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补写语句题的答题技巧(见学生用书P32)突破一 补写语句题的命题特点所谓“补写语句题”,是指提供一个有明确中心的语段(多属于说明性段落或议论性段落),在语段中空出三个关键性的句子,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补写出这三个句子所补写的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有密切联系,文意贯通;在结构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后连贯一般而言,空缺部分该填什么内容,上下文语境都会有所暗示,考生只要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就不难写出贴合题意的答案此题型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自2012年全国卷出现后,连续五年均有考查,颇受命题者青睐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虽说是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但实质上是对考生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推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2020年全国三套语文试卷全都考查了补写语句题补写语句题常用的三种文体有:1.叙述类语段叙述类语段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在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叙述类语段中,以上要素不一定齐全,但一定有一个叙述的主体或对象考生可以抓住这一叙述主体的经历和特征,思考叙述的意义及目的,以此判断应该填写的内容,并与叙述语体吻合2.说明类语段。
说明类语段总离不开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成因、关系、功用等方面一个意思相对独立的说明类语段可能只讲一个方面或两三个方面,空缺处应填的内容会是总说或分说某一方面的一点考生紧紧围绕事物的本质特征,关注应填句子的位置,确定其性质,不难准确填写出应填内容3.议论类语段议论类语段即使再短,也会有一个中心观点,在观点之外,应该有或多或少的论据空缺部分应填的内容或是中心观点,或是论据的一部分,或是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连接部分无论应填内容为哪类,考生只要抓住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还是容易填写出应填内容的突破二 补写语句题的答题策略1.抓住三个答题环节(1)阅读环节补写语句题虽说考查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考生在做题时,首先,要阅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属于哪类文体,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要把握语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关系;最后,进行必要的重点勾画,找到句与句之间的关联与呼应,重点分析暗示性语句,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标点符号等2)推导环节这是解答补写语句题最重要的环节,因为空缺处需要填写的内容,必须从已知内容进行推理、判断得出。
推导主要注意两点:一是根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另外,考生通过推导,明确了应填写内容,还要重视组词造句,要根据提示信息,按照上下文遣词造句的规律,补写出与文本语体形式一致的语句3)检查环节应补写的语句拟好后,考生不要急于填写,要检查补写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简洁,语句有无语病等写出的句子,要文从字顺,不超字数,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考生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纠错考生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重视三类特殊语句(1)总起句对于补写语句题,命题者一般会选择关键部分的语句让考生补写关键部分的语句首先当属总起句,即出现在语段开头,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补写这样的语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准确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拟成语句即可当然,考生也要注意与后面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2)总结句所谓总结句,就是指对整个语段或语段中某一两个层次的内容做出总结的句子在补写语句题中,这样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提示性词语。
总结句的补写与总起句的补写不一样,总结句是对前面内容的归纳、总结,或是对前面具体内容的概括与升华总结既要准确,又要全面,如果是对上文两至三个层次内容的总结,补写时就不可漏掉要点3)展开句所谓展开句,是指对某一具有中心句特征的句子展开叙述、说明或论述的句子补写语句题需要填写的展开句,往往是展开内容的一部分,比如前半句已有,要求接着往下写展开句不管出现在句子的上半句还是下半句,通常是复句的另一个分句,如条件关系复句的“条件”或“结果”等考生补写时要照顾到前后内容,在拥有充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断补写语句题综合性强,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生从语法、语境、逻辑、连贯等方面进行思考但是考生只要紧扣具体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也就不难准确答题例1 (2020·全国Ⅰ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研究发现,有氧运动能增加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记忆力任何时候开始锻炼都不会太晚,即使进入老年阶段, ① ,你仍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氧运动来加以改善有30名被试人员(平均年龄66岁)参与了研究, ② ,这两组人都没有定期锻炼的习惯,也没有记忆障碍的迹象。
