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浙江语文专题综合限时练1_文言文阅读(一)_附解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219579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一轮浙江语文专题综合限时练1_文言文阅读(一)_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专题综合限时练1_文言文阅读(一)_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专题综合限时练1_文言文阅读(一)_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专题综合限时练1_文言文阅读(一)_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专题综合限时练1_文言文阅读(一)_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一轮浙江语文专题综合限时练1_文言文阅读(一)_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一轮浙江语文专题综合限时练1_文言文阅读(一)_附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综合限时练专题综合限时练( (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一一) )(建议用时:30 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导学号:26612135】朱字绿文稿序方苞余自与朋友往还,未有先于字绿者。其始相见也,在丙寅之春,试于皖江。时令为童子,字绿为成人,而以时文之学相得,为兄弟交。其后壬申,余授徒京师,而字绿亦至自山东。余时学为古文,文成必以示字绿,而字绿亦出其赠医某一篇示余。余曰: “子才可逮于作者,盍遂成之?”字绿曰:“吾多事未暇也。”又其后丙子,闻字绿定居于杜溪而往就焉。字绿方筑室而未成,见余至,忻然曰:“吾幸有数椽之庇,百亩之殖

2、,可以老于是矣。子年方壮,倘不为时所弃,则资我于山中,以卒吾业,而亦以成子之名,岂不快哉!”出其数年客游之文,则所蓄愈厚,而其光辉然而不可遏矣。又其后辛巳,字绿来白门,其所著书,已数十万言。余始见之甚喜,继复大骇,久而惭且惧也。字绿曰:“子毋然!物之至者不两能。吾时文之学,亦不逮子。 ”余曰, “是所谓家有琬琰,而羡人之瓦缶以为富者也。且子独不屑为此,子为之,亦当胜余。”时字绿弃时文而不应有司之举者已数年。或劝其入京师,就决于余。余曰:“子之学成矣,而力有余,虽复为此无害。吾门祚衰薄,而家事多累。子昔曰我当出而子处,今子当出而我处。”因举字绿前所以语余者,以属字绿;而字绿北行,果逾年而成进士。

3、复与相见京师,谓之曰:“子果用吾之言乎?”字绿曰:“子之言皆信。吾时文之学,亦可敌于子矣。”余索视之,自愧不如;三复而审究焉,则不如远甚。夫字绿之年长矣,其用功当艰于余,而其古文之学,数年而成;时文则数月而得其胜,虽其资材有过人者,亦用心与力之笃且专,故能成功若此之速也。字绿自订其时文百三十篇,属序于余。因念与字绿为交之始末,而历其进学之难易;而又以叹夫治道术者,苟毋怠而止,皆可以造其极,而世之不能尽其才者,众也。(选自方苞集 ,有删改)【注】朱字绿:朱书,字字绿,早年无意仕进,晚年勉为时文。康熙四十二年进士,授职翰林。琬琰:美玉。出:出仕。处:隐退。1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4、项是()A而以时文之学相得B则资我于山中,以卒吾业C余索视之,自愧不如D皆可以造其极【解析】D 项,造:达到。【答案】D相得:相互投合卒:完成索:寻求,讨取造:建造2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闻字绿定居于杜溪而往就焉A.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弃倘不为时所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羡人之瓦缶以为富者也而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余其用功当艰于D.所溺而智勇多困于C CA 项,代词, “那里”;语气助词, “了”。B 项,助词,和“为”构成表示被动的固定结构;助词,和“欲”构成“所”字结构。C 项,连词,都表示转折关系, “却”。D 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表示被动。

5、3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字绿才能突出。他的著作数量众多,内涵丰富,他不但在古文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时文方面也颇有建树。B朱字绿无意仕进。曾定居于杜溪并想终老于斯,但后来为生活所逼迫,不得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步入仕途。C朱字绿治学刻苦而且专一。世上有许多人因为未能像朱字绿那样刻苦、专一而未能取得很高的成就。D朱字绿和“我”友情深厚。“丙寅之春”“其后壬申”“又其后丙子”等时间的罗列表达了这种相交之久之深的感情。B BB 项, “为生活所逼迫, 不得不参加科举考试而步入仕途”错, 由文中第三段内容可知,朱字绿参加科举考试是因为听从了“我”的劝说。4 4把文中

