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第一节 病因辨证六淫证候 饮食劳伤 疫疠证候 七情证候 外伤一、六淫证候六淫致病的特点: 季节性、由外而侵犯人体、可以单独 致病亦可结合致病三点 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 邪气(一)风淫证候致病特点:风性轻扬开泄,易犯高位和肌表; 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游 走不定和动风的表现; 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其它病邪合并侵 犯人体临床表现: 风邪犯表:发热,汗出,恶风,舌苔薄白, 脉浮缓为主症兼见头痛,鼻塞 流涕,咳嗽 风郁皮肤:皮肤瘙痒,皮疹或风团 风中经络:肢体麻木拘急,甚则痉挛抽搐, 颈项强直,角弓反张,或口眼歪 斜,半身不遂 风兼寒湿,流注关节:关节游走性疼痛(二)寒淫证候致病特点:寒为阴邪,其性清冷,易伤阳气,出 现寒冷现象; 寒性凝滞,阻碍气血运行,出现疼痛 寒性收引,出现筋脉拘挛收缩。
(二)寒淫证候临床表现: 寒邪束表: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 喘,苔薄白,脉浮紧 寒邪直中:腹痛肠鸣,呕吐泄泻 寒袭关节:关节冷痛,拘急不利 (三)暑淫证候致病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耗气伤津, 出现高热烦渴,身倦乏力; 暑易伤心,出现心烦瞀乱,神昏不语 暑多夹湿,出现胸脘满闷,恶心纳呆 头身困重 (三)暑淫证候临床表现: 伤暑:身热汗出,口渴引饮,神疲乏力,小 便短黄,舌红,脉虚数 中暑:壮热口渴,卒然昏倒,汗出不止,甚 至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 (四)湿淫证候致病特点:湿性重浊,出现头身困重; 湿性粘滞,故发病缓慢,病后缠绵; 阻遏气机,易伤脾胃,出现脘闷纳呆 ,腹胀便溏; 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四)湿淫证候临床表现: 伤湿:恶寒发热,胸闷脘痞,头身困重,大 便稀溏,苔白滑腻,脉多濡缓 冒湿:头重如裹,身重肢困,脉濡弱 湿注关节:关节酸痛重浊,屈伸不利(五)燥淫证候致病特点:燥胜则干,易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 ,皮肤干涩,尿少便干; 肺恶燥,燥易伤肺,出现咽干喉痒, 胸痛干咳; 燥邪致病,有温燥、凉燥之分 (五)燥淫证候临床表现: 温燥: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 口渴,干咳无痰和痰少而粘,或痰中 带血,胸痛,尿少,舌红苔黄,脉浮 数 凉燥: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咽干口渴, 干咳少痰,舌苔薄白,脉浮。
(六)火淫证候致病特点:火为阳盛之邪,必见热象; 易伤津耗液,出现咽干口渴,大便干 燥,小便短赤; 燔灼急迫,易动风动血,出现出血及 热极生风; 易扰心神,出现烦躁谵妄,狂乱; 易致肿疡 (六)火淫证候致病特点:火为阳盛之邪,必见热象; 易伤津耗液,出现咽干口渴,大便干 燥,小便短赤; 燔灼急迫,易动风动血,出现出血及 热极生风; 易扰心神,出现烦躁谵妄,狂乱; 易致肿疡 二、疫疠证候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可造成大流行的致病因素 致病特点:发病急骤; 病情重笃; 传染性强; 症状相似; 二、疫疠证候临床表现: 瘟疫证候:先恶寒后发热,继之壮热不寒, 头身疼痛,头汗出,或见神昏谵 语,舌苔白如积粉,脉数。
疫疹证候:瘟疫证候中,以头痛剧烈,斑 疹透露为主症者 瘟黄证候:瘟疫证候中,以卒然发黄为主 症者 三、七情证候七情:喜则气缓(心) 悲则气消(肺) 怒则气上(肝) 恐则气下(肾) 忧伤(肺脾) 惊则气乱(神) 思则气结(脾) 七情过度,损伤内脏,影响气机运行,导致气逆血乱,升降失常而发病情志过度常与其相应的内脏发生病变三、七情证候㈠喜伤证候:喜则气缓,心神缓散,神不守舍, 出现心神不安,精神涣散,甚则语 无伦次,举止失常 ㈡怒伤证候:怒则气上,肝气上逆,血随气逆, 出现头痛眩晕,神昏暴厥,呕血 ㈢思伤证候:思则气结,心血暗耗,脾失健运, 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纳呆形 瘦。
