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0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求与动态交通组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9245592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30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求与动态交通组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930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求与动态交通组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930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求与动态交通组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930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求与动态交通组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930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求与动态交通组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930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求与动态交通组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30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求与动态交通组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要求与动态交通组织一、按交通功能划分 通勤性交通 服务性交通 生活性交通 应急性交通通勤性交通通勤性交通:满足居民上下班、上下学的出行;生活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出行,如购物、休闲、娱乐、交往等。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日常使用频率较高,应以安全、舒适和便捷安全、舒适和便捷为主要设计目的。服务性交通服务性交通:主要满足垃圾清运、居民搬家、货物运送、邮件投递等服务性工作,有定时性、定量性特点;应急性交通应急性交通:主要满足消防和救护等突发事件,必须有良好可达性。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前两类交通应最大限度地达到安全、舒适、便捷的要求,后两类交通应避免与前两类交通

2、的干扰并具避免与前两类交通的干扰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有良好的可达性。二、按通行方式划分 交通的类型有步行交通步行交通、非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机动车交通机动车交通,包括步行、私人小汽车、出租汽车、公共汽车、地铁及轻轨交通等。根据一般人的行为能力分析: 步行舒适距离为300500米米,超过1000米开始感觉疲劳;自行车23Km感觉比较轻松,超过5Km就比较累。 居住区的道路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居住区的道路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如:1、公交站点的位置与距离;2、购物点的布置;3、自行车停车场(库)的位置与距离;4、宅门到城市道路(居住区道路)的距离;5、消防救护救灾通道;6、人车交通的分流与安全等

3、。三、居民出行活动的规律三、居民出行活动的规律1、通勤交通的时间有一定的规律:相对集中,主要是早7:308:30和傍晚;2、居民日常活动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休闲娱乐活动大多出行在绿化较好、设有健身娱乐器材的场地,或社区服务中心;3、学龄儿童的活动:上下学时间相对固定,步行为主,骑自行车、玩轮滑等活动常常在道路上进行。四、不同活动内容使用不同的道路系统四、不同活动内容使用不同的道路系统1、日常休闲、购买日用品、邻里交往、健身、儿童游戏、安全保卫等多为步行;2、环境保洁、垃圾清运、绿化修剪、市政维修等服务性活动多是机动车交通或非机动车交通;3、紧急救护使用机动车交通系统。五、道路的功能五、道路的功

4、能承担内外交通运输功能道路景观功能街道生活景观功能1、交通运输功能交通运输功能:是主要功能,包括生活性交通、通勤性交通、服务性交通和应急性交通,同时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2、道路景观功能道路景观功能:道路是室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住区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 道路的线型和走向是组织居住区内建筑群体景观的重道路的线型和走向是组织居住区内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空间场所。 居住区和小区的道路应视为居住空间的一部分。道路的景观构成主要由动态景观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静态景观两部分:静态景观静态景观:主要指与道路交通有关的相对固定的实体,如道路自身的形态、路面的铺砌、绿化

5、、交通设施和街道小品、雕塑等。动态景观动态景观:指人、车的活动所导致的生动、丰富的环境景观,如散步、休闲、购物等人群活动等。3、街道生活景观功能 道路两侧配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健身游戏设施的话,居民的使用频率会比较高,这种街道充满了活力,能增加人们见面交流的机会,是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依托街道人们可以进行购物、餐饮及休闲娱乐等活动。六、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要求1、要求建造经济,出行便捷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应避免不顾用地的客观条件,主观地划定不切实际的图形或机械套用某种模式,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居

6、住区内各项建筑及设施的布置要求,以便路网分隔的各地块能合理地安排下不同功能要求的建设内容。2、要求便于相互联系、顺而不穿 居住区内外联系的道路应通而不畅,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结构清晰,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道路的线型尽可能顺畅,不要出现生硬弯折,以方便消防、搬家、救护、清运垃圾等机动车辆的转弯和出入;要使住宅楼的布局与内部道路有密切联系,以利于道路的命名及有规律地编排楼门号,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外部人员在寻亲访友中的往返奔波;良好的道路网应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最低限度的道路长度和道路用地,营造既符合交通要求又结构简明的路网。3、要求便于

