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共71页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385711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共71页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共71页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共71页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共71页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共71页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共71页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共71页课件(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和技术指南指南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纳西耶夫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夸美纽斯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陈鹤琴组织机构职责组织机构职责 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有关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部门与机构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应履行各自的职责。应履行各自的职责。 工作管理工

2、作管理工作规定工作规定 工作流程工作流程信息流程信息流程工作机制新增工作机制新增监测病种报告程序监测病种报告程序工作规定工作规定管理原则管理原则 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监测病例遵循属地管理属地管理的原则。的原则。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病种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依法报告的传染病,由责任报告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

3、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卡),由责任报告单位负责组织录入报告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工作流程工作流程(1 1) 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填卡填卡 检查检查 核对核对 录入录入 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 属地有网络直报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属地有网络直报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报(登记心代报(登记/ /核对,每月核对,每月1 1

4、次)次)(2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每日)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核报告卡(每日) 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流调中发现未报告病例,由流调中发现未报告病例,由CDCCDC调查人员及时填报传报卡进行网络直报。调查人员及时填报传报卡进行网络直报。(3 3)三级审核的卡片:省、市应同报告县区)三级审核的卡片:省、市应同报告县区CDCCDC进一步核实信息进一步核实信息信息流程信息流程传染病监测信息主要通过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监测信息主

5、要通过传染病报告卡采集采集,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网络直报。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应保应保证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可靠。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可靠。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网络直报传染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对月、年监测疫情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对月、年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工作机制工作机制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对系统的警示或异常情况能及时做出反应应建立对系统的警示或异常情况能及时做出反应的工作机制

6、,按规定进行核实与报告,必要时启动应急调查处理机制等。的工作机制,按规定进行核实与报告,必要时启动应急调查处理机制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直报管理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直报管理部门负责为卫生行政部门和本单位负责为卫生行政部门和本单位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机构)开设帐号,做好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等操作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机构)开设帐号,做好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等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使其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并负责协调相关业务部门技能的培训工作,使其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并负责协调相关业务部门(机构)按规定使用和管理网络直报系统。(机构)按规定使用和管理网络直报系统。各专病管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由各各专病管

7、理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由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除专病。除专病管理部门(机构)指定的监测机构或专门防治机构外,管理部门(机构)指定的监测机构或专门防治机构外,其他医疗机构在其他医疗机构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属专病管理的传染病信息,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属专病管理的传染病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各专病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该报告病例的调查、核实、订正。管理部门(机构)负责该报告病例的调查、核实、订正。为了保证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流和信息流的顺畅,为

8、了保证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流和信息流的顺畅,应建立疾病预应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疫情发生地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疫情发生地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各级疾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发现当地重点控制或重点管理的传染病疫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发现当地重点控制或重点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应及时向领导报告并通告相关业务部门;各相关业务部门核实、情,应及时向领导报告并通告相关业务部门;各相关业务部门核实、调查后的信息,应及时反馈给疫情管理部门,对网络报告信息进行补调查后的信息,应及时反馈给疫情管理部门,对网络报告信息进行补充、订正和分析。充、订正和分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

9、构应建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交流和分析会议制度传染病疫情信息交流和分析会议制度。工作机制工作机制 卫生部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由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纳入疾病,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卫生部安排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卫生部安排纳入疾病监纳入疾病监测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测报告管理信息

10、系统管理。新增监测报告病种的工作程序新增监测报告病种的工作程序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的收集与报告信息的收集与报告信息报告规则信息报告规则信息审核信息审核信息订正信息订正数据统计规则数据统计规则分析利用分析利用其他相关信息其他相关信息资料保存资料保存报告信息质量评价报告信息质量评价信息收集信息收集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的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的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采供血机采供血机构发现构发现HIVHI

11、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应按时限要求进行报告。乡村医生、个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应按时限要求进行报告。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调查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法定传染病时,法定传染病时,由当地乡镇专业人员填写报告卡,按规

12、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由当地乡镇专业人员填写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限和程序进行报告。实行专病管理的传染病,除传染病报告卡规定外的其它信息,由专病系统管理人实行专病管理的传染病,除传染病报告卡规定外的其它信息,由专病系统管理人员员 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和报告。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和报告。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 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乙肝、肺结核、艾

13、滋病、血吸虫病等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过,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对于病原携带者需报告的病种有:对于病原携带者需报告的病种有:霍乱、脊髓灰质炎、艾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滋病和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和卫

