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现代教育理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534284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威现代教育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杜威现代教育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杜威现代教育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杜威现代教育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杜威现代教育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威现代教育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威现代教育理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威现代教育理论“按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行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 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 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单纯地学习书本上的课文, 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这是杜威对十九世纪美国学校教室的形象描述。然 而,这样的情景却惊人相似地还出现在21世纪中国的教室里。当我们的教育迈入新时代的时 候,或许我们会突然发现,今天面临的许多教育问题,在杜威那儿都能给予我们新的启迪。约翰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 创始人

2、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第二节杜威的教学观一、从做中学的教学论思想(一) 在儿童的现实生活中“从做中学”杜威以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从做中学”的 教学论思想。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然而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 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的活力和阻碍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教学不 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 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做是根本,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从做中 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3、教学过程就是“做” 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 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 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 习,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贯彻“从做中学”的原则,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 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渗透到教学过程、课程、教学方法、教 学组织形式中去。是对传统的知识中心、讲授中心和教师中心的全盘

4、否定和批判。杜威提出“人们最初的知识,最能永久令人不忘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为此,教育就应 循着获取知识的“自然途径”,为学生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那么教 学就应以表现个性和培养个性,以自由活动和已从经验中学为主。(二)思维五步与教学五步杜威“从做中学”的原则鲜明地体现在他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的论述中。在他的教学 理论体系中,以儿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活动既是教材,也是教学方法。这种活动以儿童的需 要为中心,他的教学方法看重解决儿童怎样学的探讨,而不是看重教师怎样教。杜威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思维又称为“反省”或“反思”,即对所产生的 疑难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进行反复观

5、察、思考、设问、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过程。反省思维的功 能,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 的情境。就是说,在反省前,处于迷惑与纷乱中;而在反省后,则得到一种制胜、满足和愉 快的直接经验。思维在这前、后之间按照一定的步骤发展进行。杜威提出思维的五个步骤, 也称为“反省思维的五个阶段”。第一:暗示,在情境中感觉要解决问题的暗示;第二:理 智,明确要解决的疑问是什么;第三: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第四:推理,推断锁定 假设的内在含义;第五:检验,用行动检验假设,从而解决疑难,取得直接经验。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有机体适应环境、解决疑难时的一种行为。杜威强调在

6、个人活动中 展开思维,在思维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把思维五步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就形成他所提出 的教学的五个步骤。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对活动本身感到兴趣的连续 性活动;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他要占有 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第四,他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所想出的解 决问题的方法;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去 发现它们是否有效。这是一种“从做中学”的教学步骤,在“做”中思维,通过思维提出和 解决问题,在“做”中验证所获经验的有效性。(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杜威认为,采取“从做中学”的方式,

7、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是一个社会 集团的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渊博知识和成熟的经验。若说儿童享有自由 以后,教师便应逊位而退处无权,那是愚笨的话。他又说:“为了减轻教师的责任,有些学 校里,不让教师决定儿童的工作,或安排适当的情境,以为这是独断的强制。”“不由教师 决定,而由儿童决定,等于让偶然的事情,偶然的接触来决定。”“你不让教师来决定,不 过以儿童的偶然的接触,代替了教师的计划而已。教师有权为教师,正是因为他是最懂得儿 童的需要和可能,从而能够计划他们的工作。”由此看出,杜威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他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 他改变了教师主导作用的方式

8、并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第一,教师必须有渊博而熟练的知 识和技巧,在教课时才能有条件去观察分析儿童在学习中的心智活动。第二,教师要有专业 训练。教师是儿童心智的研究者,他要有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巧。才能有效地给儿童以正确 的指导。第三,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在教课前要认真考虑学生有什么旧经验可以利用,如何 使新旧教材联系起来,如何引起动机,如何应用教材等。在强调“儿童中心”思想的同时,杜威并不同意教师采取“放手”的政策。他认为,教 师如果采取对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在他看来,无论从外 面强加于儿童,还是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由于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

9、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因此,在教 育过程中儿童与教师之间的接触更亲密,从而使得儿童更多地受到教师的指导。杜威说,教 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的、更丰富的经验以及更清楚地看到任何所提示的设计中继 续发展的种种可能,不仅是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师不仅应该给儿 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以真正的引导。杜威还特别强调了教师的社会职能。那就是:“教师不是简单地从事于训练一个人,而 且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他所从事的职业的尊严。二、儿童中心论(一)儿童中心主义杜威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