6、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1)子才可逮于作者,盍遂成之?(4 分)译文:(2)三复而审究焉,则不如远甚。(3 分)译文:【答案】(1)您的才能可以比得上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写完呢?(2)(我)又多次仔细研究,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他。【参考译文】我自从和朋友相交往以来,没有比字绿更先的人。开始和他相见,是在丙寅年春天,我在皖江应试。当时我还是个小孩, 字绿已是成人,两人因时文(八股文)的学习而相互投合,成为兄弟般的朋友。之后壬申年,我在京师授徒,而字绿也从山东来到京师。我当时学习古文,文章写成之后一定要拿给字绿看,而字绿也拿出他的赠医某给我看。我说:“您的才能可以比得上作者,为什么不

7、把它写完呢?”字绿说:“我事情多没有空闲。”又之后丙子年,听说字绿在杜溪定居,我就前往那儿了。字绿正修建房子还没有建好,看见我来了,高兴地说: “我希望有数间房子庇身,有百亩地可以种植,可以在此终老。您正年轻,如果不被时势抛弃,那么就资助我在山中来完成我的学业,而这也可以成就您的名声,岂不是很快乐吗?”他拿出几年客游各地所写的文章,我发现他的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厚,光芒熠熠不可阻遏了。又之后辛巳年,字绿来到白门(即南京),他撰写的著作已经有数十万字了。我看到他的著作开始觉得非常高兴,接着很吃惊,久之又觉得惭愧和害怕。字绿说: “您不要这样!事物的两方面不能都达到极致。我在学习时文方面,也比不上您。

8、 ”我说: “这就是所说的家有美玉,却羡慕他人有瓦缶,认为他人很富有啊。况且您不屑于学习时文, 如果您要写时文,也应当超过我。 ”当时字绿放弃时文而不参加科举考试已经多年了。有人劝他入京师,他就来和我商量。我说:“您的学问已经很丰富了,而能力还有余,即使再学习时文也没有什么危害。我家世衰微,又有许多家事拖累。您过去说我应当出仕而您隐退,现今您应当出仕而我隐退。 ”我于是用以前字绿告诉我的话,来嘱咐字绿。字绿北上,果然过了一年就考中进士。我又和他在京师见面,对他说: “您果真采用了我的建议吗?”字绿说: “您的话都值得相信。我的时文的学问,也可和您匹敌了。 ”我请求他把写的时文给我看, 我自愧不

9、如; 又多次仔细研究, 就又觉得远远不如他。字绿年纪大了,他用功艰辛程度应当超过我,他学习古文,几年就学成了;学习时文,几个月就写得很漂亮,虽然他的资质有过人之处,但也是因为他刻苦用心而且专一的缘故,所以能像这样快速取得成功。字绿把他写的一百三十篇时文装订成册,嘱托我写序。于是想到了和字绿交往的始终,而历数他学业进步方面的难易;同时又感叹,研究学问的人如果不懈怠而止,都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但世上没有竭尽其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人,是很多的。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杭州上天竺观音大士古像,晋天福年僧道翊见瑞光发涧、得奇木以刻也。宋建炎四年,兀术入临安, 高宗逊于海,

10、兀 术 问 知 像 缘 遂 与 玉 帛 图 籍 尽 航 而 北 僧 智 完 率 徒以 从 至 燕 舍 都 城 西 南 五 里 之 玉 河 乡 建 寺 奉 之 此 观 音 寺 也。【解析】“兀术”领起后两句,要断开;“僧智完”领起后四句,也应断开。此外, “舍都城西南五里之玉河乡”为省略句, “此观音寺也”为判断句,均要断开。【答案】兀术问知像缘/遂与玉帛图籍尽航而北/僧智完率徒以从/至燕/舍都城西南五里之玉河乡/建寺奉之/ 此观音寺也【参考译文】杭州上天竺供奉的观音大士古像,是后晋天福年间道翊和尚看见山涧里发出祥光,捞到非凡的木料雕刻而成。南宋建炎四年,金大将金兀术攻进杭州,高宗皇帝退避到东海