14、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 填报事项:填报事项:1 1)卡片编号: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管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理。格式为:年份(4 4位数字)位数字)+ +科室代码(科室代码(2 2位数字,自行编号)位数字,自行编号)+ +顺序号(顺序号(4 4位),如位),如“2000-09-0001”“2000-09-0001”。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自动生成。2 2)报卡类别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

15、报告初次报告”。对已。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标识“订正报告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3 3)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应尽可能详尽如实填写)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应尽可能详尽如实填写。4 4)家长姓名:)

16、家长姓名:14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5 5)实足年龄)实足年龄/ /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生儿不填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新生儿不填写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写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 1个月、不满个月、不满1 1周岁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月”;不满;不满1 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龄

17、单位选择“日日”。6 6)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工作单位作单位”者填写者填写“无无”。7 7)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访。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 8 8)病人属于:)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6月)与报告单位的月)与报告单位的相对位置,在相

18、应的类别前划相对位置,在相应的类别前划“”“”。 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 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 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 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 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 . 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 9 9)现住地址:)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

19、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 1010)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选择

20、主选择主要职业;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填写在“其他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

21、。应的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其它”;.出生在其它场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此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 1111)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例分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病原

22、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病例5 5类。类。1212)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 填填就诊日期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1313)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未痰

23、检”订正为订正为“菌阳菌阳”时),时),填写确诊填写确诊的日期的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1414)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时填写。1515)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

24、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网络性传染病,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填写该病种名称,并在备注栏填写该病种名称。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 报告时限报告时限1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于时,应于2 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

25、直报的责任报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告单位应于2 2 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2 2)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

26、位应于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 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3 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卡后,应于2 2 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4 4)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 县县(区区)级级疾疾病病预预防防控控制制机机构构在在代代报报

27、卡卡片片时时,应应以以自自身身帐帐号号登登录录,“,“报报告告单单位位”选选择择该该卡卡片片填填报报单单位位(此此类类卡卡片片查查询询条条件件:县县级级审审核核时时间间与与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0 0)。)。乡乡镇镇卫卫生生院院或或社社区区卫卫生生服服务务中中心心在在代代报报卡卡片片时时,直直接接以以自自身身帐帐号号登登录录,“报告单位报告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传传染染病病报报告告卡卡未未及及时时报报告告(漏漏报报或或现现场场调调查查时时发发现现)的的应应该该随随时时补补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信息审核1

28、1)责任报告单位对其填报信息的内部审核)责任报告单位对其填报信息的内部审核2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的审核)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的审核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 携带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3 3例以上);例以上)

29、; 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共场所)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一日内集中发生3 3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个潜伏期内)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3 3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

30、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以县(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对系统提示的可疑重复报告卡片进行核实,对误报、重报卡片应在备对系统提示的可疑重复报告卡片进行核实,对误报、重报卡片应在备注栏简要说明原因并及时作出删除标记。注栏简要说明原因并及时作出删除标记。查重条件建议选择患者姓名、查重条件建议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出生日期、现详细住址性别、职业、病种、出生日期、现详细住址。发现重发现重卡后,保留唯一传染病报告卡的处理原则是:卡后,保留唯一传染病报告卡的处理原则是:同一报告单位多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或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同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片时,保留次报告或不同报告单位

31、共同报告同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片时,保留初次报告时间初次报告时间最早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若保留卡片的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若保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它卡片的诊断级别,则诊断级别低于其它卡片的诊断级别,则依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息依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息(病例分类、诊断时间等)对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信息(病例分类、诊断时间等)对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信息进行订正进行订正。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导致的重卡,由本单位或当地县(区)级疾病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导致的重卡,由本单位或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导致的重卡,由病人常住预防控制机构删除;不同

32、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导致的重卡,由病人常住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信息审核信息订正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订正时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订正时需需将原诊断日期更改将原诊断日期更改为确诊日期。为确诊日期。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控制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对所发现的传染病报告卡

33、错误信息或排除病例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对所发现的传染病报告卡错误信息或排除病例及时订正。及时订正。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病例发生诊断变更、死亡时,由转诊医疗机构转诊医疗机构填

34、写订正卡并向病填写订正卡并向病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人现住址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数据统计规则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分析以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分析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疾病预防控制基本的统计数据为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系统的数据。(1 1)统计标准)统计标准 按审核日期统计按审核日期统计 按发病日期统计按发病日期统计 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病例均以县(区

