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分析课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343032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分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考试题分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考试题分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考试题分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考试题分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分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分析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庆市区语文试卷分析安庆市区语文试卷分析中考试题分析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 2010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2010年考试纲要为立足点,命题思路稳中求变,试题设置依标据本,试卷结构科学合理,题量适当,难易度适中,做到了面向全体考生,全面考査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目的。试卷仍然采取“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具体特点如下:中考试题分析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1、注重知识,凸显能力、注重知识,凸显能力 试题内容涵盖了语文课程标准对7 9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要求,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如:“语文积累与运

2、用”部分第1、2、3题的古诗文默写、注音、辨字、释义、修辞方法、名著阅读等知识,“阅读”部分第5、6题对议论文文体常识的考查,文言文第15、16题的解词、翻译等,皆注重考查了考生知识积累的情况。同时试题强调能力立意,凸显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考查。如“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了使用工具书、口语交际、语言文字材料的理解与处理能力,“阅读”部分考查了包括学生读题审题、信息筛选与整合、综合概括、品味语言、体验感悟等多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在注重知识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语文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考试题分析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一、对试题的总体

3、评价2、内容多样,难易适当。、内容多样,难易适当。 2010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在内容的选择上,与往年相比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的第1题默写,一改近两年都是默写绝句的形式,而变成了默写词曲。第4题“综合性实践活动”,除了有第(1)问的“仿写”为老题型外,(2)(3)问分别设置了让学生辨析观点与材料、如何让语言表达更为合理和得体的问题,内容较新。试题难易有坡度,第3题的名著阅读的考查,考点细化,从“聚义厅“到”忠义堂“的变化,如果没有认真读过名著,仅仅是看看故事梗概、记记人物姓名的急功近利式的阅读,是很难回答正确的。 中考试题分析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2、内

4、容多样,难易适当。、内容多样,难易适当。 现代文阅读部分既有稳定不变的散文阅读,又安排了自06年以后没有考过的议论文。5道小题的设置既有关于议论文基本要素的基础题,又有较难一点的语言品味题。 “作文”和去年全命题作文不同,采取半命题作文“不会变的是 ”,既有选择性,又有限制性。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但需要仔细读题,认真审题,如果审题不当,就会出现偏题、离题的现象。 整套试卷既考虑了大部分学生能有所答,又考虑了有区分度,难易适当。中考试题分析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3、贴近生活,回归文本。、贴近生活,回归文本。 2010年中考试题从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都体现出了贴近学生生

5、活实际、回归文本的特点。在材料选择上,如:“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第4题安排的是以“尊师重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还有“阅读”部分选取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文章科学不怕挑战,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实际。 作文以“不会变”为核心词,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或倾吐自我、书写个性;或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在试题设置上,从识字写字、背诵默写、解词翻译到语言理解与感悟,从文体常识到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口语交际到书面表达,无一不体现着贴近生活、回归文本的特点。 如果说2010年试题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们认为在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上略有欠缺,此类试题几乎没有设置。中考试

6、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一)关于(一)关于“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试题第一部分“语文积累与运用”继续保持上年度的考查题型,重基础,重积累,重语文素养的考查,同时在考查的知识点上有所创新,如第四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本部分共35分,平均得分25.87分,得分率为73.91。下面就每题的得分及错误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一)关于(一)关于“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第1题共两小题,赋分10分,平均得分9.1分,得分率9

7、1%,这说明师生平时对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很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也很好。第(1)小题采用的是直接的补空型,降低了难度,而且由8句中任选6句,学生有了较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该题的人均得分为5.56分,得分率为93.5%。第(2)小题也是有选择地默写全诗,延续了去年的形式,诗句短小又是名篇,难度也不大,该题共4分,平均得分3.54分,得分率为88.58%。但从阅卷情况来看,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失分原因也很多样: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一)关于(一)关于“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1)失分最多的仍是写错别字,其中因同音、近音字丢分的占绝

