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7295644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吆喝》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吆喝》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吆喝》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吆喝》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吆喝》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吆喝教学设计凤台八中 刘正爱教材分析: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吆喝写的是现实中业已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往昔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都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本文以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蕴含的浓郁的生活情趣,品味老北京民俗民貌。教学设想:本文教学中宜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时先由生活现象,使学生对吆喝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

2、备与体验。在自读中品味语言。学习课文之后适当开展一些活动,加深对文章的认识和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旧北京有关吆喝的民俗知识,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3、情感与态度: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牢固保护与延续地方文化的意识教学重点:1生动幽默的语言。2结构安排独特。教学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一、情景体验听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看老北京图片,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民风民貌,为走进萧乾的吆喝做情感准备。二、朗读感知1、让学生听录音阅读全文并思考:作者围绕北

3、京城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明确:作者介绍了北京城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不同的吆喝,及叫卖的内容和方法。早晚吆喝:早点、百货、夜宵四季吆喝:蛤蟆骨朵、西瓜、柿子、葫芦2、小组竞猜(听录音猜行当)通过以上活动实现对课文文本的感知。三、研读品味(品味语言特色)品吆喝的“味儿”介绍北京口语特点:讲究分寸,委婉,事物名词后加“儿”作者描写要和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富有京味的语句,并大声朗读,品味其中的意味。例:冰棍儿-三分嘞葫芦儿-刚蘸的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朗读品味法,比较品味法、语境体悟法、生活体验法)品吆喝的“法儿”阅读第11段品析吆喝的“法儿”例:借甲事物形容乙事物:葫芦儿

4、-冰塔儿夸张手法:小玩艺儿赛活的具有戏剧性:就剩两挂啦三分嘞告诉制作过程:蒸而又炸,油油儿又白搭。五、体会情感。作者在吆喝一文中怀念的不仅仅是吆喝的内容,他还怀念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情感。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自豪)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赞美)四、拓展引申:“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而保存城市的记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是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我们该如何保存我们生活的城市的记忆呢?在认知阅读环节中主要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归纳能力,并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做适当评价。在理解阅读环节中,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在反复的读、圈划中感悟文字,促使课文内容的研讨更加深入。拓展阅读环节中,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积累的结合。七、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制作突出了精美与实效的特点,处处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指引,并配以影视资料,辅助教学。八、教学特色本课的教学实现了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习,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特别是教学中设计的拓展延伸,使课堂变成了开放型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并使之整合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