35、)为单位按照现住地址以县(区)为单位按照现住地址(不含港澳台、外籍病例)进行统计。(不含港澳台、外籍病例)进行统计。(2)常用指标及公式 数据统计规则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数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态监控。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用于对外公布的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疾

36、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病和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未治愈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离开报告所在地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报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行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其到达地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疫情。政部门通报疫情。分析利用 分析利用 1 1

37、)常规分析)常规分析传染病监测日分析:识别传染病暴发疫情,实现传染病早期预警。传染病监测日分析:识别传染病暴发疫情,实现传染病早期预警。传传染染病病监监测测周周分分析析:识识别别传传染染病病爆爆发发疫疫情情,汇汇总总分分析析周周重重点点传传染染病病的的流行特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控制建议。流行特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控制建议。传传染染病病监监测测月月分分析析:对对本本月月疫疫情情监监测测情情况况进进行行全全面面概概述述,除除对对月月内内的的重重点点疫疫情情进进行行描描述述外外,需需对对月月内内传传染染病病发发病病和和死死亡亡情情况况进进行行统统计计汇汇总

38、总,对报告信息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报告信息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传传染染病病监监测测年年度度分分析析:传传染染病病监监测测年年度度分分析析是是对对全全年年传传染染病病疫疫情情监监测测数数据据进进行行总总结结描描述述,对对年年内内发发生生的的重重要要传传染染病病爆爆发发流流行行事事件件进进行行总总结结,对对其其他他各各传传染染病病的的流流行行特特点点进进行行高高度度概概括括。可可结结合合大大量量的的统统计计图图表表进进行行表表达达。此此外外,年年度度分分析析报报告告还还应应包包括括全全年年疫疫情情监监测测信信息息的的质质量量评评价价内容。内容。2 2)专题分析)专题分析其他相关信息 1 1)人口

39、信息)人口信息用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计算,目前由国家用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计算,目前由国家CDCCDC统一维护,每年一次。统一维护,每年一次。新生儿近似人口数新生儿近似人口数= =当年龄岁组人口数当年龄岁组人口数/12/122 2)行政区划及地区编码信息)行政区划及地区编码信息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国标码为准,行政规划要求收集到县。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国标码为准,行政规划要求收集到县。3 3)责任报告单位信息)责任报告单位信息用于描述责任报告单位的一般情况用于描述责任报告单位的一般情况:名称、单位类型、经济类型、单位:名称、单位类型、经济类型、单位级别、电话、地址、编码等信息。级别、电话、地址、

40、编码等信息。机构编码维护由县级汇总至省级机构编码维护由县级汇总至省级CDCCDC,由省级,由省级CDCCDC统一维护。统一维护。所有直报单位必须建立在县区级目录下。所有直报单位必须建立在县区级目录下。报告单位建立原则为是否有独立的法人资质,是否开展医疗诊治活动。报告单位建立原则为是否有独立的法人资质,是否开展医疗诊治活动。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纳入档案管理。1 1 1 1)电子数据的保存)电子数据的保存)电子数据的保存)电子数据的保存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月将报至

41、疾病监测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相应的时间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相应的时间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卡片,以及生成的日、周、月、年的统计分析表导系统中的传染病卡片,以及生成的日、周、月、年的统计分析表导出后保存。出后保存。2 2 2 2)纸质资料的保存)纸质资料的保存)纸质资料的保存)纸质资料的保存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按有关规定保存传染病报告卡

42、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 3年。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对报送代报单位报告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对报送代报单位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存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存3 3年。年。资资料保存料保存 信息信息报报告告质质量量动态评动态评价价 1 1 1 1)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目前对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县目前对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评价的指标主要有:县( (区区) )零缺报率、零缺报率、报告卡的审核率、重复报告情况、报告及时性等。通过以上指标计报告卡的审核率、重复报告情况、报

43、告及时性等。通过以上指标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对本辖区疫情信息的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算综合评价指数,对本辖区疫情信息的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时性:及时性:通常采用通常采用“诊断到报告诊断到报告”、“报告到审核报告到审核”的时间间隔,的时间间隔,分别评价医院分别评价医院报告及时性报告及时性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以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报告卡审核报告卡审核的及的及时性。时性。2 2 2 2)评价方式和频次)评价方式和频次)评价方式和频次)评价方式和频次各级根据实际情况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建议按各级根据实际情况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建议按月和年度月和年度评价报告质量。评价

44、报告质量。 突发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管理突发事件网络直报工作管理突发报告的背景2019.3.2019.3.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范2019.32019.3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卫生部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报告管理办法2019.11.72019.11.7发布发布2019.1.12019.1.1卫生部卫办应急发【卫生部卫办应急发【20192019】288288号号国家突发公共卫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9.12.272019.12.