㈣忧伤证候:忧伤肺脾,肺气闭塞,脾失健运, 出现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纳呆神 疲 ㈤悲伤证候:悲则气消,肺气耗伤,出现面色惨 淡,神气不足 ㈥恐伤证候:恐则气下,肾气不足,心肾不交, 出现遗精滑精,二便失禁,怵惕不 安,恐人将捕之 ㈦惊伤证候:惊则气乱,神气被扰,神无所归, 出现情绪不宁,甚至神志错乱,语 言举止失常 四、饮食劳伤㈠饮食所伤: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纳运失职 伤胃则出现胃脘胀痛,恶闻食臭, 恶心呕吐,吞酸嗳腐,舌苔厚腻, 脉滑;伤肠则出现腹痛泄泻,大便 臭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 中毒则出现腹痛如绞,吐泻交作 四、饮食劳伤㈡劳逸所伤:过劳则伤气耗血,出现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头晕目眩,食欲不振, 脉虚;过逸则郁滞气机,血行不畅 ,痰湿内生,出现肥胖肢软,心悸 气短。
四、饮食劳伤㈢房劳所伤:房劳过度,耗伤肾精,出现腰膝酸 软,眩晕耳鸣,发脱齿摇阳虚则 兼形寒肢冷,阳萎早泄;阴虚则兼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午后颧红, 多梦遗精 五、外伤㈠金刃所伤:局部破损出血,红肿疼痛,活动障 碍,或见金疮,伤口感染,溃烂成 疮;或见破伤风,风邪毒气从伤口 入侵,出现恶寒发热,牙关紧闭, 呈苦笑面容,肢体抽搐,角弓反张五、外伤 ㈡虫兽所伤:局部红肿疼痛,麻木,甚则肢麻, 头晕,胸闷,昏迷狂犬病则见 畏水、畏光、畏声、痉挛抽搐 五、外伤 ㈢跌仆所伤:局部疼痛红肿,出血,伤筋,骨折 ,甚则头晕,昏厥。
• 第二节 气血辨证 气血辨证就是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气血亏损或运行障碍一、气病辨证 ㈠气虚证 气虚证是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劳倦太甚,病后或久病体虚,衰老等均可 引起此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 言,头晕目眩,自汗,动则尤甚,舌淡胖 嫩有齿痕,脉虚 ㈡气陷证 气陷证是清阳不升,升举无力,反致 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可因气虚证发展而来, 或劳累、骤然用力过度后损伤脏气而引起 临床表现为眩晕,倦怠乏力,少气懒言, 久泻不止,腹部坠胀,或有脱肛,女子为 子宫脱垂,舌淡,苔白,脉弱 ㈢气不固证 气不固证是气虚而固摄失职所表现的 证候临床表现为自汗易感;二便失禁; 遗精,滑胎;各种出血等 ㈣气脱证 气脱证是元气亏虚之极,正气外脱的 证候临床表现为呼吸微弱,卒然昏到,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手撒口开,二便 失禁,脉微弱 ㈤气滞证 气滞证是人体某部或某脏腑之气机阻滞,运行失畅所表现的证候原因有肝气郁结,失于疏泄、痰饮、劳倦、外邪、跌仆等均能引起临床表现为胸胁脘腹胀满疼痛,嗳气等,常因情志不适而加重。
㈥气逆证 气逆证是气机升降失常,气上逆所表现的 证候以肺、肝与胃之气上逆较为多见临床 表现为肺气上逆为咳喘胸满;肝气上逆为头痛 眩晕,甚则可见呕血、昏厥;胃气上逆为呃逆 暧气、呕吐恶心 ㈦气闭证 气闭证是指七情过极,气机闭塞,神气 郁闭的证候临床表现为神昏或晕厥、肢厥等 二、血病辨证 ㈠血虚证 血虚证是血液不足,无以充养周身而出现 的证候凡脾胃虚弱,或七情、劳倦、久病,致 使营血暗耗;或失血过多,或因虫证,耗伤血液 等,均能引起血虚证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心 悸失眠,手足麻木,面白唇淡,妇女则经少衍 期或闭经,舌淡,脉细等 ㈡血瘀证 脏腑功能失调,致使血行受阻,或血溢 于脉外,留滞体内,而为瘀血产生的原因 有感受寒邪,气滞,气虚及外伤等临床表 现为疼痛位置固定,刺痛拒按,夜间尤甚, 面色黧黑,口唇爪甲青紫,肌肤甲错,皮下 瘀斑,舌色暗紫有瘀斑,脉涩 瘀血部位不同,症状亦随之而异 如瘀于肝则胸胁刺痛,胁下痞块;瘀于 心则胸闷且痛,唇青,心悸;瘀于肠胃 则呕血,便血。