8、大多数。如“温故”的“故”写成“顾”,“凌绝顶”的“凌”写成“临”,“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欲”写成“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炬”写成“烛”,“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赢”写成“羸”、“生前”写成“身前”等等。这一题所要默写的诗句学生基本上都会背,而往往是错在一个字上,令人惋惜。因此,这就要求平时多做一些默写练习,同时加强理解,这样才会增强甄别能力,另外老师也应该总结一些平时易错的字与类型,引起学生注意,以加深印象,避免默写出错。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一)关于(一)关于“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2)因词语或句子顺序颠倒或缺失而

9、丢分。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成“梧桐寂寞”,“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缺失了“是离愁”,象这样的错误也不在少数。 (3)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诗之内涵而出错的。如把“夕阳西下”写成“西阳西下”的,“老树昏鸦”写成“老树乌鸦”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写成“赢得身前身后明”的,让人哭笑不得。无疑这些情况的发生,在于学生未能真正走进诗句,正确理解诗之内涵及诗之意境。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让学生读懂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绝不能为了默写而默写。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一)关于(一)关于“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第2题是考查字音、字形、词义及修

10、辞,形式同去年一样。所给的语言材料流畅而优美,本题共9分,平均得分6.94分,得分率为77.1%。具体分述如下: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一)关于(一)关于“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第(1)题得分率为88%,第(2)题为86%,第(3)题解释词义得分率为75.3%,这三小题相对来说得分率较高,原因是允许带字典,但是仍有一些考生失分,可见一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急待加强,工具书的使用也需练习。有的考生即使有字典,也不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去选择词义,这说明理解能力尚需加强。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文中重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要多加思考及练习,要学会咬文嚼

11、字。第(4)小题考的是修辞方法,得分率只有60%,该题答案是对偶或对仗,但是许多考生答成了比喻,或许他们只关注到了“天涯若比邻”,而题目问的是两处画线部分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是什么,显然是修辞方法掌握不牢。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一)关于(一)关于“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第3题是名著阅读,考查的篇目是水浒和高尔基的童年。与以往不同的是,没有考查主要人物的姓名或主要情节,而是考查了叙述的人称和重要名称的变化,这使没有真正阅读的考生措手不及,甚至无从下手,致使失分严重。本题共4分,平均得分1.6分,得分率为40%。中考试题分析二、

12、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一)关于(一)关于“语文积累与运用语文积累与运用”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第4题是综合性学习,共三个小题,计12分,平均得分为8.23分,得分率为68.58%。第(1)题是仿写,平均得分2.77分,得分率为69.75%,答题要求是既要与内容相照应,又要句式相同,不少考生顾此失彼,只满足了一条而导致失分。第(2)题是判断材料能否为主题服务、是否围绕主题而选材。不少考生判断正确,但理由的陈述不完整,说明学生对如何选择材料尚缺乏理解。本题得分2.96分,得分率为74%。第(3)题可说是最有创意的一题,题目设置非常巧妙,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考题,与生活联系密切而

13、且具有实用性。本题问的是:哪种开头更好些?这问得很巧妙,不仅要求开头要和主题相扣,更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并体现写信者的身份。考生平均得分为2.5分,得分率为62.5%,比较低。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答题抓不住要点,有的答非所问,有的回答不完整。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阅读一为沈致远的文章科学不怕挑战,本文篇幅短小,论点鲜明,论据材料有较大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5道试题的设置分别考查了概括观点与材料、分析论证思路,品味语言和表达作用等方面的能力。和去

14、年说明文阅读相比,难度略有增加,尤其是其中的语言品味题具有一定难度。本阅读满分17分,抽样人均得分10.85分,平均得分率为63.82%。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5题,考查“对议论文基本要素论点的把握能力”,此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3.5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大部分考生能正确提取论点,用标题或第5段的语句回答。部分考生对文章整体感知力不强,抓不住关键语句,摘抄有误或概括不准确,影响了本题得分。中考试题分析

