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学科数学班级日期册数第七册单元第四单元内容末尾有0和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竖式简便计算的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教学难点:结合算理理解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制定依据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整数乘法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对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回顾和整理结合梳理进一步学会在整数乘法运算中结合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进一步强调对乘法运算结果进行验证,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研究“积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总结梳理基于乘法运算的数量关系,充分体验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作准备2.学生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为多位数的乘法计算打下了基础,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方法掌握也比较容易。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结果应如何对位,使学生明白其中的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乏味,教学中可将计算和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知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60×50 240×20师:你是怎么口算的?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2.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预设: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探究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 1.出示问题例2(1):(1)例2(1)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全长5000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这道题算式因数末尾有0板书因数末尾有0)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尝试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师: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③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60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2)师: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3)出示题目: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怎样列式?106×12=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指名汇报算法出示错例:积漏写0.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思考并小结: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2.出示问题例2(2):(1)例2(2)从乌鲁木齐到郑州全长3079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30小时能到达吗?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师:观察这道题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这道题算式既因数中间有0,又末尾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尝试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师: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师: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0×3=1=1进了位要加到来。
师:如果末位对齐,个位上的0乘106得几?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2)师: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3.练一练780×54 208×40 107×130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生1:先不算末尾的0,所以3和6对齐生2:2个0是因数10×10=100得来的生3:个位上的0乘160得0.省略不写更简便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增加中间环节106×12=,是因为考虑到106×30=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在学习了末尾有0的160×30的基础上先学习106×12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再过渡到106×30,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习中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
3道算式包括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直接让学生计算,从前面的“半扶半放”到现在的“完全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巩固练习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1.第一关:数学门诊部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3)650×40=2600 ( )先让学生判断(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2.第二关:选择超市1)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2)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A.3 B.4 C.5(3)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32先让学生去猜想,再笔算验证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 )=2400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对练习过程中既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打破思维定势想问题,开放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初步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课重点,加深印象,强化目标意识教学板书反思和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