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基本礼仪行善所及,各有宪章,名威仪也威谓容仪可观,仪谓轨度格物《戒本疏》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六祖坛经》1皈依发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诸佛正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今所行施等善, 为利众生愿成佛2佛门礼仪•殿堂律仪•海青•礼佛•上香•诵经•敬僧•四威仪•人生佛教3世间苦谁知道4殿堂律仪n衣履要整洁,不能着背心、打赤膊、穿拖鞋n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n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n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n进殿前先净身心,洗净双手,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n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5殿堂律仪n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n共修绕佛至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n不可谈世俗言语、大声喧哗,亦不可高声言笑n殿内不得倚壁、靠桌、叉腰站,更不可涕唾污秽等n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n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6弘法堂共修、法会注意事项n关机或调为静音状态,净手后才可进入弘法堂n按图示进堂路线顺序,排队从侧门如法进入堂内严禁一哄而上,不得散漫无章进出弘法堂n入堂后请依次站位,收摄身心,止语念佛。
禁止抢位、霸位或为他人占位,违者因果自负n法会、共修开始后,请迟到者或中途退场者,均从后门进出弘法堂7弘法堂共修、法会注意事项n披缦衣迟到者请解下缦衣后,再从后门进入堂内n法会、共修结束后,请待师父们步出弘法堂后,在家众方可循序退出弘法堂n堂内所用经书属常住物,私自带走乃犯盗戒(偷盗僧物),法会、共修结束后经书由义工收回n位置若变动,请配合师父、义工调整安排,共同维护六榕道场清净庄严8海青9海青威仪—坐10海青威仪—行11礼佛—合十(合掌)12礼佛—操手(放掌)13礼佛—问讯14礼佛—礼拜15礼佛—礼拜n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大殿正中央的拜垫是住持、首座等主法法师礼佛用的n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n礼佛三拜:折伏骄慢心,见贤思齐,忏除业障n拜佛时必须内心恭敬三宝,礼佛主要在诚敬,故行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并无定规或念南无尽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16礼佛—礼拜n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
动作不缓不急、记忆体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n凡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迳行而过n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n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17礼佛—礼拜n问讯n第一拜:忏悔弟子愿与众生同修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义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n第二拜:发愿弟子愿与法界众生同修佛道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能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n第三拜:回向弟子愿与法界众生同生极乐,共成佛道 礼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n问讯18长跪n不管是在参加法会,诵经,或是聆听法师开示,常常需要合十长跪,合十长跪它所呈现出来的一个意境,是充满敬意与虚心受教的,不管是穿着海青合十长跪在殿堂,或者自己合十长跪也好,都会呈现出我们感受上的一个意境 19忏悔歌20上香—立香21上香—卧香22上香—檀香木23上香n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眼前,接受香供养。
n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n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n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24上香n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 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 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 第三支香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25持经26诵经n诵佛经律时应端坐或肃立,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n诵经时,双脚不可交叉,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n经书应放在清净处,以免灰尘积落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n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团体则应随众诵念n诵经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叠经页27诵经n专供诵经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n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n对经书、架裟、衣钵、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n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工,如实在无法修补工时,可以焚烧之,将余灰洒于清净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28敬僧—僧五敬德 n发心离俗:谓出家人发勇猛心,脱离凡俗、修习菩提而为世间之福田n毁坏形好:谓出家人剃除须发,毁坏相好,除去世俗尘衣而着如来之法服,具佛威仪而为世间之福田n永割亲爱:出家之人割舍父母亲情之爱,而一心积勤修道,以报父母生成之德,兼能为世间之福田n委弃躯命:谓出家人委弃生命而无所顾惜,惟一心求证佛道,兼能为世间之福田n志求大乘:谓出家之人,常怀济物之心,专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脱一切有情,为世间之福田29敬僧—称呼n不得单称名字,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某老法师、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师、师父、法师等n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作法师、师父等n若不知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称作师父n对年青比丘、比丘尼,则可仅称师父、或于其名号下加称“师父”,如有○○师父即可n请问大德名号,当先合掌,然后说“请问上下”、“请问师父尊号”、“法师尊上下”n于大德前,不可自称“我”字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晚学、未学、学人或弟子、学生等30敬僧—敬僧之法 n路途中、静坐中、诵经中、禅行中、剃头时、以及洗澡、上厕所、乘车船、睡卧等时,勿礼拜大德n大德吩咐之事情,当奉命唯谨,尽力办好n遇见师父应以合掌问讯以示礼仪。
n不要在大路旁、水沟边或人员众多等不宜之处,遇师即顶礼,如此惊世骇俗之举动,有失庄严、端正31敬僧—敬僧之法 n手中持经时,碰到法师时,将经举起与眉齐,向法师说:阿弥陀佛,或说:“师父好”即可n不得直唤出家众名讳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n不得盗听出家众诵戒经n不得说出家众过失n不得与出家众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32敬僧—顶礼法师33四威仪—行n行如风行如风“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菩萨善戒经 》 即行走时,眼睛要平视,不可左抛又瞄,不可脚跟拖拉出声,举止庄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仪之相34四威仪—住(立)n立如松立如松“非时不住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菩萨善戒经 》即站立时,应如松树般地安稳,不可轻率、扭斜或身体抖动,并于适当立时则立,于所立于适当的位置,并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仪之相35四威仪—坐n坐如钟坐如钟“跏趺晏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菩萨善戒经 》 即坐时,应将精神统一、身心放松由后观之,彷如大钟一般稳定。
切不可坐姿前倾、后仰、左右倒斜当心存正念而坐,观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仪之相36四威仪—卧n卧如弓卧如弓“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暂时的卧,则右胁晏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儿卧也——《菩萨善戒经 》37人生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大般涅槃经》《大般涅槃经》38人生佛教 何为善?何为恶?何为善?何为恶?念念为人者善,念念为己者恶念念为人者善,念念为己者恶——《坛经》《坛经》 为他人是善,为自己是恶;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他人是善,为自己是恶;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人生佛教的利他行与世间慈善行为的区别?人生佛教的利他行与世间慈善行为的区别?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华严经》《华严经》 菩提心为根本,智慧为基础菩提心为根本,智慧为基础 佛法(诸佛所教导)的精要?佛法(诸佛所教导)的精要?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华严经》《华严经》 扫自心地,自净其意扫自心地,自净其意39扫心地40人生佛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既佛成,是名真现实。
——太虚大师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济群法师41寄语n将信仰落实于生活中……n落实于慈悲为宗旨,不杀生;n落实于惜福为指导,不浪费;n落实于因果为核心,结善缘;n落实于发心为究竟,为利众生愿成佛——明立法师 42真诚的友爱43回向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44随喜皈依功德,祝愿诸位初发心菩萨:45六榕寺义工欢迎加入六榕寺义工,请到客堂报名登记欢迎加入六榕寺义工,请到客堂报名登记 交流交流群:群:146029691(参学六榕)(参学六榕)((“参学六榕参学六榕”用于佛学探讨、学习交流、六榕法会活动预告等)用于佛学探讨、学习交流、六榕法会活动预告等) 义工专用义工专用群:群:95919989(宝庄严)(宝庄严)((“宝庄严宝庄严”仅对已登记的固定义工开放,非在册义工请勿加入)仅对已登记的固定义工开放,非在册义工请勿加入)46珍惜47感恩歌48回家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