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五章酸碱盐 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7286344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4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五章酸碱盐 2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2年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五章酸碱盐 2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2年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五章酸碱盐 2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2年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五章酸碱盐 2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2年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五章酸碱盐 2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五章酸碱盐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初中化学章节教案第五章酸碱盐 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说明本章的教学内容包括酸和碱的分类、命名、性质和用途等几个部分, 是学生在学习了水和氢气、 空气和氧气、 碳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本章内容的学习, 为第六章金属和盐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有利于学生对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理解,为后续深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一定的基础。常见的酸和碱与日常生产、 生活联系紧密, 教材将学科知识的学习置于生产生活的情景之中, 教学设计从用途出发展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的主动性。本章的实验探究比较多, 例如: 如何证明 NaOH 溶液和盐酸确实发

2、生了反应?如何证明 NaOH 溶液和 CO2确实发生了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加深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 通过实验探究,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 为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上述功能, 教师要对实验探究的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实质;教师要巧设台阶, 步步深入,将学生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一般规律。对于酸和碱, 教材在第三章溶液的酸碱性中提到过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在本章的开头, 教材从元素组成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宏观的定义:酸是由

3、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由于离子的概念初中不作要求, 酸碱的严格定义也就无从出现。 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拓展视野的形式从电离的角度介绍酸和碱的定义,但在具体要求时不宜加深和拓展。关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有些反应学生已经学过, 如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等。 但相对于酸和碱的系统知识来说这些知识是零散的 , 缺乏相互联系的。关于酸和碱的通性,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只在活动建议中提到比较盐酸和稀硫酸的共性。教材中则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请学生归纳稀酸溶液的化学性质。 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回忆、

4、类推,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和小结,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课程标准对酸和碱的要求写得比较具体: “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理解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理解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俗名、化学性质和用途” 。教材对酸和碱只是笼统以“稀酸的性质、碱的性质”来呈现。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先从具体的物质出发,再归纳通性。 这样处理也比较符合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5.1 生活中的酸和碱(共2 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6 页第 1 课时酸、碱的组成

5、和分类一、设计思想酸和碱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学生在第三章已经学习过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知道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本节课重点在于掌握酸和碱的组成规律、分类方法和命名规则,并通过这些规则的学习,使学生对酸和碱这两类物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将对酸和碱的认识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层面。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讨论等多种手段来归纳总结规律。在学生理解规则的基础上,再通过即时强化来巩固学生对规则的掌握,帮助学生内化规则,因此对于酸碱的组成、分类和命名的教学,注重发挥即时反馈和强化环节的作

6、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的组成特点、分类方法。(2)掌握酸和碱的命名规则。(3)理解碱的物理性质。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酸和碱的组成,体会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归纳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酸和碱在生活中的作用。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酸碱的组成、分类和命名。教学难点:建立酸和碱的概念。四、教学用品药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固体,氨水,蒸馏水。仪器:小烧杯,玻棒,滴管。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4 观察酸的组成5 形成概念6 阅读教材,归纳酸的分类8 即时强化9 归纳碱的组成和命名10 概念辨析11 碱的物理性质实

7、验12 由实验现象引出碱的分类1 回忆已有知识2 阅读教材图片3 常见的酸和碱7 酸的命名13 总结2. 流程说明1 学生在综合科学和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对酸和碱有一定的了解,请他们回忆已有知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6 页能激活记忆,为新知识的掌握提供认知基础。2 生活中的很多常见物质中都含有酸和碱,教材的这部分图片很精美,和学生一起阅读、观察,能使学生体会到酸和碱就在我们的身边。3 这些常见物质中存在的是什么酸和碱呢?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使学生对酸和碱的种类产生感性认识。4 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观察,学生比较容

8、易发现酸在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5 酸的组成中的酸根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概念,需要教师及时讲解,并注意提醒学生并不是所有的酸根都是原子团。6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酸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这部分知识教材写得比较具体,学生自己阅读能够理解,因此请学生小组阅读讨论归纳并说出来。7 酸的命名学生没有认知基础,因此这个知识点由老师讲解。8 规则类知识的特点是理解容易,记忆不容易深入,因此需要即时地强化和巩固,学生经过一定的练习, 将规则与具体的物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获得了这些规则的内化,就不容易遗忘了。9 碱的组成中的金属元素和氢氧根学生都很熟悉,命名也相对简单, 且已经有了酸的基础,因此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9、,请他们自主完成。10 通过对三句表述的正误判断,来辨析概念,巩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11 将 5.2 中碱的性质实验提前至这里,可以使学生对碱这类物质有感性认识,也使碱的分类水到渠成。12 分析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来归纳碱的溶解性和颜色。引出碱的分类方法。13 课程标准对NaOH 和 Ca(OH)2的物理性质、俗名有明确的要求,此处通过实验现象做一个专门的归纳,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六、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 忆 已 有知识酸和碱是两类常见的物质,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哪些酸和碱?回忆: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从 己 有 的知 识

10、 经 验出发,引入新课。阅读教材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酸和碱,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酸、含有什么酸呢?我们一起来看教材P34 的图片。阅读教材图片,和教师一起认识常见的酸和碱。认 识 生 活中 的 酸 和碱。常 见 的 酸和碱它们有的在食品中,有的在药品中, 有的在家庭用品中, 有的在大气中, 还有的在我们的体内。常见的酸:柠檬:柠檬酸; 番茄汁: 乙酸; 酸奶: 乳酸;蓄电池: 硫酸(H2SO4) ;胃液:盐酸(HCl ) ;酸雨:硫酸( H2SO4) 、硝酸( HNO3)常见的碱:油烟净:氢氧化钠(NaOH)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中所含有的酸和碱。体 会 酸 和碱在生产、生 活 中 的作用。

11、观 察 酸 的组成从这张表格中, 大家能发现酸在组成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1、酸的组成和分类(1) 酸的组成:阅读表格,观察酸的组成特征。观察结果: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培 养 学 生读图能力、归 纳 总 结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6 页酸H 酸根硫酸H2SO4 H SO4 硫酸根硝酸HNO3 H NO3 硝酸根碳酸H2CO3 H CO3 碳酸根盐酸 HCl H Cl 盐酸根形成概念酸就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酸的组成中与氢结合的部分叫酸根,硫酸中含有硫酸根,碳酸的酸根是什么呢?盐酸的酸根呢?从盐酸根我

12、们可以得出结论,酸根不一定是原子团。理解酸的组成和酸根的概念。明 确 酸 是由 氢 元 素和 酸 根 组成 的 化 合物。阅读教材,归 纳 酸 的分类阅读教材P5,小组讨论:教材介绍了酸的几种分类方法?各种分类的根据是什么?(2) 酸的分类有 机 酸: 甲酸HCOOH、乙 酸CH3COOH无机酸:盐酸、硝酸、硫酸、碳酸氢原子数是否含有氧原子一元酸 二元酸 含氧酸无氧酸 HCl H2SO4 H2CO3 HNO3 在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习酸的分类方法。培 养 学 生的 阅 读 理解能力, 提高 学 生 学习 的 主 动性。酸的命名(3) 酸的命名含氧酸:某酸H2CO3碳酸、 H2SO4硫

