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雨 花课 题: 雨花课 型: 综合课 时: 二作品分析:1.合唱《踩雨》“踩雨呀!踩雨呀!”听,这是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发出的呼喊声这首歌曲描绘了孩子们夏日在雨中嬉戏的情景,反映了他们热情纯真的童心世界歌曲分为三个层次以呼喊的音调作为引子,通过领唱与齐唱、力度强与弱的对比,表现了孩子们相互呼应的呼叫,揭开了踩雨的序幕一个节奏活跃、音调跳宕的间奏,将歌曲引入第二个层次,仿佛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童踩着轻快的步子迎面奔来这里,各为两小节的乐句旋律平稳,节奏比较统一,好像是孩子们在边踩雨、边欣赏着雨景接着,出现了由引子音调变化而成的乐句,歌词全由充满童趣的衬词构成,顿时造成热烈的气氛,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他们唱啊、跳啊、叫啊、踩啊…?quot;歌曲的旋律上移到高音区,两个声部不同的节奏交织在一起踩雨呀”的呼喊声此起彼落,表现了喧闹热烈的场面孩子们无忧无虑、欢快喜悦的心情洋溢在歌声之中2.钢琴曲《雨滴》(降D大调前奏曲)波兰钢琴家肖邦曾创作了24首前奏曲,结构短小,形式精致,往往采用单一的音乐形象来表现作曲家一瞬间的内心活动或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肖邦的24首前奏曲每首调性不同,在音乐的情趣、性格上也都各具特点。
但相同的是,这些钢琴曲都具有感人的诗意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降D大调前奏曲》是其中的第15首乐曲,它是1838年肖邦偕法国女文学家乔治·桑在西班牙马约卡岛疗养期间写成的据传肖邦是在岛上瓦尔德莫查修道院听到屋檐滴下的雨滴声有感而写下这首曲子的乐曲中自始至终有连绵不断的八分音符的降A持续音,使人联想起下雨天屋檐下雨点的淅沥声,故而又被称为“雨滴”前奏曲实际上降A持续音在这里只是暗示一种心灵的律动而已这首前奏曲为复三段体结构一开始在一连串雨滴声的衬托下呈示了第一部分第一主题,柔和、甜美、纯净而明朗: 第二主题由前一个旋律发展而成,带有一些哀怨、忧郁的气息: 然后第一主题再现,构成了单三段体的曲式通过那不间断的降A持续音,引入了乐曲的中间段落中段气氛阴郁沉重,带有悲凉的色彩由雨滴节奏转化成的升c小调主题音乐,以单调的圣咏式旋律、空洞的和声、固定不变的节奏音型以及钢琴低音区浓重的音色,使人联想起吟唱圣歌的僧侣行列: 紧接着第一部分的抒情主题再现,似乎是将那阴沉黯淡的气氛驱散通过与中间段落的强烈对比,这一主题显得格外清新、纯朴和优美 作者介绍肖 邦(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短促一生中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故在国外度过此间他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降A大调波兰舞曲》;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他严辞拒绝了沙俄授予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德国音乐家舒曼称肖邦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肖邦的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前,肖邦用微弱的声音对赶来巴黎的姐姐说:“我的遗体是不能运回华沙了,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祖国,把杯里的波兰泥土撒在我的棺材上”1849年10月7日,年仅39岁的爱国音乐家与世长辞至今,肖邦的心脏仍保存在华沙的圣十字教堂里3.管弦乐《暴风雨》这首乐曲是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组曲》中的第五乐音乐曲一开始就再现组曲中第三乐章的主要旋律(牧童主题): 它由小提琴在高音区用清亮的音色奏出,表现了暴雨前的静寂。
随后,弦乐组奏出不安的音型,它慢慢扩展,像是乌云在漫延接着出现的另一以下行音阶组成的主题,使乐曲增加了不安的动感,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很快,小提琴奏出一串下行滑音,暴风雨来临了!作曲家在这里用音响模拟的手法,极为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场面弦乐不协和的结合,迸射出银色的光泽,像是泻下的蒙蒙雨雾;管乐尖锐刺耳的呼啸,像雷电中的峡谷风摇树动,石破岩崩;钢琴的刮奏,像是一阵山风吹散了飘洒的雨滴接着,弦乐奏出了半音下行的音型,暴风雨过去了,阴云中透射出银色月光,大峡谷又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但是很快高潮又起在乐队全奏第二个主题的背景上,长号和大号洪亮的吹奏再度唤来牧童的主题旋律,把乐曲推向高潮这首乐曲已不仅是对自然景观单纯的描摹,而是对大峡谷的壮观奇景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精妙杰作的感叹4.歌曲《踩雨》歌曲《踩雨》表现了一个少年儿童在夏日的雨天里,踩着雨花在玩耍的情景,塑造了他活泼、轻松、可爱的形象歌词的词意充满着童趣,特定的象声词“沙里格”、“叭里格叭”亲切而通俗富有想像的歌词与欢快的旋律结合后,使歌曲更具有童稚、乐观、浪漫的气息歌曲由七个乐句(每句4小节)28小节组成。