15、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6题,进一步考查“对议论文基本要素论据的把握能力”,此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3.20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第段:量子力学接受爱因斯坦的挑战,促进了自身科学的发展。第段:进化论接受创世说的挑战,证明了自身的科学。”影响本题得分的主要原因是:有的考生概括不准确、不全面,不能准确概括出受到什么(即爱因斯坦、创世说)的挑战;另外,部分考生照抄原文,语言冗长,不精练。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

16、”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7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满分4分,平均得分2.24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不能。因为前一句承上,对应段的内容;后一句启下,对应第段内容。”本题失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考生审题不清,审题不严,没有扣住问题中“颠倒”一词,不知道从论证结构上把握句子的作用,而是从内容上回答。如:“说明科学不怕挑战,强调了作者的论点。”二是分析论证能力有欠缺,即使回答了“承上启下(过渡)”但缺少必要的分析:哪句承上,承接上文什么内容?哪句启下,领起下文什么内容?不少考生没有讲到这些。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

17、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8题,考查“体味和推敲文章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 满分2分,平均得分0.94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表明具有特殊含义(或:是为了表示否定),说明这里的科学不是科学。”本题大部分学生能指出“这里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失分主要是对引号的作用不清楚。本题实际上考察到了“标点符号的作用”,虽然在考纲“阅读”板块中没有做具体要求,但在“写作”中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更要清楚这样使用的原因何在。

18、 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9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表达作用的能力”,满分3分,平均得分0.92分,得分率较低。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运用比喻,通俗形象地说明科学接受挑战正是为了求真求是”。答题时失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能运用已学的修辞知识,判断该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本题的比喻手法具有一定的隐含性,形同类比,学生认知有一定难度;二是一部分考生因狭义理解“表达作用”一词的含义而没有指出“比喻”这种修辞方法(其实修辞也属于一种表达范畴),影响得分。三是在回答修辞

19、作用时不能联系上下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导致语句概括力不强,表意不清。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阅读二是一篇散文阅读,标题是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情感的表达,接近于课内韩愈的马说,文质兼美,有较强的思想性,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人文关怀。文章贴近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特别是要让马儿获得自由的思想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所以阅读起来难度不大。本题共设置5小题,分别考查了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意、提取与整合文本信息、品味语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鉴赏优美词句等方面能力

20、。本题满分23分,抽样统计人均得分14.99分,平均得分率65.17%。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10题,重点考查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分层写意的能力”。满分4分,平均得分2.69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接着写:大白马给我的印象,最后写:大白马与我作别。”本题难度不大。从答题情况来看,失分主要是不能准确分层,概括层意的能力不强。如:不少考生没有答到“印象”“作别”等对内容起总结性作用的词语,而是较多使用“感受”“愿望”等词语。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

21、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11题,重点考査考生“对文本信息提取与整合的能力”,本题满分6分, 平均得分4.55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1)它个头高,与另外八匹马相比,神采和英姿更显昂然。(2)它性子烈,不愿放弃抗争,渴望奔驰。(3)它想向我表白或透露什么,并以两次嘶鸣和我作别。(4)它具有不愿放弃抗争的精神,和我心里仰视的那个自己非常相像。(答案不限于此。答出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本题大部分考生能得分,但在答题中凸显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概括不精练,照抄照搬原文,造成语言冗长。二是答题缺乏条理

22、性,如有些考生将外貌神采、性格动作、精神品质等方面语句糅合在一起;三是答题不全面,要点重复交叉。如有些考生分条列举了个头高、外貌和神采昂然、是唯一的一匹白色大马等,这应该都属于“外貌神采”这一个要点,而忽略了性格、精神等方面内容。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12题,重点考察“分析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满分4分,平均得分2.01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为了表现这些马失去自由,境遇可悲。狭窄突出九匹马生活空间小、所受束缚;死寂强调草原因缺少马