13、酸、 H3PO4磷酸特例: HNO3硝酸无氧酸:氢某酸H2S 氢硫酸 /硫化氢特例: HCl 盐酸 /氯化氢注意:溶质为气体的无氧酸,溶质在溶于水之前称为某化某。学 习 酸 的 命 名 方法。全 面 理 解酸 的 命 名方法。即时强化小组比赛出题和答题,对常见的酸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训练。 以抢答和抢出题的形式相互出题和答题,如一元无氧酸、二元含氧酸、盐酸是几元酸等。练习酸的分类和命名。巩 固 应 用规则。归 纳 碱 的组 成 和 命名酸是一类物质, 碱也是一类物质, 观察表格,看看碱是由什么组成的?该怎么读?金 属 元素氢氧根氢氧化钠NaOH Na OH 氢氧化钾KOH K OH 氢氧化钙Ca(

14、OH)2 Ca OH 氢氧化钡Ba(OH)2Ba OH 氢氧化镁 Mg(OH)2Mg OH 氢氧化铁Fe(OH)3Fe OH 阅读表格,观察碱的组成特征:碱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但是一水合氨是例外,它的组成里没有金属元素。碱的命名:除一水合氨 NH3 H2O 外,其 余 的 碱 都 称 为“ 氢氧化某 ” 。碱 的 组 成和 命 名 都比较简单,学 生 可 自行 归 纳 出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6 页氢氧化铜Cu(OH)2Cu OH 特例:一水合氨NH3 H2O 练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表格中的这些碱。概

15、念辨析判断正误: 酸根都是原子团;酸和碱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碱的组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思考,辨析,判断正误。及 时 强 化有 利 于 学生 对 规 则的 掌 握 和内化。动手实验,探 究 碱 的物理性质学习了碱的组成和命名,下面我们来看几种具体的碱, 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P14,阅读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指导学生实验,实验前讲解注意事项:1、氢氧化钠固体不可用手摸;碰到碱溶液后立即用水冲洗干净;2、闻氨水气味时注意方法。阅读实验报告,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填写实验报告。观 察 几 种碱的颜色、比 较 溶 解情况。分 析 实 验现象,得出碱的分类首先大家来说说这些碱的溶解情况。根据碱的溶解性,可以

16、对碱进行分类。可溶性碱:KOH 、 NaOH、 Ca(OH)2、Ba(OH)2、NH3 H2O 不溶性碱:绝大部分的碱都不溶于水关于颜色:Cu(OH)2、Fe(OH)3分别是蓝色和红褐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可溶性碱的溶液是无色的,固体是白色的。归纳总结:碱的溶解性和颜色。将 实 验 获得 的 感 性认 识 归 纳总结出来。掌 握 碱 的分类方法。记 住 特 征颜色。总结NaOH和Ca(OH)2的 物 理 性质从上面的实验中, 我们可以知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哪些物理性质呢?1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可作干燥剂 (H2、O2、N2、CO 等)

17、 ;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对衣服;皮肤有腐蚀作用;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师生互动,共同总结NaOH和Ca(OH)2的 物 理性质。重 点 学 习NaOH和Ca(OH)2的物理性质。2. 主要板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6 页酸、碱的组成和分类一、酸的组成和分类1酸的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2酸的分类(依据不同,分类方法不同)(1)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分类。有机酸。例:甲酸HCOOH 、乙酸CH3COOH 无机酸。例:盐酸、HNO3、H2SO4、

18、H2CO3(2)根据与酸根结合的氢原子个数分类。一元酸。例:HNO3、盐酸( HCl ) ;二元酸。例:H2SO4、 H2CO3(3)根据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原子分类。含氧酸。例:HNO3、H2SO4、 H2CO3;无氧酸。例:盐酸(HCl ) 、氢硫酸( H2S)3酸的命名(1)含氧酸:某酸。例:H2CO3碳酸、 H2SO4硫酸(特例: HNO3硝酸)(2)无氧酸:氢某酸。例:H2S 氢硫酸 /硫化氢(特例:HCl 盐酸)二、碱的组成和分类1碱的组成: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OH)组成。2碱的分类可溶性碱: KOH 、NaOH、Ba(OH)2、Ca(OH)2、NH3 H2O(一水合氨)不溶性碱:绝大

19、部分的碱都不溶于水。例:Cu(OH)2、Fe(OH)3、 Mg(OH)2、Al(OH)3 3碱的命名:氢氧化某。三、碱的物理性质1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可作干燥剂;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对衣服;皮肤有腐蚀作用;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3氨水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溶液。4可溶性碱 KOH 、NaOH、Ca(OH)2、Ba(OH)2、NH3 H2O的溶液都是无色的,KOH 、NaOH、Ca(OH)2、Ba(OH)2固体都是白色的。Cu(OH)2、Fe(OH)3分别是蓝色和红褐色

20、不溶于水的固体。3. 相关链接酸的命名: 某一成酸元素如果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就按成酸元素的氧化数高低命名,如高氯酸( HClO4) 、氯酸( HClO3) 、亚氯酸( HClO2) 、次氯酸( HClO ) 。两个简单含氧酸缩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做焦酸(或一缩某酸、 重酸) , 例如:2H2SO4H2S2O7(焦硫酸) +H2O;2H2CrO4H2Cr2O7(重铬酸) +H2O。酸分子中的OH 数等于成酸元素的氧化数,这种酸叫原某酸, 如原磷酸 P(OH)5,即 H5PO5 ,原硅酸Si(OH)4,即 H4SiO4 ,一个正酸分子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的酸,叫偏某酸,如偏磷酸(HPO3) 、偏

21、硅酸( H2SiO3) 。含有过氧键(OO)的酸叫过酸,如过一硫酸(H2SO5) ,过二硫酸( H2S2O8) 。含氧酸酸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含氧酸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是HOR,(有的含氧酸有配位键HORO )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结构中的两个因素:1比较中心原子跟氧的化学键的极性和氢氧键的极性,如果 RO 键的极性越小,对于氢氧键来说极性就越大,就越容易发生HO 键的断裂,酸性就越强。我们知道,同周期元素中,随R 的电荷数的增大,半径变得越小,R O 键的极性就越小,RO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2、26 页间的引力加大,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因此,Si、P、S、Cl 的电荷数从4 到 7,而原子半径减小,所以H4SiO4、H3PO4、H2SO4、HClO4的酸性依次增强。2含氧酸分子中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因为, 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因氧的电负性大, 中心原子电向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转移,中心原子从O H 键中吸引的电子也就越多,更易离解出H。所以,酸性HClO4 HClO3 HClO ,因为 HClO4分子中有三个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而次氯酸分子中没有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早期的酸碱概念:人们最初对酸碱的认识是从它们的反应现象、特征入手的,有一类物质在水溶液中表现出强烈的

23、“酸味”, 对金属有溶蚀作用,能使某些蓝色的植物染料变成红色,称为酸;而另有一类物质,在水溶液中具有肥皂似的滑腻感,能使某些红色植物染料变成蓝色,称为碱;当把酸碱物质混合时,它们能互相中和,生成的产物既不再具有酸的特征,也不再具有碱的特征,而具有“盐味”,称为盐。18 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自己创立的燃烧的氧化学说出发,认为所有的酸必都含有一种叫做“酸素”的物质氧。 由于当时拉瓦锡在化学界的声望极高,当时的化学家都普遍接受了这种“酸素” 观点, 人们现在仍可从有关氧元素的多种文字的名称中看出这一历史痕迹来。但是,后来人们发现,盐酸这一最重要的酸并不含有氧。1815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首先注