开始的4小节运用较为平稳的节奏与略带跳动的音调,表现了夏雨下个不停这4小节既是全曲的动机,也是全曲的引子,全曲由此发展而成歌词就是雨的象声词“沙里格沙”接着8小节是第一乐段这一乐段的节奏,基本上是开始的4小节的模仿,曲调的风格也保持一致两段歌词是“雨敲小路”和“雨敲荷叶”两个侧面的情景反映第二乐段也是8小节这一乐段的音调与节奏,都作了较大的发展,开始的4小节两个乐句,节奏较宽,歌词是衬词“哎咳”,真可谓此词无意胜有意,是主人翁情感的抒发后两小节,节奏紧缩,曲调迂回,点明了歌曲的主题意境最后8小节是尾声(也可作为第三乐段),是运用开始4小节的引子、加上第二乐段的后4小节,形成头尾呼应,给歌曲以的完整的结束5.歌曲《雨中》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生动地描绘了雨中上学的孩子们,你呼我喊,嬉戏逗乐和在课堂上愉快学习的情景第一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旋律完全重复,第三、第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模进四个乐句都用“”的节奏,使曲调富有跳跃感,特别是每句的句尾小节中加入拍手的节奏和“呼喂”的叫喊声,以及句中的下滑音唱法,渲染了孩子们在雨中嬉笑、逗乐的欢乐气氛。
嘀嗒”、“哗啦”、“呱哒”生动的象声词,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在雨中、踩水上学的情景,富有童趣歌曲的间奏采用了引子的后4小节旋律,在欢乐的情绪中进入第二乐段歌曲节奏拉宽,曲调舒展,五度大跳顿时把情绪推向高潮教室内大声读书,书声琅琅,勤奋学习的情景与窗外大雨哗哗形成了较强的对比,突出了歌曲的主题最后的乐句在两次重复前段第四乐句的旋律之后,在句尾以六度大跳在主音“6”延长八拍半上结束全曲教学目标: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体验与表现活动达标意图起始阶段学唱歌曲《踩雨》1、哼唱歌词2、自然、大声地演唱体验歌曲的情绪形成阶段演唱歌曲1、按照教材上的情绪提示的“甜美、轻松地”要求演唱作品2、比较“自然、大声地”与“甜美、轻松地”更喜欢哪一种风格3、“试着设计一种打击节奏音型为歌曲伴奏”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发展阶段肖邦的《雨滴》1、自然界的“雨滴”是大声还是小声的?听一遍肖邦的《雨滴》2、“雨滴”的旋律在高音区还是在低音区?3、能试着用《雨滴》的力度来唱《踩雨》吗?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元素拓展阶段创作“雨滴”1、试着用自己的歌声表现“雨滴”(一个声部哼旋律,另一个声部哼“雨滴”)2、还可以用什么来模仿“雨滴”创作是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动力结束部分小结音区可以表现哪些内容启发想象与联想(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体验与表现活动达标意图起始阶段学唱歌曲《雨中》A段1、把A段中的四个小节的伴奏节奏音型板书出来,学生根据歌词的提示创作自己的象声词,把节奏表现出来。
2、教师把A段的旋律弹奏出来,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把创作的节奏伴奏出来3、把歌词哼唱出来,用打击乐器在间奏小节演奏,要求:符合歌词的内容体验创作的快乐,引发学生参与创作的兴趣形成阶段学唱歌曲《雨中》B段1、分声部把B段的歌词哼唱熟悉,注意把重音记号提示给学生,按照乐谱的提示演唱2、合起来,小声,注意听对方的歌声3、唱曲调,合唱4、演唱作品学习运用音乐符号;合唱音准的建立发展阶段作品分析1、把乐段划分出来2、把乐句数出来3、把相同的乐句指出来4、把A段的力度记号按自己的理解标出来音乐知识与理论的学习要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拓展阶段听赏歌曲《踩雨》和《暴风雨》1、听一遍,说出演唱形式以及对音响作评价2、听出《暴风雨》中的两个主题,并哼唱出来3、试着用自己的声音表现《暴风雨》对“音乐主题”产生比较鲜明的印象,建立听赏音乐的经验结束部分小节力度记号的魅力,音型对事物和心情的描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