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长度和时间ppt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7384496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长度和时间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测量长度和时间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测量长度和时间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测量长度和时间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测量长度和时间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量长度和时间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长度和时间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测量长度和时间1 同学们: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同学们: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精密定量的学科,在研究和学础的精密定量的学科,在研究和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需要进行测量。习物理的过程中,常需要进行测量。测量就是一种定量比较。其中测量就是一种定量比较。其中长度长度和和时间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不仅物理学中测量非常两种测量。不仅物理学中测量非常重要,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测重要,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测量。量。2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1、单位:、单位:为了科学地进行测量,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为了科学地进行测量,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2、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单位。量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单位。2、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SI制制):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沿用的单位各不相同,为了便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沿用的单位各不相同,为了便于各国相互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于各国相互间的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我国于套统一的单位。(我国于1984年宣布采用)年宣布采用)3、长度、时间单位:、长度、时间单位:(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基本单位:基本单位:米米(字母符号:字母符号:m)常用单位:常用单位:千米(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2)时间单位

3、:基本单位:常用单位:秒(字母符号:s)分(min)、时(h) 、天(d)、年(a)毫秒(ms)、微秒(um)、纳秒(nm)3(3)单位换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千米=1000米=103米(1km=1000m=103m)1毫米=1000微米=103微米1微米=1000纳米=103纳米1米=1000毫米=103毫米(1m=1000mm=103mm)(1mm=1000um=103um)(1um=1000nm=103nm)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x103x103x103x103例题:350km= um 过程及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是把什么单位换算为什么单位,这俩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过

4、度单位。mmmumkmx103x103x103所以:350km=350x103x103x103um=350x109um=3.5x1011um3.5x101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4纳米千米微米毫米米X10-3X10-3X10-3X10-3例题:7.56x108nm= m过程及分析: 首先我们还是要明确是把什么单位换算为什么单位,这俩个单位之间存在什么过度单位。ummmnmmX10-3X10-3X10-3所以:7.56X108nm=7.56x108x10-3x10-3x10-3m=7.56x10-1m7.56x10-1当堂练习:(1)165cm= = um(2)75um= = km165x10x103

5、um1.65x10675x10-3x10-3x10-3km7.5x10-85刻度尺刻度尺秒秒 表表时间单位(时、分、秒、毫秒、微秒、纳秒)时纳秒微秒毫秒分秒x60x60x103x103x1034、长度、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长度(毫米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强调: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时间 (停表、电子表、机械表、摆钟等)(2)工具的使用:6刻刻度度尺尺读数练习读数练习使用规则使用规则读数示范读数示范7秒秒表表读数练习读数练习使用规则使用规则读数示范读数示范81.1.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返回下一题答答 案案91.1.该物体的长度为该物体

6、的长度为返回前页下一题17.80cm102.2.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返回答答 案案下一题上一题112.2.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12.75cm返回前页下一题123.3.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返回答答 案案下一题上一题133.3.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3.60cm返回前页下一题144.4.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读出上图红色物体的长度返回答答 案案上一题154.4.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该红色物体的长度是8.60cm返回前页16待待 测测 物物 体体 的的 长长 度度可可 以以 看看 作作 由由 以以 下下 两两 部部 分分 组

7、组 成成第第 一一 部部 分分 整整 数数 部部 分分第第 二二 部部 分分 小小 数数 部部 分分17我我 们们 的的 测测 量量 也也 可可 以以 分分 成成 以以 下下 两两 部部 分分第一步 读出整数部分的数值第二步 读出小数部分的数值八个大格 每个1 cm 共 8 cm六个小格 每个0.1 cm 共0.6 cm强调: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强调: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表示的量值能反映刻度尺测量的准确程度,我们把这的量值能反映刻度尺测量的准确程度,我们把这个量值叫个量值叫分度值分度值。18 将整数部分的读数和小数部分的读数相加即为待测物体的长度 8.6cm但是 精

8、确测量时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故故最终答案 8.62cm返回19为何要读到为何要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比如: 一物体的长度为27.8毫米, 最末一位数 8 虽然是估读的 , 但它告诉我们该物体的长度在27毫米和28毫米之间更接近28毫米 返回前页 强调:一个物体的长度肯定有一个真实强调:一个物体的长度肯定有一个真实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异。物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异。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做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更加准确20刻刻度度尺尺使使用用规规则则使用前使用前 1 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 观察是否磨损 2观察量程

9、 3观察最小刻度值 使用时使用时 1 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立于或贴靠 在被测物体上,并使刻度线与被测物垂直相交 2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所读刻度 3 应当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返回图图 例例21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测量右图所示木块的长度, 刻度尺应如右上图所示放置.使有刻度的一面立于或贴靠在被测物体上,并使刻度线与被测物垂直相交 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返回前页221.1.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返回下一题答答 案案231.1.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61 s返回前页下一题242.2.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读出上图所示

10、秒表的读数返回答答 案案下一题上一题252.2.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106 s返回前页下一题263.3.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返回答答 案案下一题上一题273.3.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579 s返回前页下一题284.4.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读出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返回答答 案案上一题294.4.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上图所示秒表的读数是808 s返回前页30读出秒表分钟数读出秒表分钟数9 9读出剩余部分的秒数读出剩余部分的秒数剩余值是否已过半刻度剩余值是否已过半刻度是是3939 最后测量值最后测量值 是是 579( 579(秒秒) )

11、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 9 9 60 + 39 60 + 39 = 579( = 579(秒秒) ) 返回31秒秒表表使使用用规规则则使用前使用前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转动秒表上端带滚花的手轮,上紧发条上紧发条使用时使用时 分为开始分为开始 停止停止 秒表清零秒表清零 三步三步: 1 第一次按下手轮第一次按下手轮,开始记时开始记时, 指针开始走动指针开始走动; 2 第二次按下手轮第二次按下手轮,停止记时停止记时, 指针停止走动指针停止走动,读出时间读出时间, 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所读刻度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所读刻度; 3 第三次按下手轮第三次按下手轮,秒表清零秒表清零, 指针复位指针复位.返回321

12、23456789100低于150179高于179177176174173171170168167165164162161159158156155153152150学生数身高/cm用直方图处理数据用直方图处理数据仔细观察直方图,完成下列填空:(1)这个班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 cm至 cm范围内。(2)身高在159170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为 。16516767%33小结与强调小结与强调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长度:米(m)时间:秒(s)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4、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3、分度值概念。(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量值。)5、测量结果记录结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6、刻度尺使用注意事项: (对齐、紧靠、正放、正视)34作业作业1、书面作业: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