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市化战略.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757862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城市化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成都城市化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成都城市化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成都城市化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成都城市化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城市化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城市化战略.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城市化的区域背景从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来看,城市与区域是不可分割。没有区域经济的支撑,城市发展就会缺乏后劲,孤掌难鸣;没有中心城市的繁荣,区域发展就会缺乏动力,群龙无首。经济发达的城市密集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联系强度和便利性的不断增加,并随着城市交通网络体系的完善,区域向巨大的城市群地区演变,日益走向区域城市化、区域城镇群体和城乡一体化的格局。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我国大城市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大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强调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中,这一趋势尤为明显。从世界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来看,大都要经历大城市大

2、城市带(或城市群)大都市(连绵)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乡融合而不断推进。成都在西部地区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广阔的平原腹地,成都平原地区良好的城镇发展条件和基础,以及初步形成的相对密集的城镇群体。成都要在西部崛起,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强调区域整合,以“团体冠军”为发展目标,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在区域的整体发展中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成都要在西部大开发中承担更重要的作用,必须树立区域整体发展意识,认清它在中国西部地区、长江产业带、成渝经济区以及成都平原经济区等不同区域层次的地位和作用,以区域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带动功能。(一)西部大开发与长江产业带20世纪90年

3、代中后期,中国提出的“T”型区域开发战略和大西部开发战略的背景下,成都应“立足西部、巩固枢纽、面向长江、坚实龙尾”:1立足西部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2000年1月成立了由朱镕基总理领导的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总揽全局,在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世纪实施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显著地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4、努力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的西部地区。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战略重点地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源优势地区,另一类是经济相对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成都平原地区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优势明显,同时已经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城镇群,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应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地区,通过其示范、辐射和扩散机制,带动四川省的发展。西部地区由于其特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差异,事实上分为西南和西北两大经济片区(参见胡序威的全国六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从现实情况看,西部还没有一个大城市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档次、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辐射范围能够涵盖整个西部地区。就经济总量和

5、辐射能力而言,成都、重庆和西安无疑在同一层面上。西部大开发提出了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要选择现有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黄金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促进“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产业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的发展。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的合理转移,繁荣城镇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大中小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长江上游产业带是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区域之一,西部开发总体规划中提出:沿长江黄金水道,

6、以长江航道、上海至成都的高速公路,沿江铁路等交通干线为依托,发挥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的枢纽作用,支撑川渝地区的综合开发。积极发展交通、商贸、金融、信息等综合服务业,加快发展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中药和生物制药、旅游等产业,充分发挥现有工业基础的作用,加速国防科技工业调整、改革和发展。发挥农业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化进程。充分利用沿江、沿路的区位条件,促进市场发育。加快发展成渝地区、攀(枝花)成(都)绵(阳)地区、长江三峡地区。通过建设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扩大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2面向长江在我国的“T”型区域开发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长江产业带也极有可能成为继沿海地区之后

7、的又一个发达经济走廊。我国早在1996年的发展计划中就已经把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作为即将形成的中国七大经济区之首,提出要形成“一条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综合型经济带。”可以预见,随着长江三角洲的崛起以及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充分发挥,再加上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的发展,长江产业带完全有可能成为又一个高密度城市经济走廊,发挥辐射中国的作用。长江产业带的整体经济优势并没有沿海的三角洲经济区那么明显,因此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但这正好预示着长江产业带在经济方面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根据有关的测算,到2020年沿江七省二市的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过沿海地区(不含沪苏浙)当年的水平。不仅如此,考虑到

8、长江产业带沿岸城市良好的工业基础,以及在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如果通过经济和产业的横向联系将这些城市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长江产业带将会发挥沿海地区无法比拟的整体优势。成都不是一座沿江城市,1995年底,提出“长江产业带”的概念后,所涵盖的地域范围扩大了,包括了沿江省份的省会城市。这种地域范围的扩大更多是从经济布局和带动辐射的“点轴带动模式”角度出发,对于经济联系强度的考虑并不十分充分,长江产业带不同地段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强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作为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成都处于长江产业带的边缘地带,与另一中心城市重庆的经济联系并不紧密,同沿江城市产业带之间

9、的经济分工协作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城市群的整体性不强。成都作为长江产业带的一部分,但又不属于沿江产业轴带,在很大程度上被排斥在沿江城市经济产业的联系之外。A.O.Hirschman 的“中心边缘论基于区域的非均衡增长学说,认为区域的发展由于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在发达地区的持续作用,出现了区域要素和结构的集中生产资源、运输成本以及外部经济(城镇体系)的集中化。成都在长江产业带的整体区位处在中心和边缘的交汇区这种交汇点最为根本的特性是能够及时的接受中心地区的经济辐射,也能够将这些辐射和自身的经济能力再次扩散到边缘地区;其二,往往交汇区是生态和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区,生态和经济处于不断的关系中(有时候生态和

