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7402180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北镇市植保植检站前 言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地区属东北春播玉米区,一年一熟制,生育周期长,多数栽培品种都在150天左右,春种秋收,这样较长的生育时期为玉米发生有害生物的多样性和危害的严重性提供了极有利的生态环境和食物源。据统计,在我地区玉米发生的有害生物病虫害种类约20种,其中严重发生的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红蜘蛛、二、三代粘虫、三代棉铃虫、玉米纹枯病、玉米顶腐病以及单双子叶杂草和农田鼠害等,如不及时防治就会给玉米产量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方便广大农户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我们植保站根据我市玉米生产实际编写了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本手册内

2、容充实,简明实用,可读性强,实用技术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农民朋友们,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你们要抓住机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断增长技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4年3月目 录1玉米螟12玉米蚜13玉米红蜘蛛14二、三代粘虫15玉米大、小斑病16玉米顶腐病17玉米弯孢菌叶斑病18玉米纹枯病19玉米粗缩病110玉米杂草11玉米螟1.1危害症状初孵幼虫借风传播到邻近植株,集中在心叶内取食叶肉或蛀成小孔,受害叶展开后出现横列或分散的小孔。玉米抽雄后钻蛀茎秆,造成茎秆折断。雌穗膨大或开始吐丝时为害,影响雌穗发育和籽粒灌浆。取食为害嫩粒时,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品质降低。1.2发生特点玉米螟在我省

3、每年发生1-2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玉米螟成虫夜间活动为主,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玉米叶背中脉附近。幼虫共5龄,有趋糖、趋湿、趋触和负趋光性。一般虫源基数越大,下代发生的程度就越重。1.3防治方法1.3.1农业措施。选用抗虫品种,及时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九,种植诱杀作物等。1.3.2生物防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优点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利用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由于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所以它不污染环境,更不能在玉米秸杆和籽粒中形成农药残留,为此它是一种绿色防控措施,玉米质量更加安全,而且防治成本低、省工省力,每人每天可放蜂100-150亩,比使用化学

4、药剂防治玉米螟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投入产出比为1:20以上,即投入1元的费用可收回20元以上的粮食损失。放蜂时间分为两次放蜂: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20%时后推10天即是玉米螟田间落卵盛期,结合玉米螟玉米田间落卵量调查,当累计百株玉米卵量达1-2块时即是第一次放蜂适期,根据我地区实际一般在6月中下旬,间隔一周后(5-7天)进行第二次放蜂,共两次。放蜂数量防治一代玉米螟放蜂总量为2万头/亩,分两次投放,每次放蜂数量为1万头/亩。放蜂方法以玉米田地头起15步(每步约60公分)、边行起第15垄为第一放蜂点,并以此放蜂点间隔30步、30垄为下一个放蜂点,以此类推确定下个放蜂点。在放蜂点选择一株玉米,用席

5、米或木制牙签将蜂卡别在玉米中上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首先将选择的叶片向下卷成筒状,将蜂卡卷入近叶茎的三分之一处卵面朝外(蜂卡不要卷),再用席米或木制牙签将其固定,以防被刮掉和被露水冲淋。注意事项放蜂时要做到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安排、统一地块连续防治,按操作技术要求去做,要保证亩足够的蜂量和放蜂次数,保证防治效果,千万不要将蜂卡放在玉米顶尖上或放在心叶内,更不能扔在田间,以免影响防治效果。如遇降雨,可将蜂卡放置在室内阴凉处,次日再放。放蜂期间(前、后10天),玉米田不能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应用白僵菌封垛杀灭玉米螟越冬幼虫白僵菌封垛目的玉米螟在我市一年发生两代,以防治一代玉米螟为主,然而一代玉米螟

6、虫源主要来源于玉米螟幼虫越冬栖息场所玉米秸杆内,即老百姓堆放的玉米秸杆垛。据调查统计,玉米秸杆内的越冬幼虫占总越冬虫量的70-80%,其余少部分来源于根茬和玉米穗轴中。这些幼虫能否化蛹羽化对田间一代玉米螟发生危害程度影响最大,起决定性作用。按每头雌蛾平均产卵350粒、孵化率按70%计算,在垛内消灭一头老熟幼虫等于减少玉米田间120头幼虫危害(:=1:1),因此开展白僵菌封垛就是以菌治虫,将这些未来发生的幼虫消灭在垛内,从而降低虫源基数,削减玉米螟繁殖数量,有效降低危害率,达到防治玉米螟目的。白僵菌封垛优点白僵菌是一种寄生昆虫的真菌,经过人工大量的培养繁殖加工后就可以做为一种微生物农药来防治害虫

7、,对多种鳞翅目害虫都有效,特别是对玉米螟防效更高,而且简便易行、省工省时,效果显著。对人畜无害,既不污染环境又无残留,是一项绿色防虫工程。白僵菌封垛杀虫机理用白僵菌封垛杀灭玉米螟越冬幼虫是根据玉米螟幼虫在越冬前必须排除体内游离水分,以降低体内冰点温度才能安全越冬不被冻死。根据玉米螟安全越冬后又必须从秸杆内爬出重新补充体内水分后才能正常化蛹的生活习性,春季幼虫复苏打破滞育后从秸杆中爬出来活动寻找水源之机,将白僵菌喷在垛内,使玉米螟幼虫接触到药液被白僵菌寄生僵死的原理,达到消灭玉米秸杆垛内玉米螟幼虫的目的。白僵菌在玉米螟幼虫体内寄生后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产生菌丝进入虫体,先期虫体呈粉红色,3-4

