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封面.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257140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封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封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封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封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封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封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封面.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12 届投资银行学期末论文 论文题目: 国外投资银行发展模式 学生姓名: 海沙孟江 赵鹏 邱野 翟金鹏 唐畅 任枭桀 郭泽 所在学院: 财税学院 专 业: 投资学 指导教师: 卢岚 成 绩: 2014 年 12月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外投资银行的类型,国外投资银行按照结构类型划分,主要可以分为独立发展模式与综合型模式,依据业务联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型模式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全能银行附属模式与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通过分析各个类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历程,对比各自优点与缺点,加深对国外投资银行的认识

2、。关键词:投资银行 独立发展 综合型模式一、 投资银行类型(1)分离型模式(独立发展) 分离型模式是指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在组织体制、业务经营等方面相互分离,不得混合的管理与发展模式。 (2)综合型模式综合型模式是指一家金融机构可以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相互之间在业务上并没有法律上的限制。综合型模型又包含:全能银行附属、金融控股公司关系型发展模式。全能银行附属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最为紧密,前者是作为后者的一个业务部门而存在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其最终决策权属于银行。德国“全能银行”模式下的投资银行业务就是这种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关系型发展模式 在此模式下

3、,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同属于某一金融控股公司,二者是一种兄弟式的合作伙伴关系虽然保持着一定距离,但业务上的相互支持较第二种模式紧密了许多。因此,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介于前面两种模式之间的模式。二、 独立发展模式美国独立投行模式始于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定的分业模式。该法案确立了美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模式,以防止商业银行过度参与比存贷款业务风险更高的投行业务,确保银行系统的安全。根据该法案,摩根银行分为专门从事投行业务的摩根斯坦利和专门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J.P摩根。其他银行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经营方向,如花旗银行成为专门的商业银行,而所罗门兄弟、高盛等则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务,美国独立投

4、行框架初步形成。这种形式的投资银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存在,美国的高盛公司、美林公司、摩根史丹利公司、第一波士顿公司、日本的野村证券、大和证券、日兴证券、山一证券、英国的华宝公司、宝源公司等均属于此种类型,并且,他们都有各自擅长的专业方向。1975 年佣金自由化改革加剧了行业的变化。1933-1975 年间,美国投行主要从事传统业务,即一级市场证券承销和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和经纪业务, 业务收入稳定,风险不大。1975 年佣金自由化使得竞争激烈,投行不得不通过新业务和新产品开拓业务,行业收入结构出现较大变化:传统的佣金、证券承销收入比重大幅下降,交易和投资收益明显增加,特别是随着业务创新和多元化,

5、不能归于传统业务范畴的其他业务收入比重从1973 年约10%的比重上升到2007 年的62%(见表1)。伴随着投行业务的拓展及收益的增加, 独立投行承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从上世纪80 年代到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每轮市场波动中,都有某些业务发展较快,风险控制措施没有跟上的投行倒闭(见表2)。(一)、独立发展模式优势: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混业经营一定会带来新的监管问题和利益冲突。市场永远需要专业的投行服务。不可否认,未来的全球大型金融机构将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和突发金融事件防范,但是,只要世界上还有资本市场,还有资本和权益的有序转换,投行业务就永远不会消亡。一流的独立投行永远具有价值。综观这场历时

6、一年的次债危机,通过物超所值的低价收购成为乱世英雄的机构包括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美洲银行(收购美林证券)、伯克夏哈撒韦(投资高盛)、巴克莱(收购雷曼兄弟部分业务)、野村证券(收购雷曼兄弟部分业务)、三菱UFJ集团(投资摩根斯坦利),其中三家美国机构,一家欧洲银行,两家日本机构。(二) 、独立发展模式劣势:过高的杠杆率使得自有资本明显不足,投行的资产以可交易的证券资产为主,按照Basel II的标准,其风险权重远低于银行贷款,同样资本可以 支持的投行证券资产规模远大于银行信贷资产。投行与银行这种资产结构和风险权重的差异, 使得按照资产/资本计算,投行的杠杆率普遍高于银行(见图1)。缺乏应对

7、流动性风险的机制。危机时刻, 投行资产负债错配问题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渠道形成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资产方面,市场萎缩, 可交易证券特别是估值复杂的CDO 和MBS 等无法变现, 客户也因类似原因无法偿还投行融资融券的款项,投行难以通过资产方获取流动性;负债方面,市场缺乏信心,无法正常发行商业票据,银行也因惧怕风险不愿继续贷款, 甚至因抵押物价值缩水需要投行追加抵押物, 客户也因规避风险提取大量证券和资金转移到其他金融机构。从雷曼兄弟信用违约互换(CDS)的价格来看, 在2008 年3 月份流动性支持机制推出初期,效果明显,CDS 价格出现明显下降,但随后逐步上升,到9 月份,CDS 价格甚至高于贝

8、尔斯登被收购时的价格(见图2)。监管存在明显的缺失和不足作为投行和证券市场的监管者,SEC 过度强调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导致监管力度不足。一是对投行净资本和杠杆率的控制不力,SEC 在1975 年曾规定,投行持有的不同金融资产,应根据市场情况设置一定的价值折扣(Haircut),据此计算投行的净资本,并且负债/净资本12,这一规定限制了投行杠杆率的放大。但2004 年,自愿监管计划允许五大投行执行Basel II 的内部评级法, 并取消了上述杠杆倍数的限制。这样对资本要求的计算主要依赖投行自己的模型,而这些模型的计算主要基于历史数据,很难应付突发事件和市场的大幅波动。此次危机爆发时,投行大量持