45、27发发布布基本原则 依法报告依法报告统一规范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属地管理及时准确及时准确分级分类分级分类组织实施与工作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各级卫生监督机构 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其它责任报告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机构,如检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相关的机构,如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等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

46、督和管理。组组织织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专专家家咨咨询询委委员员会会对对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进进行行评评估,估,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组织指导各级各级建立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组织指导各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并及时分析,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并及时分析,做出预警。出预警。组织制订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事件的技组织制订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重大中毒

47、事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预案等术标准和规范、应急预案等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 接接受受公公众众对对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的的举举报报、咨咨询询和和监监督督,负负责责收收集集、核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及时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负责责职职责责范范围围内内的的各各

48、类类突突发发公公共共事事件件的的业业务务管管理理工工作作,信信息息收收集集,网网络络直直报报和和审审核核工工作作,定定期期汇汇总总分分析析辖辖区区内内相相关关领领域域内内的的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件相关信息。事件相关信息。设设置置专专门门的的举举报报、咨咨询询热热线线电电话话,接接受受公公众众对对突突发发公公共共卫卫生生事事件件的的举举报报、咨咨询询和和监监督督,负负责责收收集集、核核实实、分分析析辖辖区区内内来来源源于于其其他他渠渠道道的的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协协助助卫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门制制订订新新发发传传染染病病、不不明明原原因因的的群群体体性性疾疾病

49、病、重重大大中中毒事件的毒事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和规范、应急预案等等 协协助助卫卫生生行行政政部部门门对对属属地地的的医医院院和和疾疾病病预预防防控控制制机机构构事事件件报报告告和和信信息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技术指导和培训。按按照照突突发发事事件件监监测测和和预预警警系系统统设设置置的的要要求求,配配置置必必需需的的设设施施和和设设备备,建建立立和和完完善善信信息息的的报报告告、存存储储、分分析析利利用用和和反反馈馈系系统统;确确保保日日常常监监测测和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工作的正常运行。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 负责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职

50、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管理工作,信息收集,的业务管理工作,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好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防范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好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公共卫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进行督导和检查。生事件报告进行督导和检查。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督统计系统建立完善的卫生监督统计系统, ,规范

51、化的收集各类监督监测、卫生规范化的收集各类监督监测、卫生检测、疾病报告等原始资料,并整理分析,形成反馈信息,为政检测、疾病报告等原始资料,并整理分析,形成反馈信息,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范围,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52、范围,包括可能构成可能构成或或已发生已发生的突发公共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其报告标准不完全等同于不完全等同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判定标准。急预案的判定标准。突发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的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的判定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省政府办公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试行)省政府办公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试行)特别重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

53、)、较大(级)和一般(级)和一般(级)四级。级)四级。相关信息相关信息传染病传染病食物中毒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其他中毒 环境因素事件环境因素事件 意外辐射照射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 传染病菌、毒种丢失传染病菌、毒种丢失 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公共卫生事件 报告范围与标准传染病病名 发病或死亡人数 时间 地点 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发现1例及以上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

54、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职业性炭疽 发现1例及以上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皮肤炭疽或肠炭疽 发现3例及以上 1周内传染病传染病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30 人及以上人及以上或或死亡死亡1 1 人人及以上;及以上;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数5 5 人及以上人及以上或或死亡死亡1 1 人人及以上。及以上。地区性或全国性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中毒人数5 5人人及以上或死亡及以上或死亡1 1 人

55、及以上。人及以上。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10 人人及以上或者及以上或者死亡死亡1 1 人及以上的。人及以上的。其它中毒其它中毒出现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急性中毒病例3 3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的事件。的事件。中毒环境因素事件环境因素事件指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指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泄露,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周围环境的种原因引起化学品泄露,造成空气、水源和土壤等周围环境的污染,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污染,严重危害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发