瘀于肺则胸痛咯血;瘀 于胞宫则痛经,崩漏,经色紫暗有块, 闭经,少腹作痛,腹现包块;瘀于肌表 则见肿块,色青紫,刺痛 ㈢血热证 血热证是血分有热所表现的证候 因感受火热之邪,或因五志过甚、劳倦、 房劳过度,使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致 临床表现为发热,身热夜甚,口干不欲 饮,心烦失眠,甚则谵语发狂,出现斑 疹,吐、衄、溺、便血等,舌红绛,脉 数或弦数 • ㈣血寒证 血寒证是由于寒邪入侵,造成气滞, 导致血运不畅而引起的证候临床表现 为畏寒喜暖,手足疼痛,肤色紫暗,或 少腹疼痛,遇寒则剧,得温则减,月经 衍期,经紫量少,舌淡紫,脉沉迟涩 • 三、气血同病辨证 气血两者相依而不相离,病变时相 互影响气血同病的常见证候有以下几 种 • ㈠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是指气虚运血无力,血运瘀滞 而出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 言,自汗,身体某部刺痛拒按,面色淡白或暗 紫,舌淡暗有瘀斑,脉涩无力 ㈡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是属气机郁滞与血瘀同时存在 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偶或窜痛,情 志抑郁,急躁易怒,胁腹出现肿块,刺痛拒按, 妇女经闭或痛经,经色紫暗,夹血块,舌紫或 有瘀斑,脉涩。
• ㈢气血两虚证 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与血虚并存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眩晕,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 心悸失眠,肢体麻木,面色萎黄或淡白,舌色 淡胖嫩,脉细弱 • ㈣气不摄血证 气不摄血证是由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 血液大量丢失的证候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眩晕,自汗,面色萎黄或淡白,舌 淡胖嫩,脉细弱,以及各种出血表现,如吐血、 衄血、便血、溲血、崩漏与皮下瘀斑等 • ㈤气随血脱证 气随血脱证是指在大出血的过程中出现阳 气外脱的证候临床表现为在大量出血的同时, 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淡, 脉微欲绝或浮大而散 • 第三节 津液辨证 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津 液的生成不足或丧失过多,就会出现津液 亏损的证候;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就 会导致水液停聚,而表现为湿、水、饮、 痰等病理变化,并进而影响脏腑的功能 一、痰证 “痰”是水液内停而凝聚所形成的产物, 其质稠粘痰浊停阻于脏器组织之间,或 见于某些局部,或流窜全身而表现的证候, 是为痰证 痰浊阻滞的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 痰浊阻肺,咳嗽气喘,胸闷痰多。
痰浊阻 胃,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晕目眩痰 阻心窍,神昏癫狂痰停经络,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痰结皮下,瘰疬、瘿瘤、痰核、 乳癖痰阻咽喉,梅核气 痰证因痰的性质和伴随症状不同又分 为五种痰 风痰:痰白多泡沫,伴眩晕,喉中痰 鸣,震颤抽搐,甚至卒然昏到,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热痰:痰黄稠有块,伴有烦热便秘,甚 至狂乱,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寒痰:痰白而清稀,伴有畏寒肢冷, 骨痛,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迟 湿痰:痰白量多易咯,伴胸腹痞满, 纳呆呕恶,头身困重,舌苔厚腻,脉濡滑 燥痰:痰少极粘难咯,伴口鼻干燥, 咽干口渴,尿少便结,舌干少津,脉细数 二、饮证 根据饮邪停积的部位分为四饮 痰饮:饮停肠胃,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闷,肠鸣漉漉,素盛今瘦,舌苔白滑,脉弦滑 悬饮:饮停胸胁,表现为胸胁胀痛,咳唾引痛,气短息促,舌苔白滑,脉弦滑 溢饮:饮停肌肤,表现为肢体浮肿,沉重而痛,小便不利,或恶寒发热,无汗,咳喘,舌苔白滑,脉弦紧 支饮:饮停于肺,表现为咳逆喘息,甚至不能平卧,喉中痰鸣,痰清稀量多,舌苔白滑,脉弦。
