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09207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比较及其方法论意义摘要:企业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性经济组织,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它在稳定性、合作范围和对外部干扰的适应性这几个方面都与威廉姆森所谓的“三方规制”和“双边规制”这样的混合组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正是这种区别导致了网络组织理论和企业理论在基本假设和研究方法论上的不同。这是我们在对网络组织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必须立足的出发点。关键词:网络组织;混合组织;假设;方法;比较一、 引言作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新环境下的组织结构,企业网络组织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经济学中,网络与联合和外部性紧密相关。人们通常把网络和市场、层级组织加以比较,并

2、由此推理出网络经济理论和企业理论之间的异同和联系。但是,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网络组织不仅与市场、企业不同,而且与威廉姆森意义上的混合组织结构也有极大的区别。本文就是在探讨这两者间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古典经济学和网络组织理论之间在基本假设上和方法论上的差别进行分析,以揭示出网络组织理论的基本理论脉络和基本理论要素。二、 网络组织与混合组织的主要区别在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中,企业被简单地看作是一个内部统一的整体,或者说是一个生产函数,没有对企业的性质及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内外部的联系进行解释,只能说是一种生产理论。而传统经济学有关的市场理论则认为,市场是由所谓“看不见的手”左右的,是在价格机制

3、作用下交易者在其间自由交易的场所。古典理论就企业谈企业,就市场谈市场,基本不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新制度经济学以科斯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纯粹市场和科层企业两种极端的特例为基础,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看作是由交易成本决定的、可相互替代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说明了“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中出现的原因”。并且,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包括科斯本人在内的一些新制度经济学家如阿尔奇安、德姆塞茨、张五常等也或多或少认可位于这两种典型的制度安排之间还有其它组织形态的存在,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仍然放在分析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替代关系方面,相对忽略了企业间的互补关系。在企业理论的研究中,威廉姆森较早注意了这个问题。他在交易

4、费用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一文中根据交易的三个不同特性的程度的高低探讨了与其匹配的不同规制结构,并提出了介于古典契约关系的市场规制结构和统一的规制结构之间的中间性经济组织形态“三方规制”和“双边规制”。然而,威廉姆森并未将这类中间性经济组织与市场和企业概念相提并论,他认为交易将群集在市场和企业这两端,中间的形式是不稳定的。实际上,在现实经济中,大量存在着既非纯粹市场,亦非科层组织结构的复杂多样性中间性经济组织现象,并且有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经济的产生和迅速发展,使探讨中间性经济组织的理论不断涌现,如企业集团理论、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网络组织理论等,其中尤以

5、网络组织的理论最具代表性。与企业理论相比,网络组织理论对经济活动基础的研究视野更为广阔。该理论在承认企业理论关于市场依赖和技术依赖之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入了互补性活动和资源依赖的概念,强调了企业之间的协调既不是通过传统市场理论的价格机制,也不是通过政府计划或企业内部一体化的科层结构,而是通过企业间复杂的,多样化的契约安排来进行。这样,在市场和企业这两种极端的制度安排之间的广阔的中间地带,就形成了多种类型的中间性经济组织,如以日本丰田模式为代表的分包制、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企业集群等。这些中间性经济组织的根本特点是其带有企业和市场的双重特性,其中,有的企业关系更接近于古典的市场关系,有的更接近于古

6、典的企业内部关系。但是,企业网络组织与威廉姆森的混合结构在许多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具体来说,两者间的差别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威廉姆森的混合结构基本上是企业与市场之间带有中性特征的治理结构安排。因为,尽管它兼有企业与市场两者的优势,但是它的激励优势不如市场强烈,合作优势也不如企业强烈,是一种带有不稳定特征的组织状态。在长期,它或者滑向市场,或者滑向企业。而网络化则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共享实现长期共同发展的组织安排。它是一种独立的、而非混合的组织状态。其次,网络化中的合作不同于威廉姆森混合结构中的合作。网络化中的合作不仅仅是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不完全合约,它更像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

7、上的、着眼于未来收益的开放性合约,对长期利益的追求使得合作各方抛弃了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网络化中的合作产生的地区优势、产业能力等优势是无法用不完全合约来解释的。再次,威廉姆森认为混合结构在解决外部干扰时的适应性不如科层制,因为他认为企业内部的雇佣合约比混合结构更具有不完全性,企业能以更小的成本实现事后的协调。但是网络化的组织安排是基于互惠和信任关系建立起来的,它的开放特征使这种合约安排具有更大的不完全性,这使得它不仅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事后的抗干扰,而且开放合约具有的资源共享特征使它远远超出了混合结构所具有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组织文献集中关注的原理之一是,网络组织是否体现为市场组织与层级组

8、织之间的一种中间组织形式。虽然沿着垂直一体化和产品差异化轴线观察,网络正好处于市场与层级之间,但是,大量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认为,市场与层级并没有将网络置于同一范畴。最引人注目的争论焦点在于情感、忠诚和信用等问题上,而在这些方面,与网络相比,市场与层级要更为类似一些。层级组织通过把它们所需要的资产实行垂直一体化,避免了由于阻滞行为和机会主义所带来的信用和风险问题。市场则通常假设存在着策略性的歪曲表达,交易是随机进行的,也就是说不存在重复交易,因而谈判也是便宜的、随机的,当然声誉就不会受到重视。在网络组织中却不是这样,无形资产和专门技能的迅速运用提供了关键的价值源,声誉、承诺和信用成为最基本的组织因