9、有投资级的CDO 和MBS 被迅速降级, 导致资本不足,杠杆率急升。二是对投行信息披露的要求有盲点。SEC 虽然要求投行在财务报表中尽可能地公布和披露重要信息,对于庞大的场外交易(OTC)却无明确要求。场外交易所涉及的金融产品(主要是金融衍生品,包括房产抵押和资产抵押债券)种类较多,定价非常复杂,加上投行本身不愿主动透露其持仓和交易情况, 市场对投行的真正风险状况并不清楚。例如,雷曼兄弟破产时,其交易簿上仅利率互换合同(IRS)就达200 多万条。因此,投行交易方面的不透明,也是造成其风险太大,监管失败的重要原因。三、 全能银行附属全能银行是一种银行类型,它不仅经营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证券、保

10、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他新兴金融业务,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广义的全能银行等于商业银行加投资银行加保险公司再加非金融企业股东。在这种模式下,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最为紧密,前者是作为后者的一个业务部门而存在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其最终决策权属于银行。我们大家都知道,西方国家近百年的金融沿革史,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混业经营转向分业经营, 然后又回归到混业经营的这样一个分合过程。混业经营模式最早起源丁 19世纪末的德国、荷兰、卢森堡等国 家,其中尤以德国为典型代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关于全能银行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含义:全能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第二种含义:全能银行=商业银行+投

11、资银行+保险公司;第三种含义:全能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非金融公司股东。现在最常用的且普遍认同的定义是第二种。因此,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是第三种,即持有非金融企业股份,同时与非金融业交叉持股。因而也是最彻底的全能银行制度德国的全能银行一方面可以直接买卖企业股票,对于许多大企业股权控制在25%以上,从而成为企业的大股东。另一方面企业和银行之间可以交叉持股。如德意志银行控股奔驰公司25%以上的股份。其他股权超过25%的大型企业还有卡尔塔百货公司、菲利普!赫尔茨曼建筑公司、霍尔登百货公司、哈巴克劳伊德建筑公司、威斯特伐伦联合电气公司等。而以德意志银行为核心的财团,控制了德国的电气、钢铁、

12、机器制造业等部门,主要包括西门子公司、曼奈斯曼、克吕克内、赫斯等企业。可见,德国的全能银行不仅控制了德国的建筑业与商业,而且控制了电气、钢铁、机器制造等重要行业的重大企业,使银行业几乎遍布了所有的行业。德意志银行在中国内地市场发展已有超过136年的历史。2005年德意志银行持有华夏银行7%股份,2007年6月联手推出华夏银行信用卡。德意志银行在中国拥有QFII投资资格,获准购买中国大陆境内的股票。过去数年,德意志银行一直是国内大型企业海外上市的主要承销商,包括中国工商银行(219亿美元)、阿里巴巴(15亿美元)、中国神华能源(339亿美元)和中国人寿(34亿美元)。与美、英、日三国相比,德国的

13、金融经营模式具有独特的特征:第一,商业银行的“全能化”或“综合化”,即商业银行没 有业务范围的限制而可以全面地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如经营存放款、贴现、证 券买卖、担保、投资信托、租赁储蓄等全方位商业银行及投资银行业务。第二, 从来就没有独立的投资银行,证券市场相对落后。第三,银行与工商企业的关 系十分密切,甚至对其具有压倒性的影响力。混业经营模式是当今国际上金融 机构采用最为普遍的、可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综合性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当 前国际上主要的金融混业经营模式可分为全能银行型和金融控股公司型这两种。 前者以德国为代表,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了存贷款、信托、投资、证券、保险 等一切与资金融通有关的业

14、务。后者则以美国为首,即成立一个金融控股公司 来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业务渗透并对它们有决策权,下属各 类金融机构则在法律上相对独立。现代美国金融制度的形成经历了 “混业经营 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历史演变过程。相对美国而言,德国金融制度 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混业经营制度。四、 金融控股公司关系型发展模式(1)金融控股公司定义:依据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券联合会、国际保险监管协会三大国际监管组织支持设立的金融集团联合论坛,1999年发布的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中的定义,金融控股集团集团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者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

15、融行业大规模地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2)核心竞争力分析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是金融控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品的研发是为了确保本企业的产品能够满足现时代消费者的要求,能够体现出时代性,并区别出和其他企业产品的差异性。金融产品开发的壁垒设计:金融产品归根结底,是种服务性的信息产品,为了能让其消费购买者能够有所了解,需要金融公司对产品做出比较详细的解释。所以,金融产品的复制成本通常很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一旦卜市都可能很快的为其竞争者所借鉴。所以金融机构会加快创新的速度来抢占市场。如果是单一的金融企业,由于产品的复制成本低,其产品的模仿度高,只能是分割出一块市场份额而生存,而且时时刻刻面临着客户由于选择范围广而流失的风险。而金融公司的子公司拥有不同的金融牌照,而且在各自的领域相对熟悉和专业,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GRE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