• 三、水停证 病理性水液停聚主要表现是水肿水 肿分为阳水与阴水两大类 ㈠阳水 阳水为实证,又分风水相搏与水湿困脾两证风水相搏证以头面眼睑先肿,迅速遍及全身为特点,伴有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等表证;水湿困脾证以全身浮肿,肢体困重,其势较缓为特点,伴有脘闷纳呆,恶心呕吐等脾胃运纳失职的表现 ㈡阴水 阴水为虚证,又分脾虚湿困与肾虚 水泛两证脾虚湿困证以全身水肿,肢 体困重,腰以下肿甚为特点,伴有食欲 不振,脘腹胀闷,大便溏烂等脾气虚证; 肾虚水泛证以腰以下肿甚为特点,伴有 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肾阳虚证 水肿患者,无论阳水阴水,皆见尿 少,舌苔滑,脉沉风水相搏之阳水初 起,脉可见浮,但全身水肿时仍为脉沉 四、津液亏虚证 津液亏虚证是指由于津液生成不足或亏 耗过度,使周身或局部失其滋润濡养而引起 的证候临床表现为,燥于外则皮肤干枯; 燥于内则烦渴;燥于上则双目干涩,口腔鼻 咽干燥,唇干裂;燥于下则小便短赤,大便 秘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小结〗 病因古有外因,内因,不内外因说,内因、不内外因致病均概括在脏腑辨证之中此章仅以外因为重点。
外因致病特点有三:一为多有季节性;二为六淫可单独致病,也可杂合而为病三为初起常见表证掌握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的临床表现,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气血辨证包括气病、血病、气血同病三个方面 气病分为气虚类证和气滞类证 气虚类证包括气虚证、气陷证、气不固证、气 脱证,此四证均有共同的气虚,机能 减退的见症气陷证多见中气下陷所 出现的下坠感或脏器下垂;气不固证 多见气虚失摄所出现的卫表不固,气 不摄血及肾气不固等;气脱证则见阳 气虚衰的亡阳证表现 气滞类包括气滞证、气逆证、气闭 证;气滞证的特点是胀痛;气逆分 别表现为肺、胃、肝气上逆;气闭的特 点是神昏 血病分为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 血虚证见有不能充养全身的症状 血瘀证的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 血热证的特点是出血兼热证; 血寒证的特点是疼痛兼寒证 气血同病中,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 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均是该复合证候的气病和 血病证候的组合;气不摄血证是气虚证兼大出 血;气随血脱证是大出血伴亡阳证。
津液辨证中 痰证依其痰的色质及伴随症状分为风痰、 热痰、寒痰、湿痰、燥痰 饮证根据水饮停留的部位分为饮停肠胃的 痰饮,饮停胸胁的悬饮,饮停肌肤的 溢饮,饮停于肺的支饮 水停证根据虚实分为阴水和阳水 津液亏虚证是失于滋润的内燥证 1、字体安装与、字体安装与设设置置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1.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3.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4.点击“替换”按钮,完成612、替、替换换模板中的模板中的图图片片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替换这些图片,下面介绍两种替换方法方法一:更改图片方法一:更改图片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象进行了组合,选择时一定要选中图片本身,而不是组合)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择要替换的图片如下图)注意:注意:为防止替换图片发生变形,请使用与原图长宽比例相同的图片61赠送精美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