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因式分解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因式分解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因式分解说课稿 波罗中学 白亚宏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乘法的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知识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方法的学习奠定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教材中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而且本节课镶嵌着深刻的数形结合思想、类比思想,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认识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数学新课标,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3)培养和提高学生分
2、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因式分解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因式分解概念的探索过程,感知、了解数学概念形成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其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领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质疑的优良品质。(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立为因式分解的概念,通过多层次展示,多角度分析,多方面练习,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二、教法分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以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为目的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
3、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启发诱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疑相结合等教学方法。三、学法指导现代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数学课重在让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范的数学思维方式、方法。基于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顺势启发、恰当点拨,以达到优化学生学习结构的目的。四、教学过程 结合数学新课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比较探究(数形式)概念,引
4、出概念(确认概念属性),类比练习,反馈练习,小结.接着,我再细说一下这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回顾:活动内容:下题简便运算怎样进行问题1:73695+7365 2 让学生通过回顾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数分解这一特殊算法,通过类比很自然地过渡到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上,从而为因式分解的掌握和理解打一个台阶。第二环节 比较探究:活动内容:问题2:(1)993-99能被99整除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该怎样做?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993-99 = 99992-99 = 99(992-1)993-99能被99整除(2)993-99能被100整除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该怎样做?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小明
5、是这样做的:993-99 = 99992991 = 99(9921) = 99(99+1)(99-1) = 9998100所以993-99能被100整除这一环节的设置对学生理解下面因式分解的概念起到了很大帮助,体现了知识螺旋上升的思想。学生探究发现:用a表示任意一个大于1的整数,则 a-a=aa-a=a(a-1)=a(a+1)(a-1) 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是从对具体、个别事物的认识上升到对一般事物规律性、结构性的认识,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一次提高,同时很自然的从分解因数过度到分解因式,初步树立起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直观认识。第三环节:引出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
6、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第四环节:类比练习通过两组互逆关系的练习,类比两种不同的逆运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分解因式,这个时候分解因式的概念已基本在学生头脑中确立。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逐步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五环节 反馈练习第六环节 :小结 活动内容:(1)你能说说什么是分解因式吗?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应该怎样认识“因式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 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 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活动目的:回顾、总结、提高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反思 关于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热点讨论的话题,也是难题,而真正有效的数学概念课教学是要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概念的意义,并学会灵活运用。本节课以学生的思维进程发展为主线,采用逐步渗透,螺旋式类比方法,在概念引入时,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到概念强化阶段,又以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的过程类比,因式分解过程中正反两例的类比,逐渐加深学生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从一开始一连串的知识性问题引入,到后来环节中多次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猜想、探究,这种循序渐进的思维进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