56、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3 3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意外辐射照射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主要是指放射性主要是指放射性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1 1 例及例及以上。以上。传染病菌、毒种丢失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发生鼠疫、炭疽、非典、艾滋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丢失事件。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群体性不良反应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群体性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

57、学事件。包括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医学事件。包括接种后感染,卡介苗接种事件和群发性癔症。接种后感染,卡介苗接种事件和群发性癔症。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出现现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或发生死亡发生死亡。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群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10 10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或;或死亡死亡1 1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内,

58、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疾病3 例例及以上。及以上。突发事件报告管理现状成绩成绩报告数量逐年增加报告数量逐年增加报告质量有所提高报告质量有所提高及时掌握发生情况及时掌握发生情况动态掌握进展及处理情况动态掌握进展及处理情况不足不足报告管理有待加强报告管理有待加强事件分类、分级有待进一步规范事件分类、分级有待进一步规范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事件名称的规范目前系统中报告的事件名称很不规范目前系统中报告的事件名称很不规范建议事件命名

59、简要,但要素明确,建议按照如下命名规则:建议事件命名简要,但要素明确,建议按照如下命名规则:“县区名称县区名称”(如某县或某市、某区)(如某县或某市、某区)+“+“具体地点具体地点” ” (如某居民区、某单位、某学校等)(如某居民区、某单位、某学校等)+“+“一起或一起或* *例例” ” +“+“事件类别事件类别”(如食物中毒、传染病病名、预防接种、(如食物中毒、传染病病名、预防接种、环境污染等)环境污染等)+ “+ “事件描述事件描述”(如暴发、疫情、事件、(如暴发、疫情、事件、病例等),如:病例等),如:*市市*区区*镇镇*村村3 3例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例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例;

60、*市师范学校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市师范学校一起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的审核、订正 初步审核的主要任务是核实事件的真实性,而非准确性。初步审核的主要任务是核实事件的真实性,而非准确性。在事件结案以前,各级在审核、分析中发现报告事件存在在事件结案以前,各级在审核、分析中发现报告事件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核实和订正,或督促原报告或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核实和订正,或督促原报告或审核单位进行订正。审核单位进行订正。在事件结案以后,各级在审核中如发现报告事件分类、定在事件结案以后,各级在审核中如发现报告事件分类、定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疾控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通过省级卫生

61、行政部门或省疾控中心出具书面信函至国家疾控中心疾控应急办,由国家级中心出具书面信函至国家疾控中心疾控应急办,由国家级确认后协助进行订正。确认后协助进行订正。事件的定级 事件的定级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相关预案和规事件的定级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相关预案和规范进行。范进行。对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对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事件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事件定级已经有明确界定的,原则上按国家标准执行。定级已经有明确界定的,原则上按国家标准执行。结案的时间及结案前信息再确认 对于报告的各类

6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则上应在事件调查对于报告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则上应在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处理结束后2 2周内提交结案报告。周内提交结案报告。每个年度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则上应在次年的每个年度的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原则上应在次年的1 1月月3131日前完成事件的结案报告,个别尚在进程中的事件除外。日前完成事件的结案报告,个别尚在进程中的事件除外。结案前应对事件的分类、分级、临床诊断、病例数、死亡结案前应对事件的分类、分级、临床诊断、病例数、死亡数进行最终确认。数进行最终确认。事件的分类问题 主要涉及部分传染病事件、中毒事件、环境因素事件、主要涉及部分传染病事件、中毒事件、环境因素事件

63、、原因不明事件等。原因不明事件等。传染病事件 甲类、乙类、丙类及其它有明确诊断的传染病甲类、乙类、丙类及其它有明确诊断的传染病包括因聚餐、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原因引起的甲类、乙类、丙包括因聚餐、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原因引起的甲类、乙类、丙类、其它明确诊断的传染病,均应归类为甲类、乙类、丙类或其类、其它明确诊断的传染病,均应归类为甲类、乙类、丙类或其它传染病,而不应归类到食物中毒、环境污染事件、其它公共卫它传染病,而不应归类到食物中毒、环境污染事件、其它公共卫生事件等。如:生事件等。如:水源污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应归类为丙类传染病;水源污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病应归类为丙类传染病;聚餐引起的细菌性痢

64、疾应归类为乙类传染病聚餐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应归类为乙类传染病 中毒事件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按照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按照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非传染性(不属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指在职业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与劳动、生产直接相关的中毒事件指在职业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与劳动、生产直接相关的中毒事件其它中毒其它中毒除外食物中毒、职业中毒

