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748428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 姚璐珩【摘要】家庭教育要想获得成功,既需要家庭内部的步调一致,也需要家庭与学校的步调一致。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步调一致 成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从家庭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来看,他们之间更多一层血缘关系。就是这一点使家庭教育在实施中表现出感染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血缘关系使子女对父母有一种特殊的信任感与亲切感,因而对父母的教诲愿意听取。父母的喜怒哀乐时刻感染着子女,他们之间的心理相通使子女时刻受到父母的不自觉的

2、影响;从家庭教育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来看,家庭教育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使子女通过耳濡目染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严密计划和系统性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有两种形式:一是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子女进行影响。比如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批评等,这是一种显性教育;二是家长利用和控制家庭环境并使之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如注意自己的言行,布置家庭环境等,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两种教育形式使得家庭教育表现出熟知性和继承性。父母子女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最多,所谓“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便说明了这一点。长期的家庭教育熏陶使子女自然而然地把家庭中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即定型化

3、和自动化的条件反射系统。其实质就是人的人格心理形成的生理基础。所谓“家风”、“家传”就是家庭教育继承性的一种证明;从家庭教育实施的时间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表现为早期性和终身性。正因为此的家庭教育特点也就必然带来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也父母,败也父母”已成为当前青少年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内部的步调一致,也需要家庭与学校的步调一致。一、家庭内部的步调一致1、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

4、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2、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家长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重视夫妻的交流。有一短文谈青年的或中年的夫妇需要有意识地创造话题,以加强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此言极是。其实孩子的

5、教育问题就是夫妇间的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例如,妻子认为孩子必须在外衣里面套上秋衣、秋裤,丈夫认为完全不必。妻说这孩子易感冒,非穿不可。丈夫说:“你能穿裙子,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穿单衣服!”妻子很生气,觉得丈夫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结果双方均感不快。其实两个人各有自己的道理,都是为了孩子好。之所以产生不快的结果,是由于没有把穿衣这件事当成是有关孩子教养的问题而加以理性的交流、探讨。妻子的道理就在于孩子自出生以来穿戴一直偏暖,且每逢换季就易感冒。丈夫的道理在于孩子的体格只有锻炼才会强壮,易感冒正是穿着过多的恶果。也许丈夫曾读过孩子耐寒锻炼方面的文章。既然如此,何不就自己之所见、所思、所想与对方交流交流呢?

6、交流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夫妻在各自对孩子有意识地施加影响方面,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自身成长经历以及各自社交范围和层次的支配。通过交流、分析,可以梳理家教思想,可以发觉有益的潜能,抑止无益的影响,可以使夫妻各自的见闻与思考变成双方共有的见识,在孩子的教养上取得更多的一致,并对各自的教育观念做出更多的反省和改进,从而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合力。4、重视教育的分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托着奶油蛋糕,一个提着藤条鞭这种方式的家教只有一中可能的结果,就是失败。这个道理讲起来,绝大多数做父母的都懂得。但在现实生活中,采用这种教育分工方式的家庭依然不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里面可能

7、有父母的个性和性格方面的原因。一个就似“奶油蛋糕”温柔甜蜜,另一个则像“藤鞭”冷峻刚强,在教育上的分工是“自然”形成而非有意如此。或者,父母的一方对孩子过分疼爱而不善管教,另一方则对孩子期望过高却无耐心,这也易形成“自然分工”状态。还有就是“有意分工”了。认为孩子犯错又不听教导时,只有藤鞭才能使他就范;孩子讨厌弹琴时,只有“奶油蛋糕”才能使他坐下来练下去。无论是“自然分工”,还是“有意分工”,都于孩子的成长无益。但是,要不得的只是原始的“分工”本身,其“奶油蛋糕”和“藤鞭”却是不能随同“分工”一起扔掉的。只要不使“奶油蛋糕”与溺爱放纵结伴,不使藤鞭与粗暴蛮横为伍,那么这两样东西在家庭教育中的某

8、些情况下,还是有其存在使用的必要的。孩子需要从母亲身上体验到女性的温柔、细腻,需要从父亲身上体验到男性的刚强、魁伟。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对老师的要求言听计从,毫不含糊,而对家长的话却置若罔闻,当作“耳旁风”。这些孩子为什么听老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呢?我认为原因不外有以下三个方面。1、儿童心理上的倾向性所致。因为儿童从入学时起,就接受过爸爸、妈妈“要听老师的话”等教育,有的还感受过社会上尊师传统的影响,加上入学后亲身体验到老师会唱歌跳舞,还会讲故事,自然就对老师十分崇拜,这已逐步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听老师的话,当然就是天经地义的了。在他们心目中,家长的地

9、位往往已处于次要地位,家长的话也就成了次要,可听可不听了。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从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家长对子女从小就过于娇惯、溺爱,造成孩子骄横、任性的脾气和在家中至高无上的心理,家长的话自然不在话下;也有的家长长期以来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训斥、体罚,使孩子在精神上处于紧张、不安状态,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因此不愿听家长的话;还有少数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着距离,不一致,使孩子对某一件事不能形成统一的价值尺度和是非标准,孩子心理上失去了平衡,行动上就会无所适从。如有的家长为了私利,诱导孩子说谎,这与老师要求孩子要诚实、不说谎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孩子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听了老

10、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3、老师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有相当多的老师至今还认为在学校里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至于他们在家如何则很少过问,或者根本不过问。这种教育的“单向性”,也是造成孩子在家就变样的原因。要使孩子从小既听老师的话,又听家长的话,首先要家长(也包括老师)的言行要有是非标准,否则孩子的听话就没有正确的价值尺度,造成孩子被动或无所适从,形成心理上的对立情绪。其次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

11、。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作为家长要检查并纠正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不良倾向,改变自己不正确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法,并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学校的老师应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要求孩子在家听家长的话,做到在家在校一个样,并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如请家长来参加运动会,联欢会,比比谁在家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等,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只有这样,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达到一致的、良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不听家长话的问题,也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总之,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 1李全彩论创造型人格的家庭培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2季成钧主编家庭教育学南方出版社,1998年4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