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doc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01KB
约20页
文档ID:549554777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doc_第1页
1/20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活动来源• (一)两种课程设计的模式• 1、目标模式• 2、过程模式目标模式1、具体步骤:• (1)诊断需要• (2)形成具体的目标• (3)选择内容• (4)组织内容• (5)选择教学活动• (6)组织教学活动• (7)评价2、特征• (1)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其它设计步骤都是围绕预先设定的行为目标来进行的• (2)强调目标的行为导向,要求确立明确的、可以测量的外显行为目标,然后根据这些行为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最后还要根据行为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价课程的效果优势:• (1)课程设计条理清晰• (2)增强了教育者的目的性• (3)课程评价程序简单易行缺点:机械化和工具化倾向• (1)强调目标的行为化、可预期性和可测量性,必然容易忽视非预期的、没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缺乏可测量性的学习结果,如情感、态度等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学习,在今天看来是更重要的学习• (2)课程目标的行为化必然会导致目标的分解和细化,从而可能会限制教育者的视野过程模式1、设计流程:• (1)设定一般目标• (2)实施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3)论述• (4)评价教学活动引起的结果2、过程模式最大的特征是具有开放的设计思路,其基本观点如下:• (1)它认为学习不是一个直线的过程,诸多偶发事件、学生兴趣需要等的变化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课程实施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目标、程序展开,而必须保持高度的动态性、开放性,能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这就使课程设计成为一个“研究性”、“实践性”的过程• (2)它认为教育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就蕴涵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教育目的也就不应仅仅是追求预期的行为变化,而是要鼓励儿童去主动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智慧、求知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发展• (3)它认为教育应是经验的改造过程,所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对灵活地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4)它认为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而不仅是方案的执行者• (5)它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强调通过形成性评价来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和分析,以明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策略3、优点:• (1)强调课程的弹性、灵活性• (2)重视课程实施过程• (3)积极发挥教师和儿童在课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4、缺点:• (1)目标的作用相对被忽视了,从而使得操作比较困难• (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特别需要教师能领会和把握课程所要实现的价值的核心,并能灵活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引导儿童的学习,否则就难以保证教育的效果• 由此可见,这两种模式各有千秋,所以一般主张把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长处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课程设计。

二)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实际过程•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过程可以简化为一个基本公式:• 目标+兴趣需要+内容=活动• 课程设计的起点是灵活的,从目标、兴趣需要或内容哪方面都可以开始但是不变的是一定要三方面都要考虑到一)从目标出发目标+兴趣需要和经验 +内容、材料 = 活动• 1 2 3 4(二)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目标+兴趣需要和经验 +内容、材料 = 活动• 2 1 • 3 4• 1 2• 3• 4(三)从现有的材料、内容、问题出发目标+兴趣需要和经验 +内容、材料 = 活动 2 1• 3 4• 3 2 1 • 4 • (四)从已经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出发目标+兴趣需要和经验 +内容、材料 = 活动• 3 2 1 • 4 5 二、 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中的目标分析• (一)什么是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 所谓预期,是指在课程没有实施之前,我们对于通过课程希望儿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的期盼它是幼儿园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 (二)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各领域目标(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 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小班、中班、大班)• 幼儿园各年龄班学期目标(上学期、下学期)• 月(或几周)计划(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 •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 熟悉幼儿园环境,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小班上学期社会领域目标之一•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我的幼儿园》• 《老师我爱你》• 《小鸡小鸭碰在一起》• 《谁的队伍最整齐》•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教学目标:• 熟悉班上的老师和小朋友,知道老师的姓氏和一些小朋友的名字• 学习礼貌用语:您早、您好、再见• 激发幼儿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愿望(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 1、表述的角度• (1)从教师的角度表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或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常用“培养……”、“教育……”、“引导……”、“要求……”等方式表述• 如:教会幼儿穿袜子的正确方法•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从幼儿的角度表述,指明幼儿通过学习应达到的发展。

常用“感受……”、“理解……”、“喜欢……”、“参与……”、“能够……”等方式表述• 如:能用听觉辨别不同的物体• 喜欢参加小制作活动,感受成功的欢乐• 知道简单的安全和保健常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 2、表述的性质• 目标按其性质可分为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1)行为目标:• 是一种用可观察到的或可测量的幼儿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具体、明确,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行为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构成要素:• 核心行为:是期待孩子能够做到的某种行为,往往要用一个操作性动词表示如“说出”、“比较”、“指认”、“区分”等例如“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 行为产生的条件:是核心行为发生的条件或背景例如“能够在团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 行为表现的标准:指核心行为表现可接受的程度例如“能够在团体面前声音宏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2)表现性目标:• 与行为目标相对,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身心的一般变化,而非某种特定行为四)目标制定应注意的问题• 目标的制定与目标的层次相联系,目标的层级越接近教育实践,其内容的操作性越强• 当我们制定一个单元活动目标或具体教育活动目标的时候,要充分挖掘活动内容本身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思考它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单元活动的目标要全面•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不必面面俱到,要与其上位目标保持一致,内容的操作性要强• 1、目标的内容要有机整合• 一般来说,目标的整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 其一,目标要涵盖儿童在五大领域获得的发展,不宜只就某一领域提出目标• 其二,目标要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态度、动作和技能的全面发展,不宜只就某一方面提出目标健康活动:运动后身体有什么变化(大班)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运动会产生身体不同变化,会合理安排运动项目2)学会用图画、语言的方式记录和表达运动前后的感受3)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能力--结果,重点目标认知--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途径、载体• 2、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 3、目标的表述要清晰、准确• (1)认知、情感和态度、动作和技能三方面的内容分别阐述,避免交叉重复• (2)表述的角度要统一• 叙述目标时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但是表述的角度前后一定要统一,不能要混用• (3)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 4、目标的水平要符合孩子儿童的实际• 在一个活动中,老师为求目标完整,制定的目标容量过大,也是常见的事,是不适宜的。

• (五)上、下位目标之间要保持一致• 例:单元活动《宝宝爱上学》• 目标制定中应努力做到:1、由重知识传授转化为重幼儿发展2、由笼统、难落实转化为具体、可操作3、由单一目标转化为多重目标4、由重统一性转化为重差异性三、 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中的内容分析•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和相应的学习经验选择的蕴涵或组织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行为方式• 一、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基本结构• 1、关于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 维护生命健康的知识如认识自我、安全与自我保护、健康、营养、认识自我等方面的知识• 能够帮助幼儿发展社会性的知识如各种基本的社会行为准规则、民族文化、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等方面的知识• 能够加深幼儿对生活环境认识的知识如周围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名称、属性、学前儿童幼儿能理解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 为今后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打基础的知识,比如基本的数、量、形、时间、空间概念等初浅概念等• 有助于表现和表达自己感受的技能与知识,如用语言、动作、绘画等方式表达情绪的知识等• 为今后成长为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公民奠基的知识,如初步的环保意识和简单的环保知识等。

• 2、关于基本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和经验——既所谓“做”的知识• 如:社会交往的技能• 语用技能• 解决问题的技能 • 3、关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经验• 6岁之前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智力不是“开发”出来的,是与环境的互动的结果• 思维能力的特点之一是问题性,即只有在遇到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思维才会活跃起来,课程内容应包括解决问题的过程• 幼儿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生活中、游戏中、交往中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教师也可以有意“制造”一些问题,或将必要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幼儿可以研究的问题,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