65、、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或其他环境因素中毒除外食物中毒、职业中毒、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或其他环境因素中毒事件等的其它中毒事件事件等的其它中毒事件环境因素事件 凡导致传染病事件的,统一归类到传染病事件中。凡导致传染病事件的,统一归类到传染病事件中。环境因素事件限定在由化学因素(除外职业中毒)、物理环境因素事件限定在由化学因素(除外职业中毒)、物理因素等导致的非传染病事件。因素等导致的非传染病事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归类为环境因素事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归类为环境因素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发生在学校学生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发生在学校学生和/ /或教师、教或教

66、师、教工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包括单纯发生在学校范围内而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不包括单纯发生在学校范围内而与学校没有直接关系的事件的事件, , 如自行供餐的学校工地的食物中毒不应算是学如自行供餐的学校工地的食物中毒不应算是学校事件。校事件。 学校类型中的学校类型中的“其它其它”指非所列学校类型的其他类型的指非所列学校类型的其他类型的学校,所以如果事件不是发生在学校,不应选择学校,所以如果事件不是发生在学校,不应选择“其它其它”,否则该事件将统计为学校事件,否则该事件将统计为学校事件 。事件的分级问题 事件的报告与定级事件的报告与定级目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

67、兼顾突发目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兼顾突发事件报告和相关信息报告的功能事件报告和相关信息报告的功能; ;不是说所有报告到系统中的事件都必需定级不是说所有报告到系统中的事件都必需定级; ;原则上由卫生行政部门对事件进行审核、定级原则上由卫生行政部门对事件进行审核、定级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编码管理与维护编码管理与维护 编码是网络直报系统中大量采用的一种信息技术,如登录用户、地区名编码是网络直报系统中大量采用的一种信息技术,如登录用户、地区名称、医疗机构名称、传染病病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等关键信息都称、医疗机构名称、传染病病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等关键信息都采

68、用编码进行管理。采用编码进行管理。网络直报系统中用户帐号、权限管理以及地区编码、医疗机构编码的正网络直报系统中用户帐号、权限管理以及地区编码、医疗机构编码的正确设置、有效管理和使用,对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安全,乃确设置、有效管理和使用,对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行效率、系统安全,乃至最后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网络直报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至最后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网络直报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各省、市可根据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的要求及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各省、市可根据网络直报信息系统的要求及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等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本级用户在系统中的职能划分与角色定位,范等相关

69、制度,进一步完善本级用户在系统中的职能划分与角色定位,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内系统用户权限维护的责任,制订相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内系统用户权限维护的责任,制订相应的制度,加强对系统帐户和密码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帐户和密码应的制度,加强对系统帐户和密码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帐户和密码泄漏时对应用系统和数据安全产生的风险。泄漏时对应用系统和数据安全产生的风险。 涉及传染病病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职业类别、人群分类、年涉及传染病病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职业类别、人群分类、年龄分组、单位类型、经济类型、诊断依据、诊断级别、疾病分类、病龄分组、单位类型、经济类型、诊断依据、诊

70、断级别、疾病分类、病例类型等通用系统编码部分的维护,是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例类型等通用系统编码部分的维护,是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使用权限的分配严格控制在省级以上系统管理员的组成部分,该部分使用权限的分配严格控制在省级以上系统管理员的范围。目前,此类编码的维护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系统管理员范围。目前,此类编码的维护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系统管理员完成。完成。各用户帐号的密码可通过各子系统自行修改。各用户帐号的密码可通过各子系统自行修改。新增、修改医疗机构信息时,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当地卫生行新增、修改医疗机构信息时,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获

71、取属地最新变动信息,以书面形式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政部门获取属地最新变动信息,以书面形式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维护。医疗机构信息控制机构,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维护。医疗机构信息一旦启用,不得删除,只能停用。一旦启用,不得删除,只能停用。 编码管理与维护编码管理与维护 地区编码管理与维护地区编码管理与维护 地区编码的来源:网络直报系统使用的地区编码来源于各省统计局公地区编码的来源:网络直报系统使用的地区编码来源于各省统计局公布的行政区划编码(地区编码)数据,并以此为准。目前使用的部分布的行政区划编码(地区编码)数据,并以此为准。目前使用的部分经省级

