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23772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襄河中学 孙来宏【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2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3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4. 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桃花源记是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诗人“以文为辞”,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这同他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

2、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琅琅上口,值得品味。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2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二、初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观看课文范读视频,学生注意朗读要求:(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三、再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词:缘 古义:沿着 不足 古义:不值得 今义:缘故,缘分 今义:不充足,不够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味道)新鲜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不管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问讯 古义: 询问消息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今义:询问 间隔 古义:隔断,隔开 延 古义:邀请 今义:距离 今义:延长2一词多义便舍船,从口入

4、 舍弃屋舍俨然 房子 处处志之 作标记 寻向所志 标记 寻向所志 寻找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既出,得其船 他的,代渔人的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对、向四、三读课文,复述故事。线索渔人行踪。五、感知文意, 合作探究第一部分(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故事的开端)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夹岸数百步,中

5、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第2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看到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环境。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这里的人生活得好吗? 何以见得? (描写桃花源人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3节: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1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

6、”,“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淳朴。2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二部分(23)节:写渔人进入、访问桃花源的经过。(故事的发展)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2.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第三部分(4-5)节: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结局和尾声)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美、 民风淳朴、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六、课堂小结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七 、拓展延伸及作业1.生活在东晋的陶渊明描绘了这样美好的境界,却是并不存在的,而生活在今天的你们,已经拥有了美好幸福的今天,一定对明天有着更为美好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 2.背诵课文。八、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 开端(1): 发现 线索:渔人的行踪 发展(2、3): 进入、访问 结局(4、5): 离开、再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