9、素。这样,也就引出了我们下面所要分析的问题。三、 网络理论与企业理论在基本假设上的差别与企业理论相比,网络经济理论则将社会经济活动放到了更加现实和更为广阔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它探讨了导致企业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安排及其演进的各种要素,把分析的重点从原先的注重对企业活动边界的界定、企业与市场相互之间的最佳组合以及对企业内部科层组织形式的选择等,转向了对企业内部或外部能够诱导和实际存在的各种各样交互作用的网络关系及其构造的研究上,提出了无论是在市场之中,还是在企业内部,市场原则和组织原则都是共同存在的,也就是说,市场和企业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这种相互联结和相互渗透,最终导致了企业间

10、复杂易变的网络结构和丰富多样的制度安排。这样,网络经济理论就是将原有企业理论的企业和市场的二层次制度分析框架提升为市场、网络和企业三层次的全新制度分析框架。用里坎德兰逊的话讲,就是实现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互之间的“握手”。网络理论在现代经济学上的应用引起了本体论和经济学方法论上的挑战。威廉姆森认为,19世纪以来的西方企业管理制度是一种等级制的管理体系,其原子型竞争同垂直合并的混合形式所建立的市场和等级制组织是资本主义企业的普遍形态。而构成网络理论方法论基础的一个基本假定是“自愿捐助”主义,这一认识与制度论者的看法正好相反。通过对北美、西欧和日本网络经济运行的研究,发现网络形式已成

11、为当代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制度形式,它为经理层提供了面对新的挑战所需要的灵活有效的管理制度。网络理论认为,上面提到的每一种挑战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求得解决。如企业交易中存在的的最终由个人承载的人际道德风险和多元情感,即可通过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而加以解决。而对本体论上的挑战,由市场和公司组织结构构成的统治结构只能是暂时的,因而可以通过将不稳定的网络变成长期稳固的网络结构实现对个人行为的约束。西方企业网络理论以一种全新的范式来分析和研究处于社会关系和信息网络中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战略决策行为,它将市场主体作为网络中的结点,并以所建立和扩展的企业关系网络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实现了企业理论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创新

12、。四、 范式假设中的方法论之争网络理论的出发点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和企业的特殊行为作出解释,但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市场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而不是每个个体的特征,这无疑是对新古典主义传统范式假设提出的重大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一般意义上对战略联盟和企业集群的研究已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提前行动的“战略管理模型”已被“资源依赖模型”所替代。他们批评科斯和威廉姆森把交易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认为应该把“资源依赖”作为分析的基础。因为“交易”作为基本的经济学范畴只是对应于他提出的象征性的资源交换关系,而不能揭示企业双方虽然对同一资源具有竞争性需求,但却未发生直接交易活动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资源的相互依赖正是

13、企业采取购并或网络安排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以“资源依赖”为分析基础的人际关系网络概念框架的建立,深刻地揭示了其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对立。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相比,企业网络理论在方法论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首先,两种方法论立论的前提和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前者以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础,认为无论在任何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人都是构成组织的基础,这些个体按照一定的作用在经营中作为代理人或代表出现并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而后者则认为,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个人纽带的维度空间只是分析上的构建,个人作为社会经济网络中的一个结点而相应产生的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这些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网络群体利益结构及其行为,才是经

14、济学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在解释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两种方法论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企业和市场是相互对立、相互替代的,这种相互对立与替代的实质是对交易费用的节约,并且企业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边界是清晰的和可测的,这种明确的边界有助于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和进行未来的战略管理与决策。而企业网络理论则不同意这一观点,它认为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并不存在着象新古典经济学所讲的什么企业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明确的边界,原有理论框架中的正式组织和环境之间的边界是无效的。在网络经济中,个人或组织通过网络,穿过组织边界与他们的环境相联系已成为最经常的、最普遍的现象。组织边

15、界对人们活动的限制只是存在于非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特例。网络经济的模糊界面,为组织或个人提供了一种实现更大发展的契机。再次,两种方法论在对社会经济运行中交易赖以建立的道德基础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新古典主义分析中的交易行为是建立在企业以往交易经验或代理人共有的专业化背景的基础上,这种相互信任是一种带有专业化时代普遍特性的道德与情感关系,交易各方的相互依存客观上还基于持续的物质投资所形成的信任关系。但这种信任观念属于一种较低层次的道德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的存在,如长期存在的分包制关系即属于此种。而企业网络组织理论则认为上述分析方法是不科学的,并由此认为,与工业社会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不同,产

16、生于信息时代的网络经济已使经济活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其突出表现是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它突破了传统的经济活动空间,进入了媒体世界,出现了各种与原有实物经济并存的虚拟化经济或者说网上经济。经济交易时空范围的无限扩大,使得人际关系更为复杂,所需的道德与情感层次更高,对各种同情和自信关系的对称性要求更强。五、 结语综上所述,企业网络组织和威廉姆森的混合组织在稳定性、合作范围和对外部干扰的适应性这几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来看,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而且,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别,导致了企业网络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在基本假设、基本方法论方面均存在着相当大的不同。这些差别也是我们在对网络组织进行经济学分析时所必须把握的出发点。参考文献:1胡刚中间性经济组织:对产业组织合理化内涵的新认识中国经济问题,2001,:41-472黄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