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77177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小石潭记》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了解小石潭的特点,掌握作者写景的方法。3.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教学重点】1.了解小石潭的特点,掌握作者写景的方法。【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教学过程】一、 导入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二、 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

2、请学生上黑板注音)篁hung 冽li 坻ch屿y 嵁kn 参差c佁y 俶ch 翕x悄qio 怆chung 邃su2.初步感知课文生初读课文,注意节奏、停顿。师范读,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生轻声跟读。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句和全文大意。学生把重点词句的翻译写在学案上,口述全文大意。遇有疑难,以小组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特殊现象古今异义。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某处)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以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以其境过清(因为)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

3、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词类活用一(1)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名词作状语)日光下澈(向下,名词作状语)(2)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3)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下见小潭(在下面,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4)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词类活用二(1)形容词用作状语: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形容词作状语)(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神寒骨:“使神凄,使骨寒”

4、(译为: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透骨)三、 文本细读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看来,柳宗元先生为了让我们更全面的欣赏到小石潭的美景,他不是停留在一点上,而是移动自己的脚步,向前走去,引领我们欣赏到不同的景点,他在无形中已经交给了我们游记散文的一种写法“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2. 自由朗读课文,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小石潭的景物,你会用哪个字?请你以“小石潭的 真 ”为开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小石潭的特点。“石奇”、“水清”、“树青”、“鱼欢”、“溪弯”、“境幽”3. 品读“石奇”的部分,

5、说说作者是如何突出这是一个“石”谭的?正面描绘全貌“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也从正面写出了石形状的各异。侧面描写:通过写“水声清脆”、“水色清冽”、“树木参差”侧面突出这是一个石潭。4. 品读“水清”的部分,第二部分无一字写水,却处处可见水清,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游鱼、阳光、影子的描绘来突出水的清澄透明。5. 品读“鱼欢”的部分,作者是怎样写游鱼的?游鱼给作者带来怎样的感受?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的鱼影,这些都是静止的画面;而游鱼突然飞快地窜往远处,这是活动的画面。动静结合表现游鱼的活泼、

6、欢乐。这也使作者感受到了短暂的快乐。6.品读“溪弯”的部分,根据以上的学习,你能说说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手法,你有什么心得体会?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结:柳宗元带领我们游览了一番小石潭的美景,我们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也体会到了他高超的写作手法。试根据以上研究,说说本文的写作艺术。老师提示,引导学生总结:抓住特征,描摹细致,突出特点。具体手法:修辞手法,特别是拟人、比喻的运用。表现手法

7、,动与静的映衬,正与侧的结合。四、 作业布置根据本节课对小石潭记写景手法的学习,请你选取校园一角,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进行描绘。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景物特征,体会景与情的关系。2.感受作者贬谪时期的“忧乐观”。【教学重点】1.把握景物特征,体会景与情的关系。【教学难点】1.感受作者贬谪时期的“忧乐观”。【教学过程】一、 导入对于“记”这种文体,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记承天寺夜游,了解了苏轼在被贬期间独特的“闲人观”。如今,同样遭遇贬谪,柳宗元又展示了怎样的人生观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二、 文本细读1.上节课,我们初识小石潭,随着柳宗元观赏了诸多景物,对

8、小石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初闻水声,心乐之;坐观游鱼,相逗乐;而最后却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显然最后离开时的心情是悲伤的。2. 作者为何会有这样心情的转变?再次自由朗读第4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突出了环境的幽深冷寂,触发了作者孤寂的心境。作者离开小石潭是触景生情,忧伤之至。3. 作者连用“寂寥”、“悄怆”来表现小石潭环境的寂静凄清,从全文看,还有没有哪些语句也暗示了小石潭这一环境特点?“隔篁竹”、“伐竹取道”突出了小石潭的偏僻清幽的环境。“闻水声,如鸣佩环”以清脆悦耳的水声衬托小石潭周遭环境的清静。4. 小石潭的环境一向清幽寂静,为何作者时而欢乐时而悲伤?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文章在写景时景中含情,抒心中之情时情与景和谐的统一。三、 作业布置比较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潭记在写景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比较两位作者同样面对人生失意时,流露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