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加快陆川猪产业化发展的思路.doc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50KB
约10页
文档ID:548036599
加快陆川猪产业化发展的思路.doc_第1页
1/10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加快陆川猪产业发展的思路一、陆川猪产业现状(一)陆川猪的历史和特点陆川县位于广西东南部,总面积1551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人口102万人陆川猪是中国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因产于陆川而得名据中国著名畜牧学家张仲葛对华南汉墓和广州南郊出土的汉代陶猪头短、体圆、耳小直立,与陆川猪形象和体态十分相似的考查,结合汉唐时代的《高州府志》“猪亦曰花猪,农家养之”记载,他在主编《中国猪品种志》书中认为陆川猪源于二千多年的汉唐时代在明万历已卯 (1579年)始编的《陆川县志》中也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清朝以来,陆川猪是广西为家喻户晓的特产;1961编入山西农学院《养猪学》教材;1973年确定为全国优良地方猪品种;1976年编入《中国猪种》;1986年载入《中国猪品种志》;2000年列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2006年确定为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8年陆川县良种猪场列为第一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2010年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从此,陆川猪有了走出国门的“身份证”,经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陆川猪品牌价值为17.98亿元。

陆川猪具有三大优点:一是繁殖性能高,杂交优势明显,被喻为现代理想杂交母本;二是肉质优,味鲜肉嫩,是烧烤卤腊和深加工系列食品首选的上乘原料;三是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高温温热的环境气候不影响其生产繁殖性能,被社会广泛采用作杂交母本二)陆川猪产业发展现状陆川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县、广西畜牧业强县、广西特色畜牧业先进县陆川畜牧业中生猪生产占大头,2010年调查监测统计生猪出栏121.3万头,产值16.9亿多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7.1%;占大农业总产值43.12%;中小猪外销96万头陆川猪产业从品牌—饲料加工—养殖—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已形成陆川县生猪生产呈多元化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产品有陆川猪、杂交猪、瘦肉型猪,猪肉群结构比例为26︰27︰47,出栏的比例为10︰35︰552010年底能繁母猪存栏12.67万头,其中陆川猪母猪6.31万头,二元杂母猪1.13万头,瘦肉型母猪5.23万头县内用于陆川纯种繁殖的陆川能繁母猪3.18万头,年产销量57万头,其中作种用猪苗约20万头,作食品加工用乳猪约25万头,肉猪出栏12万头。

农村用接近传统的方式养殖,以生产销售种猪苗和乳猪为主县内用于生产杂交猪的能繁母猪存栏4.26万多头(其中纯种陆川母猪约3.13万头,二杂母猪1.13万头),年产销量约62万头,其中肉猪出栏约42万头,中小猪外销约20万头以适度规模半科学的方式养殖,是县内消费商品肉猪生产的主体县内瘦肉型能繁母猪存栏5.23万头,年产销量98万头,其中肉猪出栏67万头,中小猪外销31万头以科学养殖、规模、集约方式养殖,接近工厂化、机械化养猪水平,全进全出,流水作业瘦肉型猪产品以外销为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和贵州等省,用作杂交母本的能繁存栏母猪在100万头以上1972年至2009年先后向京、蒙、蜀、滇、黔、藏、沪、闽、湘、鄂、赣、豫、粤、琼等17个省市和越南提供优质陆川猪种苗300多万头,向广西区内各县市提供优质种猪苗700多万头每年用于杂交母本更新所需的种猪苗在约30万头,其中60%以上是由陆川县内生产供应以陆川猪为原料制作的系列食品是宾馆、酒楼的佳肴名菜用5-10公斤的小猪烧烤成的脆皮全猪(粤港人称金猪),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色、香、味、形具全,皮酥肉嫩,深受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和新加坡华人喜爱。

粤、琼客商每年到陆川收购小猪25万多头;用陆川猪精制加工而成的陆川猪白切猪脚和陆川腊肉、腊肠及陆川猪扣肉,成为广西最具特色的地方菜肴原生态养殖的陆川猪肉猪活猪销售价格提高到30元/公斤至2010年,投资建设陆川猪产品深加工企业2家,设计年生产加工能力为130万头,均已建成投产,结束了陆川生猪产业无产品深加工的历史广西元安元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3亿元,年屠宰加工能力100万头,;广西神龙王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年屠宰加工30万头2家加工企业均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具备冷鲜、腊制 、酱卤 、罐头 、休闲食品、特色风味菜、肉干、肉脯等系列共4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深加工产品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中国优质产品、广西优质产品品牌2011年春节春节期间累计销售深加工产品5000多吨,销售额达4.3亿元达设计加工能力满负荷生产时,预计产值达30多亿元深加工企业建成投产,对加快陆川猪产业化发展将起到巨大带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打响陆川猪品牌,让中国名猪——陆川猪走向全国、走出了国门陆川县委、政府把陆川猪作为“县宝”,实施陆川猪品牌,打造“百亿元绿色产业” 战略,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陆川母猪生产的决定》、《关于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发展陆川猪生产的决定》等一系列加快陆川猪绿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2009年起以“绿色产业,魅力陆川”为主题,打造“陆川猪”百亿元产业为目标,举办“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搭建推进绿色品牌产业发展与合作的平台。

