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材料解析题的审题思路 第一步:审问题明确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第二步:审引导语有的材料解析题,特别是综合题,在题目前面有几句导入性的话,看似多余,实际上其中包含着主题等对解答问题有用的信息第三步:审读材料材料的类型多样、来源广泛,无论是什么材料都要仔细阅读,弄清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弄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与问题的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 1.分析问题,明确要求 首先要搞清楚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时间、地域、人物等)有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几个要求回答的内容,有的问题是以对上一问的回答为基础的,如“对此……”审题时最好把要求回答的内容的中心词和限制性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遗漏和疏忽其次,要看清或分清根据什么回答,一般有四种设问方式:结合材料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没有对回答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前三种设问实际上已指出了答题依据,第四种要自己根据问题和材料分析,一般也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最后,还要注意每问的分值 2.结合问题读材料,获取信息 材料应该读两遍:第一遍,明白大体内容(讲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中的字词和介绍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会议、人物等),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从人物、事件、时间等方面),弄清考查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知识,分清材料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看材料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还是相互补充;第二遍,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某则材料,确定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与课本知识有关、有助于确定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的词语或句子;另一种是与要求回答内容有关、能够转化为部分答案的语句为便于组织答案时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要用笔画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的词语、句子一般在材料的开头、中间、结尾处如果材料中有效信息较多的话,要对材料中的史实与观点(评论)分点或分层分点或分层的办法,一是参照材料中的标点符号(一般有几个分号或句号就分为几点),二是按照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来划分 3.紧扣问题,组织答案 (1)一定要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并且按要求回答,即注意答题依据和限制性条件,如问题为“根据材料……”,那么,答案只能来自相关材料;〖JP3〗如问题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那么,答案必须来自材料和课本两个方面;如问题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那么,答案主要为所学课本知识;如果没有规定回答依据,则要视材料和问题来定 (2)如果某一问有若干个要求回答的内容,要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3)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一般一问为一段,若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4)根据具体问题和问题赋分确定答案的多少,如“内容”“措施”“原因”“意义”“异同”等应多答;问题中有“什么”“哪些”“怎样”等词语,其所包含的答案要点一般不止一个。
高考一般每个答案要点2~3分,赋分多的要多答 (5)对于“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问题的回答,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过多地叙述或分析6)对于认为很难的问题,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能答多少答多少,不要留空白另外,对于那些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评分标准往往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实际上给考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4.认真检查检查的主要目的不是修改,而是看有没有漏题、做错题,是否多角度回答了问题;对于已经写好的答案,最好不要改动,保持卷面整洁 学生个性化解题训练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协助下,根据自己的学情与个人学习特点,学生自主组织和进行提高历史材料题解题能力训练的模式在学生个性化解题训练模式中,学生是组织、设计和实施训练的主体,老师是协助者在高考复习解题能力训练中,老师组织的基础性解题训练模式是训练模式的主体,老师主要利用课堂时间来组织学生实施训练基础性解题训练模式是对全班学生进行基础性解题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主要解决全班学生解题问题中的共性问题学生个性化解题训练模式是辅助训练模式,学生主要利用自主掌握的时间实施进行学生个性化解题训练模式主要是对学生个体进行解题技巧与方法的个性化训练,主要解决基础性解题训练模式没有解决全班学生解题问题中的个性问题。
所以,学生个性化解题训练模式是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组织开展解题训练解决自己存在解题问题来实现提高历史材料题解题能力的一种新型的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高效解题训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