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医务科应知应会(三乙资料)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4.50KB
约16页
文档ID:560710457
医务科应知应会(三乙资料)_第1页
1/16

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医务科应知应会四、出院相关制度,病人出院如何办理?1、出院计划:主诊医生和责任护士制定出院计划,必要时让家属参与2、出院指征:每一个主要的病种均有出院指征3、批准同意:患者出院、转当地医院或转家庭病房继续治疗,需经主治及以上医师批准同意4、准备充分:出院医嘱原则上由经治医生在头一天或当天上午开出并为患者准备好以下材料:门诊病历和出院记录;为要求证明的患者提供诊断证明、休息证明5、出院审核:护士接到出院医嘱(出院许可证)后,做好复核记录、签名,输入出院标志,并交代出院带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或家属带出院许可证及预交款收据前往住院处办理相关手续6、办理结帐:根据需要提供住院费用汇总明细清单并提供预约时间办理7、出院指导:经治医师与责任护士提供适合患者病情的出院健康指导,如饮食、休息等,经治医师根据病人疾病的复诊时间,通过病区的医生工作站,帮助患者预约好复诊时间和专家,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8、自动出院:病情不宜出院而患方要求自动出院者,医师应加以劝阻,充分说明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说服无效应报请科主任批准,由患方签署相关知情文件后办理出院手续拒绝签名时,病程录中写明情况,请在场的第三方证人签名并留下联系方式。

五、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出院宣教:由经治医生和责任护士进行医师、护士根据病情为出院病人给予必要的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宣教出院病人随访:⑴出院病人随访由医院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完成,对每位出院病人进行回访⑵随访时间 :一般患者随访两次,分别在出院后7天、1个月慢性疾病患者或重症患者随访3次,分别在出院后7天、1个月、3个月⑶随访内容:追踪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并给予适当的保健指导;如遇需患者主管医生解答的问题时,联系患者的主管医生,由主管医生完成出院回访⑷出院病人的复诊预约工作:经管医生通过医生工作站,帮助患者预约好复诊时间和专家;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按照出院医嘱用、短信提醒患者准时到相应的门诊复诊,并为患者预约好复诊时间六、转科、转院流程、患者转接登记制度1、转科需经转入科室会诊同意,经主治医师批准后由经治医师开转科医嘱、写好转出记录2、重危病人转科、关键科室之间转科(急诊、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病房之间转科)时必须有医务人员陪送,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同时必须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及登记3、转科病人要有完整的转科记录及接科记录,转院病人有完整的出院记录(需记录转院转科理由、目的、注意事项及转运途中可能风险等)。

4、急危重症患者的转科、转院⑴必须初步处理,病情相对稳定后⑵经三方同意(转出科室,转入科室/医院,患方同意),必要时签知情同意书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⑶由医务人员陪护至转入科室或医院,床边交接患者的病情及相关资料,做好记录并签名七、患者身份确认1、住院患者的唯一标识是住院号我院门诊输液室、病区检验、住院病人使用条形码管理2、患者信息包括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或身份证号码3、在执行下列操作时,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问患者:“你叫什么名字?几岁或几床?或看腕带”⑴有创诊疗前⑵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时⑶在转接患者时八、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1.医务人员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2.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和选择3.主动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计划的制定、实施和医疗决策过程,患者在接受检查、手术(或有创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主动监督医务人员是否核对了包括姓名、身份、手术部位等信息。

4.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5.向患者或家属公开我院接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和途径医疗投诉:医疗安全办 (行政一楼,65736545);行风投诉: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行政三楼,65001234);日常接待投诉:门诊大厅触摸屏(文明缺陷管理系统),门诊大厅服务台(65736531),住院大厅进出院办(65736682),24小时总值班:13780070039九、维护患者权益,患者权益包括1、人格尊严和尊重,享有平等医疗权2、知情同意权和选择权3、隐私权4、医疗决策参与权5、申诉权十、保护患者隐私 1、患者的病情及健康资料,属于个人隐私患者住院志上记录了患者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配偶、疾病状况等等,都是患者的私密信息性病、非婚生子、肝病等信息也属于患者个人隐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都对患者负有保密义务2、《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3、医护人员不得随意泄露患者的疾病信息,不得随意拍摄其病变照片4、做好患者床头卡信息的管理,做好患者检测报告单的管理等。

