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乎”的用法 一 “乎”字用作语气助词的用法:1.“乎”字表疑问语气,用于疑问句末,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译为“吗”“呢”“呀” 2.“乎”字表示反问语气的用法: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不要求对方作出回答,可译为“吗”“么”“呢”3.“乎”字表揣测或商量语气的用法:可译为“吧”“吗” 4.“乎”字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的用法:可译为“啊”“呀”“呢”“吧”,有时不译5.“乎”字表示停顿预语气的用法:一般不译或译为“呢” (二)“乎”字用作介词的用法: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v6、“乎”字用于形容词尾词尾的用法: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v二)“乎”字用作介词的用法: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乎”字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到”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⒉“乎”字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对象的用法:可译为“在”“于”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④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涉江》 3、“乎”字表示比较的用法:可译为“比”。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公西华侍坐》) 4、“乎”字表示对象的用法:可译为“向” ①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1.“乎”字表疑问语气,用于疑问句末,要求对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译为“吗”“呢”“呀”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v2.“乎”字表示反问语气的用法:用于疑问句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不要求对方作出回答,而答案就在其中可译为“吗”“么”“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 3.“乎”字表揣测或商量语气的用法:可译为“吧”“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v4.“乎”字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的用法:可译为“啊”“呀”“呢”“吧”,有时不译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离骚》)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v5.“乎”字表示停顿预语气的用法:一般不译或译为“呢”。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v6、“乎”字用于形容词尾词尾的用法:译为“……的样子”“……地”或不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2) 同本义 (3) “呼”的古字.呼唤;召唤.如:乎号 (二)“乎”字用作介词的用法: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v二)“乎”字用作介词的用法: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1、“乎”字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可译为“在”“从”“到”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⒉“乎”字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对象的用法:可译为“在”“于”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④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涉江》 3、“乎”字表示比较的用法:可译为“比”。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公西华侍坐》) 4、“乎”字表示对象的用法:可译为“向” ①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