24、意到,构成酸的关键元素是氢,不是氧。1838 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不是所有含氢的物质都是酸,只有含有能被金属置换的氢的化合物才是酸。这或许可以算作第一个比较满意的酸的定义。这个定义一直沿用了50 多年,而且现在看来基本上还是正确的。 然而李比希时代,人们对碱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它们是能中和酸形成盐的物质”的认识水平上。对于碱的结构上的特点,仍然一无所知。关于酸碱的近代概念,只是在 19 世纪 80年代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和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电解质的电离理论后才逐渐建立起来。七、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将5.2 中碱的物理性质的内容提前到本节课,

25、这样碱的分类就能有实验的感性基础。氢氧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水的量要少一些,以保证溶解放出的热量比较明显。为获得新制的Cu(OH)2和 Fe(OH)3,可以先增加一个NaOH 和 CuSO4、FeCl3反应的学生实验,在得到新制Cu(OH)2和 Fe(OH)3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碱的性质作一些铺垫。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是形象具体的,规则是抽象笼统的,因此在讲解规则时,注意多举例、 多板书, 使学生在抽象的规则与具体的物质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掌握。5.1 生活中的酸和碱(共2 课时)第 2 课时酸碱中和反应一、设计思想学生在生活中能感受一些有关酸碱的知识,但对酸碱反应的原理不清

26、楚;在上学期学习过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这为引入本课做了铺垫。初三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和简单的实验方法,感受了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实验,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设计以胃酸过多的治疗原理为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认识到Mg(OH)2、Al(OH)3等碱能与盐酸、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获得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引出NaOH 和盐酸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实验设计的思路; 最后介绍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会中和反应与生活的联系。二、教学目标精选学

27、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6 页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2. 过程与方法(1)感受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2)通过实验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建构,体会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2)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

28、。教学难点: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无色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四、教学用品药品: Mg(OH)2、 Al(OH)3、Fe(OH)3、Cu(OH)2、NaOH、KOH 等碱的固体;稀盐酸、稀 H2SO4、pH 试纸、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仪器:试管、烧杯、滴管、温度计、玻璃棒、玻璃片、电吹风。媒体和教具:标签、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2演示实验4 动手实验标签1b 情景引入3 分析实验现象5 归纳总结6 形成概念7阅读理解实验报告8 完善实验操作步骤9 动手实验10实验反思1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12 中和反应的应用1a以旧引新2. 流程说明1a 上学期我们学习

29、了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溶液显酸性,pH7,那么,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和pH 会如何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下。1b 展示两张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的标签,明确有效成分是两种碱Mg(OH)2、Al(OH)3。2a 向 Mg(OH)2、Al(OH)3固体中加入水,不溶解,加入盐酸,沉淀消失,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2b 向 NaOH 中慢慢滴入盐酸,同时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数值的变化情况。3 分析实验现象, 师生互动, 根据反应物和质量守恒定律,尝试书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向 Fe(OH)3、Cu(OH)2固体中加入水,不溶解,加入盐酸或稀硫酸,沉淀消失,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5

30、填写实验报告,描述反应前后的实验现象,用类比的方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体会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普遍性。6 引出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知道中和反应放出热量。7 NaOH 和盐酸的反应看不到现象,阅读教材实验报告,理解实验原理。8 在明确实验方案的原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操作步骤,为动手实验做好准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6 页9 根据实验方案动手操作,体会探究的过程。10 请同学在操作之后反思实验报告的设计是如何运用中和反应的特点的,培养分析反思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无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根据反应

31、的特点通过设计间接现象来观察。11 在动手实验、理解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解决新的问题,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12 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其作用。六、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引入实物投影胃舒平、铝碳酸镁的标签:治疗胃 酸 过 多 的 药 品 的 主 要 成 分 里 面 有Mg(OH)2、Al(OH)3等碱。为 什 么 碱 能 除 去 胃 里 过 多 的 盐 酸 ?Mg(OH)2、 Al(OH)3碰到胃里的盐酸,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猜测:应该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把胃酸除掉了。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 师 演

32、示实验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看看这两种碱是否能与盐酸反应:取样,滴入稀盐酸。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固体迅速溶解,触摸试管壁,管壁发热, 说明有热量放出。感 受 酸 碱 反应,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初步认识。分 析 实 验现象同学们猜对了,Mg(OH)2、Al (OH)3溶解在盐酸中,说明它们能与盐酸反应。那么它们反应以后生成了什么物质呢?请大家试着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可能会是什么?Mg(OH)2+2HCl MgCl2+2H2O Al (OH)3+3HCl AlCl3+3H2O 师生互动, 写出这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尝试运用化学用语来表示发生 的 化 学

33、 反应。学生实验Mg(OH)2、Al (OH)3能与盐酸反应, 那么,它们能否与硫酸反应呢?请前后四个人一组,动手试一试,尝试书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H2SO4MgSO4+2H2O 2Al (OH)3+3H2SO4Al2(SO4)3+6H2O 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猜测生成物。请学生板演方程式。动手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加深对中和 反 应 的 认识。实 验 总 结归纳概念从上面的实验, 我们可以知道酸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在上述反应中, 酸中的氢和碱中的氢氧根结合生成了水, 而酸中的酸根和碱中的金属结合生成的MgSO4和 AlCl3叫做盐, 化学上把酸和碱反应生

34、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理解盐、中和反应的概念。明确概念,提高 学 生 的 归纳、 总结能力。阅 读 实 验报告,明确实验原理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盐酸和氢氧化钠也应该能发生中和反应,先请大家尝试书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演示该实验,发现无现象。没有现象是否说明NaOH和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67 的实验报告,看看这个实验是如何来设计NaOH 和盐酸的书 写 方 程 式 :NaOH+HClNaCl+H2O 阅读思考。创 设 认 知 冲突,激发探究热情,尝试解决问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35、 页,共 26 页反应的。完 善 实 验方案,细化操作步骤请大家讨论一下操作步骤。略,的操作时间太长,我们可以用一个变通的方法,用滴管取两滴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玻璃片上应该能够留下白点。讨论实验步骤, 改进实验方案。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进行丰富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验教师讲解实验要点,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细节。提醒学生分工合作, 记录实验现象。动手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实验方案的落实。实验反思提问:这个实验是利用中和反应的哪些特点来设计的?第二步用加指示剂来显示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同时,这个实验

36、还提醒我们,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我们可以根据反应的特点,设计出能间接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后回答:利用中和反应放出热量的特点;利用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利用生成物。培养实验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和反思能力,巩固所学知识。运 用 所 学知 识 解 决新问题刚才老师做NaOH 和盐酸反应时, 没有加指示剂,所以没有看到现象,现在我们也往刚才的试管里加一点酚酞,看看能不能看到现象。还是没有现象,那这个试管里的 NaOH 和盐酸是恰好完全反应?还是碱过量呢?该怎么办?同学们的方法很好,我们可以选择各种指示剂来判断酸碱反应是否发生或完全。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说明碱过量。创设知识的应用情景,感