11、。金兀术了解到观音大士的雕刻经过,就把它同大量的珍宝物质、图书典籍一道用海船运到北方。智完和尚带领他的徒弟们跟随观音大士像上路,到达北京,在都城西南五里的玉河乡安顿下来,盖了一座寺院供奉观音,这就是观音寺。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子思论苏轼昔者夫子之文章,非有意于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可言而不可议。此其不争为区区之论,以开是非之端,是以独得不废,以与天下后世为仁义礼乐之主。夫子既没,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其意皆存乎为文,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论立而争起。

12、自孟子之后,至于荀卿、扬雄,皆务为相攻之说,其余不足数者纷纭于天下。嗟夫,夫子之道,不幸而有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不害、韩非之徒,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天下方将惑之,而未知其所适从。奈何其弟子门人,又内自相攻而不决。千载之后,学者愈众,而夫子之道益晦而不明者,由此之故欤?昔三子之争,起于孟子。孟子曰:“人之性善。”是以荀子曰:“人之性恶。”而扬子又曰:“人之性,善恶混。”孟子既已据其善,是故荀子不得不出于恶。人之性有善恶而已,二子既已据之,是以扬子亦不得不出于善恶混也。为论不求其精,而务以为异于人,则纷纷之说,未可以知其所止。且夫夫子未尝言性也,盖亦尝言之矣,而未有必然之论也。

13、孟子之所谓性善者,皆出于其师子思之书。子思之书,皆圣人之微言笃论,孟子得之而不善用之,能言其道而不知其所以为言之名,举天下之大,而必之以性善之论,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使天下之过者,莫不欲援弓而射之。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若夫子思之论则不然,曰:“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 ”圣人之道,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造端乎夫妇之所能行,是以天下无不可学;而极乎圣人之所不能知,是以学者不知其所穷。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_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此不亦孟子之所以性善之论欤

14、!子思论圣人之道出于天下之所能行;而孟子论天下之人皆可以行圣人之道。此无以异者。而子思取必于圣人之道,孟子取必于天下之人。故夫后世之异议皆出于孟子。而子思之论,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然后知子思之善为论也。【注】子思:姓孔,名伋,字子思,孔子嫡孙,受教于孔子的学生曾参。夫子:即孔子。6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务为相攻之说B各持其私说以攻乎其外C皆圣人之微言笃论D天下同是而莫或非焉务:致力。私:个人的。微:轻微。同:认同。C C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的能力。C 项,微:简要。7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夫子之道,可由而不可知较

15、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B诸子之欲为书以传于后世者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C昭昭乎自以为的于天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故夫二子之为异论者,皆孟子之过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D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的能力。A 项,连词, 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 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拿。C 项,介词,对/介词,从。D 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8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思的思想起源于孔子,所以文章从孔子写起,评述孔子不刻意树立刻薄的观点,所说的都恰到好处,不会引起争论。B孔子去世后,诸子百家都想著书立说而流传后世,于是争论就产生了,作者

16、将这种局面的产生归因于“三子之争”。C子思认为圣人的学说即使愚钝的男女都是可以理解并且能够践行的,而深奥的地方,圣人也未能完全领会,也不能完全做到。D作者将子思、孟子两人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比较,最后得出“子思比孟子更善于立论”的结论,思路清晰,论述严密。B BB 项, “归因于三子之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这种局面的产生应归因于“内自相攻而不决”。9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1)汲汲乎惟恐其汩没而莫吾知也,是故皆喜立论。(3 分)译文:(2)夫如是,则恻隐足以为仁,而仁不止于恻隐。羞恶足以为义,而义不止于羞恶。(4 分)译文:【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的

