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38914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一、本讲教学内容1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阅读知识介绍及训练(三)(四) 2单元格测题二、具体内容 (一)阅读知识介绍及训练(三) 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正确辨析理解词义及其作用,除了利用课本上现成的注释外,借助工具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手段。这是培养“自能读书”能力的一项基本功。1认识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当一个词有多个义项时,最基本、最原始、最常用的义项叫基本义(也叫“本义”),其余的义项均为转义。转义又包括引申义和比喻义。引申义是由基本义推演而形成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逐渐固定下来的词义。例如,“急”的本义是“焦躁”,而“气急败坏”的“急”

2、,就引申为“气恼,发怒”。又如,“花岗岩”是一种坚硬的岩石,又可用来比喻“顽固不化”(“花岗岩脑袋”)。因此,我们在解释词义时必须充分注意词的多义性。2解词要“入句“ 阅读中要做到准确解词,除了注意词语的多义性,更重要的是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切忌牵强附会的“望文生义”。所谓语言环境,就是词语所在的句子及其上下文,一个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表示不同的词义或用法。例如,“他不在家”、“他在家读书”、“他在做作业”这三句话,第一句跌“在”是动词,表示“存在于某地点”;第二句中的“在”是介词,表示事情(“读书”)所处的地点;第三句中的“在”是副词,“正在”的意思,表示动作的进行。可见解词不能脱离

3、具体的语言环境。常言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就包含了一方面的道理,也提示了解词应养的良好习惯。3正确使用语言工具书,精心辨析词语义项 中学生常用的汉语语言工具书种类不多,主要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这些工具书的作用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学会运用部首检字法和汉语拼音音序检字法,并读懂工具书的“凡例”,认识工具书中一些特定的符号。只要经常使用工具书,“熟能生巧”,就能运用自如了。 在语言工具书中查到有关词语后,往往会看到多条义项,必须将各义项逐一放入词语所在的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精心辨析,才能做出恰当选择。例如查“狐假虎威”的“假”,就不能根据通常的意义解释为“

4、不真实的”或“假使”、“假设”、“请假”的意义,经辨析应选出“借用,利用“这一确切义项。此外,还要注意辨析同义而不同用法或没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词语。 4了解掌握解释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1)语素解释:如“非难”,解释为“反对和责难”。(2)同义解释:如“闲聊”,解释为“闲谈”。(3)反面解释:如“贫瘠”,解释为“不肥沃”。(4)比喻解释:如“明珠暗投”,解释为“比喻贵重物品落到不识货的人手里;也比喻有才能的人没有得到重视或好人误入了坏人群”。(5)形容解释:如“情投意合”,解释为“形容双方思想感情和心意都很融洽”。(6)定义解释:如“气质”,解释为“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7)词源解释:如“

5、汁青”,解释为“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色的竹子,要用火烤得竹板冒出水分容易,因此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汁青“,后也引申为”“史册”。 由于词是客观事物的概括,而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因而解释词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解释词义,都要做到准确明了,用语简洁。 测试题1查现代汉语词典,联系具体语言环境,解释下边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然后填题后表格。(1)这些“龙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2)这种卑鄙的说法是一种下流的无端的谣言。(竞选州长)。(3)“去吧!好好应酬,不要冲撞着他。”(老杨同志)(4)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5)那里原是

6、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俨然成为绿洲。(向沙漠进军)(6)“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范进中举) 句序词语音序部首除部首外查几画词 义(1)雏形(2)无端(3)应酬(4)消遣(5)俨然 (6)希罕2查查工具书,解释以下两组语句中加点词在上下文中的不同含义。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死海不死)真是“死海不死”。(同上)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同上)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故乡)熟练的纺手趁着一线灯光或朦胧的月色也能摇车(记一辆纺车)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小桔灯)海浪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听潮)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

7、碧绿的沙地来,(故乡)3、以下各句中的“老”字各是什么意思?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将序号分别填入表中。(1)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张师傅在家排行老三。(3)人们扶老携幼走上街头。(4)太阳已经升得老高老高了。(5)将军离休后又回到老根据地和老战友一起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发挥余热。(6)你怎么上课老是迟到?(7)这所校舍太老了。(8)这材料要密封包装防止老化。(9)古老的东方文明国家历史悠久。(10)青菜不能炒得太老(备选义项)A很久前就存在的 B.老年人 C.陈旧 D. 年岁大E原来的 F.经常 .很;极.词的前缀,无实义.跟“嫩”相对.(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 名子序号10义项

