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考责任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4420561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思考责任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生思考责任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生思考责任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生思考责任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思考责任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思考责任 Microsoft Word 文档(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要让全体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责任 摘要: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课堂教学的流程是学生思维的流程,课堂上要让全体学生都有思考的责任,让学生通过思考变得聪明起来。课堂上有相当一局部学生在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自然地把希望寄托给自己认为优秀的人,养成了依赖心理,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责任。教师在课堂上应不能给学生自我放逐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放弃参与思考的责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在课堂上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让学生能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欲望 ;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敢于思考;

2、保护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深层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 关键词:课堂上;全体学生;独立思考;责任听过了很多课特别是公开课,其外表共性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泼,踊跃答复下列问题,认真倾听等。但如果细观课堂,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举手的同学却很少,在老师还没点名答复之前,就有一局部同学转身面向班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秀学生,老师们为了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往往也迅速地把答复的时机给了这些优秀生。笔者对一堂州级组织的名师语文示范课作过统计,有四名同学答复下列问题的时机占提出问题总数的55%,那四名同学最多的答复了五次问题,最少的答复了三

3、次问题。上面的课堂现象说明,相当一局部学生在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自然地把希望寄托给自己认为优秀的人,养成了依赖心理,放弃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他的主要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课堂教学的流程是学生思维的流程,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给学生自我放逐的时机,不能让学生放弃参与思考的责任,要让全体学生都有思考的责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一、引导学生学会

4、“提问题,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欲望 。为了改变学生不愿思考的习惯,应以引导和鼓励学生“提问题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首先,要对学生“提问题进行适时的总结,给学生以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定期总结学生提问题的表现,从中评出“提问之星。对于提出了确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建议以学校名义颁发“问题明星奖。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问题。 其次,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开始时,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划分为五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敢提问题;二是能围绕学习中心提问题;三是能提出有份

5、量的问题;四是能尝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五是能在问题解决后又提出新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现有层次,经过与学生本人商量,确定不同的努力目标,并逐步提高层次,使学生尝到思考的甜头,以此带动和形成学生边学习边思考的习惯。二、 给足学生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提问是艺术,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学生都能答复的一定不要再去提问,有难度的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室里寂静,说明学生集中精神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教师在提问后一般会马上让学生答复,如果答不出,不是请优等生包办代替,就是过早地把现成的答案全盘托出。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

6、学生的思维能进行得有多深呢?为了改变这种课堂状况,笔者常这样做,首先是在问题提出来后,不急于把学生叫起来答复,要有一个等待的时间,给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题、深入思考,特别是让思维不太敏捷的学生有个思考的时机。就是有人举手了,估计得到有价值的答案了,也不要急着叫学生答复。其次,教师心中不能有“这个问题最好是谁来答复的预期心理,如果老师常把目光放在班上几个思维敏捷的同学身上,其他同学就自然地把答复下列问题的希望寄托给这些优等生,放弃了独立思考的责任。当学生因理解能力偏低而答复有困难时,我们应该耐心地等待学生,这个等待的时间虽长,却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三、 帮困难学生树立自信

7、心,让学生敢于善于思考。我们的课堂毫无疑问会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几乎不主动答复下列问题,被老师点名答复时一些同学迅速地一句“我不知道以推之,自我放弃和主动边缘化。这些自我放弃思考的学生,缺乏的是自信心,他们的“不知道是“我不行,你别找我,是不愿努力而放弃思考责任的“不知道。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其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一是教师要坚持让学生答复下列问题。走到他的身边,扶他起来,手搭在他肩上,传递一种老师是关心保护你、老师会帮助你的一种信息,给予他温暖和鼓励,等着他,一定要让他开口说一说。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很值我们学习借鉴,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

8、:“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而对孩子出色的答复,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 二是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着力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当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拿不

9、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三是挖掘学生答案中合理的地方,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其获得成功感,而不是挫败感。笔者教学?七颗钻石?时,请一个不举手的同学来用“歧视说一句话,等待思考一阵,他答复“我歧视她。看他的神情,我发现不可能再答复什么了。于是我问:“你为什么歧视她?是不是她的行为让你讨厌?他点点头说:“她爱乱拿别人的东西。我对大家说:“这位同学不是歧视同学,而是歧视讨厌的行为。爱憎清楚,很不错。尽管这样用“歧视未必合理,但我意识到,对这样的同学,面对此时的情形,首要的目标不是更正,而是保护。四、 保护优秀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深层思考的能力。课堂

10、上优秀学生对答复下列问题很积极和踊跃,手举得高高的,表达了参与的强烈愿望,他们答复下列问题的时机要相比照拟多。如果都要满足优秀生的答复需求,其他同学就会关注等待优秀生,不再去思考。如果经常不让举手的优秀生答复下列问题,就会挫伤其积极性。为兼顾全体,教师就必须机智地处理课堂。首先,难度不太大的问题,优秀生会较快的得出答案,过早地举起小手,这时候教师走到他们身边去,温柔地把举起的小手按下去,传递一种“等等,让别的同学想想的信息。其次,设法给优秀生创造表现的时机。在听了其他同学的答复后,让优秀生来评价或补充,说说自己的见解,锻炼其深层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得到升华。 五、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思考的方法,在

11、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教师要在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 首先,要重视揭示思考问题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应介绍自己所运用的思考方法,尤其在解题教学中,更应注意将自己的思路揭示给学生。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思考,现场分析,现场推演,让学生直接看到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教师还应注意了解和研究学生思考问题时的方式和过程。为此,一方面要教会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思路讲出来;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提问、对话、练习、做作业、测验和个别辅导等途径,获得有关反应信息,从中观察和掌握学生的思路。 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

12、行思考训练,使之逐步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从宏观上来讲,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学会联系地、开展地、辩证地思考问题。具体的思考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思考法、综合思考法、发散思考法、聚合思考法、逆向思考法、联想思考法、形象思考法,演绎思考法、归纳思考法和推理思考法等。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训练呢?归纳起来就是“渗透、领会、运用,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渗透中让学生领会意义,在领会中试着应用,在应用中逐步形成能力。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交流运用科学方法思考问题的经验。 教师的作用自不待言,应充分发挥其鼓励、引导、解惑的作用,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但决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要把教师作用的发挥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尽量引而不发,留有余地,尽量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这就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了学生去进行思考和学习。 参考文献: 1苏B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郅庭谨教会学生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魏书生好学生好学法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