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85238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风效应:赞美的力量为了“脱掉”学生身上那无知无识的土气、道德缺失的流气、独生子女的霸气,父母会对孩子进行教育。然而教育的结果却往往是大相径庭。有的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改造”,终成社会栋梁;有的则阳奉阴违,伺机待发,令人恐惧;还有的顽固不化,甚而变本加厉,其害无穷。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父母要尊重、关心、激励自己的孩子。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一味地要求或者命令孩子,有时效果反而不好;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体谅孩子,就能很容易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南风效应”的启示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试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

2、来,他鼓起劲,呼呼地直吹着,直吹得冷风凛凛、寒冷刺骨,哪知道,风越刮,天越冷,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接下来是南风,南风徐徐吹动,轻柔温暖,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春暖身热,于是解开纽扣,继而脱下了大衣。结果是逞强好胜的北风输给了温文尔雅的南风。人们把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称“南风效应”。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南风效应”给父母的启示是:在处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时,宽容比惩戒更有效。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简单粗暴的呵斥更有效。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很多父母都在扮

3、演着“北风”的角色,却忽视了教育有时也有负面作用,那就是当家长一味吹北风的时候,你的“不经意的严厉批评”和“恨铁不成钢似的指责”会让孩子向你裹紧身上的大衣。引发一些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孤僻自闭等,甚至产生报复心理,专门和父母作对。有一位教育家曾说: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该先避开错误的实质,把孩子从错误的阴影中带出来,带他们走向温暖的“阳光”,打开他们的心锁。这就是说父母要给孩子用温暖的“南风”逐步吹掉他们自我保护的厚厚的紧紧裹着心灵的大衣。可见,作为父母,我们要尊重和关心孩子,多一些关怀,注重“南风”的巨大作用,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的错误,以恰当的方法去引导他们、激励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要知道爱永远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小寓言庙里的小沙弥聪明伶俐,深得方丈宠爱。方丈见其颇有慧根,决定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希望他日后学有所成,继承自己的衣钵。一次下山,小沙弥被五光十色的红尘迷住了心窍,从此沉浸在花街柳巷中,拒绝再回到寺庙专心向佛。20年后,当年的小沙弥已人近中年,多年的红尘俗世经历使他开始明白事理,并深深忏悔自己这些年来的荒唐生活,他决定回到寺里,恳求方丈的原谅,希望能挽回自己的过错,重新做人。庙门前:昔日的小沙弥长跪不起。方丈很是厌恶他昔日的行径,拒绝了他的要求,说:“你罪过深重,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也能开花。”方丈顺手指着供桌。第七章随时纠正孩子的错误(2)桌子开花是不

5、可能的,也就是说,方丈连悔过的机会都不给他。伤心失望的昔日小沙弥心灰意冷地离开了寺庙。第二天早上,踏进佛堂的方丈惊呆了:一夜间,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盛开的花朵却簌簌急摇,仿佛是焦灼的召唤。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他连忙下山寻找浪子,但已经找不到了。到了深夜,方丈发现:佛桌上开出的那些花朵也凋零了,从头到尾它们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当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是最罕有的奇迹,就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拯救还是制裁?纽约地铁站治

6、安混乱,最严重的问题是地铁里的小偷和抢劫现象。历届政府都采取很强硬的措施,但是无论惩罚措施多么严厉,犯罪率仍居高不下。安东尼奥就任纽约市长后,他力主采取新的治理措施。他采取的办法不是暴力,而是在地铁站里不间断地播放贝多芬、莫扎特的古典音乐。其中圣母颂是播放次数最多的音乐。结果,地铁站内多发的抢劫、偷盗行为大为减少,发案率也创下历届政府中的最低,纽约市的地铁秩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拯救还是制裁?”对于执行者来说,这只是选择的方法不同而已。但对于被执行者来说,两种不同做法给他们的感觉是不同的。安东尼奥是智慧的。他选择了拯救,因为拯救一个人的灵魂,要比任何手段都要高明有效。制裁的终极目标也应该

7、是拯救一个人的灵魂。灵魂得救了,才是制裁的最终目的。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教育孩子,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不是单纯的为惩罚而惩罚,更不是只为发泄父母的愤怒。如果有一个 6岁的小孩,他想要喝牛奶,却不小心把牛奶打翻在地。父母这时应该怎么做呢?妈妈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怒气冲冲,大声呵斥孩子:“你那么笨呀,连牛奶都不会拿?”第二种:妈妈赶紧自己收拾残局,告诉孩子:“没关系,没关系,你不要过来,不要踩到牛奶,让妈妈来收拾。”第三种:叫孩子一起来收拾,等收拾干净后,教孩子怎么拿牛奶杯才不会把牛奶打翻。显然,一个优秀的父母应该选择第三种做法。因为对于小孩来说,他并不是故意要这样做,而是因