37、受不同指示剂的作用。中 和 反 应的应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酸和碱,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许多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请大家阅读教材P7 的最后一段,指出这里谈到的中和反应应用的例子。介绍、总结中和反应的应用:氢氧化钙能降低土壤的酸性;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钠:中和精制石油时过量的酸。阅读后回答: 中和反应的应用(1)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2)护发素中和洗发液中的碱,保护头发。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感受 化 学 的 作用。2. 主要板书酸碱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酸+碱盐 +水)Mg(OH)2+2HCl MgCl2 +2

38、H2O Al(OH)3 +3HCl AlCl3 +3H2O Mg(OH)2+H2SO4MgSO4+2H2O 2Al (OH)3+3H2SO4Al2(SO4)3+6H2O NaOH+HC l NaCl+H2O 盐:由金属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2特点:放出热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产物有盐。3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若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三、中和反应的应用1Ca(OH)2:改良酸性土壤。2Al (OH)3:治疗胃酸过多。3NaOH:精炼石油 (中和其中的酸)。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6

39、 页3. 相关链接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指示剂名称变色 pH 范围颜色变化甲基橙3.1 4.4红色橙色黄色甲基红4.4 6.2红色黄色溴百里酚蓝6.0 7.6黄色蓝色酚酞8.2 10.0无色浅红紫红石蕊58 红色紫色蓝色用石灰改良土壤:在土壤里, 由于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另外,使用无机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等,也会使土壤呈酸性。施用适量石灰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土壤中 Ca2增加后,能促使土壤胶体凝结,有利于形成团粒,同时又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素。七、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了一

40、些调整,新课伊始, 以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引入课题,并据此扩展到四种碱与两种酸之间发生的反应,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应来归纳总结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在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后,再探究NaOH 和盐酸的反应, 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变化的理解,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实验方案理解的难度。实验反思的目的一是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二是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没有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其他方面设计出间接的现象来证明反应的发生,为后面学习NaOH 和 CO2的反应打下一定的方法基础。对教材实验方案中的步骤进行的改进可以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同时也希望借此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1、实验探究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感受反应过程从碱过量到恰好完全反应到酸过量的过程。巩固练习的目的也是提醒学生注意这一问题。但是中和滴定的概念和要求是高二化学的内容,因此此处着眼于对过程的定性理解,注意不要随意拓展到定量要求。与 Mg(OH)2、 Al(OH)3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浓度要稍微大些,这样学生触摸试管壁时才能感受到明显的热量变化。5.2 酸和碱的性质探究(共3 课时)第 1 课时稀酸的性质探究(一)一、设计思想二期课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原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培

42、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和应用等环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为此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脱水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3、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6 页(2)理解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理解稀盐酸的化学性质。(3)知道盐酸的主要用途。2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运用分类、 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增强探究的兴趣。三重点和难点重点:稀盐酸的化学性质。难点:理解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有关方程式的书写。四教学用品药品:浓稀盐酸、浓稀硫酸、锈铁钉、氧化铜、柠檬酸晶体、柠檬酸溶液、镁带,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 试纸、 Na2CO3溶液、 Cu

44、(OH)2、 Zn 片。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 药匙、 滴管、 四分培养皿或六孔井穴板、酒精灯、火柴、镊子。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流程1流程图4了解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1 创设实验情景,引入新课11 归纳盐酸的化学性质6 回忆稀盐酸的化学性质2 分组实验探究3 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5 练习巩固 10 引出碱性氧化物的概念7 酸和金属的反应 9 交流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 8 分组实验探究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 1 2 课堂小结2流程说明1 创设实验情景:学生和教师同时做硫酸(浓、稀)和蔗糖的实验,现象完全不同,引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动手实验,体验柠檬酸溶液和柠檬

45、酸晶体、稀盐酸和浓盐酸性质的不同。3 根据三组实验的现象,体会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酸的浓度不同,性质有所不同。得出“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的结论。4 三组实验在得出上述结论的同时,还体现了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脱水性。5 创设情境,应用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6 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有稀盐酸参加的化学反应,初步构建稀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7 通过实验,理解盐酸和稀硫酸都能和金属反应放出氢气。8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突破难点。9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运用化学用语来描述化学反应。10 形成碱性氧化物的

46、概念,理解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一个新的化学性质。11 归纳盐酸的化学性质,形成盐酸化学性质的完整知识网络。12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六、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6 页对 照 实 验引入课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酸的性质,谁想上台跟我合作完成一个实验?动手实验:学生和教师同时操作,分别将稀硫酸和浓硫酸倒入两杯蔗糖中,搅拌,老师的烧杯里面的蔗糖发黑膨胀,学生的烧杯里没有明显变化过渡:我的黑面包新鲜出炉啦!为什么他就没有做出来呢

47、?我们到两组对照实验中去寻找答案!一位同学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做实验。学生对迥然不同的实验现象产生极大的好奇,想知道原因。同样的实验, 现象迥然不同。 这种 反 差 能引 起学 生 的 认知 冲突,产生探究欲望。学 生 分 组实验在 PPT 上以图示呈现分组实验的内容:(1)向柠檬酸溶液和柠檬酸晶体中分别放入镁带 (2)先在稀盐酸的瓶口上方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然后在浓盐酸的瓶口上方放置。四人一组做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 过 动 手实 验体 会 酸 所处 环境不同,表现出的性质不同。描 述 实 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哪个小组来描述第一个实验的现象?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呢?第一个实验说明酸的性

48、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说明酸的性质要在溶液中体现出来。因此,用酸进行化学反应时,一般在水溶液中进行。谁来描述第二个实验的现象?同样是盐酸性质却有所不同,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说明同种酸,浓度不同,性质可能不同。刚才黑面包的奥秘就在此,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纸张等物质炭化变黑,黑面包实验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 稀硫酸没有脱水性。通过这三组对比实验,能说明什么呢?向柠檬酸溶液中放入镁带有气泡产生,向柠檬酸晶体中放入镁带没有现象。稀盐酸上方的试纸没有变化,浓盐酸上方的试纸变成红色得出结论:同种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完全相同。引 导 学 生通 过分 析 实 验现 象得出结论。

49、浓 盐 酸 的挥 发 性 和浓 硫 酸 的脱水性。上述实验在得出结论的同时,还体现了盐酸和硫酸的什么性质呢?刚才的实验里面我们看到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形成白雾,原因是什么呢?说明浓盐酸该如何保存?浓硫酸除具有脱水性以外,还能吸收水分,可用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理解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要密封保存。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获 得 知 识的 同时 感 受 实验 的双重目的: 得出结 论 、 体现 性质。练习巩固思考问题:将装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瓶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有什么变化?应用所学知识,开展思考与讨论创设情景, 应用所 学 知

50、识解 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回 忆 盐 酸实验室中最常见的两种酸分别是稀学生回忆,老师板书:梳理已有知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6 页的 化 学 性质盐酸和稀硫酸,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过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能与碱反应;盐酸和大理石反应能制取CO2,这个反应还被用来除去水壶里的水垢。1盐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3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 CO2。初 步 形 成盐 酸化 学 性 质的 知识网络。盐 酸 与 金属的反应刚