2010年名猪节与全国地方猪种保种与利用培训班、中国地方猪肉种保种与利用协作组年会同时召开,有来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专家、外国(挪威、德国、越南)的专家、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畜牧总站负责人、19所大学的专家教授、12家省级以上的科研院所、30家行业龙头企业,38家保种场(区)场长、130个中国地方猪种保种与利用协作组成员共230多人,齐聚陆川,为陆川猪产业发展出谋献策,文化节共签约项目22个,签约金额达30亿元;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40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二、陆川猪五年发展目标(一)生产目标在现有基础上,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见成效,拼搏奋斗三年,陆川县生猪年出栏:由2010年的121.3万头,到2015年达250万头以上;产值由2010年的16.9亿元,到2015年达30亿元以上通过深加工增值,深加工企业总产值可达30亿元,把陆川猪打造为国内知名品牌二)产业布局(生产基地建设目标)1、建立以陆川县良种猪场这核心,以大桥、乌石、清湖、良田、古城等乡镇为重点的陆川猪繁育生产基地2、建立以米场、马坡、珊罗、平乐、沙坡、温泉、大桥、横山、乌石、滩面、清湖、良田、清湖、古城等乡镇为重点规模养殖生产基地。

3、建立以珊罗、平乐、马坡、沙湖、沙坡、清湖、大桥、温泉等乡镇为重点的农村散养二元、三元杂肉猪生产基地三)规模标准健康养殖目标1、年出栏肉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由2010年的657个,2015年发展到1200个2、标准化陆川猪养殖示范园区由2010年4个,2015年发展到10个总投资达4.8亿元,进入园区养殖农户达1500户3、无公害生猪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由2010年的32家(个),2015年扩大到200家(个)4、全面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到2015年,计划投入治污资金6.5亿元,沼气池建池容积25万立方米,建设沼气发电20座,应用发酵床“零排放”猪场500家,林下养猪企业达300家以上,90%以上的规模猪场达到国家环保规定的排污标准三、陆川猪产业化发展采取措施做法(一)成立陆川猪保种和陆川猪产业化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任组长,政府办副主任、畜牧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共同组成加强对陆川猪保种选育和产业化发展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全面协调二)彻实做好陆川猪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1、成立陆川猪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水产畜牧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局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县畜牧与饲料股长、县良种猪场场长、县畜牧站站长及畜牧系统高级畜牧师等为成员共同组成。

并聘请区内外知名行业专家,担任技术顾问2、完善陆川猪品种繁育体系1)扩大充实陆川猪核心群,加强陆川猪种质和保种选育研究,全面提高陆川猪质量至2015年陆川猪保种场核心群种猪群体数量达到500头,种公猪24头(其中公猪血统12个以上)2)建立扩繁群选择现有饲养陆川猪规模较大、场地、资金、人员较好的的场,扩建为陆川猪保种分场,承担陆川良种扩繁任务设分场10个,饲养扩繁群母猪3000头3)扩充完善生产群繁育体系建设全县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十大保种区,承担陆川猪良种繁殖,向社会供种任务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和重点户作为对象承担饲养陆川纯种猪3万头,向社会供种30万头任务4)设立供精站,承担陆川猪产业发展所需的良种猪精液供应任务3、加强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借助分子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应用等科学技术, 充分挖掘陆川遗传资源优势,培育新品系,推出新杂交组合,不断提高陆川猪及二元杂的经济性能指标并筛选保持优良肉质的饲料配方和饲养工艺供生产应用协助深加工企业研究各类产品的最适屠宰日龄和体重三)出台优惠政策,加快陆川猪产业发展制订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并出台关于加快陆川猪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1、优先扶持陆川猪产业化示范园区、标准化养猪园区、陆川猪养殖合作社的发展。

2、鼓励规模标准化养猪发展,对年出栏肉猪500头(含)以上的养殖场户,给予经济奖励,优先安排粪污治理、改造排污设施项目3、实施陆川猪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制度对达到年出栏规模达500头或林下养殖面积达200亩以上的养猪场(户),选派技术员驻场(户)进行技术指导4、协调金融部门,安排信贷资金支持陆川猪产业化发展5、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生猪产业的发展重点实施政府和部门扶持深加工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在加工增殖取得的利润中让利给养猪农户策略,确保养猪户效益6、采取贷款帖息、税后返还等到优惠政策,扶持陆川猪深加工企业发展,通过深加工增值,做强做大陆川猪产业7、调动和发挥各种民间组织(协会、合作社等)的作用,有效地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陆川猪产业行列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打造陆川猪品牌1、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智囊团,对陆川猪产业进行策划;同时借鉴国内成功经验,全力打造品牌2、继续举办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大力宣传推介陆川猪文化,提高品牌知名度3、2011年起实施陆川猪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对陆川猪地理标志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4、大力协助深加工企业办好各种形式的产品推介会5、与宣传煤体合作,多渠道宣传陆川猪品牌。

通过中国名猪—陆川猪网站互联网平台,扩大陆川猪品牌宣传面,让陆川猪打破地域界限,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五)加速技术普及和入户应用1、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聘请专家、教授与县内技术骨干共同组成解决保种选育、影响产业化发展、养殖与疫病防控的技术疑难题2、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养殖、疫病防控及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全民技术水平,及时解决实际问题3、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并建立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促进技术普及,提高应用能力六)加强生产、加工监督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1、政府牵头,整合部门力量,规范陆川猪生产、加工操作,按照规范和标准,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