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7616385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唇亡齿寒”,“远亲不如紧邻”,这是中国与周边邻国关系历史经验的写照和总结。在西方列强来扩张到东方前,中国与周边地区和民族形成了一个和谐共处的关系,史称华裔秩序。在西方列强到达东方以后,先是以坚船利炮打开了周边国家的大门,在那里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然后以这些地区为跳板,对中国进行侵略和蚕食。新中国成立前后,大部分邻国也获得独立,中国与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新中国成立之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状况:一是新中国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对周边正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提供政治、道义和物资的支持。二是差不多与中国同时获得民族独立的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与

2、中国面临共同的处境,具有有共同的愿望。缅甸和印度分别是第一个承认和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民族主义国家。中国在解决与印度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向世界各国倡议。三是反对超级大国利用周边对中国的威胁。在新中国成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面临着一个或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威胁。这种威胁都直接来自中国的周边:最初是美国的威胁,首先来自东北的朝鲜半岛,其次来自东南的印度支那。后一段时期则来自苏联来自南北的战略包围和武器威胁。中国先是派出志愿军赴朝鲜进行的抗美援朝的斗争,支持印度支那人民反对美国支持法国恢复殖民统治的斗争,随后则进行了持续时间最长的援越抗美的斗争

3、。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反对苏联来自周边的威胁则成为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矛盾。随着中国安全问题得到解决,边界问题的解决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中国的边界线总长4万多公里,是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其中陆上边界线长2.2万公里,海上边界线1.8万公里,与周边15个国家接壤(苏联解体前为12个国家)。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与大部分国家的边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1957年,中国提出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策: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为目的,以“双方真正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经形成的实际情况和双边关系的大局,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根据这样

4、的原则,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与缅甸、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边界问题。但是,并非由于中国方面的原因,中国与印度、苏联、越南等国家的边界在同一时期内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此后还引发了战争。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中国的国内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逐步改善了与东盟、蒙古、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关系,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周边环境。冷战结束后,面临西方的压力,中国外交从周边着手,本着顾大局、讲友善、有克制,增信释疑、增进友好精神,与周边各国达成或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协定。根据睦邻友好、维护和平与稳定,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与一些国家解决了尚未解决

5、边界问题,或者达成了协议实现了边界的和平,或者即使问题还存在,也达成一致将问题搁置起来,中国的周边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进入新世纪,中国提出了“安邻、睦邻、富邻”思想,积极落实“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化解热点,参与或促成一些多边机制,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首先是东南。中国政府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的政策,以及采取克制的态度对待同个别国家的领土主权争议,改变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和看法。在政治上,中国通过参与东盟地区论坛(ARF),增加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信任,通过ARF框架内的多边

6、对话与合作,达成了一些具有具体内容的协议。如2002年10月中国同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一年后加入的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等。在经济领域,通过东盟与中日韩(10+3)和东盟与中国(10+1)合作框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到2010年建立中国与东盟将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些都有力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使中国与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成为近代以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在西北,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在苏联解体后为探讨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于1

7、996年和1997年分别在上海和莫斯科达成关于在边境地区增加军事领域信任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有力推动了中国与这个地区国家间的信任,不仅促成中国与它们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边界问题的解决,也促使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逐步从安全扩展到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在此基础上2001年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至今已经在此框架内形成了包括国家元首年度会议、政府首脑(总理)年度会议、外长会议、以及总检察长、国防部长、经贸部长、交通部长、文化部长及执法安全、紧急救灾等部门领导人的会议在内的多层次、固定化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大大改善了中国与西北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西南,中国同南亚国

8、家领导人,特别同印、巴之间互访不断,推动中印关系的改善,以及中国与巴基斯坦传统友谊的巩固。2000年中印两国领导人确认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印关系得到改善。与此同时,中国同巴基斯坦的互利合作,传统友谊不同得到加强。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外交努力促进了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缓和了西南地区的紧张局势,同时也大大改善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环境。在东北,中国积极推动朝鲜半岛的缓和。在朝鲜半岛因为核问题而陷入危机之后,中国派出特使访问美朝和其他相关国家首都,在外交史上第一次进行穿梭外交,积极斡旋,促成朝、美、韩、日、俄、中六方会谈,确定了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