7、多样化的布置 居住区内容道路担负着分离地块及联系不同功能用地的双重职能,应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 良好的道路骨架不仅能为各种设施的合理安排提供适宜的地块,也可为建筑物、公共绿地等的布置及创造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提供有利条件。 道路网的规划与建筑、公共绿地及各类设施的布局往往彼此制约、互为因果,只有经过若干次的筛选才能确定只有经过若干次的筛选才能确定最佳的道路网形式最佳的道路网形式。4、要求减少交通干扰 应减少交通噪音对居民的干扰,居住区内部的道路规划要注意避免吸引外部车辆及行人的进入和穿行组团。 对小区内部或组团,建议采用隔而不断隔而不断的入口模式,以形成一种象征性的界限,给外部

8、车辆及行人以心理上的障碍,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内部交通的安全及居住环境的安宁。 尤其是住宅和教育设施要尽量减少交通噪声对它们的尤其是住宅和教育设施要尽量减少交通噪声对它们的干扰干扰。5、要求便于防灾救灾 在地震烈度不低于6度(惊慌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道路规划要与抗震防灾规划相结合。 只要建筑物按规范的要求设计,在当地相应的震级灾害中就不会倒塌、倾覆,但居住区内的道路应保证有通畅的疏散通道以便人员避震疏散的需要。6、应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道路是通风的走廊,合理的道路骨架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居住卫生环境。 经调

9、查,当夏季主导风向对住宅正向入射角不小于15度有利于住宅内部通风。 同时,由于地上、地下管线一般都沿着道路敷设,所以道路骨架基本上能决定市政工程管线系统的形成道路骨架基本上能决定市政工程管线系统的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不仅利于市政管线的布置,而且能简化管线结构和缩短管线长度。居住区动态交通组织居住区动态交通组织 居住区动态交通模式分为:人车分行;人车混行;分行与混行结合。人车分行人车分行 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互不干扰,车行道与步行道各自形成独立的道路系统。 动静分区、人车分行,是小区交通规划比较理想的模式。为了达到此目的,目前居住区大多采用了外围行车、内部行人的规划结构。通过对小汽车和消防、救护、

10、搬家等车辆在社区内部轨迹和停车位的精心设计,实现人车分行。 人车分行的模式必须组织两套道路系统,人行道路系统和车行道路系统在空间上应各自独立; 人行交通系统人行交通系统应与居民日常生活设施、绿化、休闲场所、儿童游乐设施等户外活动空间及住宅组团、邻里生活院落、住宅出入口等相连,也就是把居民日常户外活动场所用步行系统连接起来。 车行系统车行系统不应穿越住区,可沿外围设置成尽端形式,并连接停车场(库)。人车分行 消防紧急通道与主干道形成环状道路系统,便于紧急救护、消防或搬家等机动车辆的顺利通行。 这种方式能更好地组织居住区内户外活动空间系统,使户外活动场所更安全、更随意、更舒适。人车分行人车混行 车

11、行道(通常含人行道)几乎负担居住区内外联系的所有交通功能,步行道作为各类用地与户外活动场地的内部道路以及局部联道路,更多地具有休闲功能。 人车混行模式人车混行模式目前采用较多。可以节约土地,经济性好,将人流与车流纳入同一道路系统,利用划分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方法解决人行与车行问题,道路骨架清晰简洁,对交通的包容性好。 人车混行系统人车混行系统设计合理的话,可以增加街道的活力,甚至结合街道两侧布置各种环境设施,如绿化、交通设施、街道小品等,甚至可以沿街布置公共服务和健身设施等,加大居民使用的频率,成为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人车混行分行与混行结合 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结合使用方式。 一般在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层面,及居住区级、小区级甚至组团级道路采用人车混行,但车辆不进入组团或邻里院落,不干扰居民日常生活活动,以保证居民日常户外生活频率较高的环境能够安宁、安全。 分行与混行结合保持了道路骨架清晰、布局简洁,停车贴近家庭的特点,同时也保证居民拥有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场所。分行与混行结合分行与混行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