51、才我们观察到镁条与柠檬酸溶液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泡。盐酸和硫酸能不能与镁条反应呢?大家在双开培养皿里加一些盐酸和稀硫酸,然后各放一小根镁条。镁条消失后再各加一粒锌粒。这个实验说明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镁条和锌粒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这个性质我们到第六章再详细学习。动手实验,观察现象。镁条剧烈反应,很快就消失了。锌粒表面也产生了气泡。简 单 介 绍酸 和金属的反应, 使学 生 获 得对 盐酸 化 学 性质 的完整认识。盐 酸 与 铁锈的反应稀盐酸常常用于除去金属制品表面的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看作是氧化铁,这种金属氧化物会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被除去。现在,大家动手实验体验一下铁锈是怎样被除去的!分

52、组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盐酸与铁锈的反应。分 析 反 应原理这个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呢?氧化铁与稀盐酸交换成分生成了可溶的氯化铁,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 2FeCl3+3H2O。描述实验现象:铁锈消失,得到棕黄色的溶液。将反应现象与反应原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形 成 碱 性氧 化 物 的概念,得出结论象氧化铁这样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如:Fe2O3、CuO 、MgO 、CaO 、Na2O 等。得出稀盐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的结论。理解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完善稀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形成碱

53、性氧化物的概念。稀 硫 酸 与CuO 的反应盐酸能与Fe2O3反应,其他酸能不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呢?我们来试一试稀硫酸与CuO,看它们能否反应?观察现象,能反应的话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组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黑色的氧化铜消失了,得到蓝色溶液。写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体会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是稀盐酸和稀硫酸共同的化学性质。归 纳 盐 酸的 化 学 性质请大家归纳一下盐酸的化学性质学生总结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形成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课堂小结我们来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总结: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硫

54、酸的两条化学性质。盐酸的用途。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 主要板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6 页稀酸的性质探究(一)一、同一种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1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2同种酸,浓度不同,性质可能不同。二、酸的物理性质1浓盐酸( 37%)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2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三、稀盐酸的化学性质1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2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能与锌反应放出H2;5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四、盐酸的

55、用途:除铁锈、除去水垢3. 相关链接盐酸的毒性及中毒急救方法:盐酸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消防措施: 如欲氯化氢气体泄漏,可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 也可用大量水扑救。消防人员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及全身防护服。盐酸泄漏时, 处理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手套。将地面洒上碳酸氢钠。用水冲洗,经稀释后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侵入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毒理学简介: 氯化氢吸入后大部分被上呼吸道粘膜所滞留,并被中和一部分,对局部粘膜有刺激和烧灼作用,引起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在高浓度氯化氢作用下,动

56、物尸检可发现肺水肿及出血。兔吸入 6400mg/m3 浓度的氯化氢 30 分钟,可因喉痉挛、喉水肿、肺水肿死亡; 吸入 5000mg/m3,1.5 小时,在26天后死亡。盐酸属强酸,可使蛋白质凝固,造成凝固性坏死。其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坏死和溃疡。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的穿孔、瘢痕形成、狭窄及畸形。临床表现: 本品烟雾吸入后即刻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呛咳、 流泪、 咳嗽、胸闷、呼吸加快 ; 检查可见鼻腔及咽喉粘膜充血及水肿,并有浆液性分泌物; 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吸入高浓度烟雾可引起肺水肿,出现紫绀,呼吸及脉搏加快,咳嗽加重,咳血性泡沫痰; 两肺可闻湿罗音,体温升高或正常

57、,血压下降。胸部线检查可见肺水肿影象。高浓度吸入时,有时尚可引起喉痉挛或水肿,甚至导致窒息,很快死亡,其原因是由于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误服盐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嘴唇,口腔和咽部可见有灼伤,甚至形成溃疡。 呕吐物中有大量褐色物及食道及胃粘膜的碎片; 严重者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 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以及便秘、腹泻等。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雾刺激后,可发生皮炎,局部潮红、痒感,或出现红色小丘疹以至水泡; 若皮肤接触盐酸液体,则可造成化学性灼伤。处理方法: 急性吸入中毒: 立即脱离现场, 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盐酸烟雾所致急性气管炎

58、时,可用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必要时给氧。如刺激症状明显,咳嗽频繁,并有气急、胸闷等症状,可以0.5异丙基肾上腺素1ml 及地塞米松 2mg 雾化吸入。误服中毒:严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胃穿孔。可用 2.5氧化镁溶液、牛奶、豆浆、蛋清、花生油等口服。禁用碳酸氢钠洗胃(或口服) ,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的危险。其他进行对症疗法。皮肤和眼的处理: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灼伤处用5碳酸氢钠液洗涤,尔后处理创面同烧伤。溅入眼内,即以大量温水冲洗,尔后以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可的松眼液滴眼。创面较大时,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腐蚀品分类(按化学性质):酸性腐

59、蚀品。如: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6 页溴酸、氢碘酸等;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烧碱)、氢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钾、硫化钠、氨水10%含氨 35% 等;其它腐蚀品。如:苯酚钠,氯化铜,氯化锌等。腐蚀品特性:(1)强烈的腐蚀性。在化学危险物品中,腐蚀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很多金属、 有机化合物、 动植物机体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这类物质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动植物机体、纤维制品等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2)易燃性。 许多有机腐蚀物品都具有易燃性。如甲酸、冰醋酸、苯甲酰氯、丙烯酸等

60、。(3)氧化性。 如硝酸、硫酸、高氯酸、溴素等,当这些物品接触木屑、食糖、纱布等可燃物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引起燃烧。(4)毒性。 多数腐蚀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用鸡蛋壳治胃酸过多: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 93,蛋壳中还含蛋白质3.2,碳酸镁 1.0,磷酸钙及磷酸镁2.8,此外,蛋壳的内膜, 有很好的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鸡蛋壳研成的粉末进入胃部覆盖在炎症或溃疡的表面,可降低胃酸浓度, 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方法为: 将蛋壳洗净打碎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炒黄(不能焦) ,然后研成粉末,研得越细越好,用红糖水送服,1 日 23 次, 1 次 35 克,见效后用量逐减。七、教学反思在做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铁

61、锈、CuO 反应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碱性氧化物要取用得尽量少, 用药匙小头的背面取一次就可以了,此处稀硫酸必须过量,否则在加热的过程中,生成的 Fe3会水解生成Fe(OH)3胶体,溶液的颜色会从棕黄色变成红褐色。盐酸和CuO 反应时,盐酸的浓度稀一些为好,否则会得到绿色的CuCl2浓溶液,干扰学生的观察。对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采用微型实验,使用六孔井穴板或四分培养皿,可以节省时间和药品。为使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形成完整的网络,本节课简单介绍了酸与金属的反应,由于这个知识点要在第六章学习,因此这里的介绍很简单,只是让学生理解酸有能与金属反应的性质,不作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的探讨,更不提金属活动性。另外

62、,由于上学期有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很多老师已经在那里介绍过氢气的制法,这样的话这里只需要回忆就可以了。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共3 课时)第 2 课时稀酸的性质探究(二)一、设计思想通过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结合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即酸的通性。 通过实验、 复习、归纳出酸的通性的过程,既是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完成了对酸的通性的知识建构以后,为巩固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设计了盐酸走迷宫送挑战书的学生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完成任务,学生既

