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发展态势分析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产业发展态势分析研究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老产业发展态势分析研究报告养老,从传统的养老方式到养老行业的出现,以及到养老产业的兴起,在世界上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的短暂成长过程。西方发达国家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则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传统生活与社会进步的矛盾,循规蹈矩与摸索创新的交替,一直伴随着这个新兴行业的起伏兴衰。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全球为之应对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总人口数的10%时,即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调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世界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7.37亿,约占总人口的11%,世界人口老龄化正快速增长。据联合国调查预计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
2、20亿,占总人口22%。据联合国发布的2014年世界经济和社会调查报告指出,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难以阻挡,人口的老龄化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将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而人类对老龄化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法国于1850年第一个步入老龄社会后,直到1948年法国人口学家索维发表了西欧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一文,学界才首次初步界定了人口老龄化现象。索维的研究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为后续研究建立了一个基本架构。1982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并发表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在应对老龄化的实际行动中,人
3、类逐渐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会议倡导各国积极行动,调整对策,尽可能发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并提出应积极发挥人口老龄化所蕴含的潜力。中国是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大国,目前老年人口约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计发布的信息,截至2016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79%,与2015年度相比,老年人口净增725万,增长了0.5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呈现出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人口群体庞大,地区分布不均匀以及老龄化超前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等特点。在老年人人口基数和增
4、速方面,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1世纪下半叶,中国仍然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3亿人,到2050年将达到4.1亿,预计将占我国总人口的25.8%。中国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已经出现了少子化的趋势,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家长进入老年,中国将开始向人口结构老年型转变。尤其应当注意的是,中国高龄人口群体庞大。到2016年为止,全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已经达到1899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4%。预计到205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占老年人口的23%,约9
5、400多万人。高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往往需要更多的照护和医疗服务,这将对中国当前有限的养老服务及医疗力量提出巨大的挑战。由于各地区经济、科技、城市化发展以及人口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各地的老龄人口比例相差较大,目前呈现出了城市老龄化高于农村,东部城市高于中西部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的老龄化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二、养老模式之争集中还是分散眼花缭乱的养老模式分类 现有的对养老模式的分类表述是模糊不清的,有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自助养老、异地养老、以房养老、虚拟养老院等等。实际上养老模式应当主要分为集中养老和分散养老两个大类。集中养老,是指将老龄化人口
6、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如敬老院、养老院、休养所、老年公寓、老年社区等,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和服务人员,按照统一和规范的方式进行管理与服务。在我国,目前主要是沿袭多年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以政府或集体公办且非盈利的居多,也有少数是企业和个人开办,带盈利性质。分散养老,就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是以家庭为单位,老龄人员与家庭成员共同居住和生活,由家庭成员共同赡养。这是由我国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所延续而成,是最普遍的养老方式。近几十年由于社会发展,随着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几代同堂的情况逐渐减少,农村留守老人和城市隔代分居老人大量增多,即出现了老龄人员分居或独居的居家养老形式。尽管中国一直提倡家庭养老
7、的方式,而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也有从集中养老向家庭养老转化的动向,但集中养老仍然是国内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国外亦是比较流行的养老选择模式。集中与分散孰是孰非?这不是一个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问题,只应该是一种方式的选择而已。家庭养老已形成传统 中国是崇信儒家文化的国家,长期以来形成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养儿防老、家长的主导地位、几代同堂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选择家庭养老的人们,他们生活在家庭中,感到“熟悉”和“自由”,经济上也比较划算,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家庭养老的社会硬件设施成本几乎为零。目前中国仍然确定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养老居住模式,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中国的养老机构资源极其有限。截至2
