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界-改进教学行为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7266813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学生视界-改进教学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学生视界-改进教学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学生视界-改进教学行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于学生视界-改进教学行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于学生视界-改进教学行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学生视界-改进教学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学生视界-改进教学行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学生视界 改进教学行为摘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的改变基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于是教学行为改进策略的研究成为新课程实施中十分重要的话题。近几年来,一些中小学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积极探索教学行为改进的具体策略,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研究的落脚点更多的是教师本位主义,往往从教师自身的视界出发,寻求课程理念的实践转化,强调从教师个体反思入手,基于已有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改进教学行为,较少注重学生视界的现实理解,没有能够从学生视界的改进教学行为。本文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注重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练习形式多样

2、化以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六个方面来谈谈如何走进学生视界。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充分的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他们心中所想、心中所感。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本人想从以下几点来谈谈:一、概念的界定视界,又称“视域”,是现象学和解释学研究的重要概念,用伽达默尔的话说,“视界属于视力范围,它包括从一个特殊的观点能见到的一切。”胡塞尔把隐含着那些能够从某个事物那里经验到的东西称为“内视界”,把“包含所有那些能够从一个在与其他客体发生联系的对象那里经验到的东西”称为“外视界”。可见,视界属

3、于前判断,也就是对意义和真理的预期。人的前判断产生了变化,视界也会产生变化,反之亦然。据此,这里的“学生视界”特指学生眼中所理解的世界,是学生认知与感觉到的客观与主观世界的统称,具体表现为个体的学习需要、情感需求、发展趋向和个性倾向性,也包括对与之发生联系的所有教学行为方式及意义的需要和期待。“基于学生视界”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对学生视界的理解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又要超越学生视界,体现教育的发展功能,引领学生实现最佳发展。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及教学智慧,对学生实施的教学过程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其中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师生互动行为,具体内容包括:设计行为

4、、实施行为、反馈行为、评价行为等。“教学行为改进”特指教师依据对学生视界的理解,以促动学生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反思教学行为、提炼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措施并付诸实施的过程。“基于学生视界的教学行为改进”意指教师的教学行为是需要持续改进的,而教学行为的改进要从学生视界出发,进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实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个要求的提出,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现有的认知水平,尤其是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现有水平,在

5、吃准、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备教学目标,更备学习目标;备教法,更要备学法;备教路,更要备学路;备教师的活动,更要备学生的活动。在教学“集合”这个课时,课前我对学生做了充分的调查,了解了学生对集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绝大部分学生对集合的概念是笼统的、模糊的,有的学生认为集合就是一个动词,那么,在设计这节课时,我选择从集合动词的意义出发,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了军训时集合这个词的意义,目的是表现出学生对角的原认知情况,然后,通过重新解释定义,协助学生对集合形成科学的理解,再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巩固对集合特征的理解。最后,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再回到生活找一找集合,加深了学生对集合的理解

6、,让学生感受到集合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提起数学,学生常会与艰苦的思索,繁难的演算,复杂的逻辑推理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枯燥的、辛苦的劳动。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学习和实践,我体会到: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环境刺激的积极反应。所以,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7、常见的创设情境的方法有:(一)以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持久性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加上数学内容单一,常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能够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要求,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动儿童主动建构相关的数学知识。(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发现数学知识。笔者曾经听了一节数学活动课,内容是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授课老师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有三个人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学生三人一组互相握手试一试,得出共要握三次手。紧接着的问题是:三个人排队购物有几

8、种不同的排队方法,学生分组排一排,说一说,找出规律,得到有六种排法。最后的问题是:一名同学有3套不同的衣服,怎样搭配才能使她着装漂亮又不重复呢?学生现场动手搭配衣服,找出答案,兴趣很浓。因为这些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亲切感,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学习起来自然兴趣盎然,不觉得吃力和乏味了。(三)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去体验。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它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一位教师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课前特意带领学生沿着操场走了一圈,第一组的学生记下了所

9、走的时间,第二组的学生记下了所走的步数,怎样知道操场一圈的长度?第一组学生就要想办法知道自己每分钟走多少米;第二组学生就应清楚自己走一步有多远,教师让他们去活动中找答案。然后带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出公路边的两根电线杆间的距离,大约50米,再从学校出发走到电视台,数一数共有21根电线杆,大约有1000米,走完这段路就是让学生体验1千米到底有多远,然后估计从学校到哪些地方大约有1千米呢?从学校到麻城商场不止1千米还是不到1千米?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使不易理解的抽象的长度单位具体化了,学生对1千米有了感性认识,同时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活

10、动情境。生活中时时都会用到“估算”,我们从二年级起就教会学生估算的方法。让学生能脱离书本、走进生活,自主的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身临其境的学习,无形中对数学形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然产生一种亲切感。四、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不”:学生能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水平的提高。五、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

11、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评价不再只是为了选拔和甄别,更主要的是为了激励、反馈。人文的激励性评价必将成为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的主流方式。那么,如何利用好课堂评价这个教育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一) 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除笔试之外,还可采取口试、课题活动,日常观察等等,下面着重介绍两种评定方式: (1)有声的评价。有声的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在数学课中对学生表现的口头评价语言。 即时评价:即时评价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当时

12、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课堂采用即时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帮学生建立自信。 延迟评价。延时评价就是在学生对某一事物作出判断后,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学生说或做的正误,而是留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时间或机会,听听学生怎么说后,再作评价。 (2)无声的评价。无声的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用嘴巴说出来的,而是巧妙的用肢体语言或文字来评价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得到发展。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其实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比如,当我发现学生有进步时,我会在学生作业本里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知道吗?你又进步了”;当我发现某位同学作业质量有所提高,我会

13、在数学作业本上写道:“这段时间,我认为你又长大了,懂事了,作业做得很认真。继续努力啊!”当发现一个平时好动的孩子课堂上很守纪律,我会摸摸他的头,朝他笑一笑,以示鼓舞,往往这个时候,这位同学的上课精神会更好。 (二)评价语言应具有针对性。 自从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鼓励,于是,“不错!”“很好!”“你真棒!”“真聪明!”“说的真不错”在一节课中如雷贯耳。开始大家还觉得挺新鲜,可是后来它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一是教师使用这些极端的评价,造成学生自信心的盲目膨胀,甚至有的课堂已经失控了,教师还在一味地表扬“你真棒!”“你真聪明!”而课堂却早已乱的一团糟。二是学生感到这样的评价太单一了,没有

14、针对性,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每次也就是这几句,时间一长表现出麻木的状态。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找准评价的切入点,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差异。让课堂上的评价具有个性化特色,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发展。六、练习形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身到练习中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那么,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喜欢的,学生常玩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学数学,体现了“在做中学”的重要思想。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学中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难以理解的概念、思想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受能力可及的范围内。 走进学生视界,这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话题,只有真正的走进了学生的视界,我们的教学行为才能有所改变,我们的课堂才能绽放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