23、的奔腾而毫无生气”。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考生把握不住问题的含义,造成答题不全面。大部分学生只回答了“用意”:马儿失去自由、境遇悲惨,值得同情等。而缺少结合“狭窄”、“死寂”两个词语做具体分析。 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就本题考生答题情况而言,我们认为“题干”的表述有值得商榷之处:原题是“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学生容易理解为回答“用意”即可。而忽略了另一答题要点“分析”。如改成“文中提到围栏狭窄、草原死寂,有什么含义?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试简要分析”。这样或许

24、更容易让学生审清题,更符合学生的答题习惯。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13题,重点考察学生“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的能力”。满分4分,平均得分2.71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因为本应在辽阔草原上驰骋的骏马,现在却作为廉价的营利工具而被禁锢,这使我感到震惊”。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分,不能得满分的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摘抄原文,缺少概括。即“为了四百元钱长年累月地栓在一个狭窄的围栏里。”二是用词不准确、不到位。如答题中大量出现了“四百元钱”“悲哀”“

25、气愤”“同情”“痛苦”“谴责”等词语,而类似于答题要点中的“营利”“禁锢自由”“震惊”等词语出现较少。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2、文言文阅读部分 2010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仍然沿袭了近几年比较阅读的题型,而且节选的是名家名篇。考查内容主要是解释重要实词、虚词的意思,翻译语句,文意理解,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等方面。本题满分15分,平均得分8.46分,得分率56.4%。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2、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5题主要考查“

26、对文言文实、虚词的掌握”。本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2.26分。这一题答错较多,如“暝”(昏暗)误释为“黑暗”“黄昏”“天黑”等,“芳”(香花、花)误释为“芬芳”“花的香味”“花草”等,“一”(全)误释为“就”“布满”等,“把”(持、执)误释为“举”等。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2、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6题主要考查“翻译文言文重要语句的能力”。本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1.99分。这题失分主要是:学生抓不住句中关键词,造成译文不完整、不准确。如“晦明”从词义上是相对的,指“暗”和“明”,“朝暮”从时间上是相对的,指“

27、早”和“晚”。“翔集”指“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锦鳞”指“美丽的鱼儿”。此外,一部分同学由于基础不牢,翻译凭主观臆断,与原文内容有较大差异。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2、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7题,主要考查“解读文本内容,对信息归纳概括能力”。本题满分4分,平均得分1.68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对本题拟写的参考答案是:“醉翁亭记(节选) (琅琊山)朝暮、四季变化的景色。岳阳楼记(节选) (洞庭湖)白天、夜晚的湖光春色”。本题失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审题不清,审题不严,大部分学生只看到了题目中强调的“景

28、物描写”,而没抓住“概括”一词(当然如果原题对“概括”一词也能打上着重号,或许有助于学生审题),造成摘抄原文的较多。 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2、文言文阅读部分 其次,部分考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不透彻,造成概括不全面。如第一问有的只概括了“朝暮之景”,而漏掉了“四季之景”;或只写了“四季之景”,而少了“朝暮之景”。第二问不能分清写洞庭湖的时间是“白天和夜晚”,而只笼统回答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关于(二)关于“阅读阅读”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2

29、、文言文阅读部分 第18题,主要考查“对古文的整体理解”,本题满分3分,平均得分2.52分。主要问题还是审题不严。如第一问没有扣住“人的活动”(应属于动作描写范畴),致使许多考生摘抄了除“朝而往,暮而归”“渔歌互答;登斯楼也;把酒临风”等人的活动之外的语句。第二问没有扣住“内心感受”(应填写形容词),而写成了一些表达情感倾向的动词,如“陶醉”“欣赏”“赞颂”“沉迷”等,造成答题偏差。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三)关于(三)关于“写作写作”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2010年作文试题不同于2009年的命题作文,采用的是半命题形式:以“不会变的是_”为题,要求先在横