63、要运用酸的通性,还要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做实验,因此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又是自主设计实验、展开探究的过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的五条通性。(2)应用酸的通性来设计实验,鉴别盐酸和NaCl 溶液。(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2. 过程与方法(1)体会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6 页(2)学会用“规律”指导学习的科学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辨证关系。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归纳酸的通性,并运用酸的通

64、性解决问题。教学难点:酸具有通性的原因。四、教学用品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石蕊、酚酞、大理石、Na2CO3溶液、 Cu(OH)2、CuSO4、 NaCl 溶液、镁、锌、生锈严重的铁钉。仪器:培养皿、试管、滴管、试管夹、酒精灯。媒体和教具: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小黑板。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2 设计实验方案8 新学习任务1 回忆盐酸化学性质 9 运 用 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6 追本溯源3 探究稀硫酸化学性质4 分析实验现象5 比较两种酸的化学性质7 归纳稀酸的通性10 小结和作业2. 流程说明1 回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通过复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来引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2 根据所给仪器和

65、药品,小组设计实验来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填写实验报告,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3 小组动手实验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记录实验现象,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构建稀硫酸化学性质的认知结构。5 观察比较,发现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很相似。6 从结构上寻找原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是由于组成的相似。7 酸的组成相似, 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根据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归纳出稀酸溶液的通性。8 创设盐酸走迷宫的情景,学生的任务是帮助盐酸走出迷宫,其实是依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寻找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9 盐酸走出迷宫后给了同学一个挑战,设计尽量多的实验来鉴别盐酸和

66、氯化钠溶液。学生运用盐酸的酸性设计一系列有明显现象的实验。10 酸的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而酸根的不同也会使它们表现出个性。用小结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全面认识事物的观点。请学生回家用食醋除去水壶里的水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六、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6 页复习盐酸的化学性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酸所处的环境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同时,知道稀盐酸具有五条化学性质,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五条?用小黑板呈现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看看稀硫

67、酸的化学性质。回忆稀盐酸的五 条 化 学 性质。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盐酸的化学性质来引出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请利用给你的药品(稀硫酸、石蕊、酚酞、Na2CO3溶液、 Cu(OH)2、Mg 、Fe2O3等),小组设计实验来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见附表)。小 组 设 计 实验,动手操作,记 录 实 验 现象,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组织学生探讨具体物质的性质,引导他们去感知每一种重要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现象投影学生的实验报告,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报告。总结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能与 Cu(OH)2反应;能与 Fe2O3反应,还能与Cu

68、O 反应;能与 Mg 反应,也能与Zn 反应;能与 Na2CO3反应。汇 报 实 验 现象、化学方程式和得出的结论。总结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感受实验报告的作用。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对比小黑板上盐酸的化学性质,大家可以发现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很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观察对比板书上两种酸的化学性质。感受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追本溯源,理解酸化学性质的相似对,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因为组成相似,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所以稀酸一般都具有这五条化学性质。它们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从结构上理解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归纳酸的通性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稀酸的五条化学性质。 (边说边板书)稀酸的通性:稀盐酸

69、和稀硫酸都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是酸的一个通性;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这是酸的通性之一。稀盐酸和稀硫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也是酸的一个通性。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时,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在反应前后的价态不变。稀盐酸和稀硫酸能与Zn、Mg 反应放出氢气,上节课我们将镁条放在柠檬酸溶液中也看到气泡。说明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也是酸的一个通性。酸与金属的反应,我们到第六章学习金属的时候再深入学习。稀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 碳酸钙、碳酸钠属于哪类物质?属于盐。与某些盐发生反应是酸的又一个通性。和老师一起归纳 稀 酸 的 通性:能与酸碱 指 示 剂 作

70、用; 能 与 碱 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根据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归纳酸的通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6 页HNO3ZnSO2CaOCO2Ca(OH)2CuOH2OHeCaCO3H2SO4O2盐酸出口巩固应用盐酸的化学性质。掌握了酸的五大通性,有人要给你们送挑战书了!这个“人”就是盐酸!盐酸要穿过一个极其险恶的迷宫,把挑战书送给你们。迷宫里面有一些吃人的野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野兽会把他吃掉,哪些野兽会吃掉盐酸呢?现在

71、我们进行小组比赛。比赛规则: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寻找出所有吃人的野兽,然后每人轮流写出1个野兽吃掉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好后立刻交给老师,写得既快又准确的小组胜出。明 确 比 赛 规则,寻找迷宫里的野兽,写出相应的方程式。创设迷宫情景和 比 赛 的 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落实盐酸与四类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实物投影仪将前三名的小组写的方程式投出来,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每个反应中“野兽”所属的物质类别。识破了野兽你们得帮助盐酸选择一条安全的路线!识破并分析出野兽。师生共同选择路线,学生说、教师描画路线。巩固对盐酸化学 性 质 的 掌握。设计实验方案现在盐酸走出迷宫了,他给我们的挑战是

72、:利用现有的试剂和仪器,你们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证明我是盐酸而不是氯化钠溶液呢?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 象 和 方 程式。接受挑战,设计鉴别盐酸和氯化钠的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大家想出了很多方法,操作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有哪些呢?还有哪些有创意的方法呢?很好, 同学们会设计方案,还会评价方案。酸的通性里有现象的反应才能被用来鉴别盐酸,我们圆满完成了盐酸的挑战。大理石、 镁带、石蕊与酸的反应最简单。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向其中 加 入 稀 盐酸,沉淀会消失。每一种方案都是对酸的通性的应用,体会实验方案与知识的关系。小结酸的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而酸根的不同也会使它们表

73、现出个性。今天我们掌握了酸的通性,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逐渐掌握各种酸的特性。体会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树立全面认识事物的观点。布置家庭作业尝试用食醋除去保温瓶内的水垢。回家做实验。应用酸的通性解 决 生 活 问题。2. 主要板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6 页一、酸的通性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遇酸变红 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 色。2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 + 碱 盐 + 水3酸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 + 碱性氧化物 盐 + 水4酸能跟活泼金属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酸 + 活泼金属

74、盐 + 氢气5酸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酸 + 盐 新盐+ 新酸二、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的组成相似,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附表:稀硫酸化学性质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或结论稀硫酸中加入_ 稀硫酸中加入_ 稀硫酸中加入_ 稀硫酸中加入_ 稀硫酸中加入_ 3. 相关链接氧化物: 既不能跟酸也不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不成盐氧化物。CO、NO、 H2O 都属于不成盐氧化物,虽然 CO 能跟 NaOH 反应:CONaOH催化剂HCOONa,但是在生成盐时没有同时生成水,所以 CO 仍属于不成盐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CO、 NO、 As2O3、

75、 TeO2除外) , 有些过渡元素的高价氧化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rO3、Mn2O7等) 。含氧酸脱水而生成的酸性氧化物,叫做酸酐,例如SO3叫做硫酐,有机酸失水后的生成物也叫酸酐。碱性氧化物包括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其他金属的低价氧化物,如Na2O、BaO、CaO、CrO、MnO2等。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有Al2O3、ZnO 和某些过渡元素中间价态的氧化物,如Cr2O3、 Mn2O3等。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 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