8、为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不了解,才会给父母带来麻烦。但是,孩子毕竟是做错了事情,所以应该来收拾残局,承担不小心做错事的后果。父母这样做产生的积极后果是,孩子以后做事就“不怕做错事”,也有信心和勇气不断尝试,即使有时会出错,但孩子会“心平气和”地对待,并且勇敢地自我承担所做的一切。当孩子犯错误时要学会宽容、善待,以心平气和的心境来对待。孩子的一个错误发生后,父母发再大的脾气,也于事无补。大声责骂小孩,只会使小孩更害怕,更恐惧而已。而且,愤怒有可能造成更多、更严重的错误。因此,当孩子的错误发生后,父母应该避免歇斯底里的发脾气,而应该教会孩子勇敢面对、勇敢承担。家长不应该把孩子所犯的错误看得好像“天要塌下

9、来”一样大,非要狠狠教训一顿不可。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委屈的眼泪。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也不要当别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重要的是让孩子为自己犯的错误而悔悟。当孩子悔悟的时候,就不要再去责罚他了。第七章随时纠正孩子的错误(3)小故事陶行知先生曾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一日,他看到一名叫王友的男生正在用泥块砸班上的学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上,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

10、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的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的笑了,说:“你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后学习认真,再也没有在学校发生过打架的事情。驱散早恋的迷雾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早恋是个十分敏

11、感的问题,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在很多家长眼里,早恋是大逆不道,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传出去还会让人笑话。所以很多家长采取了“严防死守”的方法,私看孩子日记,偷听电话,甚至偷偷“跟踪”,但结果往往收效甚微,有些甚至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甚至酿成悲剧。曾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报道:16岁的小李和 15岁的小王是吉林省舒兰市一所中学的学生,两人产生了感情,但遭到家长们的一致反对,两人为了捍卫年轻的“爱情”,选择了在拉滨铁路线“长眠”。当问题出现时,父母不如先冷静下来,把握孩子内心的动向和需求,以平等的姿态与之交流,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感情和心理上的疏导,有效解决孩子的早恋问题。

12、要提醒父母反思的是,孩子的“早恋”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的失职造成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正常的情感需求,父母只有及时满足子女的这些需求,才能使其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但一些家长无法全面认知,甚至否定孩子的心理成长,不能正视孩子的情感需要,更没有采取必要的满足措施,导致了彼此之间无话可说。很多专家也指出,目前独生子女在未成年人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在没有兄弟姐妹作为交流对象的时候,把目光转移到父母身上,但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关系,与孩子的交流越来越少。这些独生子女在缺乏情感支撑的情况下,便渴望在异性同学身上找到情感寄托,发生“早恋”的几率自然就大大增加。与其采取“北风”的态度来杜绝孩子的“早恋”,

13、不如在平时就用“南风”的方式来加大对孩子成长中的情感投资,让孩子学会正确地处理情感问题,科学地与异*往。情感投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与他们一起成长。切不可总以“忙”为借口,忽视了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第七章随时纠正孩子的错误(4)家教故事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是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曾经向人们讲起过自己年少时的一段经历。奥罕?帕慕克年少时,长相俊秀、气质儒雅,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与一位叫依丝米忒的女孩陷入了情网。依丝米忒是伊斯坦布尔赫赫有名的皮草大王的女儿,貌若天仙,伶俐可爱。奥罕?帕慕克的异常举止,使

14、父亲察觉到儿子一定有了心上人。他并未急于“棒打鸳鸯”,而是挑选了一个晚上单独与帕慕克进行了交流。父亲直言不讳地问道:“告诉爸爸,你喜欢的那个女孩子叫什么?”帕慕克很意外,怔了片刻,随即轻声地交代了整件事。父亲听了,说:“还是到此为止吧,听爸爸的话。”“爸爸,是她主动”帕慕克辩解。“奥罕,你还太小。”“太小?爸爸,我已经是 19岁的男子汉了,而你当年只有 17岁不就和妈妈相爱了?”帕慕克反抓住了父亲当年只有 17岁就和妈妈恋爱的把柄,并得意地等着父亲妥协。“你说的没错。可是你知道吗?我 17岁的时候已经在葡萄酒作坊当酿酒师了,每月能拿二万里拉。我是说,我当时已经能够为爱情埋单。你呢,一个里拉都挣

15、不到,凭什么心安理得地钟爱自己心仪的女孩?”帕慕克被说动了,一声不吭。父亲继续心平气和、语重心长地说:“奥罕,你想想看,一个男人,如果没有经济基础,不能为他的爱人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如果你是女孩,你会怎么看待这样的男人?儿子,我告诉你,我一直认为,一个男人,如果不能自食其力,哪怕他 40岁甚至 50岁,都不配谈恋爱,谈了,就是早恋相反,只要他立业了,有了挣钱养家的本事,哪怕 15岁恋爱也不算早恋。 ”父亲的话使帕慕克受到了很大触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从这段虚幻飘渺的爱情中抽身而退。尽管他为此经历了长时间的痛苦,但他牢记着父亲的话,知道自己涉足爱情还太早,于是集中精力在学业上,最后一举考上土耳其最好的国立大学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成名后的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