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 腔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黄娟1腋腋 腔腔 • 位于肩关节下方,臂上段与胸前外侧壁上部之间位于肩关节下方,臂上段与胸前外侧壁上部之间 • 呈尖在上的锥体形软组织腔隙呈尖在上的锥体形软组织腔隙 • 颈、躯干至上肢主要神经血管的聚集之处颈、躯干至上肢主要神经血管的聚集之处 • 上肢淋巴回流过程中淋巴结密集的区域上肢淋巴回流过程中淋巴结密集的区域2一、腋腔的组成一、腋腔的组成 • 近似四棱椎形,有一尖,一底和四壁近似四棱椎形,有一尖,一底和四壁 二、腋腔的内容二、腋腔的内容 1、腋动脉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 2、腋静脉及其属支、腋静脉及其属支 3、臂丛神经、臂丛神经4、腋淋巴结群、腋淋巴结群3一、腋腔的组成一、腋腔的组成 (一)腋腔尖(一)腋腔尖 • 第第1肋、锁骨及肩胛骨上缘所围成肋、锁骨及肩胛骨上缘所围成 4(二)腋腔底(二)腋腔底 • 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5(三)腋腔前壁(三)腋腔前壁 • 皮皮 肤肤• 浅筋膜(女性含乳腺组织)浅筋膜(女性含乳腺组织)• 深筋膜深筋膜• 胸大肌和胸小肌与锁胸筋膜胸大肌和胸小肌与锁胸筋膜 由浅入深为由浅入深为: 6锁胸筋膜锁胸筋膜 • 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 • 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7(四)腋腔后壁(四)腋腔后壁 • ①①背阔肌、背阔肌、 ②②大圆肌、大圆肌、 ③③肩胛下肌和肩胛下肌和④④肩胛骨肩胛骨④④③③①①③③②②①①②②8三边孔和四边孔三边孔和四边孔 • 在肩关节下方、后壁肌肉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上方是肩胛下肌(前)在肩关节下方、后壁肌肉之间形成一个间隙,上方是肩胛下肌(前) 和小圆肌(后),下方是大圆肌、外侧是肱骨外科颈。
肱三头肌长头腱和小圆肌(后),下方是大圆肌、外侧是肱骨外科颈肱三头肌长头腱 纵行穿过该间隙,于是把其分为内侧的纵行穿过该间隙,于是把其分为内侧的三边孔三边孔和外侧的和外侧的四边孔四边孔• 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穿过三边孔有旋肩胛血管穿过• 四边孔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四边孔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腋神经腋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腱肱三头肌长头腱小圆肌小圆肌 9(五)内侧壁(五)内侧壁 • 由前锯肌、上由前锯肌、上5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前锯肌前锯肌 10(六)外侧壁(六)外侧壁 • 肱骨近侧段、肱二头肌和喙肱肌所组成肱骨近侧段、肱二头肌和喙肱肌所组成 11• 手术欲进入腋窝,选择通过肌性的前壁与筋膜性底,手术欲进入腋窝,选择通过肌性的前壁与筋膜性底, 明显地优于其他各壁,因为其他各壁均有骨阻挡明显地优于其他各壁,因为其他各壁均有骨阻挡12二、腋腔的内容二、腋腔的内容 (一)腋动脉(一)腋动脉 • 上肢的动脉主干上肢的动脉主干 • 第第1肋外缘续于锁骨下肋外缘续于锁骨下A• 在大圆肌下缘更名为肱在大圆肌下缘更名为肱A 胸小肌胸小肌 13腋动脉被胸小肌分为三段:腋动脉被胸小肌分为三段: 腋动脉腋动脉 大圆肌大圆肌 14第一段:第第一段:第1肋外缘肋外缘 → 胸小肌上缘胸小肌上缘 分分 支:支: ①① 胸最上动脉胸最上动脉 ---- 分布至第分布至第1、、2肋间隙肋间隙 ①①15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第二段:位于胸小肌后方 分分 支:支: ①①胸肩峰胸肩峰A:穿锁胸筋膜浅出后分布于胸大、小肌,三角肌和肩峰:穿锁胸筋膜浅出后分布于胸大、小肌,三角肌和肩峰 ②②胸外侧胸外侧A:沿胸小肌下缘到达胸壁,分布于前锯肌及乳腺:沿胸小肌下缘到达胸壁,分布于前锯肌及乳腺①①②②16第三段: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第三段: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 ①①肩胛下肩胛下A:沿肩胛下肌下缘向后下方走行,分为::沿肩胛下肌下缘向后下方走行,分为: • 1.1 旋肩胛旋肩胛A --- 穿经三边孔至冈下窝,分布于临近诸肌穿经三边孔至冈下窝,分布于临近诸肌• 1.2 胸胸 背背 A --- 与胸背与胸背N伴行于背阔肌前缘内侧,并支配该肌伴行于背阔肌前缘内侧,并支配该肌 ①①1.2 1.1 17②② 旋肱前旋肱前A::③③ 旋肱后旋肱后A::• 较细,绕肱骨外科颈前方至外侧较细,绕肱骨外科颈前方至外侧• 分布于三角肌和肩关节分布于三角肌和肩关节• 较粗,绕肱骨外科颈后方至外侧,常与旋肱前较粗,绕肱骨外科颈后方至外侧,常与旋肱前A彼此吻合彼此吻合 • 分布于三角肌和肩关节分布于三角肌和肩关节 ②②肱肱 骨骨 18(二)腋静脉(二)腋静脉 • 