72、卫生行政部门认可,但统计局未公布的地区编码,仍需沿用,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但统计局未公布的地区编码,仍需沿用,否则可能影响与历史数据的比较。新增地区编码时要注意与统计局公否则可能影响与历史数据的比较。新增地区编码时要注意与统计局公布的行政区划编码保持一致。布的行政区划编码保持一致。编码更新周期:为保持系统的稳定性,现行的网络直报系统中的地区编码更新周期:为保持系统的稳定性,现行的网络直报系统中的地区编码每年更新一次。地区编码确定后,年度内不进行任何更改。如遇编码每年更新一次。地区编码确定后,年度内不进行任何更改。如遇县区、乡镇等出现新增、合并、改名等情况时,年度内仍按原地区编县区、乡镇等出

73、现新增、合并、改名等情况时,年度内仍按原地区编码管理和使用,年底修订地区编码时再统一更新。码管理和使用,年底修订地区编码时再统一更新。 网络直报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地区编码与医疗机构编码的年度维护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地区编码与医疗机构编码的年度维护通过基础编码维护系统来完成,每年年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行基础编码维护系统来完成,每年年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行通知,在规定的时间内修订。通知,在规定的时间内修订。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了当年地区编码及医疗机构编码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了当年地区编码及医疗机构编码的维护,但维护操作严格限制在省、市级系统管理员范围,且仅限于对

74、医维护,但维护操作严格限制在省、市级系统管理员范围,且仅限于对医疗机构编码的维护。疗机构编码的维护。由于县及县以上地区编码对系统的运行极其重要,一般由省级疾控中心由于县及县以上地区编码对系统的运行极其重要,一般由省级疾控中心来维护。乡镇、街道等县级以下地区编码及医疗机构编码一般由省、市来维护。乡镇、街道等县级以下地区编码及医疗机构编码一般由省、市共同维护。共同维护。地区编码变更维护完成后,相应地区的医疗机构和用户的分年度信息都地区编码变更维护完成后,相应地区的医疗机构和用户的分年度信息都要随之更改。修订顺序为,先地区编码,再医疗机构编码,最后修订用要随之更改。修订顺序为,先地区编码,再医疗机构

75、编码,最后修订用户信息。户信息。 地区编码管理与维护地区编码管理与维护 年度地区编码更新工作流程年度地区编码更新工作流程 (1 1)收集收集:设区市收集需更新的县市区,以及所辖的乡镇信息,:设区市收集需更新的县市区,以及所辖的乡镇信息,并形成书面记录。并形成书面记录。(2 2)操作操作: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于每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于每年1212月底前,月底前,按要求完成下一年度地区编码的修订。按要求完成下一年度地区编码的修订。(3 3)按要求在每年的)按要求在每年的1 1月月1 1日日0 0时后至本省年度第一张报告卡录入时后至本省年度第一张报告卡录入前,完成医疗机构编码

76、的修订。前,完成医疗机构编码的修订。(4 4)按要求在每年的)按要求在每年的1 1月月1 1日日0 0时后至本省年度第一张报告卡录入时后至本省年度第一张报告卡录入前,完成本年度本地区全部用户帐号的修订。前,完成本年度本地区全部用户帐号的修订。 用户与权限管理用户与权限管理 用用户户帐帐号号、权权限限的的管管理理,除除鼠鼠疫疫、结结核核病病、艾艾滋滋病病等等由由专专病病报报告告管管理理部门(机构)负责,其他专病管理系统由网络直报管理部门负责。部门(机构)负责,其他专病管理系统由网络直报管理部门负责。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地(设区市、州)、县(市、区)的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地(设区市

77、、州)、县(市、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有专门的系统管理员负责本级用户帐号的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有专门的系统管理员负责本级用户帐号的管理与权限分配。网络直报系统的用户帐号及操作权限的设置、查询统一通权限分配。网络直报系统的用户帐号及操作权限的设置、查询统一通过过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来完成。来完成。省、市、县每级有且只有一个用户省、市、县每级有且只有一个用户帐号可以登录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帐号可以登录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各级系统管理员要注意保存详实的用户帐号信息及原始申请表单;定各级系统管理员要注意保存详实的用户帐号信息及原始申请表单;定期整理用户帐号信息,必要时要进行备份期整理用户帐