8、016年末,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的数量有38060个,床位数量共有266.2万张,其中包括政府建设的养老福利机构以及社会力量兴建的各类养老住宅和养老设施。现有的床位总量占老人数量的1.59%。也就是说中国1000名老人中只有15人拥有养老床位,而发达国家是70人。在2013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显示约有6%左右的老人希望入住老人机构,同时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比例一般维持在4%-6%左右,所以中国目前的养老床位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二是多数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根据2013年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资料显示,有85.05%的老人希望在家里养老。调查发现,即使是希望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
9、人,多数也是在其年岁较高(75岁左右),或者是生活自理日显困难的时候才选择入住养老机构。在老人漫长的养老生活中,多数时间还是居家养老。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在宅居住,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因为老年人一直居住的地方有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如常年居住的住宅,经常光顾的社区商店,信任的医院和医生;更重要的是那里有老人的亲人、邻里和朋友,老人可以继续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参与其中,这些给予了老人强大的精神支持。同时研究表明,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可以更好地安定老人身心,减少智障等病症的发生,有助于保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居家养老”也是一些发达国家养老居住方式反复转变过程的选择。多数发达国家在养老居住体系的建设上都
10、经历了从“医院养老”到“设施养老(机构养老)”再到“居家养老”的转变。在人口老龄化的初期,由于对老龄化缺少认识,也缺少准备,所以照护老人的责任主要由医院来承担。但是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加,医院不堪重负,医疗设施利用效率低下,所以逐渐开始建设专门的养老及康复机构。但在实际运营中,由于高福利制度(包含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对政府财政以及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因此政府开始逐渐减少大型养老机构的建设,积极提倡回归社区和家庭养老。同时学界的研究也为政府提供了支持,研究表明居家养老是保持老年人健康、独立生活的最佳方式。上述表明,中国现有的养老机构和床位数量在短时间内还远远不能满
11、足老人的入住需求。同时居家养老符合多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是多数老年人健康期间选择的主要养老居住方式。家庭养老的局限性 家庭养老在社会高速发展状态下已经呈现出脆弱性和历史局限性。现代社会的人际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社会的变化已经深刻改变了老人与子女间的传统培育和赡养关系。未来养老问题将逐步通过社会化的方式加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也将越来越走向独立。这是因为随着家庭少子化,导致子女很难兼顾多位老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多数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往往只有一个孩子,目前这些家庭已经出现了“421”的结构形式。一对年轻夫妇需要照
12、顾两方父母(共4位老人),有时可能还需要照顾更加年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家庭负担很重。同时年轻夫妇需要抚养小孩,还需要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生存,所以子女很难较好的照护每一位老人,家庭照护日益困难。这是未来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并且,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年轻人口将随着求学、就业等因素向大中城市集中,而农村和中小城市的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多数时候老人是独立生活在家中,子女往往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回家看望父母。有对部分“80后”的调查表明,80%的年轻人希望与父母就近分开居住。在这部分年轻人中,选择与父母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居住的约占50%,选择同一小区不同楼栋居住的占30%,选择比邻而居的占10%。同时
13、,在实际调研中了解到,80后的父母们也更倾向于独立居住,以享受自由的养老生活。分析上述调查得知,随着家庭形式向核心化转变,老人将越来越多的独立居住。即使是为照顾孙辈而与子女同住,那也只是老年生活中的短暂时光,而更多的时间老人将独立居住和生活。集中养老亦困境显现 集中养老,一般习惯指机构养老,是由公办或民办的专门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等)将老人集中起来,进行全方位的照顾。机构养老是中国重要的养老模式之一,但目前已经大大不能满足社会对老龄人口日益增长的养老需要。 养老院和入托难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北京目前共有养老机构340家左右,其中民办的养老机构约有100
14、家。这些养老机构可以分为三类:国家创办的国营养老机构,乡镇、社区、村、街道办的集体所有养老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所创办的民办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中,进入公立养老院的难度也是人所共知,北京市第一、第四、第五养老院的入住率常年为100%,目前有1600多人在排队等候入住,城八区的公立养老院入住率也都在98%左右。而民办养老院的床位已有近12000张,但平均入住率只有2/3。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更多老人趋向于公立养老院,是出于对“国字头”的传统信任感和收费比民办的低廉。目前郑州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00万,但它只有40家养老院,床位是5000张左右,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而且这40家里只有3家是
15、公办的。三、养老机构的公办与民办孰优孰劣?公办养老机构的优势无容置疑 国家和集体公办的、遍布各地的各种养老福利机构,是中国集中养老的主流。因为优势的资源都集中在公立。公办的相对来说规模较大,受到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享受优惠政策较多,收费也便宜一些。而且条件符合要求,医生、护士以及相关的配套人员的培训也都能到位,管理服务质量好。2017年,作为哈尔滨市政府惠民工程之一的哈尔滨安康社会福利院投入使用。这座投资2.4亿元,集休闲、娱乐、颐养、康复、医疗于一体的现代化福利院,是该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公办福利院。安康福利院现有床位1500张,二期建成后将达到2000张,占地10.8万平方米。有先进的网络管理
16、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有医院、图书室、舞厅、电影院、按摩室、台球室、健身房等文体设施,这么全的一流设施在全国也不多见。浙江的公办养老机构财大气粗。颐乐园是由宁波市政府划拨土地100多亩,并出面协调,由市财政、市慈善总会和大红鹰集团共同出资1.67亿元,兴建的一座绿化占地率高达48%的国际化标准养老机构。房屋建筑多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电视、电话、空调,一应俱全;上下楼梯不用辛苦地爬,电梯会把你带到四楼。食堂里菜肴品种繁多,价格不贵。每天早晨,护理员帮着打扫房间,送热水;每天傍晚,可以在园内散步,小公园里有很多运动器材,供老人锻炼。公办的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除了内设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老年公寓房258套、高标准的托老床位168张外,仅绿地就达4万平方米,另外还配套有60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中心,3000平方米的购物和休闲设施,1000平方米的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