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作业----学情分析参考表.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794579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阶段作业----学情分析参考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三阶段作业----学情分析参考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三阶段作业----学情分析参考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阶段作业----学情分析参考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阶段作业----学情分析参考表.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情分析参考表单姓名王霞性别女年龄43学历本科职称中一教龄19职务教师所任学科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版本人教版单元名称高二年级必修4 第2单元(专题)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学情分析对本学科的情感态度一、 学生对本学科的看法;1)高二学生喜欢哲学课,尤其是男生比较多。因为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辨能力提高。但哲学的内容比较抽象、涉及的问题范围大、和我们的生活比较远点,不像经济现象、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具体可见,所以给学生的哲学学习带来了难度。大部分学生学习完第一单元后,任然弄不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发展的阶段;为什么要有物质和意识的区分;弄不清物质和意识的区别等问题,有的学生学了

2、一单元之后告诉我说:老师,我现在更迷糊了。2)高二学生明白了学习对他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不会也必须学习,因为高考要考。所以,他们学习很刻苦、态度很积极。二、 对本学科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1)不喜欢的原因:哲学内容抽象、空洞;什么世界观、方法论对我们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影响和直接的作用。2)喜欢的原因:哲学课上的哲理故事、二难推理、和矛盾分析法中的实例包含的道理、及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三、 在课堂上的表现;1)课堂上他们或而思考、或而争论;2)他们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分析道理,但不愿自己讲或说,更不愿意动笔写、动脑记忆了。四、 遇到困难时的态度。(了解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情况,通常有两条途径:

3、一是问卷调查,二是个别访谈。)大部分同学遇到困难时,等老师讲或等同学做。许多学生愿意和老师说哲理性的内容,但不愿意做习题。在这种情况下,1)教师讲课要找学生愿意聊得话题或社会的焦点或生活的热点问题入手,让学生从感兴趣的材料、故事情境入手,让他们有话说、并参与进来;2)同时教师选择情境后,问题设计要和教学的内容紧密相关、且不易过难,学生思考后要能找到包含的道理和运用的方法论;3)材料选好后,教师自己要取舍材料内容、以抓“关键信息和关键词”引导学生,从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运用原理。4)教材内容设计成有利于学生辩论的话题;学生已经学到的与新知识相关的知识学生学了第一单元后,尽管许多的问题,好

4、像什么也不明白似的。但他们凭感觉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还是明白了。主观和客观也有了大致知道区别了。主管和客观的范畴在第二单元里面说的“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真理的客观性-实践的客观性”-客观认识(意识)的主体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实践的主体性、主观性、能动性-主观学生已有知识中,可能缺乏对学习新知起支撑作用的知识,或存在会起干扰或混淆作用的知识1、“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尤其是客观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认识的干扰。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观点如:、王守仁、贝克莱;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观点如:黑格尔、朱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混淆干扰对“主观和客观、意识、认识、实

5、践”的理解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的理解不了-一般和特殊、个性和共性对“物质客观实在性”概念的理解干扰3、“不同时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发展阶段”-有助于学生理解事物运动变化绝对性和静止的绝对性、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4、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事物在运动、且运动变化有规律学生的学习期待1、有关哲学家唯物派和唯心派的代表的系统理论阐述。2、弄清“物质客观实在性和客观存在”的区别。3、主观和客观的区别: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4、意识、认识、实践的关系5、意识能动性和反作用6、认识的能动作用和反作用7、物质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8、原理与方法论、哲理、道理的内涵与区别前测对教学的启示对学生前测反应的问题:1、相关知识没记住,尤其是基础知识需要加强记忆。如:“物质客观实在性和客观存在”的区别。主观和客观的区别: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2、有关联的概念没分清,如:意识和认识在他看来没区别3、相近的概念和原理没分开:意识能动性和反作用、认识的能动作用和反作用、物质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4、不会审题,抓不主关键信息和材料里的关键词,不会审读材料5、答题时,原理与方法论、哲理、道理没区别,一起写在试卷上。6、相关原理和方法论没有建立联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