.出现5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C. 出现200亿元的通货膨胀缺口 D.出现50亿元的紧缩缺口 •2.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A.同一价格下对应的总需求增加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提高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各因素都起作用•4.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总需求曲线在()。

•A.政府支出减少时右移B.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右移 C.税收减少时左移D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时左移•5.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减税将会()•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 D.对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均无影响 1.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由此导致利率上升政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一般会提高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下降的幅度受到限制2.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总需求是指总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不同价格水平下对商品的需求数量;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影响,单个商品需求受相对价格的影响;两者都受价格影响,前者是从利率分析入手,后者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入手 3.总供给曲线可分为哪三种类型?为什么?1)古典总供给曲线: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古典学派一古典学派一般研究是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货币工资和价格有充般研究是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货币工资和价格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调整,使得实际工资处于充分就业水分的时间来进行调整,使得实际工资处于充分就业水平。

平2)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凯恩斯研究)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凯恩斯研究的短期情况,时间很短,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不能的短期情况,时间很短,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不能进行调整经济中的产出小于充分就业产出进行调整经济中的产出小于充分就业产出3)常规总供给曲线:通常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越高,总供给水平越大工资或价格变动需要时间,变动慢,或者由于当事人对价格变化预期错误产生货币幻觉,带来短期内价格上升,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4.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通常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越高,总供给水平越大工资或价格变动需要时间,变动慢,或者由于当事人对价格变化预期错误产生货币幻觉,带来短期内价格上升,总供给增加,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古典学派一般研究是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货币工资和价格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调整,使得实际工资处于充分就业水平. •6.微观经济学的供给曲线和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区别是什么?•微观经济分析中的厂商供给曲线表示个量,宏观经济分析中的总供给曲线表示总量;微观经济中的厂商供给曲线简单反映供给法则,而宏观经济的总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上升引起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从而利润水平上升,导致就业扩大,从而实际收入水平上升的一种迂回复杂的传导机制。

•7.画图说明宏观经济中滞涨、萧条与过热总需求位于AD2位置经济出现萧条情况,处于经济萧条的短期均衡就是失业均衡,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表明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过于猛烈,导致总需求曲线移动到AD0,E0点达到均衡,此时短期均衡产量高于长期潜在产量,表明社会资源得到超充分利用,经济过热如果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移动到AS1,短期均衡点移动到E4,,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下降,整个社会处于失业均衡状态这种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的现象为“滞涨”1974年石油提价后,美国通胀率为11%,失业率5.6%,第二年升至8.5%,出现了典型的滞涨局面AD1ASE1P0YfYPAD0P1E0Y1AD2AS1E2E4 •8.影响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在给定价格水平上,任何引起总支出曲线移动的因素都会导致总需求移动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9.影响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总供给曲线移动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一个社会长期总供给主要受人口、资本存量、技术等因素影响因此,人口增加、资本存量增加、技术进步都会增加总供给,曲线右移。

一个社会短期总供给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影响,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带动成本上升,从而短期总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左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