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务实、心系群众——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主要事迹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29331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真务实、心系群众——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主要事迹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求真务实、心系群众——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主要事迹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求真务实、心系群众——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主要事迹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求真务实、心系群众——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主要事迹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真务实、心系群众——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主要事迹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真务实、心系群众基层民政工作人员主要事迹材料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直接为群众的各种诉求和求助忙碌奔波,特别是从事民政工作面对的更是一些老弱病残的群体。我们更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公平、公正去为群众做事,为其排忧解难,而不是做在办公室遥控指挥,坐享其成,这样等来的不是群众的理解而是群众的怨言。本人主要从以下几点开展工作:一、真诚相待、腿要勤快。俗话说“有困难、找民政”;民政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每年我们接待、受理的业务有几百件。凡是找到民政的人,都是或多或少有些困难且需要帮助的。对到来的每一个人,我们都面带笑容的把他们迎进办公室,端上一杯水,真诚的去和他们交流,

2、了解情况。能办理的事情我们马上给予办理,绝不拖拉;不能立刻办理的,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查落实的,我们与来访者互留联系方式,约定时间,进村入户解决。如:有一户来申请低保,该老人年事已高,丈夫因病去世多年,现本人也患有重病,有二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智力有问题,不能正常劳动,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儿子没有残疾证明),一时不能认定其是否符合条件,我们就和老人约定第二天10点之前到其家中了解情况。第二天,我们按约定的时间到达老的人家中,并对邻居做了走访。确定了基本情况后,就及时给予他们办理了低保,解决了生活困难。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认为对于有困难的群众,我们的腿要变的勤快些,要多下村入户走访了解实情,不仅

3、能第一时间的解决问题,还能做到不错保、不漏保。二、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作为。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为有困难的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我们的工作作风由原先的“等作为”向“主动作为”转变,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现在,我们都搬到了便民服务大厅工作,经常听到来办事的老百姓谈论着谁家遇到什么不幸,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专门安排在大厅工作的人员,听到类似的话题后马上记录下来和村里联系了解情况;属实的就通知他们到民政为来申请办理。如:马庄村有一户,一家三口,夫妻二人年事已高,且男方还有肢体三级残疾,常年靠打零工生活,女儿大学毕业已经到单位实习,辛苦多年的老俩口眼看就要看到生活的希望,可是命运

4、多不公,上天总爱作弄人,这家女儿就在实习结束前的一个月被查出患重病,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是雪上加霜,直接掉进了深渊,我们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了村里作了进一步的了解,确定事实后,让村里通知本人到民政来办理救助,解决了生活和看病难的问题。三、发扬吃苦耐劳、俯身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1)在今年的低保复核中我们对四百多低保家庭进行逐一调查核实,分析情况,对不符合的家庭及时给予退出,符合的家庭及时纳保,真正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也有一些退保家庭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有情绪。时常有人到民政办来吵闹,我们就用微笑服务的态度,真诚地接待来访的每一个人,帮他们解读政策。实在不行,我们留下记录,利用空余时间,到其

5、家中做思想工作,一遍不行就二遍,二遍不行就三遍,我们用行动、真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理解和支持我们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的努力,今年我镇无一例因救助问题而造成上访的案件,并且在徐州市、新沂市年终的考核中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2)今年是_服务站成立的第一年,镇领导安排我来负责此项工作,为了干好此项工作,我们从每件小事做起。比如“光荣之家”牌的发放悬挂,我镇有_家庭700多户,以前发放都是由村里进行发放,因各种原因有些家庭没能及时发放到位,造成不好的影响,现在我们改变工作方法,进行分批发放,和村里主动上门发放悬挂,不在家的我们做好记录并约好时间,确保发放一户不漏。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人民看在眼里,让他们能够感觉到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做事,也体现党委政府对退役军的关心。以上几点的转变,工作效率,群众认可度等虽然有实质性的改变,但我们还要对标找差,找出不足,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业务知识、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存在的不足,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基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