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课件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7252808 上传时间:2024-07-1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PPT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NA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遗传物质的证据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格里菲思体内(小鼠体内)体内(小鼠体内)转化实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强毒株表面的多糖夹膜肺炎双球菌强毒株表面的多糖夹膜2 22016.8.132016.8.13从实验现象可作出什么推测?从实验现象可作出什么推测?转化因子是什么呢?转化因子是什么呢?3 32016.8.132016.8.13问题:问题:1.如果没有步骤如果没有步骤,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加热杀死后的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型活细菌转化成菌转

2、化成S型活细菌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的转化因子?不能;无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实验结论不能;无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实验结论2.如果让你完成该实验过程,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如果让你完成该实验过程,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问题?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重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重复原则。如四组实验所用小鼠应选用年龄体重相复原则。如四组实验所用小鼠应选用年龄体重相同同(近近)且健康的,所用且健康的,所用R型活菌液、型活菌液、S型活菌液的型活菌液的浓度、注射量应该相同浓度、注射量应该相同4 42016.8.132016.8.1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在肺炎双球菌的转

3、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 S型细型细菌与菌与R 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则小鼠体内S S型、型、R 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个选项图中的哪个选项 5 52016.8.132016.8.13问题:问题:加热杀死的加热杀死的S菌是菌是怎么将活的怎么将活的R菌转菌转化的?化的?转化过程是否发转化过程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生了基因突变?R菌转化为菌转化为S菌的变异菌的变异属于属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6 62016.8.132016.8.13实验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DNA是遗传

4、物质,蛋白质不是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2.艾弗里艾弗里体外(培养基)体外(培养基)转化实验转化实验S-型细菌型细菌分离提取分离提取1多糖多糖2脂类脂类3RNA4蛋白质蛋白质5DNA6DNA+DNA酶酶R-型菌型菌R-型菌型菌R-型菌型菌R-型菌型菌R-型菌型菌S-型细菌型细菌R-型菌型菌R-型菌型菌7 72016.8.132016.8.132.艾弗里艾弗里体外(培养基)体外(培养基)转化实验转化实验S-型细菌型细菌分离提取分离提取1多糖多糖2脂类脂类3RNA4蛋白质蛋白质5DNA6DNA+DNA酶酶R-型菌型菌R-型菌型菌R-型菌型菌R-型菌型菌R-型菌型菌S-型细菌型细菌R-型菌型菌R-型菌

5、型菌实验中转化率与实验中转化率与DNA纯度有关纯度有关不论怎么提纯,不论怎么提纯,DNA中依然含有中依然含有0.02%的蛋白质的蛋白质8 82016.8.132016.8.13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组成元素组成元素C、H、O、N、PC、H、O、N、S35S32P实验方法:实验方法:生活方式:生活方式: 专性寄生(生活在活的大肠杆菌中)专性寄生(生活在活的大肠杆菌中)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9 92016.8.132016.8.13如何获得含如何获得含32P的噬菌体?的噬菌体?10102016.8.132016.8.1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35S搅拌搅拌

6、离心离心离心离心搅拌搅拌短时保温短时保温短时保温短时保温上清液放射上清液放射性含量高性含量高沉淀物放射沉淀物放射性含量低性含量低上清液放射上清液放射性含量高性含量高沉淀物放射沉淀物放射性含量低性含量低32P11112016.8.132016.8.13实验结论?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噬菌体增殖过程所需的模板、原料、核糖体、酶分别噬菌体增殖过程所需的模板、原料、核糖体、酶分别从哪来?从哪来?12122016.8.132016.8.1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35S32P32P、31P、32S31P、32S13132016.8.132016.8.13囊膜囊膜外壳外壳RNA逆转录酶逆转录酶整合酶整合酶蛋白酶蛋白酶HIV侵染过程侵染过程14142016.8.132016.8.1315152016.8.132016.8.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