10、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 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 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主要是为儿 童的而不是为教师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所以,在学校 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杜威强调,“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 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思想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甚至整个现代派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 要求。杜威针对传统教育弊病尖锐地指出,在传统教育中“学校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 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

11、本能和活动之中”。 他提出书本、教师应是为儿童服务的,主张把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儿童方面来,使儿童成为教 育的主宰。杜威十分重视儿童这一环节,强调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 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 归宿点,在这两点之间形成教育过程。他批评传统的教育过程强迫儿童死记硬背,填鸭式地 灌输书本知识,这种教育无异于牛不饮水强按头,是对儿童天性的摧残和压迫。杜威呼吁把 儿童从传统教育中解放出来,提出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进行教育,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和兴 趣,调动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围绕儿童组织一切教育措施,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

12、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彻底改变当时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二)对传统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的批判杜威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批评传统教育“把教学看作把知 识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的洞穴中去填补这个缺陷的方法”,认为“旧学校”由于单纯 依赖课本而把师生关系弄得如同抽水筒与蓄水池的关系一样,把教和学的关系变成了讲和听 的关系;与此同时,他还激烈抨击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置学生于完全被动状态的 做法。教育和教学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提倡儿童的个人自由 和自我表现。他反对传统教育将儿童看成是被动的接受者。他指出由于儿童以

13、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不应继续采用过去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儿童理解的教材。学习的科目要服务于儿童生长 的需要,教学主要以实际的形象操作为主。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依照儿童的兴趣组织各种活动。教师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去,尽可能使学生 意识不到教师的存在,师生在活动中要融为一体。对教师与学生问题。杜威的观点有三:第一,必须站在儿童立场上,以儿童为教师教育 的出发点,坚决克服传统学校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抑制过多的现象。第二,教师不应该采取对 儿童予以放任的态度,放弃他们的指导责任。第三,教育过程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真正 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杜威主张“从做中学”,反对传统

14、教育的“书本中心”。他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 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出要以 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杜威批评以学科 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仅仅是根据各科固有的逻辑组织知识,并不顾及儿童方面的因素,如身体 发育状况、心理成熟程度、经验背景知识以及认识需要和兴趣程度等,并且由于它们如同纯 知识、纯学术的研究而不适应当时大工业科学发展的需要。他尖锐指出,在传统教育制度下, 难怪人们看到儿童天生厌恶学习,或者觉得智力活动不适合他们的天性,必须强迫或巧妙地 哄骗他们来参加这个活动!提供教材和处理教材的法则就是包

15、含在儿童自己本性之中的法 则。杜威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都建立在他原 始本能的基础上,儿童的心理活动就是他的本能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促使儿童本能发展的 潜在可能性,那么,儿童就不可能生长和发展。人的本能冲动是潜藏在儿童身体内部的一种 生来就有的能力。它最初是自发的,而且是没有一定形式的;它是一种潜能,一种发展的能 力。它是一种独创的和创造性的东西;是在创造别种东西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东西。它是天 然生来、不学而能的种种趋向、种种冲动。这些本能冲动就是儿童发展和教育的最根本的基 础。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批判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他指出“传统教育”有三个

16、弊病:一是“传统教育”传授过时的死知识,这种知识以固定的教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教 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二是“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去训练学生;三 是“传统教育”的教师是传授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的代理人。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病就是使 学校教育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相割裂,没有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生活的形式,没有使“个 人因素和生活因素”相协调,忽视培养个人与别人共同生活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三、杜威的课程观(一)按照学生的兴趣与需要选择教材杜威认为,所谓教材,就是我们在进行一件有目的的事的时候,所观察、追想、阅读和 谈论的种种事实。学校教材乃是“用于读、写、算、历史、博物、图画、唱歌、物理、化学、 近世语、外国语等等科目”。他认为,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教材要使儿童感 到“有兴趣”,这样,儿童才肯用心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儿童由于爱好而尽力去探索,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就有助于深刻理解他所学习的对象。杜威认为,兴趣是任何有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