17、能力。(1)汲汲乎:心情迫切的样子。 汩没:湮没。莫:没有谁。莫吾知:宾语前置句,应为“莫知吾” 。立论:树立观点。(2)如:像。是:代词,这。羞恶:懂得廉耻。义:道义。止:停留。【答案】(1)心情迫切,唯恐自己被湮没而不被后人了解,因此都喜欢树立观点。(2)这就像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表现, 但仁爱并不停留在恻隐之心上。 懂得廉耻是道义的表现,可道义并不停留在懂得廉耻上。【参考译文】从前夫子的文章,不是刻意要著书立说,因此不曾想树立观点。他所说的,都恰到好处,这样他才成为圣人了。夫子的学说,可以照着去做却不能完全懂得,可以述说却无法与之论辩。这是因为他不想树立那种浅薄的观点,引起是是非非的争论,他

18、的学说也因此才不被废弃,给天下后世制定了仁义礼乐的规范。夫子去世后,诸子百家都想著书立说而流传于后世,他们的心思全用在了文章形式上,心情迫切,唯恐自己被湮没而不被后人了解,因此都喜欢树立观点。观点确立了,争论就产生了。从孟子之后,到荀卿、扬雄,都致力于相互攻击的学说,其他不值一提的人还有很多,这些人相互驳难,争论不休。唉,夫子的学说,不幸的是有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慎到、申不害、韩非这些人,各持一家之说,从外部攻击,天下人正陷入困惑,而不知他应当听从谁的。无奈他的弟子们又在内部相互攻击而不休。千年之后,学习的人越多,而夫子的学说变得越发晦涩不明,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从前的三子之争,是由

19、孟子引起的。孟子说: “人的本性是善的。 ”因此荀子说: “人的本性是恶的。 ”而扬雄又说: “人的本性,善恶兼具。 ”孟子既然说人性是善的了,所以荀子就不得不说人性是恶的。人的本性非善即恶,孟荀二人已持有这两种观点,所以扬雄就不得不说人性是善恶兼具的。立论不求精辟深刻,却只求标新立异,那么争论不休的局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况且夫子未曾提起过人性,也许提起过,却没有明确的结论。孟子提出的人性善的观点,其实都出自他的老师子思的著作。子思的著作,(记载的)都是圣人简要深刻的言论,孟子得到了它却不善于运用它,能谈论老师的学说却不知道为什么用这种形式来阐述。天下如此之大,非得说所有人的本性都一定

20、是善的,明明白白地把自己变成靶子,让天下从此经过的人,都想拿起弓箭射击他。所以,荀子和扬雄提出标新立异的言论,其实都是孟子的过错。至于子思的言论却不是这样,他说: “(圣人的学说,)愚钝的男女也可以了解。等到深奥的地方,即使圣人也有不能完全领会之处。浅陋无知的男女也能践行。可那最高的境界,圣人也有做不到的。 ”圣人的学说,从普通人都能践行开始,而它的极致之处,圣人也有不能领会的。从普通人能践行开始,所以天下没有不能学习的。极致乏处圣人也不能完全领会,因此学习的人便没有穷尽它的时候。这就像恻隐之心是仁爱的表现,但仁爱并不停留在恻隐之心上。懂得廉耻是道义的表现,可道义并不停留在懂得廉耻上。这不就是

21、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吗!但子思说的是圣人的学说天下人都能践行;而孟子说的是天下人都能践行圣人的学说。这似乎没什么两样。但子思说的是圣人的学说,而孟子论的是天下之人。由此看来,后世那些人提出奇谈怪论,都是因为孟子。而子思的学说,世人都认同而没有谁非议它。这样,然后知道子思才真正善于立论。10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导学号:26612136】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准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敌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忷忷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 比之谢安。(选自梦溪笔谈)【解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断破句子的意思。对于本题,可抓住关键名词来断句,比如“敌骑” “人情” “上” “鼻息” “人” ,这些均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答案】乘舆方渡河/敌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忷忷/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参考译文】景德年间,河北发生战事。皇上将御驾亲征澶渊,朝廷内外意见不一,唯独寇准赞成皇上的意向。皇上的车驾刚渡过黄河,敌人的骑兵已到处都是,有的已到澶渊城下,一时人心惶惶。皇上使人暗中观察寇准在做什么,而寇准却正在随征的中书省酣睡,鼾声如雷。人们因为他是危机时刻能够镇得住物议人心的人物,比之于东晋的谢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