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8012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王纪通摘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来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下,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课改成败的关键,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做了新的定位,并就教师如何适应新角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师角色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来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而课程整合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教师,教师如何在课程整合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课程整合的关键,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没有真正接受改革的

2、理念,真正投身于改革,适时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么设计再好的改革也必将以失败告终。因此,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的地位不容忽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都将发生新的转变。面对新环境下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教师需要哪些新的教学方式和技能呢?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

3、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

4、、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笔者认为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小整合论”是符合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要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2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分析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通过自己的讲授把教学内容硬性的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极为被动的接受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师

5、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只会通过板书和教师的讲解来进行简单的交流,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同时窒息创造性思维,抑制创新人才成长,完全不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型。21教师新角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提出迫切要求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除了担任传统的角色外, 更是课程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协作者、知识建构者、终身学习者。211教师是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环境下,课程的设计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教师要由过去的备教材转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成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应根据课程整合的目标来确立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并

6、对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建构,以此来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在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时,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改革课程结构,制定最佳教学策略和信息组织形式,重组课程传递方式,使之适应时代的变化。21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作者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传递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而应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主要任务。教师将更大程度的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引导、协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来临,传统学校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程整合的环境下,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

7、习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摈弃传统的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问题的方法,只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资料、线索,让学生自己根据相关线索去解决学习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13教师是知识的建构者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头脑里自行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而教师的作用是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学科知识的宏观把握来引导学生将局部的零星知识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将新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建构起雄伟的知识大厦。帮助学生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是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建构者

8、的基本任务。此时的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支架,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把监控管理学生学习的责任逐渐转移给学生自己,使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214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的角色。当今社会,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增长的现象,已经使“百科全书”式的教师成为了历史。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摧毁了教师是知识拥有者的基石。这样,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的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从“教学生学习”变成了“自己持续的学习”。信息时代的到来,还孕育了学习型社会。组成这样的社会,需要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学校。在这样

9、的社会背景里,教师无论在家里作为父母,在社区作为公民,在学校作为教师,都必须成为一个学习者。“终身教育”从19 世纪中期萌生以来,经历若干年的发展以后,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终身学习”就是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终身学习”要为每个社会成员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提供学习机会。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在当今世界,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一生都要在不停的学习中度过,做为教育者的教师,更需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学科素养,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22教师新角色的转变措施 为了扮演好新的角色,教师要适时地转变教育理念,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

10、适应课程整合的需求。221教师观念的转变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巨大意义和作用,切实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首当其冲的一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适时的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同时还要把信息技术从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之一,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整合不等于混合,信息技术不能成为教师“填鸭

11、”的工具,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科特点,切实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使教学模式由“教师中心”向“教师学生中心”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的信息接收体, 只能被动的接受相关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教师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因此大打折扣。而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体现出了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222教师教学能力的转

12、变 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由五部分组成:教师的基本素养、学科的知识背景、对学科知识结构的认知、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知、学科教学的各项能力。因此,教师要圆满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教学,就必须在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理念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要在整体把握教材知识框架的前提下精心备课,做到心中不仅有知识,还要有教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有知识框架的教学,教学才能有条理;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只有使全班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才有质量,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培养和提高了理解能力

13、、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他人成功、先进的教学经验,将他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将他人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教学经验相结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随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大大增强,整个课堂教学在教师的掌控主导之下,教学过程显得轻松、活泼,学生的参与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生的潜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教学的质量就高。22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转变 教学过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与沟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不再以传播者、讲授者或现成知识的呈现者出现,教师应由重“

14、教”向重“学”的指导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设法通过一定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传统的教学方法注入新的内涵,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传统教学方法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除了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演示法、讨论法也将广泛的运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除了能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外,还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增强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主要通过黑板、教科书等媒体进行教学,这些媒体在承受信息的种

15、类、能力和使用的方便程度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投影、幻灯、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媒体已不再仅仅作为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而是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在教学中的潜在优势,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演示。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活动是渗透在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的,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环境中,教师除了要更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外,教师还要摈弃传统的只看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标准,建立一套新型的评价体系。新的评价标准要体现

16、多元化的特点,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自己要清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要让学生自己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将学习的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核对,改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3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教师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教师如何根据课程整合传递的信息重新构建自己?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各类师资培训,充实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还要多涉及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增强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