30、线处填写一个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由于是半命题的作文形式,考生可选择的范围很大,大都能动笔作文,有话可写。从阅卷过程看,大多数考生主要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能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写亲身的经历,谈生活的感受。 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三)关于(三)关于“写作写作”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从内容上说,以写亲情、友情、师生情为主。一些作文的选材与构思都较新颖,内容充实而有层次感,行文凝练流畅,富有一定的文采,情感健康积极向上。从得分情况看,多数作文的分数居二等(42分)上下,最高分为53分,平均得分为41.90分,得分率为76.18%。 中考试题分析二

31、、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三)关于(三)关于“写作写作”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具体地说,2010年考生作文具有以下特点: 1、能扣住文题,按要求写作。由于今年的作文是半命题作文,在选材上没有设置限制。大多数考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紧扣“不变”来组织材料,在行文中大都能够做到叙事清楚、条理清晰。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三)关于(三)关于“写作写作”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2010年考生作文具有以下特点: 2、作文内容较为丰富。考生中有写师生情的,赞扬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写友情的,表现同学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真

32、挚情谊;有写亲情的,表达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爱。其中不乏一些美文,内容新颖活泼,情感真挚细腻,行文流畅自如。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三)关于(三)关于“写作写作”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2010年考生作文具有以下特点: 3、体裁多样化。2010年的作文体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了记叙文、议论文之外,有的考生采用了童话、小说、诗歌、书信、日记等各种文体,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三)关于(三)关于“写作写作”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 1、审题方面。多数考生审题不严,没有写出“变”,只一味地写“不变”。殊不知

33、,没有“变”哪来“不变”呢? 2、选材立意方面。多数作文立意不高,选材平淡缺乏新意,所写的事件大同小异,给人似曾相识之感。有的作文内容空洞、无病呻吟,形成“假、大、空”式文章。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三)关于(三)关于“写作写作”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3、文体方面。2010年中考作文如往常一样“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但在阅卷中发现,不少考生的文体意识模糊,如:写记叙文,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完整;写散文,感觉比较“散”,做不到“形散神不散”;写议

34、论文,只知道堆砌论据,缺乏必要的分析说理。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三)关于(三)关于“写作写作”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4、语言方面。考生整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尚比较薄弱,语言比较贫乏,一些考生的文章语病较多,辞不达意。有些作文看似语言优美,实则生搬硬套地堆砌词藻,玩语言游戏,内容空乏,经不起推敲。中考试题分析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二、对答题情况的分析评价(三)关于(三)关于“写作写作”的分析评价的分析评价但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另外,宿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考生考前死记硬背了一些范文

35、,考试中对佳作进行内容的宿构。甚至个别学生将阅读材料照抄下来,只有开头和结尾是自己写的。中考试题分析【附高分作文】不会变的是江南 孔子曾在川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也曾有诗云:“流光与逝川,飘忽不相待。”而我想说,纵然流年暗中换,江南亦不变。 那些清丽雅致的景怎么会变呢?斜阳中,子规悲鸣柳昏花暝。船娘一身朴素,麻衣如雪,她们摇动着木质棹橹,在水面漾起一圈一圈的波纹。偶有清风拂袂,她们的衣褶便也如水般舒展开来。青色砖瓦,小桥流水,深巷雨燕。镂空的金色窗棂在阳光下反射出好看的颜色,曲折的河道与几株桃花树相映成趣。水声潺潺,落花纷纷。让人不禁想起“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的佳句,杜鹃声里

36、,斜阳迟暮,人的心亦是那样淡定、安然。 亦或是皓月当空的夜晚,一轮温婉的明月独悬天边。月光如银泻地,倾(顷)刻洒满大地。你可手执素琴,于漏尽更阑的时刻拨弄。佳曲不在弦上,在人的心中。月光清冷,“和月折梨花”又太凄清,倒不如高吟一首月下独酌。诗韵清而景醇,于是人陶然而醉。中考试题分析 江南的良辰美景,不会变。 那些隐匿于历史红尘里的才女佳人怎么会变呢?“拟歌先敛,欲笑还颦”般的断肠愁还在;“青梅如豆柳如眉”的故颜也不曾为时光改变。青丝一绾成云鬓,黛蛾一扫成远山。云鬓飘飘,若流风之回雪;远山煦煦,若江上之清风。她们如绝美倾城的花,花开无声,花枯见骨。宿命赋予她们倾世容颜和横溢才华,却又毫不留情地让