8、请指出下边各组成语中哪两个成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将它们的序号填入括号。(). 日暮途穷.穷凶极恶 .图穷匕现 D.穷乡僻壤.一穷二白答:()().偷工减料.忙里偷闲.苟且偷生.偷鸡摸狗.偷梁换柱答:()()。别开生面天渊之别.分门别类.别具一格.久别重逢答:()().莫名其妙.名副其实.名落孙山.名山大川.名可名状答:()(二)阅读知识介绍及训练(四)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培养语言感受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有针对性的训练对文章中重点句子或段落的感受能力,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手段。抓住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中心意思是文章表达的基本思想,这

9、一基本思想是靠材料体现出来的。文章所选的材料都与中心有关,但是,这些材料有主次之分。选取那些足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去感受,选取那些与中心意思贴近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才能深入理解中心意思。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的中心意思是通过选取与雷峰塔有关的“白蛇娘娘”的民间故事片段,并由此生发开去,对这座象征封建统治的“镇压之塔”的倒塌表示了极大的庆幸和欣喜,对扼杀自由、摧残幸福,并造塔镇压白娘娘的罪魁法海无情的鞭挞,从而表现了鲁迅那种“要摧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的彻底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与这个中心贴近的第、10两段既具有总结全文的作用又有深化中心意思的作用,很值得体味。第段作者把

10、“当初”和“现在”作对比,回到雷峰塔倒现实中来,指明白娘娘和法海的不同结局。“现在却只有这位独自静坐了,非到出不来”这些句子具有强烈的抒情意味,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憎恶之情。第10段“活该”两字独立成段,抒情气氛更浓。那种对封建压迫势力的切齿痛恨,对“镇压之塔”倒塌的兴高采烈,对善良人民有了出头之日的欢欣鼓舞,都表现出来了。通过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一切封建统治者和卫道士,终究不能逃脱历史的惩罚,万恶的封建必然崩溃,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也是人民愿望的真实反映。、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所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是指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以及内涵十分丰富的句子或段落。例如:荔枝蜜中作

11、者那些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那样甜的呢”。“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这些句子充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这些抒情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致,意味深长,很能唤起读者的联想与共鸣。抓住这些重点句去感受,感受作者创造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情绪,从而体会到作者以富于感染性的语言来表达的某种寄托。又如故乡中写“我”到了家门口第一眼看到的是“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一句,含义十分丰富。这不是单纯写景,那瓦上有许多枯草的断茎与卖屋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景象正说明“老屋难免易主”,从而暗示出屋主人正处在生活困难之中。总之,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作者思想

12、感情以及内涵十分丰富的句子或段落,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从语言入手,感受更深刻的内容。测试题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你的感受。灯下,他郑重地打开纸包,按照那封信里指的记号,把右角上用墨笔点了两点的一张毛边纸捡出来,那是一张空白毛边纸。鲁迅先生用洗脸盆盛满水,滴入一点碘酒,把纸平放到水面,纸上立刻现出了淡淡的字迹。这是方志敏同志生前从狱中用米汤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方志敏在信里说,他已经抱定牺牲的决心,没有任何牵挂和留念。只有一点,他希望鲁迅先生能把送上的三张空白毛边纸和一束文稿,设法转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他虽然不认识鲁迅先生,也从来没有通过信,可是确信鲁迅先生一定能够满足一

13、个共产党人临死之前的这个庄严的要求。一股悲愤的感情涌上鲁迅先生的心头,他目不转睛地看完这封信,苍白的脸色越来越严肃了。他从报上知道,这个写信的人几个月之前,已经在南昌英勇就义,现在却接到了他的亲笔信。事情是千真万确的,这封信就是眼前。鲁迅先生又从头读了一遍。盆里的水逐渐浸渍字迹,字慢慢地模糊起来,模糊起来,终于什么也没有了。鲁迅先生团起浸湿的约,揉烂了,把它放进炉子里。他擦干两手,将另外三张空白毛边纸收起,小心地翻阅着墨笔写成的文稿:一篇清贫,一篇可爱的中国。(同志的信任)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感受最深的段落,并说明你的感受。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

14、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欠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些事。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我的背景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背景)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横线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感受。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辛苦麻木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