78、号信息,必要时要进行备份。 用户与权限管理用户与权限管理帐号分级管理:每级系统管理员创建、管理本级的用户帐号和下级系统管帐号分级管理:每级系统管理员创建、管理本级的用户帐号和下级系统管理员帐号,分配权限。县区级的用户帐号也可由省或设区市级系统管理员理员帐号,分配权限。县区级的用户帐号也可由省或设区市级系统管理员代为管理。代为管理。系统管理员变更:各级系统管理员应相对固定,不宜经常调换。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员变更:各级系统管理员应相对固定,不宜经常调换。系统管理员不再从事该项工作时,应与有关人员现场核对本级系统管理员用户帐号员不再从事该项工作时,应与有关人员现场核对本级系统管理员用户帐号信息及各类文

79、挡,核查无误后交接。新任系统管理员必须立即修改密码信息及各类文挡,核查无误后交接。新任系统管理员必须立即修改密码 。系统管理员帐号的功能范围:使用各级系统管理员的用户帐号的只能进行系统管理员帐号的功能范围:使用各级系统管理员的用户帐号的只能进行用户管理,而非履行业务职能,尽量不要在网络系统中使用系统管理员帐用户管理,而非履行业务职能,尽量不要在网络系统中使用系统管理员帐号进行非用户管理外的其它业务操作号进行非用户管理外的其它业务操作 。直报用户建立:所有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不论其是否具备网络直报直报用户建立:所有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不论其是否具备网络直报条件均有相应的直报用户帐号,权限

80、范围限于满足用户直报工作需要但又条件均有相应的直报用户帐号,权限范围限于满足用户直报工作需要但又不影响信息安全。不影响信息安全。使用权限的分配原则 用户的权限分配应以保障数据直报高效、准确、安全为原则。用户的权限分配应以保障数据直报高效、准确、安全为原则。 通过对用户权限及角色的划分,将数据报告与数据利用剥离,即原始通过对用户权限及角色的划分,将数据报告与数据利用剥离,即原始报告数据与统计加工后数据及信息资料分开。报告数据与统计加工后数据及信息资料分开。用户的权限分配尽量使用系统已提供的角色。用户的权限分配尽量使用系统已提供的角色。 系统也提供自定义权限角色功能,但使用自定义角色时,应在准确理

81、系统也提供自定义权限角色功能,但使用自定义角色时,应在准确理解其各项操作的基础上,经试验调试成功后再赋予相应的用户帐号。解其各项操作的基础上,经试验调试成功后再赋予相应的用户帐号。设置中应尽量避免权限相互抵触、交叉及嵌套情况的发生。设置中应尽量避免权限相互抵触、交叉及嵌套情况的发生。合理限制对个案数据修改的权限。合理限制对个案数据修改的权限。 除直报用户和各级疾病控制中心部分用户有权对个案数据进行相应的除直报用户和各级疾病控制中心部分用户有权对个案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外,对于其它业务部门的用户帐号,在权限分配中应禁止赋予对操作外,对于其它业务部门的用户帐号,在权限分配中应禁止赋予对个案数据的删除

82、、修改、订正权限。个案数据的删除、修改、订正权限。 直报用户的帐号:指由县级系统管理员帐号分配,属性为直报用户的帐号:指由县级系统管理员帐号分配,属性为“直报用直报用户户”,可使用网络直报系统上报各类报告卡的用户帐号。各级各类,可使用网络直报系统上报各类报告卡的用户帐号。各级各类疾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至少有一个直报用户帐号。疾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至少有一个直报用户帐号。当疾控机构为本地其它直报机构代录报告卡时,使用被代报机构的当疾控机构为本地其它直报机构代录报告卡时,使用被代报机构的用户帐号登录。同一直报用户帐号只限一人使用,当直报机构有多用户帐号登录。同一直报用户帐号

83、只限一人使用,当直报机构有多个工作人员时,使用多个权限相同名称不同的用户帐号。个工作人员时,使用多个权限相同名称不同的用户帐号。浏览用户的帐号:指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了用户名与密码,可对网络浏览用户的帐号:指由系统管理员分配了用户名与密码,可对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及个案进行浏览,但不能修改数据的用户帐号。如卫直报系统数据及个案进行浏览,但不能修改数据的用户帐号。如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可使用此帐号查询直报信息。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可使用此帐号查询直报信息。 直报系统中常用用户帐号的设置 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易卜生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唯书籍不朽。乔特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周恩来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