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作者简介•李白(701.02.28——762),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生于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人,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李白父亲名叫李客,李白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自然段二•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tuān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蜀道之险第二段重点字词第二段重点字词①①但:只 ②②从:跟随从:跟随③③凋:使动用法,使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凋谢④④去:离 ⑤⑤盈:满⑥⑥倚:贴,靠倚:贴,靠 ⑦⑦湍:急流湍:急流⑧⑧砯:拟声词砯:拟声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蜀道之险恶“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这是诗人这是诗人设想旅游者在途中所设想旅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凄清的:鸟鸣,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使人感到一样荒寂无人使人感到孤寂得可孤寂得可怕怕 气势宏伟气势宏伟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壑雷 这是一幅极其这是一幅极其惊险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
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连峰绝壁,山,山崖转石,都会危及行人的生命,崖转石,都会危及行人的生命,使人使人望而生畏望而生畏,,闻而心惊闻而心惊,故下文云,故下文云““其其险也如此险也如此”” 气势宏伟气势宏伟 小结:小结: 如如此此多多姿姿多多彩彩的的画画面面此此隐隐彼彼现现,,其其境境界界之之阔阔大大,,自自不不待待言言;;无无论论写写山山之之高高、、水水之之急急、、河河山山之之改改观观、、林林木木之之荒荒寂寂、、连连峰峰绝绝壁壁之之险险,,皆皆有有逼逼人人之之势势,,其其气气势势之之宏宏伟伟,,确确非非他他人人之之可可及及再再从从总总体体来来看看,,其其变变化化之之速速,,愈愈变变愈愈奇奇,,又又往往往往出出人人意意料料,,使使人人目目不不暇暇接接,,故故沈沈德德潜潜云云““起起雷雷霆于指顾之间霆于指顾之间”! ”! 气势宏伟气势宏伟 第三段•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ěi)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xuè),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huán)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zījiē)!第三自然段•蜀中战祸之烈。
第三段重点字词第三段重点字词 ①①夫:人 ②②当:挡③③匪:同非匪:同非④④朝朝……,夕,夕……:互文见义互文见义⑤⑤虽:虽然虽:虽然 ⑥⑥长:深深长:深深蜀地环境凶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引出政治形势的描写易生战乱,不可久留•““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既描写蜀道猛兽的凶恶,又映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蜀道难结构图解蜀蜀道道难难叹高叹高叹险叹险叹战祸之烈叹战祸之烈一叹蜀道之难一叹蜀道之难蜀道的高峻蜀道的高峻二叹蜀道之难二叹蜀道之难蜀道环境凄凉蜀道环境凄凉蜀道上山水险恶蜀道上山水险恶三叹蜀道之难三叹蜀道之难剑阁险要剑阁险要险象环生险象环生蜀道自古难行蜀道自古难行蜀道自古可畏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劝阻友人早还家早还家告诫友人告诫友人蜀蜀道道之之难难 难难 于于 上上 青青 天天蜀道的来历蜀道的来历鉴赏章法鉴赏章法•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总结•《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