其中一组每周完成数次有氧运动的任务,而另一组只进行拉伸和平衡训练,同时保持较低的心率12个月后,与拉伸平衡组相比,有氧运动组流向与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开始和结束时进行的记忆力测试显示, ③ ,而拉伸平衡组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答案 示例:①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 ②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 ③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解析 解答补写语句题,先要通读所给语段,了解语段的大致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推断横线处应该补写的内容①处,由横线前说的有氧运动能够改善记忆力可知,横线后说的通过增加有氧运动加以改善的应该是记忆力,那么此处应当为对老年阶段记忆状态的表述,结合“即使”“仍然”可知,此处应填写“记忆力已经开始衰退”之类的内容②处,横线前说有30名被试人员参与了研究,横线后说“这两组人……”,由此可知此处应为对被试人员进行分组的情况的表述,故此处应填写“他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之类的内容③处,结合横线后对拉伸平衡组的成绩的介绍可知,此处应为对有氧运动组的成绩的表述,而语段的观点是“有氧运动能改善记忆力”,故此处应填写“有氧运动组的成绩有显著提高”之类的内容例2 (2020·全国Ⅱ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 ① ,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 ② ,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使是乐音, ③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答案 示例:①则会造成听力损失 ②无论暴露时间长短 ③如果音量过大解析 通读语段可知,该语段主要讲的是噪声对听力的损伤①处,由横线前面的分号可知,①处的句子结构应与分号前“会产生焦虑与精神压力”的句子结构相似由横线后面的“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可以推知,①处所补写的内容应与“听力损失”有关,所以①处应填写“则会造成听力损失”之类的内容②处,由横线前的“然而”一词可知,②处所在语句和前文在内容上有相关之处,但存在语意上的转折关系联系横线前面的“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可知,“当噪声级达到一定高度时”照应前面的“音量”,②处所填语句则应与“暴露时长”相照应再由“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可知,②处的句子应是“无论……”的形式,故②处应填写“无论暴露时间长短”之类的内容。
③处所在语句主要讲的是乐音在一定条件下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横线后面的“时间过久”与“暴露时长”相照应,那么③处的内容应与“音量”相照应,由语境可知,③处应填写“如果音量过大”之类的内容见学生用书P33)1.(2020·全国Ⅲ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 ① 食物中提供能量的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 ② ,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 ③ ,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我们吃完饭后会有发热的感觉,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 答: 答案 示例:①都要消耗能量 ②直接吸收利用 ③食物热效应解析 ①处,前文为“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是给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我们的一举一动,大到跑步,小到眨眼”,后文为“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可见运动需要消耗能量,故此处应填写“都要消耗能量”②处,前文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人体不能”,后文为“因为它们均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必须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写“直接吸收利用”。
③处,由前文“这一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就是”和后文“又称为膳食生热作用”可知,该句是下定义的句子,再由“这就是食物热效应的外在表现”可知,此处应填写“食物热效应”2.(2020·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在出生20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 ① 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 ② 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比目鱼一般是侧着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 ③ 答: 答案 示例:①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 ②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 ③自然选择(自身演化)的结果解析 语段讲的是比目鱼的眼睛为什么会移动到身体的一侧①处,前面介绍比目鱼出生20天左右眼睛开始搬家,紧接着说“眼睛之所以能够这样”,由“之所以”可知,下面应当说原因;再根据后文“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说明这个原因应当与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有关。
据此填写答案②处,根据前面“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中的“除了”,说明还有一个变化;再根据后文“比目鱼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可知这是比目鱼生活环境的改变据此填写答案③处,根据前面的“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睛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说明比目鱼的这些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再结合“所以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说明这是总结比目鱼眼睛移到一侧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3.(2020·天津卷)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横线上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银河团队”合作发展之意如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团队在“卡脖子”处下功夫,在关键处尽全力应对: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① ; 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② ; 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③ ; 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④ (取材于余艳《大国引擎》)A.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B.全方位研判,高标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C.创新驱动,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D。