37、时光的车辙将这些轧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她们虽已故去,但她们将永存。 江南的如花美眷,不会变。 光阴荏苒,多少往事成尘。“人若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的忧叹,总是太沉、太重。青丝转瞬成白发,朝阳转眼成落日 唯江南不灭。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曾驻足江南烟雨巷;有多少人曾隐居古城清寂地。有多少人临风而醉;有多少人眷恋忘返;有多少人望月而眠变了的只是时间,眷恋江南的人江南不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好,“今非昔井水无影,犹记杉叶水面游”也罢。时间依旧流逝罢! 然而我的江南不会变,不会变的是我的江南。中考试题分析【点评】:文章未曾卒读,即已被作者婉约优美的文辞所打动。作者

38、应是受这种文化氛围所浸染,文字中也现出江南女子淡淡的哀愁。作文就像江南温软薄脆的瓷器,让人对江南的向往抑或留恋,溶化到对江南景致的描写与江南诗词的转引之中。在众多的题材重复的作文中,角度独特,让人眼前一亮。文笔细腻,情感柔美,大量引用古诗词,是本文最大的特色。在反复吟哦中,展现着江南古往今来的情韵,仿佛一篇游记,为我们勾勒出作者心中那任由光阴荏苒而不变的永远的江南。全文结构清晰,如一间精巧的艺术品;语言流畅,如水银泻地;抒情恳切,一气呵成。可以看出,小作者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与细腻的情感体验,同时有着很清醒的思路和较强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安庆石化一中 石晓熹)中考试题分析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39、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对答题情况所作的分析,我们认为考生存在的问题也折射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入反思和足够的重视。因此,特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中考试题分析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不少的失分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一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默写诗词名句,丢分最多的是错别字,这反映出一些学生平时比较粗心马虎,或容易满足于一知半解。再如卷面书写,一些考生总是涂涂改改,书写随意,不规范、不认真。这些问题关键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中考试题分析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

40、建议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基础性是初中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初中教学不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还应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以促进他们可持续发展。因此,今后的语文教学不能急功近利,成天围绕考试转,要在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就有计划地进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如课前预习习惯、课外阅读习惯、规范书写习惯等等,从而使他们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中考试题分析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2、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要实现叶老的这一语文教育思想,关键是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正在由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切实提

41、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中考试题分析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2、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呢?我们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学法指导,逐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在初三复习阶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专题复习课,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阅读理解是学生丢分最多的地方,丢分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学生不善于研读题干,把握不住题干的指向和要求,造成答题失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作专题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研读阅读题的题干,把握答题要点正确解答。中考试题分析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

42、议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3、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中考命题改革的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上的书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语文实践活动的力度。语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而且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涵,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从阅卷情况看,“综合运用”这一块的得分普遍不高,说明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待加强。因此,我们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这一课程资源,将其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中考试题分析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4、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

43、,要加强审题方面的指导。从阅卷中可以看到,不少考生因不会审题或审题不精细而造成写作的失误,十分惋惜。这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今后的作文教学要在审题上切实下功夫,只有全面、准确、深入地领会题旨,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好文章。中考试题分析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4、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要抓作文的技巧和文法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本技法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进行多种作文形式和多种文体的写作训练,让学生适应各种题型、体裁文章的写作。中考试题分析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4、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三,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从阅卷中看到,学生作文的语言表达水平较低,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贫乏,表达平淡,有的词不达意,语句不通;二是语言看似华美,实则没有内涵,有的生造词汇,艰涩费解。因此,今后的作文教学要加强语言表达训练,鼓励学生用“我手写我心”,表达真实的感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中考试题分析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中考试题分析资料下载网址资料下载网址文禾语文网文禾语文网 安庆教研网安庆教研网 刘和程邮箱刘和程邮箱 中考试题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