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0213271 上传时间:2024-01-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晏子使楚一、整体感知:晏子使楚这则古诗开头即点明事情的起因: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楚王的手下献计欲共同侮辱晏子。晏子到出国后,楚王及手下按计划上演一出诬齐人为盗的假戏,而机智、善变的晏子则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用类推的方法进行反驳,挫败楚王的阴谋。二、文章结构: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起因) 楚王和手下预谋侮辱晏子(发展) 晏子反驳楚王(高潮) 楚王低头认输(结局)晏子:机智、善辩、勇敢的政治家、外交家三、写作技巧:展示了高超的语言艺术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蔑,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把握

2、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邪”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得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晏子在反驳过程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地折服了楚王,显示了睿智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十分成功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政治家风度,不辱使命、有理有节的外交家风度跃然纸上。楚王:趾高气扬、自作聪明、傲慢自大的神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窘态表现无余四、同步练习(一)、晏子, 时期, 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著作。(二)指出下列

3、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缚者曷为者也( )同( ) 圣人非所与熙也( )同( )(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1谓左右曰(古 今 ) 2其实味不同(古 今 )3反取病焉(古 今 )4坐盗(古 今 )5坐盗(古 今 )(四)、解释下列短语,揣摩其中的规律1何以 2何为 3何坐 4曷为 (五)、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六)、一词多义: 楚王闻之 (代这件事) 为其来也( )之 齐之习辞者也( )为 何为者也( ) 吾欲辱之 ( ) 生于淮北则为枳( ) 婴闻之,橘生(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使 晏子

4、将使楚 ( )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 上使外将兵( )习 齐之习辞者也( ) 学而时习之( )固 齐人固善盗乎( ) 汝心之固( )(七)、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1)何以也以: (2)缚者曷为者也曷:(3)齐人固善盗乎固: (4)人楚则盗则:(八)、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1)晏子将使楚使: (2)楚王闻之,谓左右曰谓:(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习辞: (4)王曰:“何坐?”坐:(5)吏二缚一人诣王缚: (6)晏子避席对曰避席: (7)吏二缚一人诣王诣:(九)、翻译以下句子。(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5、。(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十)、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把“淮北”比为;把“橘”比为,把“枳”比为。(十一)、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晏子: 楚王: 人琴俱亡一、整体感知本文写的时王子猷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第一句写了弟弟子敬先亡,然后写子猷通过“都不闻消息”推断子敬已经死了,但其说话时语不悲伤,给人们留下疑团;去奔丧的途中,子猷一路不哭,更加加深疑问;待盗悼念时,通过写子猷掷琴,表现了对弟弟独特的悼念方式,结尾“月余亦卒”,使我们明白了子猷之所以对“子敬先亡不悲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和弟弟又

6、在九泉之下相见了。全文基调低回,以不悲更突出其悲。二、结构内容人琴俱亡:子猷、子敬俱病笃 子敬先亡(人亡) 子猷:奔丧不哭; 取琴弹,不调掷地(琴亡); 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情感:手足情深三、写作特色1、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有个性,主要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得恰如其分,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语言十分简洁。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子敬先亡、子猷问丧、子猷奔丧弹琴、子猷掷琴、子猷月余亦亡的情节均展示得淋漓尽致,在情节的展示中,子猷痛悼爱弟的形象入木三分,深入人心。而子猷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人琴俱亡”的哭喊又增添了多少凄凉,令读者唏嘘扼腕

7、,感叹世事无常!四、同步练习(一)填空1、本文选自 ,是记载 的笔记小说。作者 ,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的文学家。2、这则故事写了 ,表现了 。(二) 解释加点的字 子猷问左右 ( ) 俱病笃 ( )而子敬先亡( ) 何以都不闻消息( )此已丧矣 ( ) 便索舆来奔丧 ( ) 便径入坐灵床上( )弦既不调已经( )掷地云( ) 因恸绝良久( ) ( )月余亦卒( ) 语时了不悲( ) 子敬素好琴( )(三) 翻译下列句子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3、语时了不悲。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7、

8、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四)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画一处)1、因恸绝良久 2、月余亦卒 3、子敬素好琴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便索舆来奔丧 6、此已丧矣7、何以都不闻消息 8、都不哭(五)一词多义亡:而子敬先亡( ) 亡羊补牢(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已:此已丧矣( )惧其不已( )已而夕阳在山( )了:语时了不悲( )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绝:因恸绝良久( )以为妙绝( )沿溯阻绝( )群响毕绝( )(五)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六)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七)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小石潭记

9、一、整体感知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结构内容小石潭记: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小潭清流形象比喻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抒发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三、疑难问题:1、如何理解文中作者所流露的“乐”和“忧”的情感?乐与忧并不矛盾,这是柳宗元在特定背景复杂情感的流露。柳宗元在政治上失意之时,便随友人游览山水。在游小石潭时,作者被小石潭的清幽秀丽打动,于是,便产生了喜悦的情绪;但作者的情感主流是郁闷的,短暂的快乐之后,一旦看到清幽的景物,便睹物伤怀而产生“忧”的心绪。因此,“乐”与“忧”并不矛盾,它们极和谐地融入本文,使文章产生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2、文中的“小石潭”有什么深刻的象征意义?小石潭景色清幽,秀丽奇异,但却被世人忘却,无人欣赏,又远离尘嚣,这正象征乐作者怀才不遇、被人贬斥的处境,这也正是永州八记的一大风格,即用被遗弃于荒郊野外、不被人发现的美好景物象征自身处境,从而表达作者复杂的情感。3、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