腋静脉收纳与腋腋静脉收纳与腋A各分支伴行的同名各分支伴行的同名V,另有头,另有头V汇入汇入19(三)臂(三)臂 丛:丛:5根、根、3干、干、6股、股、3束、束、5支支 5 根:由根:由C5~~C8、、T1脊神经前支组成脊神经前支组成 3 干:干: • 上上 干干 ---- C5、、C6脊神经前支合成脊神经前支合成• 中中 干干 ---- C7脊神经前支脊神经前支• 下下 干干 ---- C8和和T1脊神经前支合成脊神经前支合成 根根上上 干干 206 股:股:3干均分成前后两股,共干均分成前后两股,共6股股 3 束:束: • 外侧束:上、中干的前股合并而成外侧束:上、中干的前股合并而成• 内侧束:下干前股形成内侧束:下干前股形成• 后后 束:三干的后股共同合并而成束:三干的后股共同合并而成 • 三束列于腋三束列于腋A第二段的外侧、内侧和后方第二段的外侧、内侧和后方 上干前股上干前股 外侧束外侧束 内侧束内侧束 21主要分支:主要分支: 肌皮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腋神经胸长神经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胸背神经肩胛下神经肩胛下神经胸外侧神经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胸内侧神经22(四)腋淋巴结(四)腋淋巴结 大部分排列在血管周围,分为五群大部分排列在血管周围,分为五群 ① ① 外侧群:沿腋外侧群:沿腋V V远侧端排列,收纳上肢大部分淋巴远侧端排列,收纳上肢大部分淋巴 ② ② 前前 群(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前锯肌表面群(胸肌淋巴结):沿胸外侧血管排列,前锯肌表面 • 收纳胸前外侧壁、脐以上腹壁,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收纳胸前外侧壁、脐以上腹壁,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23③ ③ 后后 群(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排列群(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排列 • 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背部的淋巴管收纳肩胛区、胸后壁和背部的淋巴管 ④ ④ 中央群:位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中中央群:位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中 • 收纳上述收纳上述3群淋巴结的输出管群淋巴结的输出管 24⑤ ⑤ 尖淋巴结:沿腋尖淋巴结:沿腋V V近端排列近端排列 • 收纳中央淋巴结和其他各群淋巴结的输出管,乳房上部淋巴管收纳中央淋巴结和其他各群淋巴结的输出管,乳房上部淋巴管 • 其输出管大部分汇合成锁骨下干其输出管大部分汇合成锁骨下干• 左锁骨下干注入胸导管,右锁骨下干注入右淋巴导管。
左锁骨下干注入胸导管,右锁骨下干注入右淋巴导管 25• 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A、、V和臂丛锁骨下部和臂丛锁骨下部 所形成的筋膜鞘所形成的筋膜鞘 腋腋 鞘:鞘:26女性乳房女性乳房 一、位一、位 置置二、结二、结 构构 三、血供及神经支配三、血供及神经支配四、淋巴引流四、淋巴引流 27一、位一、位 置置 • 位于胸肌筋膜前面浅筋膜内位于胸肌筋膜前面浅筋膜内 • 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平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平2~~6肋高度肋高度 28二、结二、结 构构 • 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构成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构成 • 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乳腺叶乳腺叶• 每个乳腺叶有一输乳管,末端开口于乳头每个乳腺叶有一输乳管,末端开口于乳头• 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腺叶和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乳腺叶乳腺叶 输乳管输乳管 29•乳房悬韧带(乳房悬韧带(Cooper韧带)韧带) 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 •乳房后间隙乳房后间隙乳房位于浅筋膜内,它同深筋膜之间隔以疏松结缔组织,此处称为~乳房位于浅筋膜内,它同深筋膜之间隔以疏松结缔组织,此处称为~3031三、乳房的血供及神经支配三、乳房的血供及神经支配动脉动脉静脉静脉神经神经•腋腋A分支分支•胸廓内胸廓内A分支分支•肋间后肋间后A分支分支•与同名与同名A伴行伴行•第第2~~6肋间神经分支肋间神经分支32四、淋巴回流四、淋巴回流 ①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窝淋巴结前群;窝淋巴结前群;②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尖群和锁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尖群和锁骨下淋巴结;骨下淋巴结;③③内测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内测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④④下内侧部的淋巴管可到达膈和肝下内侧部的淋巴管可到达膈和肝另外,乳房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另外,乳房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淋巴管交通。
房淋巴管交通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可侵犯腋淋巴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可侵犯腋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如果淋巴回流受阻,结和胸骨旁淋巴结如果淋巴回流受阻,肿瘤细胞可转移至对侧乳房或肝肿瘤细胞可转移至对侧乳房或肝33腋淋巴结前群腋淋巴结前群胸骨旁胸骨旁淋巴结淋巴结对侧对侧腹直肌鞘腹直肌鞘淋巴管丛淋巴管丛胸肌间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乳房的淋巴回流乳房的淋巴回流34小小 结结35(一)境(一)境 界(略)界(略)(二)腋(二)腋A及分支(略)及分支(略)(三)(三)腋腋V及属支及属支 (四)臂丛及分支:(四)臂丛及分支:53635 一、腋一、腋 腔:腔: 36胸外侧胸外侧N → 胸大肌胸大肌 肌肌 皮皮 N → 臂部前群肌臂部前群肌正中正中N外侧头外侧头 胸胸 内内 侧侧 N → 胸大、小肌胸大、小肌臂内侧皮臂内侧皮N → 臂部内侧皮肤臂部内侧皮肤前臂内侧皮前臂内侧皮N → 前臂内侧皮肤前臂内侧皮肤 尺尺 N → 前前 臂臂正中正中N内侧头内侧头外侧束:外侧束: 内侧束:内侧束: 37后后 束:束: 肩胛下肩胛下N → 肩胛下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大圆肌 胸胸 背背 N → 背阔肌背阔肌腋腋 神神 经经 → 三角肌三角肌桡桡 神神 经经 → 上肢后群肌上肢后群肌胸长胸长N 38• 外侧群外侧群 --- 腋腋V远侧段远侧段• 前前 群群 --- 胸外侧胸外侧V周围周围 • 后后 群群 --- 肩胛下肩胛下V 中央群中央群(腋窝底)(腋窝底) →→ 尖尖 群群(腋(腋V近侧段)近侧段) (五)腋窝淋巴结(五)腋窝淋巴结 →锁骨下干锁骨下干 →胸导管胸导管 / 右淋巴导管右淋巴导管 →左、右静脉角左、右静脉角 39二、关于肩胛二、关于肩胛A网(肩胛骨周围)网(肩胛骨周围) • 腋腋 动动 脉脉 分支分支 --- 旋肩胛旋肩胛A ③③ • 锁骨下锁骨下A分支分支 --- 肩胛上肩胛上A ①① 、肩胛背、肩胛背A(颈横(颈横A降支)降支)②② ③③②②①①②②40腋动脉结扎:腋动脉结扎: •第三段位置较浅,操作便利,第三段位置较浅,操作便利,可沿腋窝外缘切开,将喙肱肌和可沿腋窝外缘切开,将喙肱肌和肌皮神经向外牵开后,即可显露。
肌皮神经向外牵开后,即可显露•为使腋动脉结扎后能形成良好为使腋动脉结扎后能形成良好的侧枝循环,宜在肩胛下动脉的的侧枝循环,宜在肩胛下动脉的近侧端结扎较为理想,结扎后的近侧端结扎较为理想,结扎后的侧枝循环由肩胛上动脉、颈横动侧枝循环由肩胛上动脉、颈横动脉降支与肩胛下动脉、旋肱前、脉降支与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吻合完成,仍可使上肢有后动脉吻合完成,仍可使上肢有一定的血供一定的血供41三、乳腺癌的部分体征与解剖的关系三、乳腺癌的部分体征与解剖的关系1.肿瘤表面皮肤塌陷肿瘤表面皮肤塌陷乳房悬韧带受癌细胞侵润发生纤维缩短,乳房悬韧带受癌细胞侵润发生纤维缩短,牵拉皮肤出现凹陷牵拉皮肤出现凹陷2.桔皮样改变桔皮样改变淋巴回流受阻,造成局部皮肤水肿而淋巴回流受阻,造成局部皮肤水肿而毛囊与皮脂腺处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紧密毛囊与皮脂腺处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紧密相接,水肿不显著,故此处皮肤形成小相接,水肿不显著,故此处皮肤形成小的凹陷3.乳头回缩乳头回缩癌侵润致使筋膜纤维相对缩短而牵拉输乳癌侵润致使筋膜纤维相对缩短而牵拉输乳管所致42作业:作业:腋腔有哪些血管(腋动脉分支)和神经(臂丛分腋腔有哪些血管(腋动脉分支)和神经(臂丛分 支)伴行?支)伴行?要求:要求:1. 独立完成独立完成 2. 下次课交下次课交43腋静脉腋静脉 • 腋腋V与腋与腋A伴行;位于伴行;位于A内侧,此部位血管外伤易发生动静脉瘘内侧,此部位血管外伤易发生动静脉瘘• 腋静脉收纳与腋腋静脉收纳与腋A各分支伴行的同名各分支伴行的同名V,另有头,另有头V汇入汇入• 腋腋V壁薄,与锁胸筋膜相愈着,因而管径经常保持开放状态,壁薄,与锁胸筋膜相愈着,因而管径经常保持开放状态, 故损伤后有导致气栓危险故损伤后有导致气栓危险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