10、经济是正相关因素,但是一旦发生生态突发事件,两者之间关系又转向负相关面)。正是这样,成都需要明确自身在长江产业带中具有的经济承上启下和生态不稳定的结构。3巩固枢纽成都地处西部地区的地理中心,是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货运输枢纽和全国公路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双流国际机场是全国六大航空港之一。成都是联系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是西藏对外联系的门户。成都联南接北,承东启西,在西部地区的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不可动摇,成都的发展应巩固这一枢纽地位,立足西部,面向长江,坚实“龙尾”,完善“T形轴”,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成渝经济区成渝产业带成都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两个城市,相距仅300多公里,

11、其区域整体发展优势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关于成都和重庆之间这一区域的称谓有很多,但无非有两类,一类是从经济联系角度提出的产业带、经济圈、经济带、经济走廊等;另一类是从城镇发展和城市化角度提出的都市圈、城镇密集区等。由于城市化进程本身也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增加,所以这两类称谓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所涉及的范围也基本相同。1成渝产业带(经济走廊)成渝产业带的范围为成渝两市及成渝沿线的市县,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所涵盖的地市有所争议,我们认为应包括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内江市、自贡市、泸州市和重庆市,长300多公里,宽5-10公里。这一范围集中了四川一半以上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大中型企

12、业,是川渝两省市乃至西部地区发展势头看好的经济走廊,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区已形成工农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的城镇体系。区内城市的产业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成渝高速公路等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关系,增强了各市的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同时,各市间的依存关系十分明显。从产品市场来看,重庆、自贡、内江等市的产品开拓川西乃至西北地区市场,主要以成都为依托。重庆的长安汽车、嘉陵摩托车等支柱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内江的糖、酒以及自贡的食盐等产品,都是以成都为重要的批发集散地。近年来,重庆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在市场开拓上,进一步加大了以成都为依托的力度。同时,成都的产品如电子、量具、刃具等名优产品,还有自贡、内

13、江两市的高档产品辐射川东以及长江流域地区,也主要以重庆为依托。交通方面的依存关系也十分密切,以重庆为依托,通过长江出海,是成都等无港城市的重要出海通道,加强了这些城市与沿江城市的联系。此外,区内城市还存在着互补关系。从资源方面看,成都市域除钙芒硝储量居于川渝首位外,其余矿产资源储量不大;重庆境内有丰富的煤、天然气、铝土矿以及全国最大的锶矿;自贡以岩盐、黄黑卤等矿产储量占优势;内江的水泥石灰岩较为富足。可见,各市资源条件差异显著。从区内城市的工业结构来看,也是各有所长,总体上形成成都、内江偏轻,重庆、自贡偏重的基本格局。从产品发展战略上看,重庆以汽车、摩托车等产品为支柱,成都以电子及信息产业、医

14、药、食品、机械为支柱产业,自贡则偏于盐化工、新型建材,内江偏于小型柴油机、汽车零配件等产业,各市之间保持了良好的产业分工。从科技力量来看,成都和重庆较强,其间的其他城市相对较弱。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成渝产业带内各城市间的依存关系和互补关系将会进一步加强,应从产业带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有效协调各市关系,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2成渝经济区(都市圈)成渝经济区的范围与成渝产业带的范围基本一致,包括了是成都、重庆两市之间及其附近地区,国内有学者称其为我国5大城镇密集区之一。在王建提出的我国“九大都市圈”格局中,成渝都市圈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划分是借

15、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把那些GDP在1000亿美元上下,有明显的中心城市且中心城市的制造业比较发达,主要城市间的距离在300公里以内的地区作为规划未来的都市圈的雏形。由于未来20年内我国将处在工业化(加速制造业发展)的高峰阶段,所划分的九大都市圈,人口一般都在5000万到1亿以上,面积一般超过4万6万平方公里。王建的“九大都市圈”a. 关于王建的“九大都市圈”概念,国内城市规划和地理学者普遍一致认为,其概念对应于城市经济区的概念。从目前我国都市区发展的实际来看,目前发育较完善的都市圈主要有沈大都市圈、京津唐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和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成渝都市圈和成渝经济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

16、种构想。3成渝关系:竞争与合作近期竞争是主调;中长期合作唱主角随着全球化进程和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经济中的作用逐渐削弱,区域越来越成为拥有独立利益和自主权的单个主体,不仅如此,随着区际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传统的区域经济界限也存在着突破重组的可能,区域间的协作与竞争将会成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这也意味着,由于资源和空间的有限性,为了在经济体系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获取更多经济利益,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谁先把握先机,占据领先位置,谁就能获得较大的发展,谁在竞争中晚到,就有可能成为其他区域经济上的附庸,失去主动权,可以说,这将是一场决定城市未来命运的竞赛,每座城市必然全力以赴。四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