76、,且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粘膜、腐蚀物品。1过氧化氢 (hydrogen peroxide) 是无色透明液体,深层时略带淡蓝色, 用水稀释的过氧化氢可以降低它的分解活性,微酸性液体,具有漂白作用,其分子内含有活性氧47%。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热量和水蒸气。过氧化氢对热、杂质、冲击、酸度、强光等均有敏感,极易发生分解,须加入少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安定剂,如磷酸及其盐类、 锡酸盐、 8-羟基喹啉等。 室内空气消毒时使用1.53%过氧化氢喷雾,20 mL/m3作用 3060 分钟。 10%过氧化氢可杀灭芽孢。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空气的相对

77、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力越强,相对湿度低于20%,杀菌力较差,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气雾用于空气、物体表面(墙壁、家具、地板等)消毒,溶液用于餐具、便器、手等消毒。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6 页2过氧乙酸( Peroxyacetic acid)是无色液体,有难闻气味。一般商品过乙酸不超过40%,过氧化氢不超过6%,含水和微量硫酸。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包括铝,是强氧化剂,加热至110左右或由于自发化学反应发生爆炸,在稍高温度下分解而产生氧气。使用方法和范围:0.1%的过氧乙酸110 分钟可杀灭细菌繁

78、殖体,0.5%的过氧乙酸5 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和真菌,30 分钟可杀灭枯草杆菌芽孢。溶液用于浸泡消毒餐具、便器、体温计等,过氧乙酸气雾浓度达到1g/m3可杀灭物体表面的芽孢,可用于墙壁、家具、地板等消毒。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但温度降至-20时,仍有明显杀菌作用,喷雾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力越强,相对湿度低于20%,杀菌力较差,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有机物可能减低杀菌力。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其稀溶液极易分解,应于用前配制,并避免接触金属离子。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强烈的腐蚀和漂白作用,使用时注意。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放置12小时后再

79、使用。3臭氧( ozone)是浅兰色的气体或兰色液体,浓度低于2 ppm 时可闻到令人愉快的特有的气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强氧化剂,不稳定。溶液遇振动、热源、明火或浓溶液与强还原剂反应会发生爆炸。杀菌迅速,无残留。熏蒸消毒:用于空气、饮用水、果蔬、餐饮具、生活用水、游泳池水等的消毒。高浓度臭氧对人有毒,大气允许浓度为0.2 mg/ m3,工作场所允许浓度1.0 mg/m3。液化臭氧钢并应存放在阴冷处。人不应停留于消毒场所。4二氧化氯( chlorine dioxide )室温时为黄色至红黄色气体。具有明显刺激气味。强氧化剂。少量水解生成氯酸、亚氯酸。加热分解放出氯气。遇光不稳定,在暗处稳

80、定。遇太阳光、热、与汞或一氧化碳接触当空气中浓度超过10%容易爆炸。二氧化氯性质极不稳定,临使用时生产或在二氧化氯稳定液中加入活化剂。采取浸泡、 擦拭、 喷洒等方式消毒,适用于医疗器械、餐具、饮用水及环境表面等消毒。100 mg/L 作用 30 min,杀灭细菌繁殖体,500 mg/L 作用 30 min,杀灭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1000 mg/L 作用 30 min,杀灭芽孢,饮用水消毒的剂量为5 mg/L 作用 5 min 。消毒效果易受有机物影响,碱性条件下消毒能力下降。二氧化氯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后应及时清洗。七、教学反思关于酸和碱的通性, 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

81、求,只在活动建议中提到比较盐酸和稀硫酸的共性;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则明确写了理解酸的通性;教材中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请学生归纳稀酸溶液的化学性质。由于稀酸是一个集合的概念, 不是具体的物质, 考虑到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占优势,教学设计时先学习具体的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再归纳稀酸的通性, 这样处理比较符合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共3 课时)第 3 课时碱的性质探究一、设计思想本节课要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教材采用了探究式的写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由于学生刚学过稀酸的化学性质,

82、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稀酸的通性并据此类推碱的性质,实验探究之后再进行简单归纳和小结。 对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补充实验,由于准备比较费时,学生个人实验难度大,且观察起来现象很明显,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来落实知识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二、教学目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26 页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2)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3)掌握碱的通性。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强

83、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碱的通性的学习,理解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感受量变到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碱的四条通性。教学难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四、教学用品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仪器:试管、广口瓶(或锥形瓶)、双空橡皮塞、小气球、胶头滴管。媒体和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4回忆酸碱中和反应11巩固练习12设计实验方案1以旧引新2类比猜测碱的化学性质3实验验证碱与指示剂的反应5 回忆C

84、a(OH)2与CO2的反应9归纳碱的通性10思考与讨论7形成酸性氧化物概念8实验探究碱与盐的反应6演示 NaOH与CO2的反应2. 流程说明1 复习酸的通性,有助于类比学习碱的性质。2 根据酸的五条通性,类比猜测碱的化学性质,这能为学生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提供思路。3 通过实验验证NaOH 和 Ca(OH)2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的作用,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结论。(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NaOH 和 Ca(OH)2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这里再通过实验加深印象)4 回忆酸碱中和反应,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 回忆 Ca(OH)2与 CO2的反应,引出NaOH 与 CO2的反应

85、,以学习碱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6 教师演示教材上NaOH 溶液与CO2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了压强的改变来产生间接现象证明反应的发生。7 学习酸性氧化物的概念,知道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8 通过两个简单的试管实验,使学生理解碱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2 页,共 26 页9 归纳总结碱的通性,形成碱的通性的知识网络。10 通过思考与讨论固体NaOH 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应该怎样保存固体氢氧化钠?来巩固对氢氧化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理解。11 通过

86、练习巩固学生对碱的通性的掌握;学习综合考虑酸和碱的性质来解决问题。12 尝试设计更多的实验方案来证明NaOH 与 CO2确实发生了反应,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六、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以旧引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的性质,知道稀酸具有五条通性。 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五条通性吗?酸为什么会有通性呢?碱是否也具有通性呢?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回忆酸的通性。酸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碱也有通性,因为碱的组成也比较相似,含有氢氧根。复习酸的通性,有助于类比学习碱的性质。猜测碱的化学性质对照酸的通性, 请大家猜测一下碱可能会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87、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测。(2 已经学过,不重点讨论,5 也不作过多拓展)对照酸的通性,学生可能提出下列猜测1.与指示剂反应;2. 与酸反应;3.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4.与盐反应;5.与非金属反应。猜测过程能为学生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提 供 思路。碱与指示剂的反应我们一起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请大家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注意: 因不溶性碱不能形成溶液,我们 只 研 究 可 溶 性 的 碱 (KOH 、NaOH 、 Ca(OH)2、 Ba(OH)2、NH3 H2O)使指示剂变色的情况。结论一: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

88、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NaOH 溶液Ca(OH)2 溶液石蕊变蓝变蓝酚酞变红变红通过实验探究NaOH 和Ca(OH)2溶液的 化 学 性质。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前面我们学习了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盐和水, 请大家来写几个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注意:可溶性碱与酸反应需要借助于指示剂观察反应的进行;不溶性碱能溶解于酸中,而且只会与酸反应。结论二: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1、氢氧化钠与盐酸、硝酸的反应方程式:NaOHHCl NaClH2O NaOHHNO3NaNO3H2O 2、氢氧化钠中和精制石油时过量的硫酸的反应方程式:2NaOHH2SO4Na2SO

