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7724589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 江西省信丰县大阿中学 刘香莲一、 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莫怀戚的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文章的特点是文辞冲淡,寓意深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好素材。另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是我们当今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无论在知识上,还是情感教育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在春天郊野散步时发生的故事,通过这家人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作者的家庭伦理理想:尊老爱幼,在凸显一个“孝”字的同时,表现了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2、教学三维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的特色。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并要求学生把这种情感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

3、达生活之美。教学难点:感悟文章主旨,理解中年人的责任和压力-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

4、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三、教法学法1、教法: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2、学法:让学生把“朗读,思考,回答问题,小组讨论 ,提出问题”相结合,自己思考,自我总结,最后获得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

5、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使学生在一个个“爱”的镜头中受到感染。】(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读音和朗读语气,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2)轻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3)提出问题,检验阅读效果。散步的时间是(初春)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人有(我,儿子,妻子和母亲)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结果怎样(分歧解除)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要求包含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

6、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

7、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

8、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五)、拓展,强化发现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

9、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的,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的意识。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

10、体、精妙。(六)、比较:验证发现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七)、反思与小结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11、,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八)、作业布置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收集积累有关亲情的名句。2)为父亲捶一次背,为母亲梳一次头,并将感想写成一篇随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九)、板书设计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散 步莫怀戚尊老母 亲整 个我 爱 妻子世 界儿 子爱幼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文章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校简介:大阿中学创办于1957年,是一属农村初级中学,是建设中的江西省示范性农村中学,座落在谷山脚下,西江河畔,依山傍水,风景这边独好.在几代阿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向上级学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创新开拓,追赶前一名的办学理念,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