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料.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7356553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2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教师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教师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教师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教师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料.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学会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知识要点:教育学、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学对于教师取得教师资格与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意义;教育情景的含义;介入教育情景的实践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及学科要素以及对于教育学研究产生影响;情景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本章考点:教育学、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含义;教育学对于教师从教的意义;教育情景的含义;1、 教育学: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 教育事实:具有广阔的含义。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是 存在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感知、可人事的事物。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的教育实践。3、 教育问题:当教育问题事实积累

2、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进行回答、解释我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问题才是教育科学的开端。4、 教育情境:即教育、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它包含形象化的典型的教育现象和问题。教育情境可以利用文字、音像等多种方式表示教育行为的诸多因素的运行,其中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教育中介三者之间的联系,实施教育的过程、时间、地点。5、 加入情境的教育学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维度组成。6、 教育情境的介入对于教育学研究产生影响:P77、 情景化的教育学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P7第一章 教师 认识教育知识要点:教育的概念;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各

3、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功能;教育的效应本章考点:教育、教育目的、个体发展、个体个性化;教育各要素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第一节 教育的属性1、 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从成分上分析,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3、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以教育为目的吧受教育者作为对象,以其自身的活动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变化。他把教育的影

4、响作为手段,用它来吧自己的活动传导到教育对象上去。(2)受教育者:是教育教育实践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可以分解为:教育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好教育环境。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5、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6、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点: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农业时代社会)或(奴隶、封建社会)特点:教育具有独立的活动领域

5、,从生产劳动好的和会生活中分化出来,产生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丰富起来,学校教育方法注重背诵记忆,主要采用个别方式具有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3)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特点:发展性、生产性、商品性、科学 性、民主性;现代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二节 教育的目的1、 教育的目的: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塔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1)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正确地解释l”中对教育目的做了第一次明确的表述。(2)

6、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鲜明地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3)教育目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2、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1)教育目标体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2)教育目标分类(三大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1、 个体发展:即个体的身心发展。包括个体的“身”方面更多取决于自然的成熟;个体的“心”方面更多受教育的影响。个体的“心”方面的发展反映出来的对

7、教育的需求,主要为个性化和社会化梁方面。(1) 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是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前提。环境;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预定的制约作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教育:规定中人大发展方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2)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顺序性-教育要循序渐进,有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阶段性-教育要考虑学生现有水平,也要提出高于原水平的要求不平衡性-抓关键期,适时教育个别差异性-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长善救失(3) 个体社会化: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

8、社会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包括政治、道德、社会角色社会化。(4) 个体个性化:侧重于个体“独特性”的形成,包括能力、特长、独立自主性、自觉积极性、能动的创造性等方面的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就是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2、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约和促进。(1) 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8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A提高

9、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b能合理操作、使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的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c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能缩短学习新技术或掌握新工种所需要的时间d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e提高加强生产管理的愿望与能力教育是加速现代化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2)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P49政治对教育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种手段是法律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手段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这的思想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受

10、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3)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P50(4)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51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文化的普及教育还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第二节 教育的效应1、 教育的效应指:教育实际干了什么。2、 应试教育的负效应:P57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升学造成学生分化3、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普及性、群众性)、发展性。第二章 教师 认识自己知识要点:教师劳动特点、教师应有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教师的角色、本章考点:角色、敏感性、交往技能、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的角色、

11、角色冲突第一节 情感养成与智能储备1、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1)好老师的职业情感和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促进。(2)促进:指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帮助,包括:通过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缓和焦虑、以及克服优柔寡断。促进的教育态度可以综合为四类:理解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3)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简答:师生交往中,教师应该怎样做?)理解学生:心胸豁达(心胸豁达的第一个品质是灵活性)、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与学生和谐相处:有效的教学取决于有效的交往,教师应该: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交往技能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包含两方面(对学习潜力的猜想、对品德发展的推测)

12、2、教师智能结构:(1) 知识结构:P8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2) 能力结构:P82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教育过程控制能力第二节 教师角色P851、 教员角色:教员角色是教师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能力。2、 领导者角色:P893、 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解决人的人生方向问题、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4、 心理医生角色:P955、 青少年的朋友角色:P966、 父母角色:P987、 榜样角色:P99教师的表

13、率角色主要表现在:言行一致。8、 被攻击的对象的角色:P1019、 研究者角色:P103教育研究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10.学校管理者11、教师的角色冲突:知己朋友与权威的冲突。第三节 教师劳动特点:1、 特殊的复杂性:原因(1)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2)教师劳动任务:既教书又育人(体现了复杂性)(3)教师的工作是综合运用智力的过程,是一种综合使用、消化、传递、发现科学知识、技能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2、 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3、 显效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4、 空间的广延性好时间的连续性5、 劳动量的隐含性6、 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7、 劳动的协

14、作性第三章 透视教育对象知识要点 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的多种特征、师生之间的关系、本章考点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特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教育、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类型、师生关系的改善第一节 学生的本质属性1、 学生是人:是一个能动体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独特的创造性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具有活的成人关怀的需要3、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 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5、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P1326、 学

15、生的社会地位:7、 (1)(学生的权利)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2)我国宪法第46挑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二节 学生的多种特1、 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1) 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左右的阶段,被称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也叫青春发展期。(2)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处于生理上的激变期初中生思维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未成年人开始犯错误的高峰年龄是12-15岁。2、 初中生的气质、性格差异好教育:P144-1473、 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P147-148第三节 师生之间的关系1、 师生之间的关系表现(1)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2)人际关系:情感是人际关系的主要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3)组织关系:(4)心理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教师对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