8、天后虫体僵硬而死亡,如温度、湿度适宜,整个虫体会长出乳白色绒毛。封垛时间和方法封垛时间:我市处于玉米螟发生二代区即一年发生2代,以二代老熟幼虫为越冬代。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进行封垛处理,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在玉米螟幼虫化蛹前完成封垛。封垛方法:将100亿/克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配成菌液,即0.5公斤白僵菌粉加水50公斤按1:100比例配制,先配成母液,即加入少量水(约5公斤)充分搅拌再配成菌液。将菌液注入机动喷雾机(封垛专用机械容器中,在玉米秸杆垛茬口侧插入专用喷杆,按每平方米1点进行喷施。注意封垛时秸杆必须喷透、不漏喷、不漏垛,蚕区禁用。封垛时,田垛按由垛内向垛外的活动规律进行喷垛,

9、秸杆垛中下部取点密度适当加大,喷雾深度以30-50cm为宜。由于人体接触白僵菌粉过多会产生过敏反应,施用时注意皮肤保护,操作时带口罩、手套和穿上防护服,做好个人防护。1.3.3物理措施。在成虫发生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1.3.4药剂防治。在心叶期,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0.25公斤加入5公斤细砂拌匀,施入心叶中。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等药剂喷雾或滴心,同时可兼治粘虫、棉铃虫和其它害虫。2玉米蚜.2.1危害症状苗期蚜虫多群集于心叶或叶鞘与节间为害,发生严重时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穗期蚜虫刺吸玉米汁液,并产生大量蜜露,致使叶面生霉变黑,影响光合作用,粒

10、重下降,造成减产。2.2发生特点玉米蚜有栖息于心叶中为害的习性,随心叶的展开陆续向新生叶片内集中繁殖为害。随着雄穗逐渐抽出,大量群聚于雄穗苞内,成堆布满各分枝。一般旬平均气温在23-25、旬降雨量低于20毫米有利于玉米蚜的发生。2.3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结合积肥,清除田边杂草,消灭玉米蚜的孳生繁殖基地。生物防治。利用瓢虫、寄生蜂等天敌进行防治。药剂防治。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发现中心蚜虫可以喷施50%抗蚜威可湿粉剂1500倍液。3玉米红蜘蛛3.1危害症状群集于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出现枯黄色或灰白色细斑,发生严重时植株叶片干枯脱落,影响生长发育,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3.2发生特点一年发生

11、多代,在植株上先为害下部叶片,后向上蔓延,虫口密度大时常在叶片或茎、枝的端部聚集成团,滚落地面被风刮走,进行扩散蔓延。3.3防治方法玉米生长前期红蜘蛛易于防治,但后期因植株高大、郁弊,防治操作困难。防治一是农业防治措施及健身栽培基础;二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喷雾防治2-3次,用药量50-60公斤/亩。4二、三代粘虫4.1体态特征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行军虫、五色虫等。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2-3龄幼虫黄褐色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

12、较深,前翅有两个土黄色圆斑,外侧圆斑的下方有个小白点,两侧各有1个小黑点,翅顶角有1条淡褐色斜纹。卵馒头形,稍带光泽,初产白色,颜色逐渐加深,孵化前黑色。4.2危害特点主要以幼虫危害,食性较杂,同时可危害高梁、花生、水稻等其它作物,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时短期内吃光叶片只剩叶脉,造成减产甚至绝收。1-2龄幼虫取食时造成孔洞,3龄后幼虫危害叶片呈现不规则缺刻。一般地势洼、玉米长势不齐、杂草丛生的地块受害重。4.3生活习性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不能在本地越冬,一年发生2-3代,本地区一般发生两代,即二、三代粘虫。我地区发生的二代粘虫是长江以南流域的一代粘虫发生后随高空气流远距离迁飞过来的,在当地取

13、食产卵,繁殖第三代再危害,变成成虫后随当地气候条件的不适宜再随高空气流向南方迁移,世代无滞育,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4.4防治方法防治成虫要利用粘虫趋光性、趋化性,采用杀虫类或糖醋液、性诱剂捕杀,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虫口密度。幼虫防治。当防治指标虫口密度30%时(百株平均有虫30头),可选用40%毒死蜱75-100克、50%辛硫磷乳油75-100克或20%灭幼脲悬浮剂500-1000倍液,兑水50公斤喷雾,另外也可以用其它效果好、高效低毒的有机磷、菊酯类农药或生物农药。5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俗称玉米叶枯病),玉米小斑病(俗称玉米叶枯或斑点病),二者多混合发生,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一般

14、减产15-20%,严重的减产5成以上。5.1危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涉及叶鞘和包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逐渐向两端扩展,形成纺缍形或梭形。大斑病斑中央黄褐色或青灰色,边缘暗绿色,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并产生灰黑色霉状物。玉米小斑病也主要危害叶片,茎、穗、籽粒等病斑椭圆形、长云形或纺缍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有轮纹,高湿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呈黄褐色坏死小点。5.2发生特点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与危害与品种的抗性有密切关系。玉米大斑病田间发病开始在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展,温度在20-25,多雨多雾或连续阴雨天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利于病害的

15、发生蔓延和流行。玉米小斑病,温度高于25和雨日多的天气条件一般发病重,重茬种植密度过大或低洼地发病重。5.3防治方法防治玉米大、小斑病方法一样,应以选择抗病品种、提倡健康栽培为主,药防为辅的原则。农业防治: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轮作,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平衡配方施肥,提高抗性,控制初侵染源。药剂防治:在玉米抽穗前或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用嘧菌酯1500-2000倍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兑50公斤水喷雾,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5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防一次,连续2-3次。6玉米顶腐病玉米顶腐病是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呈上升的发生趋势,在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匀表现症状,心叶从叶基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