5、不在公开场所讨论病情或进行谈话6、治疗操作时,拉上窗帘,不过度暴露身体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对病人隐私的保护措施(调阅患者信息权限):门诊病人:限门诊医务人员用门诊就诊卡调阅该病人门诊诊治信息;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住院病人:限本科室医务人员调阅该科住院病人诊治信息十一、尊重患者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 尊重和保护患者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尊重少数民族患者许多不同的宗教禁忌,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患者按照自己意愿从事宗教和民俗活动的自由,要主动询问患者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忌讳,并设法帮助少数民族患者安排好检查、治疗及生活细节回族、基督教、佛教患者的特殊饮食习惯是什么?答:回族——不吃猪肉;基督教——饭前祷告;佛教——素食十二、医保相关规定1、医护人员必须核对参保人身份,杜绝冒名顶替,合理诊治,诊疗过程在病历上详细记载2、限用药品应严格控制在适用范围内使用,自费、贵重药品及耗材要告知并有书面知情同意书3、门急诊一次处方量规定:急性病一般不超过3日量,慢性病一般不超过7日量,癌症、结核病、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病、冠心病不超过1个月量每次门诊治疗原则上以一种疾病为主,最高不超三种疾病和5种药品。

出院带药参照上述要求执行4、特殊病种包括:⑴恶性肿瘤抗肿瘤放疗、化疗 ⑵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疗 ⑶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 ⑷脏器(心、肺、肝、脑、肾)功能衰竭症 ⑸高血压病三期(有心、脑、肾、眼并发症之一者)⑹糖尿病(合并感染或有心、肾、眼、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者)⑺再生障碍性贫血 ⑻血友病 ⑼系统性红斑狼疮 ⑽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专科治疗目前特殊病种门诊发生的费用先由患者自费支付后,去医保中心报销;待特殊病种网络接口联通后,可在门诊直接刷卡结算5、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禁挂名或挂床住院因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疾病,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为参保人员办理转诊、转院手续6、以下原因产生的费用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报销:参保人员违法犯罪、酗酒、斗殴、自杀、自残、吸毒、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和其他人责任致伤等;出国、出境期间;工伤、生育医疗临床用血知识及相关制度五十六、如何进行临床输血申请经治医师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备血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2000ml以上者,由经管医师填写输血会诊单,上级医师核准,经输血科会诊同意,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

输血会诊单于病历中保存急诊用血事后补办手续五十七、输血前须履行的程序?输血前必须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医务科备案,并记入病历五十八、贮存式自身输血分别由哪些科室或专业人员实施?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五十九、血液输注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2、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3、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六十、出现输血反应时应采取哪些措施?1、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值班医师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口头报告输血科值班人员,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送输血科保存六十一、成分输血的定义是什么?成分输血有哪些优点?将献血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注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医疗(核心)制度及相关流程六十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必须接诊,进行仔细检查及必要的处理,如安排会诊、转诊和组织抢救;并做好各项纪录,不得推诿或拖延无亲属陪同的重危病人,先抢救后办收费手续六十三、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日至少1次,新入院病人48小时内必须有主治医师查房,主任(副主任)医师每周至少1次六十四、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1、对疗效不确切和诊治困难的病例、对诊断不明和预后不良的疑难危重病人自动出院病例,应组织讨论2、讨论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主持,根据病例情况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3、讨论结果在病历上必须规范地记录,其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名单、专业技术职务、简要病情、讨论目的、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和记录者的签名另外,科室必须将每次讨论记载在医院统一的登记本上六十五、术前讨论制度1、对四类手术、70岁以上三类手术、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须进行术前讨论2、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主持,讨论时手术者必须参加,并在手术前一天完成3、讨论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情况、手术指征、手术方案、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并发症及防范措施等经治医师在病历上应记录讨论日期、参加讨论者的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和记录者的签名。

另外,科室必须将每次讨论记载在医院统一的登记本上六十六、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死亡记录即刻完成,若因抢救原因不能完成的,在死亡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2、死亡后一周内科室要完成死亡病例讨论,讨论必须由科主任组织全体同志参加,对病情、抢救经过以及死亡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发现和总结问题,吸取经验教训3、讨论结果在病历上必须规范地记录,其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名单、专业技术职务、简要病情、死亡原因分析、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和记录者的签名另外,科室必须将每次讨论记载在医院统一的登记本上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六十七、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各科(包括医技科室、门诊治疗室)应配备抢救设备、抢救药品,并处于完好待用状态2、各科医务人员掌握危重病人抢救预案3、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4、安排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讲明病情及预后,并及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