89、42H2O复习酸碱中和,熟悉相关方程式。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金属氧化物大都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什么氧化物呢?我们学过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吗?NaOH 也能与 CO2反应,大家根据石灰水与 CO2反应的方程式,类比写出NaOH 与 CO2反应的方程式。回忆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现象,反应的方程式:Ca(OH)2+ CO2 CaCO3+H2O;2NaOH+CO2Na2CO3+ H2O。将已有知识纳入新的认知结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3 页,共 26 页演示NaOH与 CO2的反应演示教材 P15 的实验:在充满

90、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锥形瓶。提问:小橡皮泡会逐渐涨大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原因: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应中消耗了,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下降,空气通过短玻管进入橡皮泡而使小橡皮泡膨胀。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形成酸性氧化物的概念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注意: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如: CO2、SO2、SO3等;CO、 NO、 H2O 等少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里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 将尾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大大减

91、少二氧化硫的含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尝试写出 NaOH 与 SO3、Ca(OH)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 Na2SO3+ H2O;Ca(OH)2+ SO2 CaSO3+H2O;2NaOH+SO3Na2SO4+ H2O;结论三: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学习酸性氧化 物 的 概念,知道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实验探究碱与盐的反应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3 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溶液各显什么颜色。再分别加入1 毫升 NaOH溶液。结论四:碱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巩固练习: 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氯化铁溶液的反应。 (用此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

92、)观察试管里的颜色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Cl2 Cu(OH)2+ 2NaCl 蓝色溶液蓝色沉淀3NaOH+FeCl3Fe(OH)3+3NaCl 棕黄色溶液红褐色沉淀Ca(OH)2+Na2CO3 CaCO3+2NaOH 。学习碱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第六章还会学习,此处不作过多要求。归纳总结碱的通性组织学生共同归纳碱的通性; 1. 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 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3. 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 碱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师生互动,共同归纳碱的通性。形成碱的化学性质的认知结构。思考与讨论固体 NaOH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93、应该怎样保存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不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而且还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密封保存。创设情景,巩固对NaOH 物理、化学性质的掌握。练习巩固1盛有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三瓶无色液体, 请选用一种试剂将它们鉴别开来。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NaOH + SO2(2)NaOH + H2SO4(3)NaOH + CuSO4考虑酸和碱性质的不同,选择酸碱指示剂中的紫色石蕊试液来鉴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将酸和碱的性质联系起来 解 决 问题。设计实验方案NaOH 与 CO2反应的产物Na2CO3也能溶于水,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怎么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呢?小组讨论:是否可以用

94、酸碱指示剂?不可以,产物也提高学生实验 设 计 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4 页,共 26 页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证明这个反应确实发生了呢?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前面学习过的证明 NaOH 溶液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实验设计。显碱性能否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利用压强原理,还可以有哪些方法?2. 主要板书三、碱的化学性质(通性)1. 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 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NO3NaNO3+H2O 2NaOH+H2SO4Na2SO4+

95、2H2O3. 碱溶液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CO2Na2CO3+ H2O;2NaOH+SO2 Na2SO3+ H2O;4. 碱溶液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2NaOH+CuCl2 Cu(OH)2+ 2NaCl 蓝色溶液蓝色沉淀3NaOH+FeCl3 Fe(OH)3+3NaCl 棕黄色溶液红褐色沉淀Ca(OH)2+Na2CO3 CaCO3+2NaOH (用此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3. 相关链接烧碱的物理性质:纯的无水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熔点为318.4,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装、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易

96、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放出热量。烧碱的化学性质:烧碱易溶于水,溶液呈强碱性。氢氧化钠水溶液由于浓度不同,可以生成含有1、2、3.5、4.5 和 7 个水分子的水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强碱性化工原料,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无机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能从水溶液中沉淀金属离子成为氢氧化物;能皂化酯类, 生成相应的有机酸钠盐和醇;能脱除化合物中的氯化氢,如氢氧化钠与氯丙醇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和氯化钠。烧碱的用途:烧

97、碱被广泛应用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制造,同时也被应用于生产纸浆和造纸业,生产肥皂和洗涤剂,化学,清洁,炼油,冶金,食品,生产人造纤维和纺织等工业领域。在石油炼制工业中用于除去硫化氢和硫醇类的硫化物。用于食品加工(蔬菜水果去皮)和精制植物油。可代替部分纯碱制造玻璃。加工再生胶,酸性废水处理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等。烧碱在造纸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碱性特质,它被用于煮和漂白纸页的过程。烧碱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在污水处理厂,烧碱可以通过中和反应减小水的硬度,调节水的pH;对废水进行中和;通过沉淀消除水中重金属离子。 在工业领域,是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再生剂。在纺织工业中,烧碱被用于纤维的

98、最终处理和染色。烧碱一直被用于传统的生活用途,直到今天, 肥皂、 香皂和其它种类的洗涤用品对烧碱的需求量依然占烧碱的15左右。制造肥皂是烧碱最古老和最广泛的用途,在制造肥皂的过程中,烧碱被用来中和脂肪酸。烧碱的腐蚀性:烧碱具有极强腐蚀性,其溶液或粉尘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如不慎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清水冲洗10min;如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min,然后再点入2%奴佛卡因。 严重者速送医院治疗。空气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99、 - -第 25 页,共 26 页烧碱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0.5 mg/m3。 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 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应涂以中性和疏水软膏于皮肤上。生产车间应通风良好。熟石灰的用途:1. 环保中和剂:作为强碱性药剂中和酸性废水或者重金属废水,使酸性废水成为中性。吸收锅炉烟气中的SO2,使排放烟气含硫量符合环保标准。对废水中胶体微粒能起助凝作用,并作为颗粒核增重剂,加速不溶物的分离。能有效的去除磷酸根、硫酸根及氟离子等阴离子。2. 化工原料、添加剂、助剂、填料制革、冶金、涂料、石油润滑油、造纸、食品、药品、饲料等。3. 其他用途:材助割剂、土壤稳定

100、剂、混凝土调质剂、化学试剂、石膏板嵌缝凝结剂、建筑粘合剂配料,烷基磺酸钙、医药止酸剂、收敛剂、硬水软化剂、塑料纤维等。4. 废水处理效果比较, 是废水处理的常规碱性药剂,与含量30%的氢氧化钠碱液相比,每吨氢氧化钠碱液的价格与每吨氢氧化钙粉剂相当,但从处理效果看, 采取氢氧化钙粉剂的价格还不到采用氢氧化钠碱液的50%,从混凝脱色的效果看也要优于氢氧化钠碱液,是全世界公认的首选碱性中和药剂。七、教学反思本章的实验较多, 学生多次经历利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根据性质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促进学生理解酸和碱的性质的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设计和评价能力应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章中学生两次经历对

101、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设计实验产生间接现象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第一次是证明NaOH 溶液和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当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只是让学生阅读讨论教材实验的原理,做到对这一方法的了解。本节课中NaOH 和 CO2的反应也是先请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实验的原理,在课的最后请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由于证明这个反应的方案可以有很多,教师也可以在学习了盐的性质之后单独安排一节课深入全面地讨论这些方案并让学生动手实验。碱性氧化物部分练习几个拓展方程式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对于一般学生不要求他们过多的记忆这些拓展的方程式。第六章将会系统学习碱和盐的反应,此处的介绍只为构建碱的化学性质的完整网络,不作过多要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6 页,共 2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