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会用文字描述或图画的方式记录蜗牛的身体特征 ②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对蜗牛进行仔细的观察 ②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仔细的观察 ③鼓励关注周围的小动物,爱护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2. 教学重点:会按一定的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对蜗牛进行仔细的观察 教学难点:会描述自己的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3.教学准备: 3.1分组:2―3只蜗牛、1个放大镜、1个培养皿 3.2每组1张学生实验记录单 4.教学过程 4.1猜谜引入新课、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1)课件出示:“说它是条牛,不会拉梨走,说它力气小,身能背屋走同学们猜猜看,它是什么?(蜗牛) 师:对,它就是可爱的蜗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蜗牛板书课题:蜗牛(一) (2)请同学们说说你想知道蜗牛的哪些知识? 生:“我想知道蜗牛的生存环境是什么?”、 “我想知道蜗牛的身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我想知道蜗牛的眼睛能看多远?”、 “我想知道蜗牛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 “我想知道蜗牛壳上的花纹有什么作用?”、“我想知道蜗牛是怎样爬行的?”等。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知道的问题真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有选择地从“蜗牛的壳” 、“蜗牛的身体”、 “蜗牛的运动”等方面来观察蜗牛 4.2新课实施 4.2.1谁能说说用什么工具观察蜗牛?(放大镜)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观察注意事项学生齐读一遍 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你猜,这位小朋友能等来蜗牛吗? 4.2.2那你知道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吗?(阴暗、潮湿的泥土) 课件出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板书: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师:你熟悉这幅图吗?对,这就是我们美丽校园的一角,同学们就在这儿找到的蜗牛我们就用放大镜分组来观察蜗牛,注意:观察要有顺序,还要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记录单里,两人小组中,一人观察,一人记录 4.2.3蜗牛壳的观察 师:下面,我们先来观察蜗牛的壳 (1)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关于蜗牛的壳你知道了什么?你会画出蜗牛壳上的花纹吗? (2)小组汇报:展示图画课件出示:蜗牛的壳 小结:“蜗牛壳上的线叫螺线,有的螺线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如左边的这只蜗牛;有的螺线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如右边的这只,在我们国家非常少见。
蚊香、牵牛花的茎、我们的头顶等都有这样的旋转老师展示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盘状蚊香、海螺壳 4.2.4蜗牛身体的观察 师:我们接着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中,我们可以用铅笔轻轻地触碰蜗牛的身体,看它有什么反应? 提问:为什么要“轻轻地触碰”?蜗牛的身体是哪一部分? (1)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蜗牛的身体分为头、腹、尾三部分蜗牛的头部有两对触角,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轻轻一碰,触角就会缩,头部还有口,腹部扁扁的,肌肉很发达师:同学们真棒!观察得真仔细当我们用铅笔轻轻地触碰蜗牛的身体时,它会收缩,就像你们的小手碰到烫的物体时,也会缩一下一样,这是动物的应激性看看图片吧,课件出示 师:老师在黑板上也画了一只蜗牛,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蜗牛身体的结构板书:蜗牛的身体结构 4.2.5蜗牛运动的观察 师:蜗牛呆不住了,它想干什么了? 提问:蜗牛的运动很有特点,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蜗牛运动时的特点,你有什么办法吗? 小结: 使蜗牛在透明杯子或玻璃片上爬行,可以方便我们观察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课件出示 小结:①蜗牛是用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足叫腹足,是它的运动器官; ②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很浅的印痕,是它分泌的黏液。
思考:这些黏液有何作用? 讲解:黏液可以润滑腹足,保护身体,帮助爬行 ③蜗牛爬行是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板书) 4.2.6了解蜗牛的爬行本领 ①提问: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吗?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呢?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是怎样的呢? ②学生交流 师:蜗牛不光能在平面上爬行,还能在各种物体表面上爬行,本领可高了让我们来见识一下蜗牛的爬行本领课件出示 4.2.7饲养蜗牛 谈话:通过今天的观察,我们更加了解了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运动特点蜗牛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让我们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寻找吧!课件出示:我们给蜗牛安个家吧! (1)思考:如何饲养蜗牛?(学生齐读教材第28页的饲养方法) (2)师强调:我们要观察并记录好蜗牛的生活情况,了解它的吃食、排泄等方面的特点,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4.2.8拓展:蜗牛是有害的动物吗? 5.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布置作业 完成你们小组的记录单,课后交给老师 师: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 7.板书设计 蜗牛(一) 生活环境: 阴暗、潮湿 观察方法:用放大镜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蜗牛身体: 运动方式: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