9、,确认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核问题的途径,为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担任东道国,提供设备,主持会议,避免了朝鲜半岛核问题失控,为地区和平做出了贡献,也维护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通过改善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周边外交充分实现了外交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的目的,很好的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003年,中国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拓展互利合作,增强睦邻互信,深化经济交融,周边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利用多种场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新时期睦邻外交政策6月6日,国家主席胡

10、锦涛访问蒙古期间,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演讲,指出: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同亚洲各国建立和发展相互理解、信任和合作的友好关系。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始终不渝地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同周边国家平等相待、和谐共处,风雨同舟、携手进步。9月1日,在菲律宾举行的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四届年会开幕式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就如何确保亚洲持久和平发表了演讲。指出:确保和平,需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谋求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不断维护和加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10月7日,

1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在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上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演讲,强调:积极促进亚洲的发展振兴与和平稳定,是中国的既定国策;“睦邻”、“安邻”、“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信任,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睦邻、安邻、富邻

12、”思想的提出,是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方针的具体阐述,也是对近年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概括和总结。11月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年会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共赢的演讲,将中国亚洲政策目标概括为“和平、安全、合作、繁荣”8个字。他指出,为了促进合作发展,实现亚洲共赢,中国将与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努力营造大小国家和平共处的地区政治环境;与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努力营造亚洲国家普遍繁荣的地区发展环境;与各国增进互信,密切配合,努力营造持久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与各国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努力营造更加多姿多彩的地区人文环境。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通力合作抗击非典型性肺

13、炎,努力化挑战为机遇,维护了本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席卷中国及周边一些国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害,中国与邻国积极开展防疫合作,共同应对挑战。4月29日,正当疫情处于高峰时期,温家宝总理应邀赴泰国曼谷出席了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特别会议。温家宝总理本着坦诚、负责、信任、合作的精神,详细通报了中国的疫情发展情况和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强调了中国政府与东盟各国共同抗击非典的积极意愿,并提出五点建议:建立中国与东盟非典疫情、治疗和科研信息通报网络;联合举办一次防治非典高级国际研讨会;尽快建立10+1卫生合作机制;协调出入境管理措施;努力减低疫情负面影响。温家宝总理还宣布中

14、国政府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中国-东盟合作抗击非典专项基金。东盟各国领导人对中国表现出高度理解、同情和支持。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说,“在困难的时候东盟一定要和中国站在一起,用一个声音说话”。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泰国总理塔信强调,东盟与中国决不能相互抱怨,而应相互支持。各国领导人完全赞同中方提出的合作主张,泰、柬领导人当即承诺出资参加非典合作基金。这次特别峰会开创了中国与邻国互利合作的新模式,增进了中国与邻国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会议达成的共识得到认真落实。 三、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与周边国家共同努力,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2003年,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发展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如果激

15、化,将给地区形势造成严重冲击。面对复杂局势,中国以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为根本出发点,提出了鲜明主张:第一,必须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第二,反对半岛出现任何核武器,支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第三,应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的合理关切。4月23-25日,在中国的倡议下,中美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了三方会谈。朝方提出了以最终拆除核设施、解决导弹问题为目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美方表示愿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强调持久的多边框架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这次会谈是朝鲜半岛核问题突出以来,朝美的首次正式接触,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朝美矛盾的激化,开启了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的进程。三方会谈后,为继续北京会谈进程,防止核问题形势恶化,中国开展了积极的斡旋外交。6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在法国埃维昂会晤时,就继续北京会谈进程达成共识。7月,中国政府先后派出代表赴美、俄磋商,并派特使在朝、美之间进行穿梭访问。在中国的大力推动和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下,8月27-29日,由中、朝、美、韩、日、俄参加的第一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各方达成六点共识,朝着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各方都愿致力于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开创半岛的持久和平;各方都主张半岛应无核化,同时认识到需要考虑和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的合理关切;各方原则上赞同按照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式,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